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最简约的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4-01-29 16: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该笔记适用于任何版本的数理逻辑!

绪论

一、数理逻辑研究什么?

★ 研究前提和结论的可推导性关系,它是由命题的逻辑形式而非内容所决定的

二、数理逻辑如何研究? ★ 形式语言

第一章 预备知识

第一节 集合

一、集合

1、 集合的内涵和外延(所有元素的共同性质/构成集合的所有元素) 2、 有序偶和笛卡儿集

二、关系

1、 概念:集合S上的n元关系R

2、 特殊情况:集合S上的一元关系R(集合S上的性质R)

三、函数(映射)

1、 概念:函数(集合+有序偶+性质)、定义域dom(f)、值域ran(f) 2、 概念:f(x)(函数f在x处的值)

3、 概念:f:S->T(函数f是由S到T的映射)、满射、一一映射

四、等价

1、 概念:关系R是集合S上的等价关系(自反+对称+传递) 2、 概念:元素x的R等价类

3、 性质:R等价类对集合S的一个划分(两两不相交,且并为S)

五、基数

1、 概念:S~T(两个集合S和T是等势的) 2、 概念:集合S的基数|S|(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3、 概念:可数无限集

第二节 归纳定义和归纳证明

一、归纳定义

1、 集合的归纳定义 ⑴、直接生成某些元素

⑵、给出运算,将其作用在已有元素上,以产生新的元素 ⑶、只有这样才是集合中的元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 2、 典例:自然数集N的两个归纳定义

二、归纳证明

1、 归纳定理:设R是一个性质,如果 ⑴、R(0)

⑵、对于任何n∈N,如果R(n),则R(n’) 那么,对于任何n∈N,都有R(n)

2、概念:归纳基础、归纳步骤(包括归纳变元和归纳假设)、归纳命题、归纳证明 3、概念:串值归纳法及其变形

三、递归定义

1、 递归定义(在归纳定义的集合上,定义函数)

在自然数集N上定义一个这样的函数f:g,h是N上的已知函数 f(0) =g(0) f(n’)=h(f(n))

2、 递归定义原理(这样的函数是存在而且唯一的)

第二章 经典命题逻辑

第一节 联结词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命题(陈述句+确定值)(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2、 概念: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区分的关键) 3、 小结:只考虑复合命题的真假是如何确定的

二、联结词 1、 非A:

2、 A与B:A为真并且B为真

3、 A或B:A为真或B为真(A为真或B为真或AB同时为真) 4、 A蕴涵B:如果A真,则B真(并非A假B真) 5、 A等值于B:如果A蕴涵B,同时B蕴涵A

第二节 命题语言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命题语言(命题逻辑使用的形式语言)

2、 归纳:命题语言的三类符号(命题符号+联结符号+标点符号) 3、 概念:表达式、长度、空表达式、两个表达式相等 4、 概念:段、真段、初始段、结尾段

二、基本概念

1、 定义:原子公式,记为Atom(LP)(单独一个命题符号) 2、 定义:公式,记为Form(LP)(经典归纳定义及其两种变形) ★ 经典定义容易理解,然而两种变形更容易使用 3、 定理:如何证明LP的所有公式都满足R性质? ★ 关键:假设S={A∈Form(LP)| R(A)} 4、 概念:对公式的结构做归纳(上述归纳证明)

三、习题解析

1、 关键:利用二叉树表示公式的生成过程

2、 关键:蕴涵有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关键:分清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⑴、◆如果p,则q ⑵、◆只要p,则q ⑶、◆p仅当q ⑷、◆只有p,才q

⑸、◆除非p,否则q(思路:想方设法转化为上述情形)

第三节 公式的结构

一、引理

1、 引理1:LP的公式是非空的表达式

2、 引理2:在LP的每个公式中,左括号和右括号出现的数目相同

3、 引理3:真初始段不是公式(在LP的公式的任何非空的真初始段中,左括号出现的次数比右括号多。因此,LP的公式的非空的真初始段不是LP的公式(同理分析真结尾段))

二、定理

1、 定理:LP的每个公式恰好具有以下6种形式之一;并且在各种情形中,公式所具有的那种形式是唯一的

★ 注意:仔细分析其证明过程

2、 推论:LP的公式的生成过程是唯一的

3、 概念:否定式、合取式、析取式、蕴涵式、等值式

三、辖域

1、 概念:辖域、左辖域、右辖域

2、 定理:任何A中的任何辖域存在并且唯一

3、 性质:如果A是B中的段,则A中的任何联结符号在A中的辖域和它在B中的辖域是相同的

4、 定理:如果A是(?B)的段,则A=(?B)或者A是B中的段;如果A是(B*C)中的段,则A=(B*C)或者A是B或C中的段

四、其它

1、 算法:判断一个LP的表达式是不是公式的算法

2、 符号的省略:最外层括号+其它形式的括号+联结符号的优先级

五、习题解析 ?

第四节 语义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真假赋值

2、 概念:公式的真假值AV(真假赋值v给公式A指派的真假值+递归定义) 3、 定理:对于任何A∈Form(LP)和任何真假赋值V,AV∈{0,1} ★ 关键:如何证明LP的所有公式都满足R性质?

二、基本概念

1、 概念:∑V(∑表示公式集)

2、 概念:∑是可满足的(存在V,使得∑V=1)

★ 注意:∑是可满足的蕴涵∑中的所有公式都是可满足的,但逆命题不成立 3、 概念:A是重言式、A是矛盾式

4、 概念:A的真假值表(真假赋值V给公式A指派的值,仅涉及V给A中出现的不同的命题符号所指派的值)

5、 性质:简化公式(熟练掌握简化公式)

三、习题解析

1、 性质:联结符号?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性质:A是重言式,则A?B是重言式当且仅当B是重言式

第五节 逻辑推论

一、逻辑推论

1、 符号:∑╞A(A是∑的逻辑推论,读作∑逻辑地蕴涵A)

2、 概念:∑╞A,当且仅当对于任何的逻辑赋值V,如果∑V=1,则AV=1 3、 概念:∑|≠A(存在逻辑赋值V,使得∑V=1,AV=0) 4、 特殊情况:?╞A(这时存在着性质:A是重言式) 5、 概念:逻辑等值公式A|=|B 6、 例题分析:注意找到捷径和方法

⑴、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成立的(直接证明或者反证法)

⑵、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不成立的(构造出这样的真假赋值V,使得∑V=1,AV=0)

二、定理

1、 性质:合取符号和析取符号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定理:

⑴、A1,…,An╞A,当且仅当?╞A1∧…∧An→A

⑵、A1,…,An╞A,当且仅当?╞A1→(…→(An→A)…) 3、 引理: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5条性质

4、 等值替换定理:设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5、 对偶性定理: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六节 形式推演

一、形式推演

1、 形式推演本质(形式推演仅涉及公式的结构,而与公式的语义无关) 2、 形式推演规则(共有11条规则) 3、 推论:如果A∈∑,则∑├A

二、形式可推演

1、 概念:形式可推演∑├A(∑├A,当且仅当存在有限序列∑1├A1,…∑n├An,其中的每一项∑k├Ak都是由使用某一形式推演规则生成,并且∑n=∑,An=A) 2、 概念的剖析:归纳定义

三、基础定理

1、 定理:如果∑├A,则存在有限的EO∈∑,使得∑O├A(对∑├A的结构做归纳) 2、 概念推广:∑├∑’(注意可以推广到无限情形) 3、 推演传递定理:如果∑├∑’,∑’├A,则∑├A

四、定理集群一(每一条都要求严格证明,并且反复记忆,作为后面证明的出发点) 1、 定理:(→定理群;定理2.6.4) ⑴、★★性质:A→B,A├B ⑵、★★性质:A→B,?B├ ?A ⑶、性质:A├B→A

⑷、性质:A→B,B→C ├A→C(蕴涵传递) ⑸、性质:A→(B→C)、A→B├A→C

2、 定理:(?定理群;定理2.6.5) ⑴、★★性质:??A├A;A├ ??A

⑵、★★性质:如果∑,A├B;∑,A├ ?B,则∑├ ?A(归谬律,或称(?+)) ⑶、性质:A,?A├B

3、 定理:(→?定理群之一;定理2.6.6) ⑴、★★性质:A→B├ ?B→?A(以此为基础衍生的4条性质) ⑵、★★性质:如果A├B,则?B├ ?A(以此为基础衍生的4条性质) ⑶、★★性质:A├B,当且仅当Φ├A→B(严格证明之)

4、 定理(→?定理群之二;定理2.6.7) ⑴、性质:?A→A├A(相似性质:A→?A├ ?A) ⑵、性质:A→B,A→?B├ ?A(相似性质:A→B,?A→B├B) ⑶、性质:?(A→B)├A(相似性质:?(A→B)├ ?B)

五、定理集群二(每一条都要求严格证明,并且反复记忆,作为后面证明的出发点) 1、 概念:语法等值公式A|-|B

2、 定理(∧定理群;定理2.6.8) ⑴、★★性质:A∧B|-|A,B

⑵、性质:A∧B|-| B∧A(∧交换律) ⑶、性质:(A∧B)∧C|-| A∧(B∧C)(∧结合律) ⑷、★★★★性质:?(A∧B)|-| A→?B(相似性质:?(A→B)|-| A∧?B) ⑸、性质:?├ ?(A∧?A)(不矛盾律)

3、 定理(∨定理群;定理2.6.9)

⑴、★★性质:A├A∨B,B∨A(最关键还是规则本身:允许在前面或后面增加∨) ⑵、性质:A∨B |-|B∨A(∨交换律) ⑶、性质:(A∨B)∨C|-| A∨(B∨C)(∨结合律) ⑷、★★★★性质:A∨B |-| ?A→B(相似性质:?A∨B |-| A→B)(分析其证明步骤) ⑸、★★性质:?(A∨B)|-| ?A∧?B(Morgen定律) ⑹、★★性质:?(A∧B)|-| ?A∨?B(Morgen定律) ⑺、性质:?├ A∨?A(排中律)

4、 定理(∨∧定理群;定理2.6.10)

⑴、★★性质:A∨(B∧C)|-| (A∨B)∧(A∨C)(∨∧分配律) ⑵、★★性质:A∧(B∨C)|-| (A∧B)∨(A∧C)(∧∨分配律) ⑶、性质:A→(B∧C)|-| (A→B)∧(A→C) ⑷、性质:A→(B∨C)|-| (A→B)∨(A→C) ⑸、性质:(A→B)∧C|-| (A→C)∨(B→C) ⑹、性质:(A→B)∨C|-| (A→C)∧(B→C)

5、定理(?定理群;定理2.6.11)

⑴、★★★★性质:A?B|-|A→B,B→A(严格证明) ⑵、性质:A?B|-| B?A(?交换律) ⑶、性质:A?B|-|? A??B ⑷、★★性质:?(A?B)|-| A??B ⑸、★★性质:?(A?B)|-| ?A?B ⑹、性质:A?B|-|(A∨?B)∧(?A∨B) ⑺、性质:A?B|-|(A∧B)∨(?A∧?B) ⑻、性质:(A?B)?C|-|A?( B?A)(?结合律) ⑼、性质:A?B;B?C├A?C ⑽、性质:A??A├B

⑾、性质:?├ (A?B)∨?(A??B)

六、定理群 1、 定理:

⑴、A1,…,An├A,当且仅当?├A1∧…∧An→A

⑵、A1,…,An├A,当且仅当?├A1→(…→(An→A)…) 2、★★引理: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5条性质

3、★★★★等值替换定理:如果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4、★★对偶性定理: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七节 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单式(原子公式或者原子公司的否定式) 2、 概念:子式、析取子式、合取子式 3、 概念: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二、定理

1、 定理:任何A∈Form(LP)逻辑等值于某一析取范式 2、 定理:任何A∈Form(LP)逻辑等值于某一合取范式

三、基本概念

1、 概念:公式A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2、 概念:互补公式(一个公式和它的否定式,称为互补公式)

3、 定理: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析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4、 定理:一个公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析取范式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一个公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析取范式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5、 概念:完全析取范式、完全合取范式

四、由公式导出它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的方法

1、 利用逻辑等值关系消去→、?等符号(等值替换定理) 2、 利用逻辑等值关系进行化简

第八节 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fA1…An(n元联结符号f,联结公式A1…An所构成的公式) 2、 性质:对于任何的n?1,有2∧(2∧n)个不同的n元联结符号

二、基本概念

1、 概念:完备集(联结符号集称为完备的,当且仅当所有的n元联结符号都能由其中的联结符号定义) 2、 定理:{?,∧,∨}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3、 推论:{?,∧}、{?,∨}、{?,→}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4、 概念:↑称为与非式,即p↑q |=| ?(p∧q) 5、 概念:↓称为或非式,即p↓q |=| ?(p∨q) 6、 定理:{↑},{↓}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第三章 经典一阶逻辑

第一节 量词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结构(论域+个体+关系+函数)

2、 ★★概念:变元(以论域为变化范围的变元,用来构成关于个体的一般性命题或条件)

二、基本概念

1、 概念: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对于所有(论域中的)个体:存在(论域中的)个体) 2、 概念:全称命题和存在命题(对于所有x,都有R(x):存在x,使得R(x))

三、基本概念

1、 概念:命题函数(它不是命题,只有将某一个体指派为x的值时,它才成为命题) 2、 概念:自由变元、约束变元(命题函数中的变元、被量化的变元) 3、 归纳:量词的作用(将n元命题函数逐步转换为命题)

四、基本概念

1、 性质:论域D是有限集,可以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分别解释为合取和析取的推广 2、 概念:受限制的量词(范围受到限制的量词:范围由原来的论域,限制为论域的某个子集)

3、 性质:将受限制的量词,转换成为不受限制的量词(受限制的全称量词:全称量词+蕴涵、受限制的存在量词:存在量词+合取)

4、 概念:一阶逻辑和高阶逻辑(个体变元和个体量词/集的变元和量词)

第二节 一阶语言

一、基本概念:一阶语言的八类符号 1、个体符号:a、b、c

2、关系符号:F、G、H(n元关系符号、相等符号(特殊的二元关系符号)) 3、函数符号:f、g、h(m元函数符号)

4、自由变元符号和约束变元符号(u、v、w和x、y、z) 5、联结符号(5类联结符号)

6、量词符号(全称量词符号?、存在量词符号?)(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7、标点符号(左括号、右括号和标点)

二、基本概念:项

1、 概念: t∈Term(L),当且仅当它能由(有限次使用)以下的⑴、⑵生成: ⑴、a、u∈Term(L)(单独一个个体符号是项、单独一个自由变元符号是项) ⑵、如果t1,…tn∈Term(L),并且f是n元函数符号,则f(t1,…tn)是项 2、 概念:闭项(不含自由变元符号的项)

3、 概念:对项的结构作归纳(如何证明Term(L)中所有的元都具有某个性质)

三、基本概念:原子公式

1、 概念:L的表达式是Atom(L)中的元,当且仅当它有⑴、⑵两种形式之一 ⑴、F(t1,…tn),其中F是n元关系符号,并且t1,…tn∈Term(L) ⑵、≡(t1,t2)(可以更直观的简写为:t1≡t2) 2、 注意:原子公式不是归纳定义

四、基本概念:公式

1、 概念:U(s1,…,sn) 表示符号s1,…,sn出现在表达式U中 2、 概念:A∈Form(L),当且仅当它能由(有限次使用)以下的⑴~⑷生成: ⑴、Atom(L)∈Form(L) ⑵、如果A∈Form(L),则(?A)∈Form(L) ⑶、如果A、B∈Form(L),则(A*B)∈Form(L) ⑷、如果A(u)∈Form(L),x不在A(u)中出现,则?xA(x),?xA(x)∈Form(L) 3、 概念:闭公式(语句)(不含自由变元符号的公式)

4、 概念:拟公式(与公式结构相似的表达式、拟公式不是公式) 5、 概念:对公式的结构作归纳

五、定理群1

1、 定理1:L的任何项恰好具有以下三种形式之一:

2、 定理2:如果t是f(t1,…tn)的段,则t=f(t1,…tn)或t是ti的段 3、 定理3:L的任何公式恰好具有以下八种形式之一:

六、定理群2

1、 概念:全称公式、存在公式(全称公式:?xA(x),存在公式:?xA(x))

2、 概念:量词的辖域(如果?xA(x)是B的段,则称A(x)是?x在B中的辖域) 3、 性质:量词的辖域是拟公式,联结符号如果出现在量词的辖域中,则可能是拟公式 4、 定理1:L的任何公式中任何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有唯一的辖域

5、 定理2:如果A是?xB(x)中的段,则A=?xB(x)或是?xB(x)的段

第三节 语义

一、基本概念:一阶语言的解释(后面五类符号,在所有一阶语言中都是相同的) 1、一阶语言和某个结构有联系(一阶语言是用来描述这个结构的)

2、一阶语言和任何结构无联系(一阶语言是一个一般的,抽象的一阶语言) 首先需要一个论域(只要求是不空的集合),然后再在该论域中如下解释: ⑴、个体符号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

⑵、n元关系符号解释为论域上的n元关系 ⑶、m元函数符号解释为论域上的m元全函数

3、概念:全函数(处处有定义的函数,函数的运算结果不会跑到论域之外)

二、基本概念 1、 基本规定

⑴、项f(t1,…tn)被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a1,…an) ⑵、原子公式F(t1,…tn)被解释为命题:a1,…an有R关系 2、 系列结论

⑴、闭项和闭公式的解释(分别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或命题)

⑵、含自由变元的项,经过解释(得到论域上的n元全函数)和指派,得到论域中的个体 ⑶、对于一个含自由变元的公式,经过解释(得到命题函数)和指派,得到命题 3、 说明

⑴、区分:个体符号解释为个体,自由变元符号指派为个体

⑵、一次性指派:同时将所有的可数无限多个自由变元符号,指派为论域中的个体

三、基本概念

1、 概念:一阶语言L的赋值v(包括一个论域D和一个赋值函数v)

2、 概念:项的值(L的项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之下的值,递归定义如下) 3、 定理:设v是以D为论域的赋值,并且t∈Term(L),则tV∈D(对项的结构做归纳)

四、基本概念

1、 概念:定义一个新的赋值v(u/a):它与原来的v处处相同,只是作用在自由变元符号u时,可能会不同

2、 概念:公式的真假值(L的公式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之下的真假值,递归定义如下) ⑴、取u不在A(x)中出现,由A(x)构作A(u)

⑵、?xA(x)是由A(u)生成的,所以?xA(x)V要由A(u)V来决定

⑶、?xA(x)V=1的涵义:无论v指派u为D中的哪一个个体a,都有A(u)V=1 ⑷、对于原来在A(x)中,现在仍在A(u)中的自由变元w来说,wV保持不变

★★归纳:如果v是?xA(x)V中的指派,那么v(u/a)表示除此之外,还要给自由变元符号U作指派

3、定理:设v是以D为论域的赋值,A是公式,则AV∈{0,1}

五、基本概念

1、 概念:一致的(有相同论域的两个赋值v和v’,在四类符号上是一致的)

2、 定理:设v和v’是有相同论域的两个赋值,并且它们在项t和公式A所含的四类符号上都是一致的,则tV=tV’,AV=AV’

六、基本概念

1、 概念:∑V(∑表示Form(L)中的公式集)

2、 概念:∑是可满足的(存在赋值v,使得∑V=1)

3、 概念:A∈Form(L)是有效的(对于任何赋值v,都有∑V=1)

4、 性质:可满足是由命题的内容决定的,而有效性是由公式的逻辑形式决定的 5、 性质: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算法,用来判断L中公式的有效性或者可满足性

第四节 逻辑推论

一、逻辑推论

1、 符号:∑╞A(A是∑的逻辑推论,其中∑?Form(L),A∈Form(L)) 2、 概念:∑╞A,当且仅当对于任何赋值V,如果∑V=1,则AV=1 3、 概念:∑|≠A(存在赋值V,使得∑V=1,AV=0)

★★前者是指任何论域上的任何赋值V,后者是指存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 4、 性质:?╞A(则A是有效公式) 5、 概念:逻辑等值公式A|=|B

二、例题分析:注意找到捷径和方法

1、 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成立的(直接证明或者反证法)

2、 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不成立的(构造出这样的赋值V,使得∑V=1,AV=0) ⑴、性质:当确定赋值的论域时,问题在于论域的大小,和论域中有怎样的个体无关 ⑵、D上的n元关系F:FV={|a1∈D,…an∈D,且a1,…an满足F关系}

三、定理群

1、 引理1: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7条性质

2、 约定:B、C是拟公式,则B|=|C的含义是指B’|=|C’(注意B’、C’的形成)

3、 等值替换定理:设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注意:B和C可能是拟公式) 4、 对偶性定理: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五节 形式推演

一、一阶逻辑的形式推演规则 1、 新增的形式推演规则(6条) 2、 规则的理解和分析

⑴、条件和结论的强弱:?xA(x)>A(t)>?xA(t) ⑵、u不在∑中出现:u表示的可以是论域中的任何一个个体 ⑶、区别:t比u的范围更广、代入和替换

3、 量词的形式推演规则的推广(只有t系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u和x都不行) 4、 概念:∑├A(A是在一阶逻辑中,由∑形式可推演的),当且仅当∑├A能由(有限次使用)一阶逻辑的形式推演规则生成

二、定理群1

1、 定理1(定理3.5.2)

⑴、性质:?xA(x)|=|?yA(y)(相似性质:?xA(x)|=|?yA(y)) ⑵、性质:?x?y A(x,y)|=|?y?x A(x,y)(相似性质:?x?yA(x,y)) ⑶、性质:?xA(x)├?xA(x)

⑷、性质:?x?y A(x,y)├?y?x A(x,y)

2、 定理2(?定理群,定理3.5.3) ⑴、性质:??xA(x)|=|?x ?A(x) ⑵、性质:??xA(x)|=|?x ?A(x)

三、定理群2

1、 定理(→定理群,定理3.5.4)

⑴、性质:?x[A(x)→B(x)] ├?xA(x)→?xB(x) 类似性质:?x[A(x)→B(x)] ├?xA(x)→?xB(x)

类似性质:?x[A(x)→B(x)] ,?x[B(x)→C(x)]├?x[A(x)→C(x)] ⑵、性质:A→?x B(x)|=|?x[A→B(x)] 类似性质:A→?x B(x)|=|?x[A→B(x)] ⑶、性质:?x A(x)→B|=|?x[A→B(x)] 类似性质:?x A(x)→B|=|?x[A→B(x)]

2、★★★★重要思路

⑴、当?出现在左边,使用?xA(x)├A(u)(?-) 当?出现在右边,使用规则(?+) ⑵、当?出现在左边,使用规则(?-)

当?出现在右边,使用反证法,或者规则(?+)

四、定理群3

1、 定理1(∧定理群,定理3.5.5)

⑴、性质:A∧?x B(x)|=|?x[A∧B(x)] 类似性质:A∧?x B(x)|=|?x[A∧B(x)]

⑵、性质:?x[A(x)∧B(x)] |=|?xA(x)∧?xB(x) 类似性质:?x[A(x)∧B(x)]├ ?xA(x)∧?xB(x) ⑶、性质:Q1A(x)∧Q2B(y)|=|Q1Q2[A(x)∧B(y)]

2、 定理2(∨定理群,定理3.5.6)

⑴、关键:通过摩根定理,将∨转化为∧

⑵、最后一条性质:注意充分利用最开始的两条性质

3、 定理3(?定理群,定理3.5.7)(相对简单)

五、两个新的量词+关于≡的两条规则 1、 概念:?!!x A(x)、?!x A(x)

⑴、分析:利用已有的两个量词定义出新的两个量词 ⑵、分析:解析公式+详细涵义 2、 定理:

⑴、常规性质:≡的交换律、≡的传递律 ⑵、重要性质:?!x A(x)|=|?xA(x),?!!x A(x)(分析其证明,曾经未能证明)

六、等值公式替换和对偶性

1、 引理:7条引理(5个常规联结符号+2个量词符号) 2、 等值公式替换 3、 对偶定理

第六节 前束范式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前束范式(Qx1…QxnB,其中B不再有量词) 2、 概念:前束词、母式

二、定理

1、 定理(约束变元符号替换):将公式A中的?xB(x)的某些出现替换为?yB(y) 2、 定理:L的任何公式与某个前束范式等值(极其重要的8条公式) 3、 关键:将公式变换为前束范式的步骤(共三个步骤))

第四章 可靠性和完备性

第一节 可满足性和有效性

一、可满足性和有效性 1、 定理:(可满足和有效的相互转换)

⑴、性质:A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A是不有效的 ⑵、性质:A是有效的,当且仅当┐A是不可满足的

2、 定理(可满足和?、有效和?的相互转换)

⑴、性质:A(u1,…un)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x1…?xn A(x1,…xn)是可满足的 ⑵、性质:A(u1,…un)是有效的,当且仅当?x1…?xn A(x1,…xn)是有效的

3、 定理(前束范式)

⑴、性质:A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A的前束范式是可满足的 ⑵、性质:A是有效的,当且仅当A的前束范式是有效的

二、在D中的可满足性和有效性

1、 定义:在D中的可满足性和有效性

⑴、∑在D中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有以D为论域的赋值v,使得∑V=1) ⑵、A在D中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对于任何以D为论域的赋值v,有AV=1)

2、 性质:(可满足性变强了,有效性变弱了) ⑴、性质:∑在D中是可满足的?∑是可满足的 ⑵、性质:A是有效的? A在D中是有效的

三、论域变大变小的讨论

1、 定理(论域越大越满足,论域越小越有效) 设∑?Form(L),A∈Form(L),∑和A不含相等符号,D和D1是论域且|D|?|D1| ⑴、∑在D中是可满足的,则∑在D1中是可满足的 ⑵、A在D1中是有效的,则A在D中是有效的

2、 定理的证明

⑴、符号准备:以D-v构作D1-v1(关键:a’对应过去’,而b*对应回来) ⑵、引理1:以D1-v1构作D-v1*,则项t有这样的性质

⑶、引理2:同样以D1-v1构作D-v1*,则公式A有这样的性质

3、 重要反例(以证明上述定理不能含有相等符号,否则不成立)

第二节 可靠性

一、可靠性定理:设∑?Form(L),A∈Form(L) 1、 定理:如果∑├A,则∑╞A

2、 推论:如果?├A,则?╞A(若A是形式可证明的,则A是有效的)

二、性质

1、 性质:A(u)|≠?xA(x);A(u)|≠?xA(x) 2、 推论:A(u)|+?xA(x);A(u)|+?xA(x)

三、协调性

1、 定义:∑?Form(L)是协调的(当且仅当不存在A∈Form(L),使得∑├A且∑|?A)

2、 可靠性定理的协调性描述:设∑?Form(L),A∈Form(L) ⑴、定理:如果∑是可满足的,则∑是协调的 ⑵、推论:如果A是可满足的,则A是协调的 ★★两个定理和两个推论是两两等价的

3、 定理:∑?Form(L)是协调的,当且仅当存在A,使得∑|+A

第三节 极大协调性

一、极大协调性

1、 定义:∑是极大协调的,当且仅当∑满足于以下的⑴和⑵ ⑴、∑是协调的

⑵、对于任何A≤∑,∑∪{A}不协调)

2、 定理:∑是极大协调的,则对于任何A,∑├A等价于A∈∑,∑|+A等价于A≤∑

二、∑封闭于形式推演

1、 定义:∑封闭于形式推演(如果对于任何A,∑├A蕴涵A∈∑) 2、 定理:设∑是极大协调的,则∑封闭于形式推演

三、定理

1、 定理:如果∑是极大协调的,则对于任何的A和B ⑴、?A∈∑, 当且仅当A≤∑

⑵、A∧B∈∑,当且仅当A∈∑且B∈∑等等

2、 Lindenbaum定理:任何协调的公式集能够扩充为极大协调集

★★关键:先由∑构造∑0、∑1、…∑n…,再令∑*=∑0∪∑1∪…∪∑n…

第四节 命题逻辑的完备性

一、命题逻辑完备性的证明之一

1、 引理:设A∈Form(LP)含不同的原子公式p1,…pn,构作Ai,那么 ⑴、AV=1?A1,…An├A ⑵、AV=0?A1,…An├?A

★★证明:对公式A的结构作归纳

2、 定理:设A∈Form(LP),∑?Form(LP),并且∑是有限集 ⑴、如果?╞A,则?├A ⑵、如果∑╞A,则∑├A

★★证明:关键在于利用(pn∨?pn)→A├A

二、命题逻辑完备性的证明之二

1、 引理:设∑*是极大协调集,用∑*构作真假赋值v,使得对于任何的原子公式p pV=1当且仅当p∈∑*,那么AV=1当且仅当A∈∑*

2、 可靠性定理:设∑?Form(LP),A∈Form(LP) ⑴、如果∑是协调的,则∑是可满足的 ⑵、如果A是协调的,则A是可满足的

3、 可靠性定理:设∑?Form(LP),A∈Form(LP) ⑴、定理:如果∑╞A,则∑├A ⑵、推论:如果?╞A,则?├A

第五节 一阶逻辑的完备性

一、存在性质

1、 概念:LO(在原先L的基础之上,增加新的可数无限多个自由变元符号) 2、 概念:∑?Form(LO),∑有存在性质(当且仅当对于Form(LO)中的任何存在公式

?xA(x),如果?xA(x)∈∑,则存在d使得A(d)∈∑)

3、 引理:极大扩充和存在性质(设∑?Form(L)并且∑是协调集,那么∑能扩充为极大

协调集∑*?Form(LO),并且∑*有存在性质)

★★证明步骤:由∑构作∑n(协调)→由∑n构作∑O(协调)→∑O扩充为极大协调∑*

二、一阶逻辑的完备性 1、 规定

⑴、首先:令论域T={ t’ | t∈Term(LO)} ⑵、然后:由∑*构作以T为论域的赋值v 2、 引理1:对于任何t∈Term(LO),tV=t’∈T(对t的结构作归纳) 3、 引理2:对于任何A∈Term(LO),AV=1当且仅当A∈∑*(对A的结构作归纳)

4、 可靠性定理:设∑?Form(L),A∈Form(L) ⑴、如果∑是协调的,则∑是可满足的 ⑵、如果A是协调的,则A是可满足的

5、 可靠性定理:设∑?Form(L),A∈Form(L) ⑴、定理:如果∑╞A,则∑├A ⑵、推论:如果?╞A,则?├A

三、带相等符号的一阶逻辑的完备性

1、 首先:上面由∑*构作以T为论域的赋值v过程中,在由n元关系符号F确定FV时,如果关系符号是相等符号,则不再适用(即t1’=t2’?t1≡t2∈∑*不能保证) 2、 解决方案:

⑴、在Term(LO)定义二元关系R,t1Rt2?t1≡t2∈∑*

⑵、依次证明:R是等价关系;用R将Term(LO)划分为等价类;以及构造出T* ⑶、由∑*构作以T*为论域的赋值v

⑷、最后分析:这样的处理避免了上面的矛盾

第六节 独立性

一、基本概念

1、 定义:形式推演系统中的某条规则是独立的(当且仅当它不能由其余的规则推出) 2、 证明(R)规则独立性的步骤 ⑴、首先:构造出某条性质

⑵、其次:证明其余的规则,要么具有该性质,要么保存该性质 ⑶、最后:由(R)规则构造公式∑├A,而它并不具有这个性质

二、证明形式推演系统各条规则的独立性 1、 规则(Ref):

性质=可以把∑改为?;公式=F(u)├F(u) 2、 规则(+):

性质=在∑├A中,前提至多含一个公式;公式=A,B├A 3、 规则(?-):

改变赋值(?A)V;性质=如果∑├A,则∑╞A;公式=??A├A 推论:证明(?+)不能推出(?-) 4、 规则(→+):

改变赋值(A→B)V;性质=如果∑├A,则∑╞A;公式=A├B→A 5、 规则(?-):

变换全称量词?的辖域;性质=变换以后规则仍然成立;公式=?xF(x)├F(u) 6、 规则(≡-):

变换t1≡t2;性质=变换以后规则仍然成立;公式=F(u),u≡v├F(v)

第五章 紧致性定理、L-S定理、Herbrand定理

第一节 紧致性定理和L-S定理

1、紧致性定理:∑?Form(LO)可满足,当且仅当∑的任何有限子集可满足

2、L-S定理:

⑴、不含相等符号的∑可满足,当且仅当∑在可数无限论域中可满足

⑵、含相等符号的∑可满足,当且仅当∑在可数无限论域或某个有限论域中可满足

3、L-S定理的等价形式:利用有效性描述

第二节 Herbrand定理

一、基本概念

1、 概念:无?前束范式(前束范式变换)

2、 变换步骤(分成两种情形处理:左边不出现全称量词+左边出现全称量词)

3、 定理:前束范式A在论域D中可满足,当且仅当它的无?前束范式在D中可满足 ★★关键:不失一般性,假设A=?x?y?zB(x,y,z)

二、Herbrand定理

1、 概念:公式A的Herbrand域(以公式A中出现的3种符号所生成的项) 2、 概念:Herbrand赋值(以A的Herbrand域作为论域+3类符号的赋值)

3、 定理:无?前束范式A不可满足,当且仅当A在所有Herbrand赋值之下都取假值 ★★关键:由v1构造Herbrand赋值v 4、 概念:母式的例式

5、 Herbrand定理:无?前束范式不可满足,当且仅当存在有限个例式,它们不可满足

第六章 公理推演系统

第一节 公理推演系统

1、 区别:自然推演系统和公理推演系统

2、 公理推演系统的构成:公理+规则(18条公理+2条规则) ⑴、18条公理都是永真公式

⑵、2条规则的作用:如何由已有的永真公式,推演出新的永真公式

3、 定义:∑|-A(在公理推演系统中,A是由∑形式可推演性)当且仅当

有A1…An(=A),其中Ak有4种可能 ⑴、Ak是公理 ⑵、Ak∈∑

⑶、Ak由前面两个公式使用R1生成 ⑷、Ak由前面的A(u)(u不在∑中出现)使用R2生成

第二节 两种推演系统的关系

1、 引理:设∑?Form(L),A∈Form(L),如果∑|-A,则∑├A 2、 引理:设∑?Form(L),A∈Form(L),如果∑├A,则∑|-A

★★注意:可以使用推演定理(如果∑,A|-B,则∑|-A→B)作为证明基础 3、 定理:设∑?Form(L),A∈Form(L),∑├A当且仅当∑|-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n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