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31 1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身心发展的偏离正轨,甚至一些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浇铸,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而如今,千千万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根据权威调查,到2006年底,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双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现在就我所在的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镇上的小学生有超过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而各个村小更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留守儿童。儿童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这两大方面。下面我就从当前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方面的情况来了解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父母外出务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绝大多数孩子是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来照顾,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亲戚来照看。而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特别是农村的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也较为溺爱,只注重孙辈们的身体健康,在教育方面极少不关注,即使想辅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1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的监护不力和学校又缺乏沟通,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并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的陪同及约束,又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而在大部分学校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对待。再加上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那些留守儿童。 二、对产生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这些现状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了,并且留守儿童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我们常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但是面对如此的教育现状,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身心健康、前途等各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对现在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担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

因此很多家庭就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来抚养看守,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由于情感溺爱,再加上本身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

2

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如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 现在农村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在学习生活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且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在外的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一起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现在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考核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这种错误的学生观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教育问题。

(三)不良社会效应的影响。

目前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的青壮年背负生存之重负不得不向城市转移。然而,社会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关注却不够多。一方面,农民工因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异地借读费和解决升学考试等问题而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观念陈旧,又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关怀中不足的问题。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来生活并发展自己,因此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并且社会环境中成人的不良因素,对留守儿童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的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了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等。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3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的同伴群体的影响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应该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三、对于改进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并且将是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它还是关于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以下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家庭中有效落实监护权是根本。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具体要做到:

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时,要保证孩子有可靠的监护人。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其他代管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孩子教育的方式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还要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让孩子了解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还可以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教育。

首先,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封闭式的教育环境,解决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出现。并且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集体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有,留

4

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做到有问题及时关心,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使留守儿童错误心理得到及时矫正。作为教师,由于学生的家长没在身边,对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要进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进行照顾。要随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由于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和管教,所以自律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内心也比较孤独,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方面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各种通讯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多多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因此,教师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更要耐心辅导。 (三)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障落实。

对于各地政府,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发展农村事业。一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缓解农民向城市涌动的浪潮,从根本上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各项政策,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权利 。

(四)社会要积极参与关注。

当前我们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因此,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录像厅等场所。努力形成学校、社区、

5

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开展下去。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搞好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大家共同参与解决。

动员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一方面是乡、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子女,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外出务工期间尽可能多与子女联系。二是由共青团、妇联等组成专门机构,抽出一部分人员专门做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学校状况等,三是政府要整合社会上各种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如:举办“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结对”等活动。通过社会各界的关心,让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不是孤独寂寞的,他们也有朋友,也有人关心,也有人爱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父母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关注,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关爱和教育,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参考文献:

1、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 2、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D ].2006(10)

3、 倪春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短缺之调查与思考——以苏北泗洪县

为中心[ N].2008(3) :77-81.

4、 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中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

月1日) 5、

谢妮,申健强,陈华聪等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