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

更新时间:2024-04-07 16: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家寨》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次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抒情的。

3、探索作品的丰厚意蕴,并结合实际,体悟坚守精神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丰富的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安排: 1课时

学习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质疑研究——分析归纳 学习过程:

一.自主感悟: 1、走近作者:

张承志,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8年开始笔耕。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现为已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作有:散文集《荒芜英雄路》和《清洁的精神》, 诗集《神云的诗篇》,文集《张承志作品集》以及《心灵史》。流传较广的有中篇小说《黑骏马》、《春天》、《北方的河》和长篇小说《金牧场》。

1991年出版的《心灵史》,描写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难的信仰历程,有评论认为是当代文坛少见的“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最新作品《鲜花的废墟》。

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2、自读课文,基础过关:

注音:褶( )皱 曝( )晒 脚 踝( )

晕 眩( ) 俯 瞰( ) 白 炽( ) 解词:

六合:

伫立: 嶙峋:

荟集: 俯瞰:

决绝: 峥嵘:

1

二.合作交流

(一)阅读:粗读课文,标出段序,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点拨:隔行分层,以行踪为线)

(二)赏析:

1、汉家寨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品一品。(语句适量摘抄)

2、我进入汉家寨后,一老一少见到我有什么反应?请你们从他们的反应中分析各自的性格特点。

3、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着什么?

2

4、第9段,“汉家寨日落前的眩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怎么理解?

5、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

(三)感悟

1、环境如此恶劣,但在这片土地上,“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他们顽强的生命力确让我们钦敬,可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这种坚守对离开汉家寨回归现代文明的作者是否还有影响?结合补充资料,小组讨论,作者在坚守些什么? 1989年至1992年秋,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大“漂泊”了两年。而这两年异国生活,不是观光访问也不是讲学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为生存而打工,或忙于写作或忙于餐馆洗碗。

他真切地感受到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以及他在北京感到的中国文化可怕的堕落(当时的文坛要么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要么互相吹捧谩骂,剩下的就是对西方的文明进行献媚和娇嗔),中国已面临着危险形势。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3

(四)探究

你怎样看待汉家寨人的坚守?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小组合作探究。

组织讨论,提示思考角度(参考):

1、求生存求发展 2、与时俱进 3、价值取向 4、人的追求 观点列举:

1、坚守只是为了活着吗?没有改造,不求发展,不去了解外面世界,只是守着这片天,而且活得愈久人性中那固有的好奇、渴望越消失殆尽,没有思想、没有希望地活着,直到死去,这样的生活有多少意义呢!

2、如此下去汉家寨要么成为原始的古董,要么被人类遗忘。

3、坚守在这里不光是一种坚忍、顽强,它还是对家园、故国、文化、信仰的执著保护、怀念、追求、不离不弃。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五)写作

假设多年以后那位穿红花棉袄的小姑娘因某种原因走出这块绝境,而后又回到汉家寨。请你设想一下她离开的原因、在外界的经历、为什么又回去,回去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并写在本子上。

三.达标反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习题。

四、课后反思

答案

2、自读课文,基础过关:

解词: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荟集:聚集。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决绝:非常坚决 。 峥嵘:高峻。

4

二.合作交流 (一)阅读:

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6):走近汉家寨,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突出其地理环境的恶劣。

第二部分7—30):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体现一老一少无言的坚守。 第三部分(31—36):离开汉家寨后的反思,带来的心灵的振荡。 (二)赏析

1、汉家寨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品一品。(语句适量摘抄)

明确:空旷死寂 酷热干旱 贫瘠险恶 贫穷落后 人迹罕至 1)抓住作者自身的感受来表现环境特点。

“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自然之境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2)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形象地说明环境特点。

①“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山南麓比作一块被烤伤的皮肤,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红肿并伤痕累累,作者将这恶劣、酷热、干旱的环境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②“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用刀割来比喻风霜的侵蚀,突出了风很大、很猛,风霜凛冽。

③“马在这种碎石中谨慎的选择着落蹄之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马拟人化了,突出了天山南麓地面上的贫瘠和尖利,路难行走。

④“亲眼看到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一步步一分分地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一般来说只有人才会憔悴衰老,现在用它来修饰土地,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寸草不生。

⑤“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将汉家寨比喻成“被人丢弃的棋子”,形象勾勒出其早已被世人遗忘,突出其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特点。“生锈的弹丸”更是写出其地小,被弃置的时间久长。此外,作者用“孤零零”将其人格化,把它可怜孤苦之状尽现。 3)通过列举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来凸现环境特点。

“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除了毒草就是红石、焦土,还有铁色戈壁等,都抓住特色景物来写环境。

作用:作者花如此重墨去刻画环境的恶劣,传达出苍凉广袤、寂寞悲凉的情绪,为下文写坚守精神做铺垫;为汉家寨人在如斯环境下的坚守做衬托。

2、我进入汉家寨后,一老一少见到我有什么反应?请你们从他们的反应中分析各自的性格特点。

5

明确:从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形象

老汉:无言 摇摇头 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 突然钻进泥屋 ——木讷、迟钝

小女孩:不眨眼 盯着我 七八岁 穿破红花棉袄 一动不动 一直凝视 ——天真、好奇、茫然 作用: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形象恰恰是对汉家寨天荒地老地存在的一种最佳诠释。汉家寨的寂寞、荒僻从人物的行动中一览无遗。

3、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着什么?

女孩虽然稚嫩,但终究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繁衍的希望。汉家寨人坚守生存的理想、信念和行为给现代文明中的人予强烈的震撼和鼓舞。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深沉悲凉的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的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

? 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

4、第9段,“汉家寨日落前的眩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怎么理解? 由于汉家寨是被弃于岩石戈壁问,位于三岔口的一枚被人遗弃的棋子,或者由于自己是在绝境中抗争,所以即便在白色的灼热中,“我”仍然感到有一丝寒气存在。

5、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 提示:

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三)感悟

1、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汉家寨人的坚守)

老人和小女孩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着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的信念。

2、这种坚守对离开汉家寨回归现代文明的作者是否还有影响?结合补充资料,小组讨论,作者在坚守些什么? 有。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直至……直至……”

( 注:这部分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点,因此这部分要让学生集体朗读,反复品味,最好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品读。)

(作者的坚守)

6

不仅是一种坚忍、顽强,它还是对家园、国家、文化、信仰的执著保护、怀念追求、不离不弃,一种在任何困难面前也不低头的人生信念!

三.反馈提升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习题。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