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15 0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中期评估报告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015年5月15日

目 录

一、摘要……………………………………………………………1 二、*****实施妇女儿童两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3 (一)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 ………………………………………3 (二)实施规划情况的评估 ………………………………………5 1、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5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政策措施 ……………………………7 (1)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 ………………………………………8 (2)妇女儿童的教育 ……………………………………………12 (3)妇女就业和劳动保障 ………………………………………15 (4)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18 (5)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 ………………………………………19 (6)妇女儿童的环境保护 ………………………………………21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3 (四)对策和建议 ………………………………………………27 三、附录

1

摘 要

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为促进赣州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2002年3月15日市政府颁布了《*****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规划?),确定了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优先领域、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规划?的有效执行,全社会达标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参与社会发展的层面进一步拓宽。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各地2001—2005年两个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行动计划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和终期达标,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江西省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和?两规划?的要求,2015年,市妇儿工委针对?两规划?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通过采取性别分析、比较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实现?两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就?两规划?实施背景下妇女儿童的发展现状和各项目标的达标情况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形成了《*****实施妇女儿童两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 第二部分是实施规划情况的评估, 第三部分是实施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是对策与建议,第五部分是评估指标数据表。

《评估报告》中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环境和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妇女儿童的教育、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

2

儿童的法律保护及环境保护六大领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政策措施。通过分析,揭示了我市妇女儿童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发展不平衡;孕产妇死亡问题仍然存在;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有下降趋势;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度下降;性病、艾滋病年报告病例数呈增长趋势;高中、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逐年下降;城市污水无处理;统计监测网络有待完善,性别统计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我市妇女儿童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赣州实际,市?两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拓宽教育领域,增加教育投入;抓住妇幼卫生保健方面的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婚检率,控制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抓好对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加强性别统计工作,完善统计监测网络等内容。

3

*****实施妇女儿童两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1-2005年,是赣州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也是赣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为促进赣州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按照《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2002年3月15日*****政府颁布了《*****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规划?),确定了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优先领域、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五年来,赣州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两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市各级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两规划?的实施在?十五?时期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监测数据显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规划?的实施,全社会达标环境进一步优化,?两规划?得到了有效执行,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权利进一步实现,参与社会发展的层面不断拓宽。同时,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

根据江西省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和?两规划?的要求,2015年,市妇儿工委针对?两规划?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通过采取性别分析、比较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实现?两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

4

帮扶学校153所)工作,经评估验收已基本完成,改造了一批农村薄弱学校。

(2)扩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实施《*****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筹备成立了贫困大学生入学救助基金,加大了扶贫助学工作力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都得了救助。

(3)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关注儿童特殊群体。 2004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关注、解决留守孩身心健康和受教育状况。向全市中小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规范,要求各中、小学围绕?三知、三多、三沟通?,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孩?教育管理体系,使?留守孩?得到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使他们离开父母不离爱,让他们性格开朗、人格健康、精神充实、品行端正、学习自觉,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全面发展。2005年,市妇儿工委办还就留守孩的营养状况展开专题调查,为进一步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提供决策依据。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两年来,使占全市学生人数30%的留守孩、单亲家庭孩子、学困生以及有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得到关爱和有效教育。同时,使一大批家长受到教育和启发,回乡就业和监护子女,仅于都县的?留守孩?就由原来的6.3万人减少到3.24万人。

(4)积极做好扫盲和技能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成人文化素质。在扫除剩余文盲和抓好脱盲后巩固提高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妇女学校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以农民为对象,采取?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成为我市成人教育的一面旗臶。2004年起,在全市农村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民知识化培训中培训33055人,其中女性就有13540人,占培训总人数的41%,受训的广大妇女都掌握1—2门实用技能。

15

(5)大胆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初中。我们针对普九后农村初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大胆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全面推广大余池江中学?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分流施教?的办学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进,经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能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这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农村初中新型的办学模式,已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向全省推广。在小学改革学业测评办法,即实行?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初中改革办学模式,高中实施新课程方案为突破口,在全市建立了四个县级实验区,树立了四所中小学的先进典型,使素质教育工作在我市得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提高。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直中学成立了家长教育函授站,由分管基础教育的领导及市直中学分管德育的校长亲自抓,并指派相关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同时,搞好家长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原有家教讲师团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吸收老红军、老干部,公安、部队战士、有经验的家长到家教教师队伍中来,不断扩大家教队伍。另一方面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的学习,仅2005年就有25000余家长参加学习培训。市妇联还邀请3名北京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在全市进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共有3万余名家长听取报告受益。 3、妇女就业和劳动保障

该领域从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和共享资源程度着手,强调妇女在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特殊劳动保护。2005年,在

16

妇女就业和劳动保障领域的12项量化指标中,达到2010年目标的指标有1项,取得提高进步和改善的指标有8项,退步下滑的指标有3项。 (1)妇女就业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女性就业人员为199万人,比2000年增加7.5万人,增长3.9个百分点,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6.32%,超过2010年目标值6.32个百分点。在妇女就业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女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就业结构逐步改善,就业范围拓宽,就业机会增加。

(2)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我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女职工基本纳入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职工人数19.21万人,比2000年增加6.45万人,增长50.5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13.88万人,比2000年增加8.32万人,增长149.6个百分点;参加医疗保险的女职工人数11.45万人,比2001年增加6.35万人,增长80.3个百分点。 (3)妇女儿童劳动权益基本得到保护。五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监督部门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25起,查处的单位使用童工143人;查处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案件2件;2005年,在全市各企业中,执行了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的达98%,比2000年增加3个百分点;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的达99%,比2000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各级妇联组织接待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信访(电)件35人次,处理率达100%。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活动中查处职业介绍机构429家,为求职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9.7万元;责令用人单位退还向劳动者收取的押金、保证金等费用636万元;责令用人单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5118.85万元。

(4)社会保障逐步改善。2005年,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8.27万人,增长6.07倍;全市社会救济总人数33.5万人,比2000年增加11.67万人,增长53.46%。

17

主要政策措施:

(1)加强就业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在?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指导下, 2005年,我市建立各类技校5所,在校学生达到1.3万余人,全市技校五年共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1.1万余人,其中女性约4000人;全市建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34家,平均每年培训社会从业人员近5万人,女性约2万人;训练中心20家, 五年完成就业培训13万人,女性约6万人;再就业培训基地28家,五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61万人,女性约3.2万人,培训后有5.26万人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劳动力市场推荐等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女性约2.2万人,培训就业率达70.52%;全市劳务输出规模由2000年的50万人,发展到 2005年的135万人,年增长率20%。

(2)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统帐结合的制度,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各类城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进城务工农民,尤其是在工业园区新办企业的职工中,不断扩大覆盖面,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障。

(3)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2001年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2003年出台了《*****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市本级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市各县(市)均已启动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5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7亿元,比2001年增加1.95亿元,增长85倍。

(4)加强就业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保障妇女劳动权益。?十五?期间,全市调整组建了19个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全市有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102名,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78名。建立完善了劳动保障监察的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用人单位年检、拖欠工资预警防范、案情报告

18

和用人单位诚信等级评价等制度,依法重点查处用人单位涉及在招工中的性别歧视和强迫女职工加班加点、劳动条件恶劣、雇佣童工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案件。

4、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该领域从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着手,强调提高妇女素质,加强妇女后备干部培养,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2005年,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的9项量化指标中,达到2010年目标的指标有4项,取得提高进步和改善的指标有4项,退步下滑的指标有1项。

(1)女代表比例稳步上升。2005年,市人大代表540人中有女代表136人,占代表总数的25.19%,比2000年提高了0.93个百分点;市政协委员376中有女委员75人,占委员总数的19.95%,比2000年提高了0.37个百分点。

(2)女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全市公务员队伍中的女性比例不断增长,目前已达到15.47%。女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88%。市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达到50%和55.56%,市、县两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均达到和超过2010年目标值。

主要政策措施:

(1)重视对女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 2001年,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培养选拔女干部五年规划》,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的意见和具体目标,规定女后备干部必须占同级后备干部的20%以上。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抓住每次换届契机,更多地把女干部选进领导班子。2005年,又在全市第六次村委会换届筹备会议上明确提出,每个行政村的村委会委员候选人提名和候选人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着力提高女性的参政面和参政层次。

19

(一)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2.42万人,比2000年1.14万人增长1.12倍,其中女性1.20万人,比2000年0.59万人增长1.03倍。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存量居高不下,而未来五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处于增长高峰期,预计全市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达5.8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6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60万人,农村转移到本市城镇就业的8.3万人,而每年能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不超过12万个。

(二)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发展不平衡。女领导干部中副职多、正职少;党群口多,经济部门少;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偏低,2005年仅为19%。主要原因:一是基层一线的女干部来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较高层次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二是女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许多农村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意识不强,不愿抛头露面。

(三)孕产妇死亡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市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5.05/10万,达到2010年目标值。但每年的孕产妇死亡还都在30例以上,问题不容忽视。主要原因:一是家庭、个人因素。农村孕产妇保健知识欠缺,不能识别高危因素,贻误治疗抢救时机;二是社会因素。一些孕产妇为逃避计划生育不做产检,不住院分娩,遇到危险情况往往产生严重后果;三是一些医疗保健机构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对发病率高且后果凶险的产科出血处理能力欠缺。

(四)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有下降趋势。由于住院分娩和消毒接生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相关关系(即前者越高,后者就越低),所以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消毒接生率对降低三项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非住院分娩消毒接生率有下降趋势。2000年至2005年我市非住院分娩消毒接生率分别为95.07%、95.37%、96.92%、91.55%、93.71%、93.83%。前三年已达规划目标值95%以上,而2003年以后却在目标值以下。

25

(五)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反映妇幼卫生综合水平。2005年,我市这两项指标仅为76.2%和74.95%,并且这两项指标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见下表)。 年 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72.64 74.55 74.46 74.60 74.29 76.20 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73.89 72.75 74.35 72.21 75.46 74.95 (六)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度下降。婚前医学检查是保证健康婚配,防止传染病、遗传病传播和延续的生殖保健服务。2005年我市该指标只有0.39%,几乎为零。由于没有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全市出生缺陷及性病等发生率呈较大幅度的上升,给我市的人口素质及今后的社会经济负担将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由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原条例中结婚登记时需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规定。因此从当年10月1日起全市结婚对象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几乎为零。

(七)性病、艾滋病年报告病例数呈增长趋势。2005年我市性病年报告病例数为3479例,比2000年增长1.68倍,其中女性1797例,比2000年增长1.65倍。2002年第一次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发现了HIV携带者,2005年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达6例。主要原因:一是性文化与性观念在改变,增加了性传播的可能性;二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覆盖面和渗透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口流动频率和数量在不断增加,本地与开放地区的人口交流增加,对流动人口的

26

主动宣传和监测不够;四是部分地区临床用血和血液制品管理不到位,血液传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五是我市部分个体性病门诊医疗卫生条件差,有的消毒灭菌措施不能落实。

(八)高中、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受资金限制,高中办学规模狭小,高中毛入学率较低。2005年,我市高中毛入学只有42%,与规划要求2005年达到60%的目标相差18个百分点。在幼儿教育中因一些社会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未纳入教育部门有效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隐患严重威胁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民办幼儿园发展虽快,但内部管理、环境卫生没跟上,教学质量不高;二是城镇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城镇入园率较高,农村入园率偏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

(九)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下降幅度较大。职工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见下表),职工劳动保障力度不够,抗意外风险能力差。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改制,断保现象严重;二是目前的企业多是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扩面征缴难度加大。

年 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工伤(千人) 155.8 135.3 113.7 94.6 84.2 86.2 生育(千人) 166.6 142.5 122.7 99.6 78.6 79.3 (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逐年下降。2005年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仅有0.4万人,比2000年2.88万人减少2.48万人,下降86.1%。我市农村至今未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妇女社会保障问题尤显突出。

27

(十一)城市污水无处理。由于我市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城市污水无法处理,长期城市污水处理率为0。

(十二)统计监测网络有待完善,性别统计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妇女统计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尚不完善的统计监测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的统计监测体系中,各成员单位的统计制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妇女统计监测的盲点,致使性别统计工作不能完全展开,每年的《妇女规划》统计监测资料都存有数据空缺情况,造成一些监测指标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四、对策与建议

(一)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一是通过新闻舆论、大众传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和?两规划?的宣传。特别加大对党政部门领导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决策中的性别意识。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节目及报刊杂志、街头宣传专栏等方式,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二是要严厉查处利用医学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及算命、测字的封建迷信活动,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确保人口性别比例协调发展。三是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尽量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第三产业,为广大妇女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加强妇女的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深化教育改革,拓宽教育领域,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特殊教育课,以提高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三是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把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因地制宜,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使每一个学龄前的儿童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四是做

28

好教育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中的招生数量,使大部分学子不受招生名额的限制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五是继续加大?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两免一补?、 ?捐资助学?等助学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儿童的就学权利。

(三)抓住妇幼卫生保健方面的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重点抓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二是提高乡、村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解决村保健员的报酬。三是抓好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的医疗和卫生保健,在常住人口妇幼卫生保健体系趋于健全的基础上,将医疗保健网络的触角伸向流动人口的妇幼群体,实行区域分片包干责任制。

(四)努力提高婚检率,控制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针对婚前医学检查急剧下降的现状,建议:一是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恢复婚检;二是继续加大婚前医学检查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保密制度,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四是婚前医学检查机构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提供菜单式服务,让结婚对象自己选择婚前医学检查项目,自己选择医生指导,医院按项收费;五是物价部门和医院应规范检查费用,做到价格透明合理。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逐年下降的问题,加快建立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兼并和改制改组;二是要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臵富余人员工作;三是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四是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五是要把失业人员更多更好地组织到就业准备中去。

(六)切实抓好对女干部的培养教育。把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全市

29

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摆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上来。把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女干部的培养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教育引导等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女干部的整体素质,为选拔大批优秀女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性别统计工作,完善统计监测网络。妇女统计监测工作尚需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需要社会各成员单位在现有的统计基础上不断注入性别统计内容,加人性别统计指标。目前的统计监测网络亟需规范和整合,一个完善统计监测网络的建立,有利于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切实可行的性别统计制度,高质量实施?两规划?目标的保证。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