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磁力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6-15 1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执教:陈春连

2014.4

1

《神奇的磁力》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神奇的磁力》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 2.能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并做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尊重科学事实。 科学知识: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2.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知道磁铁有磁力。 3.知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性强弱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

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图钉、水杯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杯水,水杯内有一个大头针)

同学们,刚才老师不小心把一枚大头针掉到水杯里了,我不愿意把手弄湿,也不想倒掉杯中的水,但又想取出大头针,怎么办呢? (预设方案一:学生想不出办法的情况) 师:看来只有请我的魔棒帮忙了,别看这小小的魔棒,它的威力可大了!不信,你们瞧!师用魔棒吸出图钉。

2

这个魔棒可真神奇,那么谁知道它的魔力在哪里呢?

其实魔棒就是一块磁铁,从今天起,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磁铁的奥秘,一起来研究《神奇的磁力》(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预设方案二:学生能够想到用磁铁的情况,则请学生用磁铁演示杯中取物,由此导入新课)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2.请同学们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命名。师作补充说明,并借助课件演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像长方形的叫条形磁铁;像拼音字母U的叫蹄形磁铁;像圆环的叫环形磁铁) 3.学生说说自己桌上的磁铁是什么磁铁? 三、活动一:探物游戏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常见磁铁的名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看看谁跟磁铁是好朋友。

游戏方法:用磁铁去吸引桌上物品或教室内物品,填写记录表 游戏要求:(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人用磁铁去吸身边的物体,一人填写记录单。

(2)注意事项:由于手表、电脑及许多电器中都有磁铁,磁铁之间会想到干扰,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不能长时间靠近电脑、手表及电视机等电器。

2.以同桌2人一小组,开始活动。

3.小组汇报、交流之后,分析实验现象: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

3

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用铁做的这一事实)

4.师小结:磁铁能吸引铁,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板书:磁力)磁铁不仅能吸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多媒体出示含镍的硬币,并作说明)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用磁铁能把大头针从水中吸引出来,是因为大头针是铁制成的,而磁铁具有——磁力。 四、活动二:哪里磁力大

1.小调查:刚才同学们用磁铁吸物体时用的是磁铁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对于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你有什么问题想说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也就是磁力大小)相同吗? 3.学生猜测

4.设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教材中“第三小组的实验”来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课件出示第三小组的实验) 5.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更多,中间的更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条形磁铁两端的磁力强,中间的磁力弱)

8.师小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五、全课总结

4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象磁铁有磁力、磁力最大的部分叫磁极等,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性质,是好多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的,可我们一节课就有这么多重大发现,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六、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只要你善于思考,经常动手实验,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老师这里有两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来帮忙?

1. 这有一个条形磁铁,它有几个磁极?(生答:两个) 可是老师不小心把它摔断了(演示一分为二),摔断后的磁铁每块又有几个磁极呢?课后认真研究一下。

2.自己设计实验探索究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是否相同?它们的磁极又在哪里呢?

5

《神奇的磁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神奇的磁力》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的第一课,是物质世界中能量部分的入门课。学生都非常熟悉磁铁,相关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磁铁的性质应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本课仅仅是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研究,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就是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已有的经验有所提高,原来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神奇的磁力》从探索游戏开始,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磁力;然后通过研究磁力大小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的学习过程来学习神奇的磁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我从四个方面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2、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知道磁铁有磁力。 3、知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 能力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 2、能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并做出结论。 德育目标:在实验中尊重科学事实。 心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6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神奇的磁力》是一节实验操作课,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2、交给方法,组织实验;3、鼓励质疑,大胆探索的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实践;2、寻求方法,自主探索;3、合作交流,敢于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在《神奇的磁力》这一课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好动,我采用魔术形式作为教学导入。

接着我提问,你们玩过磁铁吗?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磁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给磁铁取名字。并板书课题:《神奇的磁力》。我认为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既轻松的解决了简单的磁铁应用问题,又把应用与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实验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试一试,,“魔”棒还能吸引哪些物体?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探究实验的方法。在 “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动手——用磁铁去接近物体,观察记录——把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别记录下来,从记录单中比较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7

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我除了指导实验方法外,还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具体分工,如何观察,怎样边实验边记录,学生操作完毕,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分组汇报,个别补充,同时要求发言的同学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发现,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待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技能。然后师生共同整理,形成共识——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板书:磁力)。

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磁铁哪里磁力大。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了学习好这部分知识,我在学生探究出磁力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探究磁力的大小,让学生大胆作出自己的猜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有的说磁铁磁力一样大;有的说中间的磁力大;有的说两端的磁力大……在学生充分猜想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想”?这一提问其目的是要告诉学生猜想是需要根据的,绝不能瞎蒙。接下来,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抓住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接着让学生将回形针一个接一个分别靠近在一个磁铁的中间、两端观察回形针在不同位置上被吸引的个数,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磁力概念的方法去完成探究磁力大小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汇报,实现由“扶”到“放”,由“导”到“探”的学习过程。一般人观察自然现象往往止于表象,很少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常常与重要的发现擦肩而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意识到

8

科学总是有规律的。科学是一种有规律之美。 4、组织交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整节课我都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扶到放来层层递进,这样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让同学之间愿意交流,分享自己对磁力、磁力大小的感知和认识是我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活动中,我让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口头语言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观察结果的描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5、最后引导回顾,课堂总结。

同时也保持和延伸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课余探究增添了动力。

9

《神奇的磁力》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真正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也使得科学课真正走上了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活力,从而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神奇的磁力》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的第一课,是物质世界中能量部分的入门课。学生都非常熟悉磁铁,相关生活经验十分丰富,对磁铁的性质应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本课仅仅是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研究,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就是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已有的经验有所提高,原来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神奇的磁力》从探索游戏开始,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磁力;然后通过研究磁力大小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的学习过程来学习神奇的磁力。

一、仔细阅读教材后,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①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②知道磁力和磁铁的磁力最大部分为磁极。

③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10

我认为是本节课教学重点:①认识磁铁可以吸引铁。②设计实验认识磁铁有磁极,磁极的磁力最大。教学难点为: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科学解决问题。

二、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神奇的磁力》是一节实验操作课,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神奇的磁力》这一课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好动,我采用猜谜形式作为教学导入。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实验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试一试,“魔”棒还能吸引哪些物体?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探究实验的方法。在 “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动手——用磁铁去接近物体,观察记录——把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别记录下来,从记录单中比较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我除了指导实验方法外,还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具体分工,如何观察,怎样边实验边记录,学生操作完毕,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分组汇报,个别补充,同时要求发言的同学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发现,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待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技能。

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磁铁哪里磁力大。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了学习好这部分知识,我在学生探究出磁力的基础上,及时组

11

织学生探究磁力的大小,让学生大胆作出自己的猜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有的说磁铁磁力一样大;有的说中间的磁力大;有的说两端的磁力大??在学生充分猜想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想”?这一提问其目的是要告诉学生猜想是需要根据的,绝不能瞎蒙。接下来,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抓住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接着让学生将回形针一个接一个分别靠近在一个磁铁的中间、两端观察回形针在不同位置上被吸引的个数,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磁力概念的方法去完成探究磁力大小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汇报,实现由“扶”到“放”,由“导”到“探”的学习过程。一般人观察自然现象往往止于表象,很少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常常与重要的发现擦肩而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总是有规律的。科学是一种有规律之美。

三、组织交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整节课我都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扶到放来层层递进,这样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让同学之间愿意交流,分享自己对磁力、磁力大小的感知和认识是我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活动中,我让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口头语言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观察结果的描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最后引导回顾,课堂总结。“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不同的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不是也在磁铁的两端了?”用这样的问

12

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质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保持和延伸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课余探究增添了动力。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