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生物学科说课稿(1.22)

更新时间:2023-09-14 08:40: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生物学科说课稿(1.22)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生物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2节。包括三课时的内容,我本次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学习本节对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有帮助。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前面已经有一定学习生物的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人类、昆虫的生殖发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定的准备,同时本节课中的青蛙也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叙述蛙的变态发育,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资料分析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为本节重点内容,而青蛙的变态发育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运用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比较法。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过程,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妈妈有腿没有尾,孩子有尾没有腿,孩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学生思考能回答出青蛙。这时提问:为什么青蛙的一生会有不同的状态,青蛙是怎样进行生殖和发育的?这样通过有趣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的引出课题。

2.新课展开

利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创设情境。描绘江南梅雨时节,水草丰盛,蛙鸣声声的情境。并提问: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此时此地,蛙群聚集,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这时学生会思考并有自己的答案,我会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青蛙的整个生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会用直观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学习。我在多媒体上播放青蛙生殖的过程,在观看之前设计好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可以是这样的:①池塘里,会鸣叫的青蛙是雄蛙还是雌蛙?为什么要鸣叫?②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抱对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③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在何处进行?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会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结束我会请每组小组的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最终总结出答案:①鸣叫的是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②青蛙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抱对必须在水中进行。③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进行结合。这样同学们就初步认识了青蛙的整个生殖过程。但是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我会让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图片和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青蛙受精是在体内还是体外?②受精卵形成是在什么地方?③为什么青蛙一次产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的生殖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更加清晰的明确青蛙是体外水中进行受精的,且每次产卵都很多是为了保证能有一定的受精卵能发育成青蛙,对于青蛙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蛙的发育这个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先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之后

播放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描述整个发育的过程。学生会根据视频描述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最终总结出青蛙的变态发育。

接着,我会再给学生展示更多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录像,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最后,为了让学生把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区分,我会让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比较一下青蛙的变态发育与昆虫变态发育。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梳理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下搜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板书如下: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针对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3节的内容细胞呼吸,主要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和细胞呼吸的意义。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

运输以及ATP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本节课系统的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过程,为今后学习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对呼吸作用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经过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学生对于呼吸作用概念、类型以及呼吸作用产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理解本节课中各阶段反应过程的难度会有所下降,但对有机产物和能量变化过程的理解还很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有氧呼吸各阶段的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明确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2.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过程,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热爱生物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无氧呼吸的学习是建立在有氧呼吸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而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远离生活、十分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所以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提出问题:我们探究了酵母菌呼吸方式,哪位同学还记得实验结论是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对上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回顾,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

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进一步追问“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那么有氧呼吸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部分重点需要学习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和细胞呼吸的意义。

首先,对于有氧呼吸部分,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根据有氧呼吸的概念师生共同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接下来则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有氧呼吸的过程。我从有氧呼吸的场所出发,引导学生回顾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有氧呼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该过程,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的动态过程,并提出问题串: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在哪儿?每个场所有哪些物质变化?三个阶段能量的释放有什么区别?能量的去向有哪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以上问题。第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酶的作用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H](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需要氧的参与,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氢)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通过问题的形式剖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分解难点。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及归纳总结能力。紧接着我将提出“有氧呼吸的实质是什么?反应物中的水与生成物中的水是否可以消去?”两个问题,将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

其次,针对无氧呼吸的学习,在有氧呼吸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会了分析呼吸过程的方法。所以我将重点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进行对比,顺势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有氧无氧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接着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教学时我会可以结合曲线图进行讲解,注

重引导学生分析温度、O2和CO2影响细胞呼吸的原因以及对细胞呼吸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后是细胞呼吸的意义。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所有呼吸作用的过程及特点,自主阅读教材。以此达到学会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后,我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明确所学知识。

3.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将本节课内容系统化。同时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问题“有氧呼吸过程是否含有无氧呼吸的步骤,联想到地球早期大气中氧的缺乏以及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这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这样的开放性思考问题,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又将知识进行延伸,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在线粒体模式图的基础上旁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让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整体印象。另外,还总结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学生可以对比记忆。

(来源于网络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k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