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学 概 论 讲 义(合订本)
更新时间:2023-08-28 09: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哲仁王后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哲
学
概
论
讲 义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Western and Chinese)
文 牧 编写
1999年
© 1999 版权归作者所有
294
哲 学 概 论 讲 义
讲师:文 牧
学分:4
目的:按西方和中国哲学思想史的进展来认识和研读西方和中国的哲学。西方哲学由希腊哲学
开始叙述,然后是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近代哲学和当代哲学。中国哲学由先秦时代开始,经过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代、当代论述。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借着各中、西方思想家的反思过程来提升本身的反思能力。我们将站在基督教的角度来反思以上哲学。
课程内容
哲学的定义、范围、价值
Ⅰ. 希 腊 哲 学 - 西 方 哲 学 之 摇 篮
A.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前期)
B. 「智者」的哲学
C. 苏格拉底- 知识与价值
D. 柏拉图 - 概念的世界
E. 亚里士多德 - 世界中的概念
F. 希利尼人的哲学
G. 基督教教父的哲学
Ⅱ. 中 世 纪 哲 学 - 经 院 哲 学
A. 安瑟伦 - 经院哲学之父
B. 亚奎那 - 基督教之亚里士多德
Ⅲ. 现 代 哲 学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理性主义:笛卡儿 - 现代哲学之父
士宾梛莎与莱布尼兹
C. 经验论主义:洛克与伯克莱,休谟与怀疑主义
D. 启蒙时代
E. 康德与唯心论
Ⅳ. 近代哲学(十九至廿世纪初期)
A. 唯物论与无神论
B. 存在主义
C. 实证主义
Ⅴ. 当 代 哲 学
A. 现象学与符号结构主义(潮流文化)
B. 解释学
C. 世俗化主义与文化现象
西方哲学方法论概述
中国哲学
295
一. 先秦时代的哲学(子学)
二. 汉代的哲学(经学)
三. 魏晋南北朝的哲学(玄学)
四. 隋唐的哲学(佛学)
五. 宋明的哲学(经学)
六. 清代的哲学(经学)
七. 当代中国哲学(现代新儒家)
八. 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问题
功课作业
一. 阅读讲义。
二. 专论一篇。30%
这是第四个阶段(神学学士)的课程,要求你写一篇1500-2500字的文章连同考卷交上。你可选择以下任何一位中国哲学人物来编写文章。
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董仲舒、范仲淹、朱熹、陆象山、王阳明、康有为、冯友兰、唐君毅,(只选一位人物)。
请到书局去买一本中文书(世界各地书局不会难找到谈论这些人物的书籍)参考。文章可遵照以下形式编写:该人物的生平(占五分之一篇幅),哲学思想(占五分之三),你(站在基督教的角度)对该人物哲学思想的评论(占五分之一)。
三. 考试。 70 %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编写专文必须购买一两本适当的中国哲学书籍)
1. 白高伦 《哲学与基督信仰》。香港:证道,1980。
(以基督教观点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主要人物的思想)
2. 邬昆如 《西洋哲学史》。台北:正中,1971。
(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作者曾受神学教育,但讨论中肯适
切。可作为教科书)
3. 薛华 《前车可鉴》。(从基督教角度看西方哲学的兴盛和没落)
4. Russell, R.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Unwin, 1979.
(著名西方哲学教科书。字里行间反对和嘻笑基督教。)
5. Hunnex, M. D. Chronological and Thematic Charts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ers.
Grand Rapids: Academie, 1986. (认识西方哲学人物和思想表格)
6. 邬昆如 《哲学概论》。台北:五南,1984。 (按西方哲学主题来讨论)
7. 傅伟勋 《西洋哲学史》。台北:三民,1965. (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作者为佛
教徒)
8. 塔那斯.理查德 《西方心灵的激情》。王又如译。台北:正中,1995。
(从社会和心理学角度来看西方哲学的发展和转变。没有一般哲学书的苦
闷难读)
9. 布鲁格 《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1976。
10. 唐佑之 《信仰与知识》。香港:证主,1978。(从基督教角度看宗教哲学和它的价
值)
11. 梁燕城 《寂智思风云》。台北:宇宙光,1990。
(从基督教角度默想数个西方哲学的主题和人物)
11.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香港:开明,1924。
12. 范寿康 《中国哲学史纲要》。台湾:开明,1970。
13. 劳思光 《中国哲学史》。一至三卷。香港:友联,1980。
296
引 言
定义:哲学(Philosophy),此字原由两个希腊文拼合起来,υιλο(爱好)、σωυια(智能/知识),因此
哲学的基本定义就是 「爱好智能/知识」(love of wisdom / knowledge)。
以上只是按字义得到的基本定义,后来的哲学家对哲学另有更广更深的定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说哲学是追求「善」(GOOD))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把哲学当着是一门宇宙性的学问。
廿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B. Russell)因为自己的专门研究而说哲学就说逻辑学。
廿世纪奥地利亚哲学家维根斯坦(Wittganstein)把哲学当着是一种思想活动,并不是死板思考的东西。
哲学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是,简略的说,哲学就是爱好认识这宇宙万物,思考要知其究竟,以便让人建立有系统的知识。
哲学的起源
不同的民族对哲学皆有不同的看法:
一.古人说哲学起源于「惊奇」(Wonder)。柏拉图说︰「惊奇为哲学者特有之性质」。亚里士多
德说︰「不论古今,人皆由惊奇而产生哲学之念」。相信古人因为看见宇宙万物运作的伟大和奇妙而产生惊奇,因此想寻求其知识而成就哲学思想。
二.后人谓哲学起源于「怀疑」(Doubt)。笛卡儿(Descarte),费儿巴特(Feuerbach)认为「哲学是
由怀疑而生」。因为人有了基本的知识,渐渐对其他不明白的事物产生疑问而生怀疑,因此想深一层去找出原因而思考。
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求知欲」(The Desire to know)产生哲学。这求知欲是由人这万物之灵与
生俱来的。
我们可简略结论说哲学就是人类对已存在宇宙的一种好奇反应。
哲学的价值
一.锻炼头脑:借着认识哲学思想和哲学家的思考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分析力、适当的问答力、
观念表达(语言)力、系统组织力、逻辑方法能力、以致能做个「头脑发达,思想精锐」的人。
二.分辨(批判)能力:分辨自己、别人,分辩信仰、异端,分辩时代、潮流。深入了解各样事物,
不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致可以选择适当的人生观或为自己的思想给与正确的辨别。
三.认识哲学:它的历史变迁、兴衰,人物思想,它对社会、宗教、文学 、艺术等等的影响力,
以致可从中吸取教训,认清何谓人、物、史的价值。
四.另外,研究宗教哲学更加龚固人的信仰:「研究宗教哲学的人是要揭发陈腐的思想,空洞的
口号...」(白高伦:哲学与基督教信仰,页318)。「宗教的内容是信仰,神学的目的就是在于探究信仰的深度,解释宗教的意义与价值。这是需要运用理性,作客观的分析...因此,理性的查究与解释,是需要哲学的工作」(唐佑之:信仰与知识,页14)。
哲学的范围
学者们对哲学的范围有不同的看见,按照杜威图书分类法的分析如下:
297
|-- Ontology 实存论
|-- Cosmology 宇宙论
|-- Space 空间
|-- 形而上学 |-- Time 时间
| Metaphysics --------|-- Motion 动作
| |-- Structure 结构
| |-- Force & Energy 能量
| |-- Number & Quantity 数量
|
| |-- Teleology 终极论
|-- 知识论 --------------|-- Finite & Infinite 限度论
| Epistemology |-- Theory of knowledge 认知理论
| |-- Causation 因果论
| |-- Determinism 预定论
哲------|
学 | |-- Induction 归纳法
| |-- Deduction 演绎法
|-- 逻辑学 --------------|-- Fallacies & Errors 错误论
| Logic |-- Syllogisms 三段论法
| |-- Hypotheses 假设法
| |-- Argument & Persuasion 辩论法
| |-- Analogy 模拟法
|
| |-- Different Systems 系统论
| |-- Political 政治伦理
| |-- Family 家庭伦理
|-- 伦理学 ---------------|-- Economics/Occupational 经济职业
| Ethics |-- Recreation 娱乐伦理
| |-- Sex 性
| |-- Social 社会
| |-- Consumption 消费伦理
| |-- Life生命伦理
|
|--- 美学
| Aesthetics
|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科学哲学 -- 历史哲学
I. 希腊哲学 - 西方哲学之摇篮
约莫在公元前二千年,希腊半岛和邻近的地区已成为地中海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一千年前,小亚细亚已成为地中海一带的工商业及思想中心。天文学(由航海而来),数学(由建筑和工商来)皆发达。
我们约可把希腊哲学分成两个时期:
A. 古希腊:十至六世纪。又称为「神话时期」或「哲学前期」。
B. 全盛期:六至一世纪。又称为「雅典时期」。
298
A.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前期。从当时最宝贵的两本书中,荷马(Homer)的诗歌及伊索(Hesiod)寓言,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神话和奴仆制度的社会。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巿,奴仆也有较大的权力和较高的知识。当时的信仰是多神的,以主神宙斯(Zeus)及其妻海拉(Hera)居奥林匹斯山(Mt. Olympas)为主。
当时有三本代表作。这三本着作描述的事情可追溯远至公元前二千年的希腊群岛人们的思想,表现出了典型的希腊哲学在混乱无序的变迁中欲寻找清晰共相的解释:
a.荷马史诗(Homeros)(此诗集资料约收集于公元前八世纪):故事多围绕着神与人的纠缠关系。
目的是要教导人怎样去寻找更完美的生活。相信人里面有善、恶这二元在竞争,但是人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权柄。这些诗歌式的神话叙述人的努力和神的为难,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对抗,罪恶和报应,展现出了人的道德争斗。荷马史诗中两篇长诗《埃利奥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的故事也为后来西方文学家提供了许多想象力。
b.伊索寓言(Hesiodos):认为神与人都是源自海洋,因此宇宙是混沌的,但爱与恨的力量使天
地万物有秩序。但是恶神常破坏这自然秩序而起天灾,恶人的败坏却出人祸。
c.奥菲斯神话(Orpheus):书中的故事多具东方色彩,不但主张世界有善、恶二元对立并且永
恒争斗,而且主张人体内有灵、欲二元。相信灵魂是受困于肉体内受苦难,要解脱就必须要修行节制欲望。
当时的哲学思想约可分为五大派:
一.米利都人(The Milesians):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小亚细亚海岸米利都(Miletus)地爱奥尼亚城
(Ionian city)开始有思想的转变。这里的泰勒斯(Thales)及他的继承者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推出了一种新颖和异常重要的理解世界方法。 A.泰勒斯(Thales 624-547 BC)-认为「水」是万物本源,为万物的变动原料。
B.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610-546 BC)-提出「无限」(一种混沌未分,无限性的物质)为
万物本源。
C.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 585-525 BC)-提出「气」为一切物质的源头。
以上三位哲学家的思路可归纳结论为:
a. 他们认为/知道万物是从某些物质组成。最基本的物质就是从自然(υυρι)中产生。 b. 这一种物质是永远存在的。
c. 这一种物质是无界限的,它充满着整个宇宙。
d. 这一种物质是 活 的,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二.毕达格拉斯学派(The Pythagoreans):这派学者比较倾向宗教或道德伦理观。毕达格拉斯
(Pythagoras 580-500 BC)-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不同的「数」造成和谐。他找出了许多用数目字合成的公程序,也创了音乐的和音学。魂(soul)是为人体带来和谐,魂是不灭的,人需要追求魂的圣洁。
三.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of Ephesus 580-480 BC)认为「这世界...它不是由任何神创造,也不由
任何人创造。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他把事物变化的规律称为「道」(λογοs)。他强调 对立、统一 论:「对立的东西才会产生和谐,并不是相类的东西产生和谐」。
四.爱利亚派(The Eleatic School)
A.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 515-440 BC)-他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开,而认为只有借着理性
才能认识真理,只有意识决定存在。
B.芝诺(Zeno 490-430 BC)-提出不可解决的逻辑这种吊诡式(反合式)辩证法。把 不动原理 运 299
用在「阿基利斯和龟」和「飞矢不动」上。认为由一端走到另一端必然有一中间点。如果是龟先走一步,那竞跑家阿基利斯就必须先走过龟的中间点,但是这时龟又另外走了一个中间点,因此阿基利斯永远要追向上一个龟走过的中间点。结论是阿基利斯永远跑不过龟。(当时,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的,因为芝诺只依据空间(space)来分析),并没有加上时 间(time)的观念。
五.多元论者(The Pluralists)是为了反对以上四学派的矛盾而产生。
A.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495-435 BC)-他综合以前的思想,提出「土」,「水」,「气」,「火」
是万物本源,而这四元素却需要用「爱」与「恨」来带动它们的结合与分离。
B.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 500-428 BC)-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物质微粒构
成的。「原子论」的趋型思想开始出现。另外,他提出精神 (mind,νου )是具有无限的力量,是人和宇宙的主宰。
C.德莫克利图(Democritus 460-370 BC)-他提出了「原子论」。一切的事物本原是原子(一种统
一不变的实体)和「虚空」。原子是极微不可见、无限数、不可分裂、不可灭、永恒的。「虚空」给原子提供运动的空间。因此,原子是「存在」,「虚空」叫「非存在」,「非存在」也是一样实在的。
结论:这时期是希腊哲学的诞生时期。当时希腊思想正尝试运用“认知”(cognative)的方法去观察
(observation)和推理(reasoning)发现宇宙的自然现象和奥秘,并给以适当的解释。这些解
释开始摆脱神话或是经验成分。人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人的心灵对物质现象的批判
分析-出发去探索终极的、普遍的问题和寻求答案。
B. 全盛期:公元前六至一世纪。又称为「雅典时期」。
公元前490-470年,雅典人联合其他邻邦,共同打退波斯人。战后雅典人把战舰改为商船,使雅典成为世界第一大商港,也成为不同种族、文化的汇聚处。因为雅典人与其他地区的人频频接触,加上竞争的结果,自然他们的科学渐渐发达,精密的数学立即产生,航海的范围扩张后,高深的天文学也同时产生。他们的经济环境自然宽裕起来,为他们提供了研究思想的先决条件。当时社会中出现许多有学问的人,被称为「智者」(sophists)。这些智者不只是开学堂教授教育,并且成为各地主邦国的“说客”,希望自己的学问和见识赢得众人的承认。
苏格拉底和智者们(Socrates (469-399 BC) & Sophists)
这时雅典人曾被斯巴达的人打败,当时流行的是唯物主义,使青年人失去宗教的信仰。在他们失望之余,苏格拉底提出了何谓道德?何谓理想的国家?最后还要问,何谓自己?他大力提倡目的论,也认为哲学应该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因果规律。他所注意的是社会伦理问题,人应该追求永恒不变的美德。他说「美德就是知识。作恶的人是无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才可以管理国家。」他采用了「问答法」来讨论,就是通过双方一问一答,一直至问题得到清楚结论。 出名的「智者」有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和哥基亚(Gorgias)。「智者」认为「肯定的知识是无可能的,因为万物都在变动与变化,真正的存在(本质)是无法知道的。」他们是最早期的怀疑主义者。
哥基亚(Gorgias 483-375 BC)思想可归纳三个命题:
a. 无物(本质/源头)存在,
b. 如有某物存在,那这东西是无法知道的,
c. 就算此物被认识,也无法说出来告诉别人。
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 481-411 BC)认为:
「知识就是感觉,事物对于你就是它现在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当时的「智者」喜欢周游希腊各城邦之间,并且以雅典为活动的中心。因为人民迫切需要增加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提高演说辩论的才能。「智者」以传授这种知识和培养这种才能为职业。 300
智者争取成为许多邦国领袖的说客,盼望自己的学说得到最多人的承认。
C. 苏格拉底(Socrates)
当时雅典已成为了一个文化高涨的城市,苏格拉底正开始他的哲学探讨。像任何一个诡辩派学者一样,他是一位怀疑论和个人主义者。他是在古代奥林匹斯山传统(神话传统)与兴盛的新
理智主义之间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进入哲学的舞台,由于他非凡的生活和死亡(注一),使希腊人心灵彻底地转变,不仅为真理的追求确立了新的方向和理想,而且通过他个人,为所有随后的哲学提供了经久不衰的典范和灵感。
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下任何东西。对于他的丰富和连贯的描述包含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作为一个年轻人,苏格拉底好像有充满热情地学习那个时候的自然科学,检查了当时各式各样的关于物理世界的思想。他对当时那些仅仅依照物质原因来解释宇宙并不满意,认为忽略了有目的的解释。人应该如何生活,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苏格拉底把道德和理智结合起来解释这宇宙。他始终不渝地寻求那些从未被探究过的问题,试图推翻习惯性的假定和信仰,同时唤起伦理问题的更认真的思考。
著名哲学家阿波罗曾宣布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他之所以实际上比其他人聪明,是因为唯有他承认自己的无知。他不向其他诡辩者说知识是无法知道的,而是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只是还没有被取得。
按照苏格拉底的看法,促进人生的真正成功与出色,必须考虑人的最内部的实在-他的灵魂。他第一次把灵魂确立为个人意识所在地,使它具有道德和理智的特征。他的座右铭是「了解你自己」,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自知,通过对自身的灵魂的理解,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善的生活的结果。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是一种在理性指导下能够正确行动的生活。因此人获得快乐的关键,是一种理性的道德的发展。苏格拉底宣称:「未经批判测试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发展了他在争论中所使用的辩证法形式。这种辩证法是通过严谨的对话进行推理,作为揭示谬论和获取真理的调查方法。在辩证法中,是他向与他讨论的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不懈地逐一分析种种的提出的答案,达到最后一个肯定的答案。他也以这种方式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提出问题,质问年青人已假定的答案。当时的统治对他这样的问题感到不安,年青人在这样的思考中责问当时的民主。
最后苏格拉底为他的真理而被判死刑,被迫饮毒药而死。但是他感得死并不可怕,死是进入永恒之门。
D. 柏拉图
希腊哲学的最高峰可算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他们的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简略的说,柏拉图的思想比较是注重天上的事物,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注重地上的事物。(见拉菲尔(Raphael)所画「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见薛华,《前车可鉴》,页48))。
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347年)
柏氏生长于贵族之门。从20至28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也深受毕达格拉斯派(Pythagoreans,唯心论派)的影响。苏氏逝世后,柏氏就周游列国,东至埃及、巴比伦,西至意大利,目的是充实自己。40岁回雅典创立了「雅典学院」(Akademie)-可算是世界第一所大学,教授科目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动物、政治等等。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氏的衣钵。柏氏死时八十有三,全雅典的人民都参加了他的葬礼。
-------------
注一:雅典战败,为了民主被新统治者迫喝毒药而死。
柏氏的著作有许多,这里不能一一例出,只在讨论中例出。著作多以「对话」的方式写成。 301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柏拉图的思想﹕
a. 知识论
b. 人论
c. 国家论
a.知识论
古希腊哲学家因为看见宇宙万象变动不定,就不能肯定甚么才是永恒真正的存在知识。因 此有人建议说「水」或是「火」为一切本源。
柏拉图统一前人思想,先把「思想 」(concept)和「存在」(Ontic)看成二元,看为两个不同的世界。然后发展他的「概念论」(Ideas)。「概念论」指出「观念界」(理性)和「感官界」(感性)的对立,这是典型的宇宙二元论。他用了一个著名的「地窖比喻」来说明「概念论」的可靠性。 「在一地窖里,光透不进来。有许多囚犯被绑在椅子上,面向一幅大墙壁。椅子后面有一矮墙,矮墙上有各类道具,矮墙后点着一支蜡烛。囚犯不能回头看见背后的东西,天生下来只见到大墙壁上的道具影像。如有人问这些囚犯,世界上甚么才是真实的,他们会说墙上的影像是真实的﹔问甚么是知识,他们就会说「我记得或认识墙的一些事物就是知识」。
因此,柏氏就以人类比较地窖的人。说人一生下来就面对感官世界(World of senses),很自然就认为这感官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结论说我们所看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东西的影像。 按「概念论」,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以下结论:
一.认为肉眼所见,肉身所触的事物不过是幻影。而这幻影世界不过是永恒世界(或属灵)世界的
抄本。
二.认为万物变化不定,只有人记忆中的观念(Ideas)才是永恒不变的。
三.所有一切的观念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目的,也就是「最高的观念」-「善」(The Good)。
四.人生下来就在追求真、善、美,而「善」居于最高峰。「善」也包涵了真与美的特性。人可
以凭着哲学的默想,或说哲学家比较容易达到「善」(永恒)的世界。
b.人论
因为二元「观念」,他把人分为两个部分﹕灵魂与肉体。灵魂是从观念界来的,是真实的,人的灵魂在入世之前是自由的,是在观念界里生活。灵魂降下这世界就受困于肉体,因此,灵魂唯一的希望就是追求「真」与「美」,可以回到「善」那里去。
柏氏再把人分去三个层次﹕
肉体 = 情欲(Appetive):嗜好、冲动,欲望 = 腹部
精神 = 意志(θυμο 、“spirit”):情绪、勇敢 = 心部
灵魂 = 理性(rational):知识、思想 = 头部
柏氏在Timaios一书说这世界本来是一片混沌,黑暗无光,「造化神」(Demiurge)就把混沌(Chaos)变成有秩序的宇宙(kosmos)。若要把一切弄成有秩序,一天要追求达到「善」的世界,不然就常困于这感官的世界。
c.国家论
柏氏最出名的书应该是「理想国」(Politeia)。他认为人生下来就会追求真、善、美。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人的灵魂在观念时期就领受了真、善、美的特性。他认为人的灵魂在观念界是合群的。灵魂虽受困于肉体,但在这世界也要分工组成国家。
他提倡一个理想的国家应把公民分为三大类:
知识者 = 管理层
意志者 = 武士级 }「理想国」
情欲者 = 劳动员
在理想国里最重要的事是教育。教育应由儿童开始。整个教育应由国家来负责,也由智慧的哲学家来计划。一个国家也该由最好的哲学家来统治(称为
302
Philosophy-King)。也只有智能健全的青年人可以结婚(称为「优生法」)。优良的学生是由考试制度所创造出来的。
结论: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至他死时都没有人敢尝试用来建国。
E.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公元前384-322年)
亚里士多德在十八岁时才进入柏拉图的学院(Akademie)受教育。在那里二十年至柏氏逝世为止。后周游列国,曾作过腓利甫王(Philippos)的家庭教师,教导当时十三岁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当政后,亚里士多德就回到雅典创立了Lykeion学院。
亚里士多德一生人拥有许多学生。著作有上百本,讨论范围无所不有。一生人坚持说:「虽然真理和柏拉图都是我的朋友,但是在两者之中,我还是要选择真理。」亚氏死后,他的哲学并没有被人立刻发展,反而至中世纪时才被翻译出来。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应该先由他的知识论著手。
a.知识论
亚里士多德发明了逻辑学。逻辑学就把思想用来分析。他认为「语言」是我们思想的表现﹔我们想甚么,就设法说出甚么。如果把语言来分析,至最后一个元素时,就叫作「概念」(Idea)。并且人有比较与归类的能力,因此会把多个「概念」联合起来或分开,这叫「判断」(judgement)。例如,我说「这张桌子不漂亮」是一个「判断」。我可以这样判断是因为我把我现在脑子里对这张桌子的概念,与其他所认识的桌子联合起来作比较与归类。
亚氏认为一切「概念」是从感官经过头脑而得来。因此是后天的,并不如柏拉图说是先天从观念界而来。在为「概念」作「判断」时,人也会守一些原则,例如,
同一律 A = A
矛盾律 -A ≠ A A
排中律 A ≠ <-A
有了这些原则(思想律),就可使我们的「判断」落实成真、假之分。从这里他发明了著名的「三段论法」(Syllogism)﹕
A = B
B = C
-------
A = C
亚氏认为人的头脑在作思考时,有三个基本的元素:就是 概念、判断、及三段论法。
为了要肯定我们的思想或「概念」是真实的,就要与「存在」连系起来讨论。(「存在」Ontic,是一个哲学名词,要说明一切东西或概念都有他自己的「本质」(本体)或「实体」(Ousia),比如说「水」的本质是H2O。因此有H2O就说明「水」的存在。讨论「存在」的学问 叫着「本体论」(Ontology))亚氏为了肯定「概念」的真实性,就列出了「概念」的分类 -- 他提出了著名的「范畴」论(Categories)。
亚氏把「范畴」归为十类:
第一类是「实体」Ousia,其他九类都是属性(attributes)。属性又分三种不同等级:
一.狭义必须的(Necessary Propria)。例如:3∠s of a △ = 2⊥s
二.广义必须的(Necessaria Impropria)。例如,男人有胡子
三.偶然的(Contingentia)。
按以上的知识论,亚氏创立了他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他为世界(感官界)变幻无定的现象提出了「四因说」,无论缺少任何一「因」皆没有东西可以「存在」。
303
例如,桌子由质料(木)做成,因此有「质料因」。但是要有桌子的「形式」,桌子才为桌子,因此必须有「形式因」。但是桌子要有人做成为桌子,因此有「形成因」。但是为甚么要造桌子,因此必须有「目的因」。四因缺一不可。
他认为「目的因」最重要。这样谁来决定人类或宇宙的「目的」?他说是「第一原动不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称为「上帝」。
以上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可以从他的「工具书」(Organon)一书内找到。关
于「本体论」更多的数据可以从「形而上学」(τα μετατα υυσικα)一书内找到。
b.宇宙论
古希腊哲学家谈论宇宙时,是从两个角度去探讨:太初(arche)和原质。亚氏先以一个「第一原动不动者」解释太初的问题。然后说宇宙的原质不外乎四个元素﹕水、火、气、土。这四个元素构成宇宙并不是机械性的,而是有「以太」(Ather)这 精神体 使四元素合、分构成整个宇宙。「以太」也使人体内的四元素构成人的 精神 。他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是「先有全体,后有部分」。我们不能剖开人的不同部分然后凑成人。而是有全人才因此有各部份。因此,认为人不是机械化的,宇宙也因此是非机械化的(non-mechanical),或是有生机的(organic)。
c.人性论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说法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坟墓。亚氏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合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灵魂有三种不同的作用,会生(生魂)、会感觉(觉魂)、会思想(灵魂)。因此,人是理性的,人能够知道自己行为的目的,可以为自己选择目的(人生观),可以追求幸福,也有创造的能力。因此,人应该要为他的行为(道德)负责。
d.艺术论
亚氏认为人的灵魂除了有理性以外,还有情感(觉魂)。需要爱与被爱的生活。人的精神在透过情感的生活:爱、艺术等等,就可以使情感与人的精神联合调和。因此可以满足人的灵魂,使精神有最高的享受。
在亚氏著名的「伦理学」(Ethika)中,说明人可以靠理性智慧(υρυνετι)得到美德(Virtues)。幸福的生活需要好的美德,而好的美德是要用理性的智慧得到。
F. 希利尼人的哲学
希利尼时代(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后300年),因为社会与政治的安定,地中海一带的人思想也安定发展并走向专门化。有三个潮流思想:
一.斯多亚学派 - 禁欲主义者
创办人芝诺(Zeno 335-263 BC),他在斯多亚走廊(有许多颜色的走廊)处传讲哲学,人称这一学院的人为斯多亚学派。一般人称这班人为「死枯枯的老人」,是因为他们呆板的死守许多严厉的规矩。他们认为宇宙有「理性」,理性的调和要借着λογοs。人的灵魂可以与理性调和,但是要控制自己的冲动、情欲、情绪等等。他们的伦理强调做人的目的就是没有感觉,不同情等。中世纪时的修道院主义也受这派人的影响。保罗在雅典曾经与这一学派的人辩论(徒17:32)。可见当时它在知识分子中的流行程度。
二.以彼古罗学派 - 享乐主义者
以彼古罗(c.314 BC)是德莫格拉斯(Democritus)的弟子。相信这世界是由移动不定的原子(Atoms)组合而成。他在雅典创办了闻名的「空中花园」学院(Garden School)。他的学生说他死 --------------
注一:保罗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就是从以彼古罗派的思想和谈话而来。
时说是因为身体内的原子组合引起混乱不调和,但精神(头脑)却是安静的。因此认为「安静心情」 304
(serene detachment)是幸福的途径。人死后,原子也分散了。极矛盾的,以彼古罗派也以纵欲出名,也因此被称为「享乐主义」者。认为身体既然死后原子就分散了,就趁今世尽情享乐吧。灵魂才是不灭的。(注一)
保罗在雅典曾经与这一学派的人辩论(徒17:32)。记录说:「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在知识分子当中,它与斯多亚学派分庭抗礼成为当时最普及的哲学思想。 迟至今天,仍不难在一般知识分子当中发现这两派的思想。
三.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死后,他的弟子继续发展他的学说。按照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如果要继续发展下去需要面对两大问题:观念界与感官界的关系到底是甚样的?什么才是人真正的幸福?
公元前63年,罗马统治了地中海一带的国家。罗马人比较物质化,追求现世的享受,罗马王帝也继续容许各样的哲学与宗教在国内活动。
新柏拉图主义是这期间最流行的哲学思想。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在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哲学家斐罗(Philo 25 BC - 40 AD)。亚历山大城是当时最希利尼化的城市。也有最好的哲学院及哲学的活动。新柏拉图主义比较注重宗教哲学的讨论,在伦理方面继续的发展。简列其哲学思想如下:
一. 把柏拉图所说的「善」(The Good)当着是“上帝”。后来藉灵意解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
把许多柏拉图的思想与圣经的教导结合在一起。灵意化让这派的哲学家定出许多道德伦理条例。
二. 神是超越的灵,超过所有的属性(Attributes)和范畴(Catagories)。衪比「善」更好。衪是道德
律的源头,必须借着「理性」(Logos)来认识衪。
三. 这Logos是次等的神,是最高的天使,是创世的力量和管理。Logos是神的智慧,是神的概
念(Ideas)。人可以藉Logos认识神。
四. 把人分成 灵 Spirit 魂 soul 不腐败的
--------- = --------- = ----------
物质 Material 体 body 腐败的
五. 魂可以与神结合,但要经过Logos为中保。
另外,罗马人昌盛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当时毕达格拉斯学派力抗提出「修身」的教导。他们提倡一个极端的二元论:认为感官界(物质)是恶的,而只有观念界的事是善的。为了使灵魂脱离这恶的肉体的捆绑,唯有靠齑戒、禁欲、清心修行等行为。
四.希腊民间宗教
希腊民间崇拜多神,延续上古时期所流传及崇拜许多神话故事中的神。多神崇拜是当时民间普罗大众的流行宗教信仰。计有:
大米底神(Demeter) - 五谷丰收之神。为一般农民所敬拜。
米特拉神(Mithra) - 生命气息之神。一般民间家庭所拜,为求人口繁殖丰盛。
依斯神 (Isis) - 阴间之神。(如中国民间的阎罗王)
多尼斯神(Dionysus)- 动物之神。为畜牧者所敬拜。
希比利神(Cybele) - 大圣母神。淫荡之神。
当逢各神的生日时,民间皆有演酬神戏。另外,当时也有许多邪教不时出现;占星术,邪术等等可以从许多考古的对象上见到。
结论:虽然希腊知识分子已脱离古希腊的神话时期,但是民间老百姓还是停留在敬拜多神的阶
段。一些没有系统或是流派的哲学思想如斯多亚及以彼古罗派,却参杂着怪异理论和神话成份,让一般知识分子崇拜。基督教就必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面对许多异端邪说, 305
脱壳而出。
G. 基 督 教 教 父 的 哲 学
早期教会对世俗的哲学存着爱恨交加的心态。教父们极不愿意把基督教这“新兴宗教”哲学化。相信他们是因为受到保罗的影响(林前1:19-24),认为哲学是属世的智慧,不能与属灵的智慧相比或是混合起来。当然,保罗也承认外邦人有他们的智慧,而且在雅典以希腊哲学来讲解基督教的教义(徒17)。后期的教父最终还是接纳及研究世俗哲学的思想。
教父的哲学一般上都围绕着以下的主题:
一.信心与理性的张力问题。起初大家认为是相对/相克的,后来渐渐认为是可以摆在一起讨
论的。认为信心和理性的知识皆可以引导人认识神,但是,信心才是真正的途径,称信心为“正统之道”(The Royal Way),而知识也是神赐给人的。
二.神的存在。起初教父深信人要认识神是凭着信心。后来也不反对人可以借着自然界去认识
神(参罗1:19),虽然自然界不能完全把神启示给人。
三.神的本性。神是什么?他是由什么东西做成?后来神学才定义称神是个灵,是超越世界的,
他是纯一的、永恒、绝对、无限、尊荣、他从无中创造世界等等。借着这个基础,教父们开始为基督与神的身分之间的关系深一层的去理解。
四.人的本性。人是什么做成的?由什么元素组成?灵、魂、体的关系如何?良心意志是什么?
这与道德有什么关系?都是教父们所关注的问题。
初早期教会的哲学
游斯丁(Justin Martyr.死时 AD 165)未信主前是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在信主后,他仍然身穿哲学家行服,宣称基督教信仰乃是「唯一可靠,并有益的哲学。」他认为神的话(logos)给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特别的启示,使他们思考出许多好的哲学。
特土良(Tertullian AD 160-220)却认为哲学乃一切异端之根。他坚持没有信心的属世智慧全是枉然的。
乐斯底主义(Gnosticism)是早期教会间最流行的异端。今日的学者肯定这是一个掺杂了波斯、巴比伦、犹太、希腊及基督教思想的异端。当然,希腊的哲学占大部分。这派的人认为这物质的世界是恶的(因此肉体也是恶的),灵魂却是善(圣洁)的。创造主(造化主)(Demiurge)与那高高在上天的上帝有一段距离。创造主与人之 间却以“元”(aeons)来作为传达媒介。基督就是一个特别的“元”,叫洛格斯(Logos)来到人间要把「知识」(gnosis)传给人。基督是属灵的,没有肉体,也没有死在十字架上。衪的肉身也只是一个幻象。通过「知识」(gnosis),人才可以得救。天有许多层(当时乐斯底主义教主威灵泰奴Valentinus说天有三百六十五层)。每通过一层要会背一些密码或是信经(知识)。这些密码也只有加入了这组织以后,才从领袖们处得来,就如基督教会信徒所学习背诵的祷文和信经。
亚历山大神学院是初期教会的哲学思想中心。普罗底奴斯(Plotinus)是亚历山大神学院的创办人。也是新柏拉图主义兴起人之一。革利免及俄利根是这学院的学生,后来的继承做这学院的院长。俄利根(Origen AD 185-254)以柏拉图的思想来解释基督教的教义。俄利根认为知识是由神而来,基督教却拥有最好及最高的知识。「知识」(gnosis)是可以从圣经得来。圣经的意思有字义(身体)的,道德(精神)的,灵意(属灵)的。上帝是难于理解的。「道」(神的儿子)是道成肉的道,是永恒的道。这道是所有「概念」(ideas)的总和。道虽与神同质,但是在地位上比较次于神。(注
一) 理性的人所追求的「至善」,就是像神。
----------------
注一:俄利根就是在此论点上被指责提倡「神次等论」(subordination)而被判为“异端”。
奥古斯丁 -- 西方的教师
306
奥古斯丁(AD 354-430)年青时为一浪荡的人,任米兰大学的哲学与文学教授。在米兰大主教的影响下信奉基督教。他的蒙恩见证记载在他那驰名古今的《忏悔录》(Confessions)。后成为北非洲希坡(Hippo)的大主教。从哲学及神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有奥氏把所有过去的哲学及神学都汇合于一身,也把他的思想传给后来的人。成为了西方的教师(Teacher of the West)。我们只选择他重要的思想来讨论:
一.真理。奥古斯丁与当时的怀疑主义者大大的争执,因为怀疑主义者认为无法找到真理/真
知识,所有的东西都应该被怀疑,但是奥氏坚决反对说:「一个人可以对他所遇见的东西怀疑,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他不能怀疑的:就是他自己的怀疑」。(注二)他说 7 + 3 = 10 这是人们理性的头脑所不会怀疑的。因此,证明真理不在于感知方面或是在经验方面,而是在头脑里,因此,真理是靠「直觉」(intuition 一种于生俱来的感觉能力)得知的。他说:「不要在你以外寻找,望向你的内心,真理就在你的心中。」奥氏认为从心中而来的真知识是借着「光照」(illumination)而来。他并不认为这「光照」是从神而来,而是人于生俱来的。在他的神学思想中,他认为神就是“真理”。他根据柏拉图的思想认为所有的美好都是真正的「善」(The Good)而来。奥氏认为神是一切真理的源头,也是所有真理的基础。因此,神是真理的总和,所有真善美的开始,一切存在的存在。因此,神是一切也超越一切。人可以认识衪,因为这世界是按神的「形像」(image)造的。(注三)
二.善恶的问题。奥氏反对摩尼教派的意见认为神与恶是同在且敌对的。他说恶乃是完好的损
坏。按人的角度来说,恶是因滥用神所赐的自由而来。而人也没有办法从罪中自救,唯有神将人从罪恶中释放出来。人有魂及身体,这永恒的魂是住在会过去的身体中。魂是属灵的。「规律」(laws)是重要的,道德的规律是要由神圣的律法来维持,社会的规律是要由国家的律法来维持。
三.神的城。在其名著《神的城》(The City of God)中,他把人类的历史看成是“神的城”及“俗世
的城”的斗争。这斗争反映了人心里两个意志的斗争。
结论:特土良说:「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关连呢 ?学院(Akademic)与教会有什么好联合的呢?
异教徒与基督徒又有什么好同心的呢?滚开吧!那些试图把斯多亚主义、柏拉图思想、辩证论在基督教教义染上颜色的人。」
----------------
注二:后来笛卡儿也以这「不可否认的自我怀疑」作为寻求真知识的定位点。
注三:这样的神观后来在中世纪产生了神秘属灵主义。
中世纪哲学 - 经院哲学
307
「中世纪」一般上是指由西罗马帝国的结束(476 AD)至康士坦丁堡沦陷(1453 AD)或宗教改革(1517 AD)为止。总共横跨一千年。
中世纪哲学的基础可说是建立在教父的哲学思想上。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人们常用一个口号来形容中世纪的哲学;这是由奥古斯丁所发展的思想,并由安瑟伦普及化的口号:「我欲明,故我信」(Credo ut intelligam)。哲学史家常说这世代是没有什么好记载的,因为它是一个讲究「信心」及「宗教」的时代。(注一)
可以说中世纪哲学不再是希腊式,也不是罗马式的,更不可能是希伯来式的,它是以上三种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哲学/文化,是宗教(基督教)性质的。把教父和经院哲学思想比较的话,那教父哲学是设法统一「信仰」和「理性」(或说他们以理性来解释信仰),但是经院哲学却设法把「信仰」和「理性」分开来讨论。
经院哲学的发展地点是教会学校、修道院,以及后来由教会建立的大学。我们可以从当时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看出经院哲学的重点:
三目(Trivium): 辩证 (dialectica)
修辞 (rhetorica)
文法 (grammatica)
四科(Quadrivium): 天文 (astronomica)
音乐 (musica)
几何 (geometrica)
算术 (arithmetica)
当然,神学是那时的「科学之母」(The Queen of Science),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
教学的方法分为两种:授课(lectio)及辩论(disputatio)。授课所集成的讲义叫「大全」(summa),而辩论所记下的资料叫「问题」(quaestiones)。除了「大全」及「问题」之外,还有「小品」(opuscula)是教授或学生写成的小论文。
这时代被称为“经院”是因为这是一个“学术”的时代。那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一口号这样形容说:「书本比金钱更需求;学者比财主更受尊敬」。
经院哲学的派系
经院哲学约可分为两大派:
一.唯实论(Realism):属柏拉图主义/或奥古斯丁派。他们认为不是感官界的事物先有,而是先
有观念,后有事物。比如,不是桌子先有,而是先有桌子的观念,因为造桌子的工匠先有桌子的图形在头脑中,然后才有桌子造出来。
唯实论的主要人物有:J. S. Eriugena (810-877 AD)
Anselm 安瑟伦 (1033-1109AD)
Bonaventure (1221-1274 AD)
二.唯名论(Nominalism):属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他们认为「概念」或知识只是脑中的一个名词,
用来代替我们认识的事物。比如,人脑里有桌子的形式是因为看见了许多的桌子而归纳出来的概念。
唯名论的主要人物有:Thomas Aquinas (1224-1274 AD)
J. Duns Scotus (1266-1308 AD)
Wilhelm Ockham (1285-1349AD)
---------------
注一:当时可说教会控制住所有的哲学思想活动,判定「不是出于信心的就是罪」(罗14:
23)。因此,许多理性的思想家或科学家被「赶出教会」(Excommunication)或「放逐」(Exile)或「判死刑」(Executed)。
唯名论后来垄断了后期经院哲学的思想。人们也开始崇拜自然科学。认为用自然科学的方 308
法,或归纳法,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知识。(注二)
以下我们只讨论经院哲学的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安瑟伦(Anselm AD 1033-1109)
安瑟伦是英国坎特布里的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他直接承继了奥古斯丁的学说。被称为经院哲学之父。以下只简列他留给后人的三大学说:
一.信心寻求知识(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不是先证明后相信,乃是先凭信心,然后才能明
白基督教的真理。他著名的口号说:「我欲明,故我信」(Credo ut intelligam)。
二.救赎论的满足论:在他著名的著作《道成肉身的意义》(Why God Became Man)说明救赎是
需要一位“神人”来完成的。人犯罪,得罪了神,因此人应该讨神的和好,但是,人因是罪人而无法向神亲近,因此,而要有一位“神人”,一位无罪的“人”,来满足以上的要求。
三.神实存论:安瑟伦最著名的学说是他的证明神论。在其神实存论(Ontological Argument)中,
他辩论说:
1. 「完美」(perfection)这性质不可能是忽有忽无的,而是永远存在的。
2. 神是「想象中最伟大(完美)者」(That Than Which No Greater Can Be Thought)。
3. 所以神存在。
有一位诺名的愚者(一位在意大利的人)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最完美、最大的岛屿,它就应该存在了。但是,我们知道没有这岛屿。」后来安瑟伦回答愚者说:「神是超物质的,岛屿却是属物质的,这两个那里可以用来比较呢。」
(注:我们知道,安瑟伦是把「存在」(existence)当着一种性能,就好像柏拉图的「概念」一样。后来,笛卡儿不用「最大者」,却用「最完美者」(supremely perfect being)来推进安瑟伦的证明神论,辩论说:
1. 我们想象中有最完美者。
2. 完美这性能是「必须」存在的。
3. 所以最完美者必须存在。
4. 最完美者就是神
后来康德反对说:「『最完美者必须存在』本身虽然是一个没有错的结论,但是却不能在事实上绝对的证实出来。还有,『存在』这实在的东西不可能是一种性能」。
现代哲学家的答复:哲学家把「必须」(necessity)分成两种,一种是logical necessity,另一种是ontological/factual necessity。而安瑟伦的神实存论只是一种logical necessity的辩论,所以不是factual 的。
不管怎样,整个神实存论的基本方法是从「观念」(形而上的)证明「存在」(形而下的),这样可以行得通吗?)
多马.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AD 1225-1274)
多马.阿奎那生于意大利,可算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因其著作题材之广,册数之多而被誉为「天使博士」(Angelic Doctor)。阿奎那主要的著作是有关哲学与神学的两套总纲领(Summae),厚达六十册。后来的人称这巨著说它像一个知识的大湖。他的知识来源并非他有何独到的见解,而是他将当时已有的思想巧妙地融会贯通来。
他的《神学总纲》(Summa Theologica)已被公认为天主教神学的神学基础。每部份都有很详细的分类,是用问题解答的方式写成。书内所用的语言好深奥,他把许多的圣经,神学教义, ---------------
注二:可见到了中世纪,思想家仍然弄不清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真正的知识:到底真知识是凭理
性的呢,或是凭经验的。
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的思想贯通起来。今日的人谈论阿奎那的哲学多只选择三个学说:
309
一.哲学与信仰两层楼说:也就是说,先用哲学来打基础,然后将基督教教义建于其上。这使
人走到基督教哲学之前看见一座两层楼,先进入楼下时就是以哲学理论来谈基督教信仰,在理性不能站立时,才上楼把信心搬出来作辩论。
二.五个方法(The Five Ways):阿氏对神存在的证明被称为「五个方法」。阿氏的出发点是:人
不能凭空领悟到神的存在,要知道神的存在,必须有证明。以下是证明神存在的五个方法:
1. 宇宙论(Cosmological Argument):这证明方法指人所见到会动的对象都是由另一个会动的
物件推动。如此一直推算上去,那就有第一个会动的物件。阿奎那说第一个会动的对象是自动的,称它为「第一个不动的自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他说这「第一个不动的自动者」人人都知道是上帝。
2. 因果论(Causal Argument):所见的「果」(许多的结果)必有「因」。如此,一直推算下去
必有「第一因」,那「第一因」人人都知道是上帝。
3. 从许多「偶然的存在」(Contingent beings)我们可以推算上去必有一个「必须的存在」
(necessary being)。人人都知道这「必须的存在」就是上帝。
4. 从「不同的完美程度」(Degrees of perfection)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最完美者」(Most Perfect
Being)。他说,人人都知道这「最完美者」就是上帝。
5. 设计论(Teleological Argument):从许多的被造物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位创造/设计者。而这
「设计者」人人都知道是上帝。
总括来说,以上的五个方法,不难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方法罢了。或说是一个证明的五种说法。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论点似乎是很合情合理并且容易被接受,因为它不必依靠信心与基督的见证,而以客观事物证明神的存在。但是,所证明出来的神又是一位怎样的神呢 ?
三.模拟论(Doctrine of Analogy):他提出,一切关乎「神」的用语都是「模拟」或「象征」式
的。换言之,当人称神为父的时候,并不是神的性情与世上父亲的性情完全相同,或全然不同,而是说,两者确有相同之处。因此,他说用来形容神的字眼或许多宗教用词既非是「固定」(univocal)的,亦非「不固定」(equivocal)的,而是「模拟」(analogy)的。我们并不反对阿奎那的「模拟法」。圣经中的确有用许多这类的字眼来形容神。我们也知道,人类无法完全用词汇来表达对神的认识,许多时候必须用模拟法来认识神更多。
天主教把阿奎那的Summa Theologica奉为正统的系统神学,也是永恒的神学教义课本。
结论:引用白高伦(《哲学与基督教信仰》,页15):「当时因为教会垄断了一切学术研究,所以
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圣品人士,... 他们用希腊哲学来维护基督教观点... 使基督教信仰因掺杂了无数非基督教思想而被歪曲,然后,后世的批评者把掺杂在基督教内的非基督教思想攻击得体无完肤,便以为已经把整个基督教难倒。」今天,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把掺杂许多非基督教哲学的元素从神学中分别出来,也一方面要禁止今日的哲学家把许多世俗的哲学再次的掺进神学教导中去。
III. 现代哲学
A. 文 艺 复 兴
文艺复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全部东西都改变了,包括思想、心态、国家、社会、生活、商业等等。文艺复兴(Renaissance),就如其名,是指「复古」。由弗尔兰会议(Council of Ferrara-Florence,1438年)开始,或是由拜占庭的沦毁(1453年)开始一直延伸至十七世纪初为此。文艺复兴的哲学特色就是「复古」与「创新」。以下是文艺复兴哲学的重要主题:
一. 复 古
复古就是要走出中世纪的圈子,离开中世纪哲学的思考方法,要表达民族的色彩,不受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捆绑,不接纳由罗马为中央集权的帝国政治。例如,但丁(Dante,1320年) 310
做了「神曲」(The Divine Comedy)来表达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世界中人人可以自由的活动。他是用意大利文写成,而不再是使用官方所规定的拉丁文写作,这导致一般平民皆可以看得懂这本书。这时期希腊哲学的著作也大量的被翻译成拉丁文或各国的语言。在弗尔兰建立了「学院」(Academy)图书馆等等。这些复古使到学术和艺术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二. 创 新
创新就是使各人(或个人)对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有一定新的反省和认识。在这创新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新」东西出现:
1. 人文主义(Humanism):各人开始注意自身的问题,每个人开始讨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每个人在寻找「我」与他人、国家的关系。这种人文(或人本)主义是以「人」作基础、作中心来研究一切的哲学。追求人的平等,个性自由不可侵犯,现世幸福高于一切。爵瓦尼(Giovani,1490)着有《论人的尊严》。当时的音乐,艺术,歌剧等等开始表达人的伟大。
2. 科学研究:这时学者开始离开形而上学的辩论转而注重科技的应用。哲学家开始注重对自然的观察。运用归纳法,算术,机械等等来为自然科学找出许多的科学定律。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盖柏莱(Kepler,1571-1630年)发现「行星三大运行律」。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年)指出「摆动规律」。牛顿(Newton,1643-1691年)发现了「地心吸力」,也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学说。法兰西.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提出「实验」法,然后以归纳法和分析法获得知识,又说「知识就是力量」。
3. 社会自由:经过一千年死气沉沉的世代,文艺复兴带给社会一片清新的气息。人文主义开创了一个人文的社会。一切讲究人的重要。各人可选择自己的生活形式。摩尔(Thomas Moore,1480-1535年)写出「乌托邦」一书,启发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讲究。在社会方面,因为各国家的兴起,民族意识开始抬头。街上可见到不同国族的人,穿着各自民族的服装,强调国家的传统与文化。莎士比亚(1564-1616年)以英文写了许多戏剧来表达人的感受。宗教开始醒觉,马丁路德以德文翻译了圣经,人人皆可读。
当然,配合以上的气象,学术,商业等等均一起的发展。火药和大炮的制造加速了科学的发展。航海和陆路的交通进展使到经济贸易一片繁荣。农民制度开始改进为资本商业制度。建筑屋也开始讲究辉煌的设计。宗教开始充满活力,这也引致了后来的「宗教改革」。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公元1561-1626年)
虽然培根不能真正算是一位哲学家,但是他影响深深地留在今日知识分子当中。他也被称为当代科学之父。
当文艺复兴在欧洲漫延开来以后,商业的活动也更加强劲。加上新航线的发现,英国的航海贸易有了很大的进展。经济社会也开始形成。
培根当时是英国资产和新贵族的发言人。父母都是贵族。他一生人大部分的时间均是在商场渡过。但是他的学说却受许多人的欣赏。
一.反对封建制度:尤其是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这观念。认为王帝应该像个议会
的主席;主席有议决权,但要善于收取不同的意见。这样的思想正反映了当时资产人仕和新贵族的理想。
二.提倡科学技术:培根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在他的名著《新工具》一本中,
一开始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口号。他指出,人类过去曾经历无穷的灾难是来自对自然界的无知。他说,这无知是因为过去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研究造成,不是方向不对就是方法不对,使自然界成为了一个不可理解的迷宫。他直接批判神学和经院哲学那种脱离现实,玩弄概念的研究。他提出人们应该把过去所有的认知从新试验一下。试验是决定知识的最有效 311
方法。
三.归纳法:培根认为,经院哲学那种无着边际空洞的争辩是因为误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法而引起。他强调「在事物本身中来研究事物」,而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来研究事物。他提出了一个靠经验的认识方法-归纳法。这就是他所说的「新工具」。培根认为,要使用正确的归纳法,不能单单靠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收集,更主要的是要靠试验。
B.理性主义
现代哲学(年份介于 公元1600-1850年)
现代哲学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开始走出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框框。哲学家开始应用新的方法,探讨新的问题,也提
出新的答案。
二.与科学(自然科学)关系密切。思想要求更精密,不再使用神学的系统来解释难题。
三.脱离教会的控制。走出信心的范围,以人的理性与生活经验来探讨及创造哲学问题。
四.强调民族文化意识。因为欧洲各国的独立使哲学思想更具民族的色彩。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指以理知(reason)来为一切事物作衡量。他们的共通点认为宇宙是有理性的(rational),可以以理知来了解。认为一切事物的真相可以以适当的理知(例如逻辑演绎法),配以合理的推论(例如数学),能给「事实」刻出一幅人人能了解的图案来。
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
早期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提出观念界(思想/概念)和感官界(物质世界)是分开的,但是理性主义却缩小这两个范围;只看重「心」和「物」。「心」是主体,而「物」是客体,就如「观念」与「感官」是二元的,是对立的。认定说如果主体(人)能把握住客体(物)的话,那就可以得到真知识(或真理)。如果要把握住客体,那最先要把握住主体的存在。怎样去肯定主体的存在呢?理性主义提出他们的意见。
主体 --------> 客体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
笛卡儿(Rene Descartes,公元1596-1650年)因其理性主义思想的创新而被冠为「现代哲学之父」。借着祖父所留下来的财产,一生人保持着一个绅士式业余学者的生活。每天工作与阅读的时间都很短。多数时间都是用来静思默想。年轻时在耶稣会的学院受教育。学习科学,神学,哲学,数学等等。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宇宙动力的总和不变论,在医学方面他也发现人体血液的循环,在数学方面,他发明了著名的坐何几标学。但他真正的贡献还是哲学与神学。主要著作:《方法论》(Discourse on Method)及《沈思录》(Meditations)。
一. 知识论:人所认识或所得到的知识都是由客体而来。要怎样肯定一个人对客体的知识是确定
的呢﹖笛卡儿认为最重要是先肯定主体「我」的存在。因此,笛卡儿认为人们可以对任何东西怀疑,但是有一件事是不能怀疑的﹖就是那个人的「怀疑」。这「怀疑」成为了「我」的「存在」的最好证明。因此,我的怀疑肯定了「我」的存在,那我所认识的东西都是真确的了。「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就是说当我在怀疑我是否存在的时候,「我的怀疑」就因此证明了我的存在,这口号开创了现代的理性主义。
一直以来,哲学都在寻找一个人怎样确定我所见所思的东西是真确的。从「我」这个主体,
到「他/它」这个客体之间的关系实在太难确定了。要确定我所见所思的东西是真的,那就应该先确定「我」是真的(或真的存在)。怎样证明我是真的存在呢﹖在笛卡儿著名的《方法论》里有这样说:有一天笛卡儿在一个很寒冷的冬天,坐在一个很热的烘炉中默想如何找到 312
正在阅读:
哲 学 概 论 讲 义(合订本)08-28
区环卫局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执行准则条例自查自纠报告09-20
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06-06
夫妻经典搞笑短信02-11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1期)专题0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解析)08-05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快乐的小雨点》02-26
人美版2013年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10-10
XX区机构改革评估报告04-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合订本
- 考研试题 师大 汉语言文学
- 2009-2014年上半年福建省金属工具制造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年报
- 4-电潜泵运行过程中所监测的参数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实际问题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二
- 2017-2022年陶瓷阀芯行业需求分析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趋势预测(目录)
- 水环境治理+水产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宜家公司的营销策略
- 手脑速算一级教案
- 公交车司机聘用合同书
- 3、广通理论第101-150节
- 把栏杆拍遍
- 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 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
- 练习以下句子重音
- 旅游地产之2006广东省河源市苏家围旅游项目发展构思
- PHP 教学大纲
- 同济大学_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 泵与风机的叶轮理论
-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