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桃花源记》试讲稿+答辩

更新时间:2024-02-23 10:1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 《桃花源记》试讲稿+答辩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语文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桃花源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他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他曾经也满怀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遥自在;于是他归田园,晨兴理荒秒,带月荷归,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威成于贫残,不没汲于高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幸与悲。今天,让我们维续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连,走进桃源深处,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赏读课文,感受“桃源”之美好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我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师:A同学复述得很清楚,而且一气呵成,显然你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一个渔人一天撑着小船意外地遇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走到桃林尽头发现了一个洞口极窄的小山,他走进去豁然开朗,里面的男女老少穿着与外界无异,一问才知他们在此隐居很久了,这些人盛情款了渔人。渔人临走时一再被叮嘱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情况。渔人出去后违背了诺言,带着太守按照自己前留下的记号来寻找桃花源,却寻而不得。后来刘子骥也来寻找,一样没有结果,此后便无人问津了。

师:谁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话中归结出这样3个字:美、乐、奇,大家同意吗?

师:那好,我们就分别找同学来想象一下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乐”在何处,为何“乐”?领略一下桃花源的“奇”。

师:B同学说桃花源之“美”,美在桃花林,美在土地开阔平整,美在房屋整齐,美在田地桑竹,美在纵横交错的小路。说真有文采,句式也很整齐!那么“乐”又如向理呢?

师:C同学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提到了“乐”。“黄发垂髫”具体指什么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对,指老人与小孩,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那么除了老人与小孩,你觉得这里还有什么人是“乐”的?

师:D同学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为什么是这一句呢?

师:非常好!理解得很到位!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讲究的是男耕女织。但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这个就很难实现了,因为男人们都被抓壮丁了,以前学过的很多边塞诗中都有提到。所以桃花源里的那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离别,人们都很快乐,很幸福。那么还有其他的蛛丝马迹可以发现这里生活幸福,充满欢乐吗?

师:对啦,从招待渔人饭菜里可以看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家里来了人有鸡有酒,说明这些人家里不缺吃喝,丰衣足食。E同学很善于发现,那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吗?

师:没错,就是侧面描写。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下“奇”。“奇”在何处?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下。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来总结一下同学们刚才说的,桃花源之“奇”,“奇”在人们,“奇”在山洞,奇”在结局。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表现“美”“乐”“奇”的句子吧!

师:刚才我们一起品味了桃花源的“美、乐、奇”,我们发现这里真是一方人间乐土,风景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每一个人自食其力,和睦相处,真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啊!

三,探讨课文,理解作者思想之深刻

师: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师:有同学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还有同学说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到底哪一句更准确?

师:F同学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说明了桃花源的人厌恶那种生活,也恐惧那种社会。否则怎么会“叹惋”呢?回答得很准确。刚才有同学认为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再看看这句,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在文中这一句话有何作用?

师:没错,因为下文渔人再来找桃花源却找不到了,我认为跟他泄露了秘密有关,也许桃花源里的人是为了惩罚他,故意让他找不到的。所以这里是不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呢?伏笔就是在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所以很显然这里就是伏笔。

四,拓展延伸,品评“桃源”情结

师: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又要虚构呢?

师: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很黑暗,到处是战乱,民不聊生,他厌恶那个社会,凭一己之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就虚构了“桃花源”的存在,表达他的向往。G同学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很好,很准确!

五、配乐吟读,课堂小结

师: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解析》

1.《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第一步要做的,其次就是要将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讲解清楚。关于重点,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会流于串讲文言知识,这是不可取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文本所反映的内容。比如(桃花源记》当中包含了陶渊明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蕴含着老子的自然观,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挖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材所选的文言篇章是千古传诵、文质兼美的佳作。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文言文中的审美因素,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第一,享受文言文的形式美。古人作文很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在写作方法上讲究对比、烘托、铺陈。在布局谋篇上,有的出奇制胜,似铁骑突出;有的精雕细琢,如间关莺语;有的行文如山间流水;有的落笔似林间惊鸿…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非常值得学习。

第二,享受文言文的情意美。文学作品的优美,或壮丽,或朴素,或含蓄…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文学创作中,不同内容都在寻求着可以完满表现它的形式:不同的形式总是尽力地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悟作品的理,品味作品的美。这样,学生就会在美的探索中提高自己,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y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