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更新时间:2023-12-06 00: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35g 2.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Cys B.Glu C.Asn D.Gln E.Lys

3.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所带的正电荷最多? A.Cys B.Glu C.Lys D.Thr E.Ala

4.下列哪种氨基酸为环状亚氨基酸? A.Gly B.Pro C.Trp D.Tyr E.Lys

5.蛋白质分子中维持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酯键 D.氢键 E.疏水键

6.在中性条件下混合氨基酸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极性分子 C.带单价正电荷 D.疏水分子 E.带单价负电荷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A.分子中氢键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E.亚基

8.血清蛋白(PI为4.7)在下列哪种PH值溶液中带正电荷? A.PH4.0 B.PH5.0 C.PH6.0 D.PH7.0 E.PH8.0

9.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而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胱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天门冬氨酸 1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C.肽键的断裂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E.蛋白质的水解

11.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光吸收,主要是由下列哪组结构引起的? A.组氨酸的咪唑基和酪氨酸的酚基 B.酪氨酸的酚基和色氨酸的吲哚环 C.酪氨酸的酚基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E.苯丙氨酸的苯环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12.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13.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 D.盐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14.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在等电点处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 B.等电点时蛋白质变性沉淀 C.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

D.在等电点处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

E.蛋白质的等电点与它所含的碱性氨基酸的数目无关 15.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E.磷酸二酯键

16.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半胱氨酸 C.蛋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

17.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A.4.0 B.5.0 C.6.0 D.8.0 E.7.0

18.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

B.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 C.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 D.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 E.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19.使蛋白质和酶分子显示巯基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半胱氨酸 C.胱氨酸 D.蛋氨酸 E.谷氨酸

20.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A.从5'端到3'端 B.从3'端到5'端 C.从N断到C端 D.从C端到N端 E.以上都不是

21.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A.4.8 B.2.7 C.3.6 D.3.0 E.2.5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β氨基酸 B.D-β氨基酸 C.D-α氨基酸 D.L-α氨基酸 E.L,D-α氨基酸

23.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B.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C.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D.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E.天然蛋白质分子均具有这种结构 24.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靠亚基的聚合和解聚改变生物学活性 C.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D.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E.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25.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正确的是: A.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定

B.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数 C.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D.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E.一定有种类不同、而数目相同的亚基数 26.下列正确描述血红蛋白(Hb)概念是: A.是含有铁卟啉的单亚基球蛋白 B.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为S型

C.1个血红蛋白可与1个氧分子可逆结 合

D.血红蛋白的功能与肌红蛋白相同 E.血红蛋白不属于变构蛋白

27.在饱和硫酸铵状态下析出的蛋白质是: A.清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 D.α1-球蛋白 E.β-球蛋白

28.有一蛋白质水解产物在PH=6用阳离子交换剂层析时,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基酸是: A.Val(pI 5.96) B.Asp(pI 2.77) C.Lys( pI 9.74 ) D.Tyr(pI 5.66) E.Arg( pI 10.76)

29.以下属于分子伴侣的是: A.胶原蛋白 B.细胞色素C C.RNaseA

D.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E.谷胱甘肽(GSH)

30.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B.变性蛋白一定要凝固 C.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变性蛋白一定沉淀 E.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31.一个含有葡萄糖、N-乙酰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的溶液,在PH=6条件下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被保留最多的是: A.精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葡萄糖 E.亮氨酸

32.向卵清蛋白溶液中加入0.1N NaOH使溶液呈碱性,并加热至沸后立即冷却,此时 A.蛋白质变性沉出

B.蛋白质水解为混合氨基酸 C.蛋白质变性,但不沉出 D.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E.蛋白质变性,冷却又复性

33.利用分子筛原理来分离蛋白质的技术是: A.阴离子交换层析 B.阳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亲和层析 E.透析

34.关于蛋白质变构,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正协同效应 B.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负协同效应 C.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呈S型曲线

D.蛋白质变构效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调节方式之一 E.氧是血红蛋白的变构剂

35.下列哪一条肽链不能形成螺旋?

A.Ala-Ile-Asn-Met-Val-Gln B.Tyr-Trp-Val-Glu-Ala-Asn C.Asn-Pro-Ala-Met-Tyr-Ala D.His-Trp-Cys-Met-Gly-Ala E.Met-lys-trp-his-phe-Ala

36.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靠盐键维持稳定 B.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C.多为左手螺旋

D.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E.以上都不是

37.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CHNOCHNOCHNO- B.-CαONHαCONHCαONH- C.-NCCNNCCNNCCN- D.-CNHOCNHOCNHO- E.-CNOHCNOHCNOH-

38.下面哪种方法沉淀出来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 A.重金属盐 B.盐析 C.苦味酸 D.常温下有机溶剂 E.强酸强碱 39.以下有关结构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域即亚基

B.通常在较小蛋白质分子中存在

C.与蛋白质分子整体以次极键相连结 D.与蛋白质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结 E.以上都不是

40.可用于测定多肽N端氨基酸的试剂有: A.甲酸 B.溴化氰 C.丹磺酰氯 D.β巯基乙醇 E.羟胺 四、名词解释

1.肽单元(peptide unit)

2.蛋白质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of protein) 3.蛋白质等电点(isoeletric point of protein) 4.肽键(peptide bond) 5.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 6.模序(motif) 7.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8.协同效应(cooperative effect) 9.结构域(domain)

1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12.蛋白质沉淀 13.透析(dialysis) 14.α-螺旋

15.亚基(subunit) 五、问答题:

1.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各包括什么? 2.哪些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

3.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变性后性质有哪些改变?

4.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维系各级结构的键或力是什么?

5.写出四种有甘氨酸参与合成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分别说明他们的主要作用? 6.简述分子伴侣在蛋白质分子折叠中的作用? 7.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8.列举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并扼要说明其原理?

9.有哪些方法可用于蛋白质或多肽链的N末端分析或C末端分析? 10.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A 7.C 8.A 9.B 10.D 11.B 12.C 13.B 14.A 15.A 16.E 17.E 18.C 19.B 20.C 21.C 22.D 23.A 24.B 25.A 26.B 27.A 28.B 29.D 30.E 31.B 32.C 33.C 34.B 35.C 36.D 37.B 38.B 39.C 40.C

26.关于酶原及其激活,正确叙述是

A.酶原无活性是因为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酶原无活性是因为缺乏辅酶和辅基

C.体内的酶在初分泌是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

D.酶原激活过程是酶活性中心形成与暴露的过程 E.所有酶原都有自身激活功能

27.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 C.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D.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 E.抑制剂与酶的变构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 28.酶分子中能使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基团是 A.调节基团 B.结合基团 C.催化基团 D.亲水基团 E.酸性基团

29.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底物时,Km=1/2[S],其反应速度(V)是Vm的 A.67% B.50% C.9% D.33% E.15% 30.以下关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正确描述的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均相似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C.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逆转 D.Km不变,Vm降低 E.Km降低,Vm降低

31.关于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正确的是 A.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B.抑制剂仅与中间复合物结合

C.林-贝氏作图时不同浓度抑制剂在纵轴上的截距不变 D.Km不变,Vm降低 E.Km降低,Vm不变

32.酶受非竞争性抑制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不变,Vmax↓ D.Km↓,Vmax不变 E.Km↓,Vmax↓

33.酶原激活通常是使酶原的那种键断裂: A.氢键 B 疏水键 C 离子键 D 肽键 E 二硫键

34.关于酶促反应机制的论述错误的是; A.邻近效应和定向排列 B.多元催化 C 酸碱催化 D 表面效应 E 以上都不是

35.关于酶的最适温度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是指反应速度等于50%最大速度时的温度

C.是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温度 D.是一个固定值与其它因素无关 E.与反应时间无关 四、名词解释

1.酶 2.酶的活性中心 3.酶原 4.酶原的激活 5.同工酶 6.竞争性抑制 7.不可逆性抑制 8.酶的特异性 9.酶的共价修饰 10.变构(酶)调节 五、问答题

1.什么是酶?酶促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酶原及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生化意义。 3.简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简述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区别

5.什么是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在酶促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 6.什么叫Km值,有什么生理意义。

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说明之。 8.用竞争性作用的原理解释磺胺药抑菌作用机制。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E 6.A 7.D 8.A 9.B 10.C 11.B 12.E 13.E 14.D 15.D 16.A 17.C 18.C 19.B 20.C 21.E 22.E 23.D 24.E 25.C 26.D 27.C 28.C 29.A 30.D 31.B 32.C 33.D 34.E 35.C 四、名词解释

1.是由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此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3.有些酶在刚生成或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叫酶原。 4.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5.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以及免疫学活性均不相同的一组酶。 6.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极其相似,可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抑制了酶促反应的速度,此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

7.抑制剂与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一般物理方法将它除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

8.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或一种化学键,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为酶的特异性。 9.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氨基酸残基,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改变酶的活性,酶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化学修饰调节。

10.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一部位可逆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对酶催化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五、问答题

1.是由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特点:高效性、专一性、高度的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2.有些酶在刚生成或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叫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实质: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意义:保护消化器官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本质是蛋白质。温度对酶促反应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温度升高到60℃时,酶开始变性;80℃时,多数酶的变性已不可逆。使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4.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有关。Km值增大,Vm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剂 非抑制剂结构与底物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它只与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形成EI和EIS,使E和ES都下降。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Km值不变,Vm下降。

5.全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结合酶,酶蛋白是全酶的蛋白质部分,它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是和酶蛋白结合的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的作用有①稳定酶分子的构象②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③降低反应中静电斥力④作为酶催化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⑤传递电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用是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和一些基团。

6.Km值是指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生理意义:①当ES解离成E和S的速度大大超过分解成E和P的速度时,值近似于ES的解离常数Ks。在这种情况下,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此时,Km值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Km值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Km值和Ks值的涵义不同,不能互相代替使用。②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外界环境(温度、PH和离子强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

8.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和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在抑制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在底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抑制作用。

利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可阐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例如磺胺类药物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这些细菌的生长需要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极其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防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由于这些细菌只能利用二氢叶酸合成四氢叶酸,而不能直接利用叶酸,所以对氨基苯磺胺可造成四氢叶酸的缺乏而影响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根据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需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远高于对氨基苯甲酸的浓度,才能发挥有效地抑菌作用。

第四章 糖代谢

测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所需能量一半以上来源于: A.糖 B.脂 C.蛋白质 D.DNA E.RNA

2.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供能 B.支持作用 C.软骨的基质 D.细胞膜的成分 E.免疫作用 3.人体内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 A.丙酮 B.丙酮酸 C.丙酸

D.乳酸 E.乙醇

4.糖原分子中的一个葡萄糖残基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多少个ATP?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5.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

6.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是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2 B.3 C.4 D.5 E.6 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FAD B.NAD+ C.生物素 D.辅酶A E.硫辛酸

8.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苹果酸脱氢酶 C.顺乌头酸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α-酮戊二酸脱氢酶 9.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硫酸己糖异构酶

10.与糖酵解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硫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1.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1 D.己糖激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2.在人体的大部分组织细胞内,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 A.糖的有氧氧化 B.糖酵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合成 E.糖异生

13.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多少分子ATP? A.10分子 B.12分子 C.14分子 D.16分子 E.18分子

14.1分子葡萄糖在肝脏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34分子 B.36分子 C.38分子 D.40分子 E.42分子

15.下列哪种反应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丙酮酸→乙酰CoA

B.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 C.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酰CoA→琥珀酸 E.延胡索酸→苹果酸

16.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糖原合成酶 D.UDPG-焦磷酸化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7.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A.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B.磷酸化酶 C.分支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脱支酶

18.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是: A.己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羧化酶 E.醛缩酶

19.饥饿时,肝脏内下列哪一途径的酶活性增强?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途径 C.脂肪合成途径 D.糖酵解途径 E.糖原合成作用

2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A.乳酸 B.生糖氨基酸 C.甘油 D.α-酮戊二酸 E.乙酰辅酶A

2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下列哪一组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B.内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内酯酶、差向酶 D.差向酶、异构酶

E.异构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2.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 A.丙酮酸的羧化反应 B.苹果酸的加氢反应 C.葡萄糖转氨基后产生 D.乙酰辅酶A羧合产生 E.C 和O直接化合产生

23.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琥珀酸脱氢酶

24.三羧酸循环一周,有几次脱氢反应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2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D.延胡索酸酶

D.草酰乙酸 E.天冬氨酸

23.合成脑磷脂时需要哪种氨基酸: A.苏氨酸 B.丝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E.天冬氨酸

24.硬脂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ATP的数应为: A.146 B.148 C.129 D.131 E.150 25.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A.软脂酸 B.硬脂酸 C.油酸 D.亚油酸 E.棕榈酸

26.乙酰CoA的代谢去路不包括: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异生为糖

27.LDL受体最丰富的器官是: A.心 B.小肠 C.肝 D.肺 E.肾 28.不属于甘油磷脂的化合物是: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心磷脂 D.鞘磷脂 E.磷脂酸

29.含有胆碱的甘油磷脂是: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酰肌醇 E.磷脂酸

30.不属于胆固醇转化产物的化合物是: A.胆红素 B.胆汁酸 C.醛固酮 D.VitD3 E.雌激素

31.可作为乙酰CoA羧化酶辅酶的维生素是:A.VitB1 B.VitB2 C.Vit PP D.VitB6 E.生物素

32.不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物质是:

A.HMG-CoA合酶 B.HMG-CoA裂解酶 C.NADPH D.乙酰CoA E.HMG-CoA还原酶

33.下列含胆固醇的食物是: A.米饭 B.鸡蛋 C.馒头 D.豆浆 E.玉米饼

34.下列含胆固醇最为丰富的食物是: A.鱼肉 B.牛肉 C.猪肝 D.鸡肉 E.羊肉

35.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IDL D.LDL E.HDL 四、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 2.脂肪酸的β-氧化 5.血脂 6.血浆脂蛋白 9.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10.载脂蛋白 3.酮体 7.脂肪肝 11.脂解激素4.必须脂肪酸 8.高脂蛋白血症12.抗脂解激素

五、问答题

1.用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脂蛋白的来源和主要功用。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 3.简述体内乙酰CoA的来源和去路。

4.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 5.简述脂肪肝的成因。

6.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物质? 7.简述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8.写出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主要过程及ATP的生成。 9.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

10.简述磷脂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用?写出合成卵磷脂需要的物质及基本途径。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E 4.E 5.B 6.B 7.A 8.A 9.C 10.D 11.C 12.C 13.D 14.E 15.E 16.A 17.D 18.E 19.C 20.C 21.C 22.C 23.B 24.B 25.D 26.E 27.C 28.D 29.A 30.A 31.E 32.B 33.B 34.C 35.E 四、名词解释

1.储存在脂肪组织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被组织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2.脂肪酸的氧化是从β-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故称β-氧化。

3.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 4.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5.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自由的脂肪酸。 6.血脂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是血脂的存在和运输形式。 7.在肝细胞合成的脂肪不能顺利移出而造成堆积,称为脂肪肝。

8.血脂高于正常人上线即为高脂血症,由于血脂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故高脂血症既为高脂蛋白血症。

9.指存在于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它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因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而得名。胰岛素抑制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增强其活性。 10.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11.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增强,而促进脂肪水解的激素。 12.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降低,而抑制脂肪水解的激素。 五、问答题

1.用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分别是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来源和功能分别是

CM(乳糜微粒)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合成,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由VLDL在血浆中生成,向肝外组织运输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制造,向肝外组织运送磷脂、逆向向肝内运送胆固醇。

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酮体是在肝细胞内由乙酰CoA经HMG-CoA转化而来,但肝脏不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酮

体经乙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后,转变成乙酰 Co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利用。

3.乙酰CoA的来源有糖的氧化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酮体的分解,氨基酸的氧化分解;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脂肪酸,合成胆固醇,转化成酮体,参与乙酰化反应。

4.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发胖,基本过程如下: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脂酰CoA 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 脂酰CoA+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

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因为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但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异生而生成葡萄糖。 5.肝脏是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由于磷脂合成的原料不足等原因,造成肝脏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内脂肪不能及时转运出肝脏而造成堆积,形成脂肪肝。

6.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7.血脂来源:食物消化吸收,糖等转变为脂,脂库分解;

血脂去路:氧化供能,储存,构成生物膜,转变为其它物质。

8.软脂酸→软脂酰CoA(-2ATP)→7次β- 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7(FADH2+NADH+H+)

8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CO2+H2O+96ATP

7(FADH2+NADH+H+)→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O+35ATP

故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净生成96+35-2=129ATP。

9.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大大超过肝内生成酮体的能力,血中仅含有少量的酮体,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脏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及酮症酸中毒。

10.磷脂在体内主要是构成生物膜,并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

合成卵磷脂需要脂肪酸、甘油、ATP、CTP及胆碱,合成的基本过程为: 脂肪酸+甘油→甘油二酯

胆碱+ATP→磷酸胆碱 磷酸胆碱+CTP→CDP-胆碱 甘油二酯+ CDP-胆碱→卵磷脂

第六章 生 物 氧 化 测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呼吸链中,不与其他成分形成蛋白复合体的是: A.辅酶Ⅰ B.黄素蛋白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铁硫蛋白

2.呼吸链中属于脂溶性成分的是:

A.FMN B.NAD+ C.铁硫蛋白 D.细胞色素C E.辅酶Q

3.携带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是: A.肉碱 B.苹果酸 C.草酰乙酸

D.α-酮戊二酸 E.天冬氨酸

4.肝细胞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是通过: A.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肉碱穿梭

C.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α-磷酸甘油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5.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生成的1分子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经氧化磷酸化反应可生成ATP的分子数是: A.0 B.1 C.1.5 D.2 E.3

6.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7.含有尼克酰胺的物质是:

A.FMN B.FAD C.辅酶Q D.NAD+ E.CoA 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FMN B.FAD C.细胞色素c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aa3

10.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是: A.b→c→c1→aa3→O2 B.c→b→c1→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E.c→c1→b→aa3→O2

11.下列哪种不是高能化合物? A.GTP B.ATP C.磷酸肌酸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12.有关生物氧化哪项是错误的? A.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反应 B.生物氧化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C.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

D.线粒体中的生物氧化可伴有ATP生成 E.与体外氧化结果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13.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几分子ATP? A.3 B.8 C.12 D.14 E.15

14.呼吸链中不具质子泵功能的是: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以上均不是

15.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应者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乙酰CoA D.ATP E.脂肪

16.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 A.铁离子 B.钴离子 C.镁离子 D.锌离子 E.以上都不是

17.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有机酸的脱羧基作用 D.糖原的分解 E.脂类分解

18.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生长素

19.甲亢患者不会出现:

A.耗氧增加 B.ATP生成增多 C.ATP分解减少 D.ATP分解增加 E.基础代谢率升高

20.下列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

A.一氧化碳 B.氰化物 C.鱼藤酮 D.二硝基苯酚 E.硫化氢 21.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肌酸磷酸化 B.氧化磷酸化 C.糖的磷酸化 D.底物水平磷酸化 E.有机酸脱羧

22.只催化电子转移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不需氧脱氢酶 D.需氧脱氢酶 E.细胞色素与铁硫蛋白

23.下列哪种酶以氧为受氢体催化底物氧化生成水? A.丙酮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乳酸脱氢酶 D.黄嘌呤氧化酶 E.细胞色素C氧化酶

24.线粒体外NADH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磷酸化,能得到的P/O比值约为: A.0 B.1 C.2 D.3 E.1.5 25.线粒体内膜外的H+:

A.浓度高于线粒体内的H+浓度 B.浓度低于线粒体内的H+浓度 C.可自由进入线粒体

D.进入线粒体需载体转运 E.进入线粒体需耗能

26.影响氧化磷酸化进行的因素包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n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