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7 09: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第二节 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模型。 2、经纬网:

纬线 定义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纬线 经线 经线 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半圆。 经度 O O O0( 0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东经—E,西经—W O1、本初子午线(0 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 2、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E, 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W, OO20 W和160 E分东、西半球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长度不一,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纬度 O O O起止度数 0( 0 纬线叫赤道 )—90 N/S 代号 北纬—N,南纬—S O如何区分 1、赤道(0 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 2、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 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S。 半球划分 以0°(赤道)为界,分南、北半球 3、特殊经纬线:

0°纬线又叫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亦是 南纬与北纬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4、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为东半球; 大于160为西半球,

大于20,且小于160,东经E为东半球,西经W为西半球。

O

O

O

O

1

5、0o~30 o为低纬度地区;30 o ~60 o为中纬度地区;60 o ~90 o为高纬度地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中心 运动 面对赤道 自西向东 自转 地轴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产生的现象 1季节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4五个热量带的划分;5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运动方向 面对北极 呈逆时针 运动周期 面对南极 呈顺时针 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2、时差 一天 3、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下图说明:

(1)、节气、昼夜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2)、南北半球的季节、昼夜长短 情况是相反的

6月22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①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现象, 回归线内一年两次直射现象。 ②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越往南,白昼越短,当直射点在 南半球时,则相反。

3月21日前后 春分 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9月23日前后 秋分 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12月22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极夜现象

③当直射点往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往南移时,则相反。

2

4、 五带的划分:依

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二节 地图的运用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

文字式:如:“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4、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数字式:如1︰10000000或线段式:如

0 1

10000000100千米

内容 详细 简略 5、比例尺比较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比例尺 所表示的范围 图幅大小相同 大 小 小 大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1、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

2、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3、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山顶①: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F: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 山脊②: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⑤: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鞍部③: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陡崖E:等高线重合处

4、 应用:水坝地址一般选择在A处(盆地出口最窄处);

线路的选择(公路等):一般沿等高线走,原因:坡度较缓,节省成本,

① ⑤

F

A

E

3

5、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6、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看P37图2.26记住位置)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 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在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2、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洲与洲的分界:

亚洲—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欧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同时也是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 北美洲—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面积最大 面积最小 跨经度最多 纬度最高 洲 亚洲 大洋洲 南极洲 洋 太平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冰洋 全部位于南半球 北冰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 洲 北美洲、欧洲 南极洲 非洲 洋 北冰洋 印度洋 160oE 20oW

20oW 160oE

全部位于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从南极上空看海陆分布及从北极上空看海陆分布《地图册》P18

4

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

2、德国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后来经过破裂漂移成为现在的陆地。 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由七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看P46图3.11)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 、拉伸、碰撞、 挤压。 4、世界上的大山和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5、喜马拉雅山脉 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产生。阿尔卑斯山脉 由非洲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产生。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挤压、碰撞产生。红海在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地中海在慢慢变小(非洲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处)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时间短、变化大;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间长,变化小。 3、记住: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会描述某城市天气)(看P55图4.2) 4、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大气污染指数表示清新空气被污染程度。指数小对人有利。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

1、在北半球,大陆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2、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会计算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看P63图4.10理解)

纬度分布——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分布——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 气温高(海陆热力差异)。 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5、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 6、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的降水量。通常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单位毫米(mm)。 温 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看P67图4.13理解) 纬度分布: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中部和西部降水少。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