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22 21: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十四行诗在英国的发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
李乐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指导老师:徐爱琳
摘要:英国十四行诗脱胎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十四行诗,得益于华埃特的大量翻译和大胆仿写,又经过莎士比亚、斯宾塞、邓恩、弥尔顿等众多诗人的不断发展,最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关键字:意大利十四行诗;华埃特;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Sonnets
Li L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Supervisor: Ailin Xu
Abstract: British sonnets derived from medieval Italy sonnets, benefited from Wyatt’s lots of translations and bold copy writing, then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done by Shakespeare, Spenser, Donne, Milton etc. poets, and finally became a dazzling bright pearl in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
Key words: Italy sonnets; Wyatt; Shakespeare;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
1.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 1.1民间说和宫廷说
英国十四行诗又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关于其渊源,有民间说和宫廷说两种观点。前一种说英国十四行诗源自一种民间诗体: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四行诗是滥觞于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名称来自普罗旺斯语sonet,英文名称是sonnet,音译为“商籁体”或“索内特”。由于要歌唱、入乐,就要对音步、
1
韵脚、行数等方面有所规范,从而富含变化,又有严谨的格律,短小精悍。后一种说英国十四行诗诞生于欧洲宫廷:十四行诗衍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宫廷,是中世纪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在行数和韵脚安排有其独特之处。 1.2作者个人观点
两种说法互相矛盾,但我个人认为英国十四行诗脱胎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十四行诗,原因是民间说中的普罗旺斯“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英文简称PACA”(百度百科,普罗旺斯),而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以意大利为中心,且中世纪文化最重要部分体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1.3托马斯·华埃特的引进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追溯得年代近点,与托马斯·华埃特(Sir Thomas Wyatt,1503~1542)有密切联系。华埃特翻译了大量意大利十四行诗,也效仿彼特拉克体写了一些,是最早将意大利十四行诗引进英国的诗人,对应十四行诗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方面,华氏在前八行承用了彼氏的分段格式,即“4+4+3+3”(abba abba cde cde 或abba abba cdc cdc),但在后六行上作了重大改变,即把cde cde 或cdc cdc 改cdd cee,使整首诗变成三个四行诗后面加上一个双偶句,后来这种双偶句也被其他英国十四行诗人所继承。另一方面,同是意爱情为主题,华埃特却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表达男女平等,而不是男子在爱情方面知识女子的俘虏的心爱情观。比如王佐良翻译他的《被弃的爱者》(The Flee from Me)最后两行“但我要问:我受到了无情的对待,她又该得到什么报应?”(王佐良 何其莘,1996:256)充分展露了诗人要求男女双方平等的心理。 2. 英国十四行诗的发展
华埃特的诗基本沿袭了意大利十四行诗的特点,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了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为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莎士比亚、斯宾塞、邓恩、弥尔顿等众多诗人将十四行诗体几乎完全英国化了。 2.1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56~1616)的十四行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珍品,是一座高峰,以其情感的温婉曲折,风格的典雅华丽,语言的机智成熟再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了辉煌的一页,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共写下了154首十四行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配得上“空前绝后的美称” (李
2
公昭,2000:36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但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主题,而且结束了英国诗人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照抄和模仿,所创作的作品高出当时一般水平:同样表达爱情,他能注入较深刻的品读感受,如第65首所感叹“可怕的想法呵,唉!时间的好宝贝”;同样宣告诗句将使被歌颂的对象战胜时间而永存,他能更有气势,正如他的被引用最多的第18首最后两句“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首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同样感悟时间能毁灭一切,他能既不否认人的脆弱,如“看她的活力还不过是一朵娇花”“谁能禁止他把美容丽质一抢光?没人能够呵”,又赞美人的伟大,如第15首“为了你的爱我将和时光争持,他摧折你,而我要把你重新接枝”。
像华埃特一样,莎翁突破了彼特拉克的旧式:在体式上,整首诗由三个抑扬格五音步的四行韵文和一个“双行组”(couplet)构成;在押韵上,他采用abab cdcd efef gg韵式,即以八行诗节(octave)与六行诗节(sessit)(Lewis,1954:355)相连接,而以互韵的一个对句作结。莎翁最擅长的就是最后两行诗,其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处,且自成一句格言警句。
为了表达普遍意义的爱,即“仁”(benevolence),莎翁采用甜美而不腻人、生动而又深刻、有程式而富变化的技巧,突出了文艺复兴黄建时代诗歌的众多优点,譬如第29首诗,写得真切鲜明,突破了流行的文学格式而投入了自己的新式,起承转合中运用自如,可谓使英国十四行诗向前迈了一大步! 2.2斯宾塞
爱德华·斯宾塞(Edward Spenser, 1552~1599)的十四行诗延续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三组四行诗加一个对句,即“4+4+4+2”的分段格式,但他为其代表作《仙后》(The Faeroe Queene)发明了新的诗节,叫斯宾塞诗节(Spenserian stanza, nine lines, eight of iambic pentameter followed by one of iambic hexameter, rhyming ababbcbcc)(张伯香,2006,57),整个韵律为abab bcbc cdcd ee,即下一段的首韵要承接上一段的尾韵,比莎士比亚体更严格,通常每行也要求五音步或十音步。而在主题上,斯宾塞的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添入了一些当时的心思想,比如“心灵美更胜于外表美,美丽由于诗人的歌颂而得到不朽,人生就像舞台”,以及“通过对话的运用将民谣体渗入十四行诗中”等,对后世的弥尔顿、马洛、
3
雪莱、济慈等诗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小爱神》(Amoretti, 1596,也被翻译为《爱情小唱》)收录了斯宾塞献给妻子的89首爱情十四行诗。这些诗都有独特之处:
⑴按诗节的顺序来推展爱情的变化。
⑵素材来源于Petrarchan conceits和诗人的亲身经历。 ⑶巧妙运用古英语书写,浅显易懂,句法以及表达非常出众。
⑷运用多种修辞。隐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并列结构(Juxtaposition)和头韵(Alliteration)等使诗更加形象优美。
例如《爱情小唱》第75首描写的就是斯宾塞和恋人在一个寻常的夏日海边谈情说爱,所表现的浪漫行为却使环境有了自己的个性。诗中“有一天,我想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上,大浪冲来,把那个名字洗掉;我把她的名字再一次写上,潮水又使我的辛苦变为徒劳。”(李正栓,2006:115)的描写又让人感叹生命的残酷。用优美的诗句可以记录下姑娘的美丽,他就相信自己诗中伊丽莎白的美德将永远得到赞颂,如此诗最后所写“死亡可以把全世界征服,我们的爱却使生命永不枯” (李正栓,2006:136)。很简单的书写女人名字的过程被诗人精心设计而生动比喻为生死轮回,形成了别样的意境,而完美的元音和头韵波浪般起伏的韵律,又使诗歌利于我们大声朗读,更能感受音美的同时,体会诗歌的意美。 2.3邓恩
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的诗歌,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充满了宗教思想以及人类与上帝之间关系的探秘,诗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和代表人。艾略特曾经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称赞邓恩“将思想与感觉化为一体” (李正栓,2006:166),从那以后,邓恩成为现代派的一个榜样,广泛阅读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著作,因此在写作中,显示初其不凡的学识、机智和幽默,也成为英国诗史上的一大家。
《神圣十四行诗》是他宗教诗歌的典范,以智慧和热情著称,遍布各种诗体,但总的倾向于双韵体,在莎体统治英国十四行诗的时代,逆水探求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原型,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实现了诗歌上的一次大变革。其中第10首是一首典型的玄学派诗歌,邓恩突出“死亡”这一奇异题材,并把死亡比作休息与睡眠,如“休息和睡眠,只是你的影像”, (李正栓,2006:219)故意一反甜美的乐调,开头就写“死神,别得意,虽然有些人曾称道你”,显得很突兀,
4
“不谐律”,又采用口头谈话的方式使人感到亲切,在这首诗中文“那你为何自负呢?”。诗的结尾“死亡将不再存在,死神,必死的是你” (李正栓,2006:219)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看清死亡,认为死后人得身体可得到永恒的休息,灵魂也可得到永久的解脱的宗教思想。
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给十四行诗增添了新的内容,拓展了主题范围,注入了雄健之气:或抒发情感,或酬答朋友,或针砭时弊,关心政治,拥有“一个革命者的胸怀”(黄宗英,1994:5-12),如1655年,在法国和意大利边界发生了皮德蒙特大屠杀,闻信后,他无比愤慨,为此写了《哀皮德蒙特大屠杀》;也一定程度上通过探试而改造了英国体十四行诗,如在22首《赠西里克·斯金纳》中,他把传统十四行诗的“突转”位置后移,以便更连贯地表达情感。在英国,几乎没有多少诗人在十四行诗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时(十七世纪中叶),弥尔顿因写内容自成一体的“独立的十四行诗” (李正栓,2006:359)而成名。弥尔顿一生共写了23首英语十四行诗,大多遵循意大利十四行诗的韵式,即采用abba abba cdc cdc (或cde cde),采用跨行的技法使诗歌气势磅礴,激情澎湃,一脉畅通,毫不停顿。 3.总结
华埃特引进了意大利十四行诗,莎士比亚、斯宾塞、邓恩、弥尔顿等众多诗人加以不断发展,使英国十四行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刻下了灿烂的数页,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巨大影响,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组诗、斯宾塞的十四行诗集《爱情小唱》、邓恩的《神圣十四行诗》、弥氏三部巨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曾孙》更是打磨成了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Lewis, C.S.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excluding drama[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4:355.
[2]黄宗英·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从华埃特到弥尔顿[J]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12.
[3]李公昭.新编英国文学选读[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60.
[4]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15,136,166,
5
219,359.
[5]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256. [6]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上)[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57.
6
正在阅读: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11-22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1-06
读书让生活多姿多彩作文800字07-13
采煤区区2015年4月市场化制度汇编09-28
搞笑的一件事作文700字06-22
课堂测验2(二维随机变量)11-02
高中语数外物化微课堂04-13
保安值班表08-09
特殊物品的检查及情况处置10-2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十四行诗
- 英国
- 渊源
- 发展
- 软件工程-学校教材订购系统
- 37 在FLUENT定义速度入口时
- 会展旅游文献综述
-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市场营销学》第11章在线测试
- 怎么学幽默
-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案
-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 - 图文
- 散货船
- 2011财务成本管理真题 - 图文
- 中国金毓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审计学实验(修改后)
- 2017-2022年中国水果玉米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考场指令(非标准化考点)
- 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精选教育文档
- 物理化学第2版 万洪文 詹正坤主编练习题答案
- 小学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题
- 高级球团竖炉工资格鉴定考前培训班教学计划1
- 工业设计史笔记
-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汽车理论A卷和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