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基本认识

更新时间:2024-07-03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铅酸蓄电池基本认识 第一节 蓄电池的结构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 1)正极板; 2)负极板; 3)隔板; 4)电解液;

5)电池槽、及附件组成。 第一节 蓄电池的结构 1)正极板主要由:

正极板由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组成。 2)负极板主要由:

负极板由负极板栅、活性物质组成。

正、负极栅板是合金材料,通常是栅状,水平栅条作用 是支撑活性物质,垂直栅条作用是集电作用,用于传导和汇集电流。 第一节 蓄电池的结构 4)电解液:

电解液主要是稀硫酸H2SO4。起导电及进行电化反应。 5)附件:

附件主要有极柱、密封垫、密封胶、汇流条、安全阀等。 第二节 蓄电池工作原理

1-1)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PbO2 +2H2SO4 +Pb=放电=PbSO4+2H2O+PbSO4

(正极) (硫酸) (负极) (正极) (水) (负极) 第三节 蓄电池相关参数 第三节 蓄电池相关参数

?额定容量:在设计规定的条件(如温度、放电率、终止电压等)下,电池应能放出的最低容量,单位为安培小时(Ah),以符号C表示。

?开路电压: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来料要求开路电压>12.9V。

?内阻: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受到的阻力。单位是毫欧。内阻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输出的能量和功率,对于电池来说,其内阻越小越好。 容量越大,内阻越小。内阻会因放电量增加而加大,尤其放电终点时,阻抗最大,主因为放电的进行使得极板内产生电流的不良导体─硫酸铅及电解液比重的下降,都导致内部阻抗增强,故放电后,务必马上充电,若任其持续放电状态,则硫酸铅形成安定的白色结晶后(此即文献上所说的硫化现象),即使充电,极板的活性物资亦无法恢复原状,而将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年限。

第三节 蓄电池相关参数

?均充:以定电流和定时间的方式对电池充电,充电较快。充电电压与浮充相比要大。 均充电压一般为2.4V~2.5V。

?浮充:当电池处于充满状态时,充电器不会停止充电,仍会提供恒定的浮充电压与很小浮充电流供给电池,因为,一旦充电器停止充电,电池会自然地释放电能,所以利用浮充的方式,平衡这种自然放电. 浮充电压一般为2.26V~2.3V。

?自放电率:电池在存放过程中电容量自行损失的速率。用单位储存时间内自放电损失的容量占储存前容量的百分数表示。25℃环境下, 储存三个月,电池容量下降为90%,储存六个月,容量下降为80%,储存一年,容量下降为60%。电池长期未使用,它会慢慢自行放电,直至报废,

所以长期未使用的电池要定期充电,一般超出三个月未使用就必须要求充电。

第四节 放电测试要求 ?20h率容量测试

?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在温度25℃±2 ℃的环境中静止5h~24h,然后以I20电流放电到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达1.75V时终止,记录放电时间。 ?7min率容量测试(3C放电)

?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在温度25℃±2 ℃的环境中静止5h~24h,然后以60I20电流放电到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达1.6V时终止,记录放电时间。 ?27min率容量测试(1C放电)

?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在温度25℃±2 ℃的环境中静止5h~24h,然后以20I20电流放电到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达1.6V时终止,记录放电时间。

第五节 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 影响因素:

?电池开路电压一致性差影响电池串、并联使用。一般要求同批电池端电压差≤0.1V。 ?频繁放电,充电不足,产生蓄电池极板硫酸化,使容量丢失,寿命降低。 ?小电流放电导致深度放电,活性物质劣化严重。

?环境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低。25℃时放电容量为100%。 ?储存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充电。 ?……

注意事项:

?充电时充电电压不要过低或过高,充电电压低造成充电不足,充电电压过高造成电池鼓包。 ?充电时极性不要接反,也会造成电池鼓包,并且电池失效。

?禁止不同容量的电池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充电,造成充电不均,甚至电池损坏。 ?禁止端电压相差大的电池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充电,造成充电不均。

?放电时端子要接触良好,否则会使各接触点接触电阻过大,在大电流工作环境下,将发热,使蓄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严重的将导致爆炸及燃烧。

第六节 电池命名规则 ?我司电池有两个系列

?NP系列:12V电池,即NPXXX-12,如12V100Ah命名为NP100-12 ?GM系列:2V电池,即GMXXX,如2V100Ah命名为GM100-2 ?国标命名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