人体解剖学作业答案教学大全整理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8:5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体解剖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C 6.C 7.A 8.C 9.C 10.C 11.C 12.B 13.A 14.D 15.D 16.B 17.C 18.A 19.D 20.D

(二)填空题

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有机质、无机质、无机质、有机质 3.骨松质、骨密质、骨松质

4.关节面、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血管、营养、再生、感觉 5.骨髓腔、骨松质间隙、红骨髓、黄骨髓、红骨髓 6.椎体、椎弓、椎管、枕骨大孔 7.底、岬、椎管、骶管裂孔

8.圆孔、卵圆孔、棘孔、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 9.顶骨、颞骨、额骨、枕骨、筛骨 10.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11.髂骨、坐骨、耻骨、界线 12.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

13.肋骨、肋软骨、12、胸椎、1、7、真、8、10 14.筛骨垂直板、犁骨 15.2、7、关节盂、肱骨头

16.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筋膜、滑膜囊、腱鞘; 17.背阔肌、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18.膈、胸骨部、肋部、腰部、中心腱、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吸气、呼气。 19.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三叉神经 20.同、对、后仰

21.内收、旋内、前屈、后伸、上提躯干 22.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三)问答题

1.(1)骨的形态分为4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一体两端,体内有骨髓腔。短骨呈立方形,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不规则骨的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2)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位于除了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分内外两层,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起重要作用。骨质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在骨表面,骨松质在骨内部.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红、黄骨髓,只有长骨的骨干5岁后开始出现黄骨髓,其余部位终生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椎间盘的结构包括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功能为连结相邻椎骨,起“弹性垫”作用,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在各个方向运动、参与形成脊柱弯曲。髓核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和脊髓,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3.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颈曲和腰曲,凸向后的胸曲和骶曲。胸曲和骶曲在胚胎时已形成,出生后3个月左右伴抬头出现凸向前的颈曲,出生后1岁左右伴坐起、行走

出现凸向前的腰曲,其生理意义是增加弹性,缓冲震荡,维持身体重心稳定,增加胸、盆腔容积。

脊柱的韧带

椎体间韧带:前、后纵韧带——防止脊柱过伸或过屈. 椎弓间韧带:

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限制过屈.

棘间、棘上韧带——限制脊柱前屈。其中项韧带可作为肌间隔,供肌肉附着。 横突间韧带——连结相邻横突。

4.肩关节的结构和运动:为球窝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下壁最为薄弱,易发生前下方脱位。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即屈仲,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灵活性:球窝关节,关节面差大,关节囊松弛。

稳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从肱骨头上方行于关节囊内;囊上壁有喙肱韧带,前后壁有许多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纤维编入关节囊。

5.骨盆:由两侧髋骨、骶骨和尾骨借骨连结连结而成,为盆腔的基本支架结构。骨盆通过界线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大骨盆,下方为小骨盆。与男性骨盆相比,女性骨盆有其特点:外形宽而短;骨盆入口呈椭圆形;骨盆腔内圆桶形;耻骨弓角度较大,为90°~100°。

作业二 内脏系统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A 6.A 7.C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D 15.B 16.E (二)填空题

1.牙冠 牙颈 牙根

2.喉咽 胃 颈部 胸部 腹部 与咽相接处 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通过膈肌处。 3.左季肋区 腹上区 贲门 幽门 贲门部 胃底部 胃体部 幽门部。 4.屈氏(Treitz)韧带 空肠起始部。

5.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胆囊窝,下腔静脉窝

6.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巴管,神经丛 7.Glisson 囊(鞘),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 8.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9.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括约肌 10.胰液,胰岛素

11.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舌根,口腔、咽 12.对

13.咽,胃贲门,食管与咽交接处,食管左主支气管交杈处,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 14.骨骼肌,平滑肌,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空肠起始部 15.后内侧壁,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 16.肛柱下端,肛瓣基部 17.呼吸道 肺

18.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主支气 肺 19.筛骨垂直板 犁骨 鼻中隔软骨

20.呼吸区 嗅区 鼻中隔前下份

21.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上鼻甲的后上方 鼻腔顶

22.额窦 上颌窦 蝶窦 筛窦 额窦 上颌窦 前组筛窦 中组筛窦 后组筛窦 蝶窦 上颌窦 高于 上颌窦 23.3-6 吞咽

24.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25.环甲 声带 环杓 声门裂 26.喉口 后上 会厌上缘 杓会厌襞 杓间切迹 喉口 喉咽 气管 前庭襞 声襞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声门裂 27.前庭襞 前庭裂 声襞

28.声襞 杓状软骨 膜间部 软骨间部 喉腔中 前庭襞 声襞

29.脊柱 环状软骨 胸骨角平面 气管杈 气管隆嵴 支气管镜检查 甲状腺峡部 3-5气管软骨环

30.细 较水平 两 粗 倾斜 三 右 31.胸腔 纵隔 脏胸膜 颈根 锁骨内侧1/3段 膈 肺门 支气管 肺动脉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 神经 淋巴 肺根 纵隔 32.斜 上 下 斜 水平 上 中 下 33.三 支气管肺段

34.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35.脊柱 低于 低于

36.11胸 2腰 12胸3腰 1腰 第12肋 竖脊肌外侧缘 肾区 37.肾窦 肾血管 肾盂 肾盏 神经 淋巴 脂肪组织

38.肾静脉 肾动脉 肾盂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右 左 39.肾筋膜 脂肪囊 纤维囊 40.皮质 髓质 41.肾锥体 肾柱

42.腹段 盆段 壁内段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跨过髂血管处 壁内部 43.间 三棱锥 盆腔 尖 体 底 颈

44.耻骨联合 精囊 输精管壶腹 直肠 子宫 阴道 前列腺 尿生殖膈 45.膀胱底 输尿管 尿道内 尿道内口 输尿管口 与肌层紧密联接 癌 结核 46.宽 短 直

47.睾丸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尿道 精囊腺 前列腺 尿道球腺 阴囊 阴茎 48.阴囊 游离 血管、神经和淋巴 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 精子 雄性激素 49.上端 后缘 头 体 尾 精子 附睾液 精子

50.睾丸部 精索部 腹股沟管部 盆部 精索部 圆索状 51.精囊的排泄管 输精管的末端 前列腺实质 尿道前列腺部 52.膀胱颈 前叶 中叶 后叶 膀胱底 输精管壶腹 53.阴茎海绵体 尿道海绵体

54.龟头 尿道球 尿生殖膈 阴茎脚 耻骨下支 坐骨支 55.包皮 56.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尿道内口 膜部 尿道外口 前列腺部 尿道球部 舟状窝 耻骨下弯 耻骨前弯 耻骨下弯 (三)简答题

1.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由舌咽神经支配,下颌下腺.舌下腺由面神

经支配。腮腺导管开口于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2.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鼻咽界于颅底和软腭水平之间,向前通鼻腔,向下续口咽。鼻咽的顶壁和后壁相互移行呈穹窿状称之为顶后壁。其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等结构。口咽位于口的后面,界于软腭水平与会厌水平之间。侧壁上有腭扁桃体。喉咽位于喉的后面,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连食管,两侧壁上有梨状隐窝。 3.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分上下两口(贲门,幽门),大小两弯(胃大弯、胃小弯),前后两壁,胃的前壁邻肝左叶和膈,后壁邻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胃底与膈和脾相邻,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其动脉来源于胃左、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左膈下动脉。

4.胆汁由肝细胞产生,经肝内胆道排入肝外胆道。禁食时,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进食时,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胆囊收缩(挤压胆汁),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浓缩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5.左主支气管长,管径细,走向较为倾斜;右主支气管短,管径粗,走向较为陡直,故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6.分为四部: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及输卵管漏斗;卵子受精在壶腹部;输卵管结扎在峡部进行。 7.(1)形态

子宫是不成对的肌性管状器官,壁厚、腔小,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 子宫外形从前上至后下可分为三部:

①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水平以上、子宫上端向上突出的部分,宽而圆隆。

②子宫体,为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大部分,上宽下窄。子宫峡,为子宫颈与子宫体之间较狭细的部分,长约0.7 cm~0.9cm。

③子宫颈,为子宫下端长而狭细的部分,呈圆柱形。子宫颈被阴道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和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内腔可分为两部:

①子宫腔:位于子宫体内的腔,呈底在上的前后扁的三角形。子宫峡管:位于子宫峡内的腔,呈漏斗形。

②子宫颈管:位于子宫颈内的腔,呈梭形,其下口称为子宫口,通阴道。未产妇的子宫口为圆形,经产妇的子宫口为横裂形。子宫口的前、后缘分别称为前唇和后唇。 (2)位置

子宫位于骨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在坐骨棘平面的稍上方,两侧为输卵管和卵巢。成人子宫的正常姿势是轻度的前倾前屈位。 (3)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由子宫侧缘延伸至盆腔侧壁和盆底的双层腹膜皱襞构成,有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防止子宫侧倾侧屈的作用。

子宫圆韧带:为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的圆索,起于子宫角的前下方,穿过腹股沟管,终止于阴阜和大阴唇前端的皮下。有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子宫主韧带:在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有固定子宫颈、防止其向下移位的作用。

骶子宫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起自子宫颈,绕过直肠,附于骶椎。有维持子宫前屈,防止子宫前移的作用。

此外,盆膈、尿生殖膈、会阴中心腱、阴道以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等对子宫也有承托和牵拉

作用,在维持或固定子宫位置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业三 脉管系

1.E 2.D 3.C 4.B 5.C 6.D 7.E 8.B 9.E 10.C (二)论述题

1. 答:①二尖瓣、三尖瓣(纤维环、瓣膜、腱索、乳头肌)的完整性;②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瓣环、瓣膜)的完整性;③房间隔、室间隔的完整性;④心传导系正常的功能作用;⑤心房肌与心室肌互不延续;⑥心肌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即左右冠状动脉正常)。

2. 答: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胸肋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室和右心房,小部分由左心室组成;膈面呈水平位,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组成;下缘锐利,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右缘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倾斜,由左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冠状沟呈额状位,分隔心房和心室;前、后室间沟分隔左、右心室;房间沟分隔左、右心房。 3.答:结肠各部动脉来源:

1)升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回结肠动脉和右结肠动脉支配 2)横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中结肠动脉支配 3)降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发出的左结肠动脉支配 4)乙状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发出的乙状结肠动脉支配

静脉回流:各部分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分别回流入肠系膜上、下静脉,继而注入肝门

静脉

4.答: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心传导系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其中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房室结位于右心房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其主要功能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收缩。

5.答:①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通过Cap吸收→)②肠系 膜下静脉→ 肝门静脉→肝Cap→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 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③肾锥体→肾乳头 (乳头孔滤出)→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另:腹主动脉→髂总动脉

6. ②特点a. 两端均为毛细血管,b.

③属支:a.脾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 膜下静脉;d.胃左静脉;e.胃右静脉;f.胆囊静脉;g.

④与上、下腔静脉的侧支吻合:a.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b. 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髂内静 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c.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 —上腔静脉;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

d.通过肝裸区、胰、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与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腹后壁上、下腔静脉系中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腰静脉的小属支间相吻合;e.通过脊柱静脉丛使门静脉小属支与肋间后静脉、椎静脉、腰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作业四 感觉器

(一) 选择题 1D 2B (二)填空题

1.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2.视网膜虹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盲部, 3.屈光,收缩,松弛,凸 4.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隆

5.瞳孔 瞳孔括约肌 缩小 动眼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瞳孔开大肌 开大 交感 6.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1.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然后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 再经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如此不断地从睫状体产生,又不断地回流至静脉,此谓房水的更新循环,房水的产生与回流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处于一动态平衡中。房水有屈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2.泪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由泪腺产生,经泪腺排泄小管→结膜囊→泪湖→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3C

4A

5A

6C

7D

8D

9A

10D

作业五 神经系统

(一)填空题

1、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2、 咽喉肌,舌咽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

3、 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味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味觉、一般内脏感觉 4、 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5、 混合、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 6、 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7、 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8、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胸廓上口、肺根、纵隔胸膜、心包、胸膜、心包、膈下中央部腹膜

9、 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黄韧带 10、 臂丛后束、四边孔、肱骨外科颈、三角肌、小园肌、肩部、臂外侧上部 11、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 12、 臂丛内侧束、臂丛外侧束、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 13、 臂丛内侧束、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14、 闭孔外肌和大腿内收肌群、大腿前群肌、大腿后群肌 15、 T2、T4、T6、T8、T10 16、 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7、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前庭蜗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18、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19、前角 侧角 后角 中间带 20、椎管内 脊髓圆锥 终丝 21、延髓 第1腰椎 第3腰椎 22、颈膨大 上肢 腰骶膨大 下肢 23、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24、延髓 脑桥 小脑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25、延髓 脑桥 中脑

26、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投射纤维。同侧半球内叶与叶或回与回之间的联络纤维、弓状纤维;连接两侧半球皮质的纤维、胼胝体;大脑皮质与间脑、脑干及脊髓之间的联系纤维、皮质脊髓束(或皮质核束、丘脑皮质束,任填一束均可)。

27、视觉中枢(17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39区) 听觉中枢(41、42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28、豆状核 尾状核 尾状核 壳 仓白球

29、隔区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 齿状回 岛叶前部 颞极 30、背侧丘脑 尾状核 豆状核,豆状核 尾状核,膝部。

31、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顶枕颞桥朿 皮质红核束。 32、传出纤维、传入纤维、传入纤维、脑桥核、新小脑皮质

33、脊神经节 腱感受器 脊髓后索 薄束 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二)问答题:

1、一侧动眼神经完全损伤,出现:①除外直肌、上斜肌以外同侧眼球外肌瘫痪;② 眼睑下

垂;③眼外斜视;④眼球不能向内、上、下方运动;⑤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⑥瞳 孔散大;⑦眼球前凸;⑧复视。

2、①视神经:含特殊躯体感觉纤维,来自视网膜的节细胞,传导视觉冲动;

②动眼神经: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除外直肌、上斜肌外的眼外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③滑车神经: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④眼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视器的眼球、泪腺、结膜 ⑤展神经: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外直肌;

⑥面神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眼轮匝肌。含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泪腺,司分泌。

3、脊神经的组成成份及分布:

每一典型的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含4种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其短干立即分为前支、后支、交通支和脊膜支。

①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部及四肢的肌与皮肤。除胸神经前支尚保持段性分布外,其余前支先组成神经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分布于相应部分 。

②后支:较细、为混合性,分布于颈、胸、腹后部的深层肌及大致相应范围的皮肤 ,多不与构成神经丛,分布明显节段性。

③交通支:连于前支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含内脏神经纤维。

④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的韧带。

4、①舌的感觉神经:舌前2/3一般躯体感觉: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传导冲动;舌前2/3味

觉:由面神经的鼓索支传导(随舌神经分布)冲动;舌后1/3一般内脏感觉和味觉:由舌咽神经的舌支传导冲动。②舌的运动神经:舌内肌和舌外肌均由舌下神经支配。 5、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在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行至股后

面。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至腘窝,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本干发肌支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胫神经是坐骨神经干的直接延续,沿腘窝中线下行,在小腿伴胫后动脉下行于浅、深层肌之间,继而在跟腱与胫骨内缘间行至屈肌支持带深方,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进入足底。胫神经的分支有:①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②关节支,至膝关节和距小腿关节。③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后面下外侧部,在小腿下部它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分布于足背及小趾外侧缘皮肤。④足底内、外侧神经,分别伴同名动脉行于足底内、外侧,发分支分布于足底的皮肤并支配足底诸肌。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壁至腓骨头后方,继经腓骨长肌深方并穿此肌,绕腓骨颈外侧面,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①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主干向下,在小腿下部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及第2-5趾背的皮肤。②腓深神经伴胫前动脉,在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间下行,支配小腿前面诸肌。本干经伸肌支持带深方至足背,伴足背动脉向前,发肌支支配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1、2趾相对缘皮肤。

坐骨神经高位受损后,股后群肌及全部小腿肌、足及瘫痪,除小腿内侧面、后上部等隐神经、股后皮神经分布区外,膝以下皮肤感觉障碍。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跖屈和内翻,足底肌萎缩,感觉障碍主要是足底。腓总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足和趾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感觉障碍主要为小腿外面和足背。 6、答:背侧丘脑中的丘脑特异性的中继核有: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发出丘脑中央辐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皮质区。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的纤维,发出丘脑中央辐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下1/3)皮质区。

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接受小脑的齿状核、苍白球、黑质的纤维,发送纤维到躯体运动区。 7、答: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通过,当其受损时对侧肢体骨骼肌出现瘫痪,即为“偏瘫”;内囊后肢还有丘脑中央辐射通过,故内囊损伤时该辐射受损,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即“偏身感觉障碍”;内囊后肢后端有视辐射通过,当其受损出现双侧性同向性对侧视野缺失即“偏盲”,如此即“三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