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27 0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把舌头、金钱和电脑并称为人生的三大武器。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 ,口语交际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协同发展,并且对他们健康的情感、恰当的行为表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等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着眼点是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然而,现代社会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茫然不知言,或拘谨不敢言,或木讷不善言,至于在课堂发言也常常是词不达意、牵强附会,无法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意思。这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常与外界事物接触,加之我们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将这一环节省去,弱化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软肋。

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

培养应是刻不容缓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来看,国外的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经走在了前列。例如美国的许多中学都开设了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的课程,如演讲与修辞课、辩论课、语文课(即他们的英语课)。有的学校专门开设口语交际能力这门课。这些课程都围绕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每学期培养的重点不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内的很多省市近几年也逐渐认识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就我省来看,安庆和宣城地区的高中和小学也对口语交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尝试,有的已经结题。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本课题,通过本次活动,希望我校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搞好我校的“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农村初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新路子,并为我区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育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实践上的支持。 三、理论依据: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口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对七到九年级的具体要求是:“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

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语文听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实验目标确定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1、想说: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都有想说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

2、敢说: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勇敢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加强各种训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胆识,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3、会说: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本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将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在初中口语教学方面存在诸多弊端。

2、研究创设口语交际的“乐说”情境,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拓宽课程资源。增强学生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选择好恰当的话题,让学生“乐说”。 3、研究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①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

七年级:朗读美文或学生习作,学生进行短评;复述故事。 八年级:讲述见闻;扣住话题发表意见。

九年级:根据给定的三组词语,学生通过联想进行口头作文。 ②结合阅读进行口语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简述故事情节;概述文意;评价人物;文学鉴赏;表演课本剧等等。

③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训练

根据七至九年级综合性学习要求,逐步实施口语训练。 ⑵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也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很多机会。例如,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活动等;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在活动课时,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 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社会教育更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文化场所、校园生活甚至是家庭生活都可作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还可以安排学生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有主题的社会调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以“说”促“思”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种思维训练,人们在说的时候,思维的高低决定了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口语交际的速度反映了思维的速度。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表达与思维的脱节,影响了表达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诱发他们的想像、联想,理清表达事物的顺序。要有针对性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加强训练,以扩大视野和增加思维的敏捷度。

5、研究课堂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 6、研究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

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反馈是为了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步骤。它既可以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评价应重视教学中的及时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作出自主评价。这样又促进了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在评价中要侧重与鼓励性的评价,不要求全责备,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改善和提高。

①、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感受成就。 ②、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保住尊严。 ③、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发现自己。 ④、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多受启发。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证等)

1、本课题由学校语文组承担,课题组由1名中学高级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未聘)和一名中学二级教师组成,3名成员均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位成员都有论文在市区获奖。 2、学校现有图书馆和网络,资料的准备和收集较方便。

3、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资料积累法,同时综合运用调查法、实验法、活动法及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手段和方法。 4、课题活动经费由学校解决。 六、研究步骤

1、调查研究阶段(2011、3-2012、3):选题、申请,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制定研究方案等。确定研究方案。

2、重点实施阶段(2012、4-2014、3):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同时做好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 (1)口语交际教学的优秀教案;

(2)研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反思和经验; (3)优秀研究论文,优秀教学案例; (4)评价研究资料的收集。 (5)学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活动资料。

3、巩固总结阶段(2014、4-2014、9):撰写总结报告。

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八、阶段成果形式

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阶段性小结、论文等,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九、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林 仙、陈旭辉 负责组织、策划;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情况反馈、成果汇总。

组员:杜菊荣。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情况反馈、撰写阶段性小结和对策。 十、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教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