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于”“何”和翻译练习十一 以完善

更新时间:2024-06-04 08: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虚词积累和课外短篇练习(十一)

一.虚词 14.【于】

(一)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是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③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①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此\,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等。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口技》)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③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践灭吴》,在这里。)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崤之战〉〉)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或反问.

1.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作动词的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示询问,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③何陋之有?(<<陋室铭>>)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常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什么样”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示询问怎样处置,可译为”怎么” “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 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④何以战?(<<曹刿论战>>)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二、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一)“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二)“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三. 文言文语段练习。

(一)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②,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③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④,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⑤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肥水大败。 ②山墅:山林中的别墅。 ③乞:给的意思。④户限:门槛。⑤矫情镇物: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各当其任 ( ) 安夷然无惧色 ( ) 亲朋毕集 ( ) 便摄放床上( ) ..... 2.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次于淮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棋如故∕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相同。B.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C.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不同。D.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节选文字主要刻画了谢安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风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从写作上看,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对后文展开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医戒 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水旺,则脾土必重伤③。”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⑤。?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⑥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嚮⑦不此医之值⑧,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释]①薾(nié):衰弱。②瘵(zhài):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水”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水化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因此说“脾土必重伤”。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医认为春属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因此说“得木而解”。⑤差:同“瘥”(chài),病愈。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⑦嚮:倘若。⑧值:遇到,逢着。

6、文中庸医所用的治病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7、老医生孙景祥认为病人的症结是 8、从写作构思看,这篇文章具有

□□□□□。 □□□□的特点。

9、以下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作者批评庸医的语言婉转而温和。 B.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父亲已经逝世了。 C.本文作者比《项脊轩志》的作者早一个朝代。 D.“予爽然曰”的“爽然”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10、这篇文章题为《医戒》,文章结尾时又说“录以自戒”,请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内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二(一)、1、助词,动词词头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介词,可译为到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9、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

二(二)、1、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副词,可译为多么 6、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可译为凭什么 8、可译为怎么样

三(一)、1、担任,承担;平静的样子;全部,完全;拿(4分) 2、C (2分) (两个“次”都是“驻扎”的意思;“棋”,名词作动词;“翼”,名词作状语) 3、.⑴战场上有许多危机,东晋诸将接二连三的打败仗(2分,要点: 虞、相继、补充内容、通顺,各0.5分);⑵平时谢安的棋艺比张玄差,但这一天,张玄因心里害怕,便两人(棋力)相当,而最终没能取胜(3分,要点:常、于、是、补充成分、敌手、通顺,各0.5分) 4、.临危不乱,镇定自持的儒将风度(2分,大意相同即可) 5、画线内容,说明了在东晋将领中,谢石及谢玄是能打仗的,谢安的临危不乱有一定的心理基础; 另外,也为 “小兒辈”最终“破贼”,做了合乎情理地铺垫(3分)。

[译文一]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东晋)各位将领连连吃败仗。 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看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大都督。

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中,说:“我已另有方略”,便不再言语了。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便显得棋力相当,而最终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然后)对将军们指点授计,让他们各自担负责任。等谢玄等人大破苻坚之后,驿马传来捷报,谢安正与客人下棋,看完捷报,便放在凳子上,脸上没有露出一点喜色,还像刚才一样下棋。客人问什么消息,谢安慢慢地说:“小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回到内室,过门槛时因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不留神把木屐的屐齿碰断了。他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竟到了这种地步。

三(二)、(13分)6、.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2分) 7、有忧郁之心(2分) 8、因事说理(大意相同即可)(2分) 9、B (文中称父亲为“先君子”)(3分) 10、一是戒医,希望医生不要去做庸医;二是戒自己与他人,看人、做人都要实实在在,不要去做只会仰慕名家,追求虚名,而没有真实本领的人(大意相同即可) (4分,各2分)

[译文二]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不多吃,渐渐越节制,吃得越少,几乎到了废食的地步。精神日渐衰弱,形体也一天天显得憔悴。医生说:“这是脾病。”便用补药滋补,病情越发厉害,滋补就越发迫切。快到年终,医生

就对我说:“我的办法想尽了,如果来年春季水旺,那末脾病必定加重。”先父为我很担忧。?

这时恰逢有位老医生孙景祥来看视,他说:“到了春天病就没事了。”我感到奇怪询问原因,他说:“你的病在心火,因此“得木”(春属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就解除了。那个医生说你患脾病,这就没有揣摩到病的本质。您恐怕有什么忧郁的心事吧?”我恍然明白地说:“哟!是这样的。”原来我那时连续碰上妻子和弟弟的亡故,悲痛交集,积年累月,生病而疲乏不堪。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于是把原来吃的旧药收集起来全烧掉,全都听从孙老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吃了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说:“医生不识病理,要想拯救病人的危难,难得很哪!” 又叹道:“世上那些只仰慕虚名而不顾实际情况,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如果我不遇到这位老医生,只是白白地将自己托付给所谓名医,不应当进补而大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会明白啊!”于是就写下这件事来警戒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k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