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理念及其家长必备知识

更新时间:2024-05-04 19: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过这段时间的看书,我领悟到很多新观点新知识,对我在教育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主要学习了西方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发展心理学知识、家庭教育学。涉及的书本有:“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下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把这阶段知识总结一下:

一、对几种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心得

新形势新时期下,我国处于一个矛盾多发期,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出新鲜血液,但是,又好又快的教育发展才是我们需要的,现如今我国教育仍呈现不完善体质,特别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疏忽,很多家长意识不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老师。首先来看看西方的一些著名教育理念

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法

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法强调要把孩子看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仅要用自然的方法去教育,还要以自然的教育者去教育,不可使用超脱自然的方式去改变孩子某些方面,这样只会得不偿失。她一开始就强调了教育的迫切性,斯特娜夫人引用了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从出生的第三天起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所以,孩子的教育要从一出生就开始进行,也许不像承认那样可以用语言文字学习,但是给予婴儿适当的刺激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并且科学证实,孩子早期的刺激性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各个器官发育起到关键作用。斯特娜夫人认为,早教并不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反而耽误孩子的早期教育,让孩子的某些才能没有得到训练,那么天才也会变成庸

才。她还强调,教育者也应该懂得自我教育,在你去教育别人之前,自己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了解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把教育任务进行下去。在这本书中,她还多次强调教育者不仅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让孩子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特别在品性道德上方面,因为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白纸上的艺术将是父母来塑造。所以,斯特娜夫人说:“良好的品德教育,昭示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观”。斯特纳在孩子学习方面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她认为孩子的阅读不在于读了多少本书,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的书本,不然就算读了一千本书也解决不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并且她明白让孩子学习语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她不是很重视语法,所以提出:不要用语法和字母表折磨孩子。这样的折磨会使孩子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时间久了自然学习的兴趣就没了,孩子在0-6岁时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你就开始给孩子划定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那非但不能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甚至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并且斯特纳强调,要首先学习自己母语,在掌握自己母语后再学习其他语言。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成功将自己女儿维尼弗里德培养成了语言天才,在5岁时就会8个国家语言,10岁时懂得13种语言。这也是顺应了自然规律而使个体得到最大发展的一种体现。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教育就要怀着快乐的心态,在快乐中教育,在教育中获得

快乐。快乐教育的含义有三点:第一,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快乐的人;第二,要使用一种快乐的教育法;第三,教育者自身是快乐的。这三点是贯穿整书的一条红线。这让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广的理解,我们想要一个快乐的孩子,希望孩子一生都是快乐的,这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愿景。斯宾塞对教育者有着严格的要求,开始他就质问所有人道:“你们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认为,作为教育者,也可以说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引路人,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其实孩子在某一瞬间的表现就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的真实反映。生物上有一种代与代之间的遗传说,其实广义上讲,孩子的后天也是父母的遗传,只是这种遗传是潜移默化的,是虚幻模糊的,但是孩子却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去体现出来。教育者要有着一颗快乐的心态,被教育者自然的会被渲染一种乐观的情绪。教育要有一个快乐的方法,这样才会让充满天真童趣的孩子接受,研究发现,在孩子早期,喜欢与一些动物玩具为伴,并且可以自己独自玩很久,自得其乐。因为孩子在早期偏好与一些实际的趣味的东西,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属于思维现实性,孩子需要也喜欢做游戏,玩玩具。所以斯宾塞认为在快乐中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更容易听取教育者教诲并且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斯宾塞还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灌输填鸭式教育是不可取的,父母过多的参与不仅不能让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事倍功半的教育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在斯宾塞的悉心教育下,小斯宾塞健康快乐的成长,斯宾塞很满足的说:“看到他开心,我就满足了”。

二、发展心理学

真正想去认识个体发展的本质,就要把个体看做一个连续的、运动的状态去研究,在千变万化中看清一般特征,在运动中认识到一些静止的性质。读过发展心理学之后,我才对个体的整个发展建立起一般的框架,真可谓受益匪浅。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两本书中,我认识到个体的发展从受精卵的产生甚至还未受精成功之前的准备就已经开始了,整个个体的发展是可以分为许多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形态变化、思维偏好都各不相同。首先,一起了解一下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其主张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

奥地利精神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主张的是性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发展是由性驱动开始的,是生物成熟的需要,他把人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唇器(0-1)、肛门期(1-3)、前生殖器期(3-6)、潜伏期(6-11)、青春期(11岁以后),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有性欲,当然这种性欲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与现在人们口中的性欲是两回事。例如,他认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喜欢把手指放到口中吸吮,这是一种性欲的表现,在弗洛伊德理论中,口唇、肛门也归属于性器官。在研究人类活动以及融入社会生活中他提出,人的一切活动都归结为意识和无意识,后又经过修整,慢慢总结为本我、自我、超我之说,并且明确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至今并没有太多支持者,甚至遭到大部分研究者批判,认为他过于强调生物成熟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忽略了个体自身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仍是后期很多学者研究的入手点,埃里克森就是其中之一,身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又一权威学者,埃里克森完善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他基础上联系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人类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但是,两位学者的中心主题都归属一类,共同形成了发展心理学上的一股强大流派。

行为主义流派

被誉为“行为主义之父”的美籍学者华生至今都享有盛誉,毕竟作为在那个时代的学者,能有这样的研究成果着实了不起。他主张,从人类外在行为中去研究人类发展特征,而不赞同从内在的、虚幻模糊的东西着手研究。他认为,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研究人的行为就等于研究人的心理。并提出S-R公式,即给出一个刺激就会促进一个反应的产生,由此来完成个体的进步和发展。当然他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给我一打婴儿,不论出生地位、性格、家庭背景如何,只要是健康完整的,我就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预先计划好的商人、医生、律师,甚至囚犯和乞丐”。他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体的发展,受到教育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继华生之后的又一行为主义主张者斯金纳对华生观点提出反对,他认为独特的操作行为是个体学习发展的关键,也可称为“强化理论”。他把可以促使人会再次做某件事情的操作称作强化物,把抑制人再次做一件事情的操作成为惩罚物。强化物和惩罚物的合并存在促使着个体的发展。而班杜拉的研究综合了

上述两种人的正确观点,通过自己的探索,总结出了社会文化论。他强调儿童本身就具有观察力,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去模仿成人的行为,当一种模仿受到别人的赞同时,就会重复强化自己的这种模仿,最终形成永久个人行为,若是不被赞许,则会放弃再次模仿。个体会在这种赞许和不赞许中促进了最初的发展。班杜拉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互相决定论的提出,他认为,个体(P)、个体行为(B)和所处环境(E)三者之间是互相决定的。例如,一个儿童(P)通过击打(B)另一个儿童,从而获得玩具的享有权,得到了一种快乐的情境(E),所以P采取某种B获得了E。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认知论

著名的瑞士籍学者皮亚杰提出,个体本身是心理发展的积极建构者,头脑中的所有智力活动都有一个目标,即在思维过程和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称为“认知平衡”,未达到这种状态则称作“失衡”。而这种平衡的实现不得不引入“图式”的概念,图式也称为认知结构,指个体所构建的有关思维和动作的组织化模式,用于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而图式的形成需要一个组织过程,组织的驱动力来源于适应的需要,当你有需要进行一个认识时,首先会在自己现有图式中去搜索合适的解释,这个过程被称作“同化”,若是同化过程中受到阻碍,例如别人的反对并确定自己的错误后,那么就要去更改现有脑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顺应”,这样重组自己图式,以便解释现实所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认知平衡,达到个体的认知发展,就在这也不断的更改图式,组织适应的过程中完成整个个体

的发展过程,这一循环过程也被称作:“循环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又一重大研究就是“恒常发展论”,即他把认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恒常发展论的四个阶段有明显区分,不可逾越,每个阶段都是以上一阶段为基础。

但是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对皮亚杰提出挑战,他认为皮亚杰太过于强调个体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文化及其环境的影响,人处在一定社会文化中,就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对孩子最终发展层次的高低是有影响的。例如在先进科技生活中的大都市儿童会被教授各种知识和文艺,而生存在深山中的土著儿童却早早的就被教授打猎、运用攻击武器。他们同样是一个正常个体,但是因为所处环境要求导致巨大差异。在语言的作用上,维果斯基认为,早在个体年有时期便会学习成年人说话,这样的学习慢慢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最终达到思维认知平衡,例如孩子在做某一游戏时、或者玩玩具时最终会重复一些有助于顺利完成游戏的话,像个语音播报员,这种话往往比较呆板,并且多属于自言自语,看上去对孩子的认知没有作用,其实这是个体正在组织和策划活动的过程,以便完成游戏,这种自我言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内化,从整段的长句到某个词语或单词,最后默念,最终在内部形成一种永久的思维,从而完成的这一特定能力的发展。这也被称为语言内化学说。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教育孩子不一定局限于特定地点和时间,教孩子重复一些逻辑性言语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提升。

三、家庭教育

在读了《家庭教育学》之后,我了解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地,有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某种角度看,家庭就是最初的社会关系,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的成员组成标志便是血缘关系,离开这个条件便无所谓家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类的特有属性,家庭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受社会属性决定,只有从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出发,依据一定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为背景去认识家庭现象,才能正确阐明家庭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家庭教育的特征

启蒙性:早期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关键 随机性:没有计划、大纲,往往比较松散、隐蔽 伦常性:家庭成员关系有本分之分,有抚养、孝顺伦常 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 2.家庭教育的强化与弱化表现 弱化:

家庭不再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财富不依靠个体家庭生产劳作。并且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家庭教育的某些阶段会被社会代替。

强化: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越来越突显其迫切性、和全面性。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机构,规范缩小,序列简单。并且我国现

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这给家庭家庭教育增加了道德素质培养的重任。

3.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家长本位的亲子关系

“父为子纲”是古代封建亲子规范的道德规范,孝即无违,父母在家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我国家庭中最为普遍的特征,自古就有记载,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道:“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首听授,不可妄自议论,长上检查或有过失,不可便自分解”,这种统治型家庭一味强调家长意志,扼杀了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健全的个性。

禁锢保守的教养方式

家长过于溺爱,自出生就习惯让孩子处于襁褓之中,孔子云:“小儿好博,管达有之”。

利己的教育观念

我国自古受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教育都秉持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兴旺家族为目标,无形中给孩子套上自私自利的枷锁,不利于孩子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生目标的确立。

4.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 核心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

核心家庭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优劣性为:

优势:成员关系融洽,父母具有权威性,重视教育,矛盾少。 弊端:主要表现在双职工家庭,父母均忙于工作,父母既要忙于

工作又要教养子女,往往负担很大,所以子女会成为父母的诉苦对象,导致孩子缺乏信心和乐趣,性格易偏激,并且父母可能疏于对子女的管教,导致子女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主干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

主干家庭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代人组建的家庭,暂无第三代的也算。这种家庭结构优劣为:

优势:老一辈退休后时间多,经验也较为丰富,且更加疼爱隔辈人,并且祖辈与父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人员关系的复杂性又可以促进孩子社会化发展,有机会培养孩子尊老爱幼、谦虚礼让、乐于助人的品质。

弊端:祖辈与父辈教育方式上容易引起矛盾,祖辈的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正常发展,婆媳关系差的话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联合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

联合家庭是子女已经结婚但未分家,仍住在一起情况下与长辈组成的家庭结构。这种优劣性表现为:

优势:人员关系复杂,有利于子女社会化和做人处世态度的培养 弊端:人员关系复杂,引发多种矛盾,不利于孩子发展。 单亲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即父母或祖父母因死亡、离异或者其他等原因导致成员结构缺陷的家庭环境。这种家庭结构对子女发展无任何优势。

弊端:因精力、体力、经济、心理上的压力,导致教育不足,孩子心理不健康,不快乐,不适应社会,厌恶和排斥其他人。

跨栏、跳远等

如果孩子急躁、易冲动 :打太极、慢骑车、射击等 如果孩子自信不强 :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 如果孩子逞强好胜:跳水、体操、马拉松等难度较大运动

15.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保障。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前提。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关乎到国家政策所能触及到的,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的形成、理想道德的树立以及价值取向的定位的孕育场所。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学校学到很多的科学文化只是,但是你的人生方向和道德素养却要在家庭中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