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7-01 19: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乐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2011年2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妥善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乐亭“十二五”规划,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推进科学发展,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乐亭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势与有利条件凸显。乐亭发展优势和潜力主要表现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精品钢铁业、精细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系列配套产业链和优势互补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增强了物流产业聚集区承载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一轮国际产业重组步伐加快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十二五”时期,乐亭发展既孕育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乐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按照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采用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影响的问题,就“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研究、编制,以促进乐亭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是乐亭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五年来,乐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及河北省、唐山市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不平凡业绩,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港区县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乐亭新区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准,基本形成了资源共享、基础配套、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工作格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开始显现。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9.1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4.3%(图1-1);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十一五”年均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4.1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2402万美元,“十一五”累计完成1.07亿美元,比“十五”累计利用外资增长17.1%;出口创汇6601万美元, 是“十五”末的3.9倍,年均增长31.6%,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16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时期,致力于引进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起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型能源、临港物流、滨海旅游、现代农业七大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末的35.7:32.9:31.4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3.7:40.6:35.7(图1-2)。临港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省首批规模最大的产业聚集区,县城创业园具备较强承载能力,产业布局加速向沿海集聚、向县城集中。到“十一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6.8亿元,多项农业经济指标稳居省市前列,逐步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96.9亿元,形成了以精品钢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型能源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5.5亿元,以滨海旅游和现代物流为支柱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按照“一核、一带、两轴、两环”生态景观系统规划,重点建设了“两路、六园、五节点”绿化工程,“生态乐亭、绿色乐亭”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创建成功。县城管理在全省树立起一面旗帜,不仅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也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了群众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价值,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对“三高”治理力度,严格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节能降耗得到扎实推进。到2010年,共淘

汰落后产能140万吨,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0个,落实节能技改投资3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末的4.37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末的2.868吨标煤,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是“十五”末的1.9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是“十五”末的1.7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1.2%。着力实施民心工程,教育事业重振雄风,医疗条件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巩固。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为乐亭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大舞台。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乐亭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区域内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能源大国、科技强国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并立,经济互补性极强。我国与东北亚等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乐亭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已有国际经验,接收国际转移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第三增长极将促使乐亭在区域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乐亭沿海有大量滩涂荒地,有华北地区上乘的滨海旅游资源和风能资源,对于汇聚资本、承接产业具有强大吸引力。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分工优势互补趋势日益显现,承接“南资北移”的潜在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这为乐亭发挥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吸引“南资北移”和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国家推进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以及首钢搬迁,乐亭的钢铁、石化、煤电、装备制造以及港口和现代物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京津唐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逐渐打破行政区经济分割状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区域经济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由最初的建立原料基地、联合建港,到首钢、北京焦化等企业搬迁,再到基础设施、能源、农业、旅游、科技开发、产业园区、社会发展等全方位合作,合作方式正在由双边合作向京津唐都市圈内多边合作拓展。近年来唐山市与北京、天津签署了很多的合作协议,乐亭作为唐山最大的临海区县和重要的战略节点,将充分享受到京津唐都市圈一体化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建设档次的全面提升。

河北省《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乐亭在内的11县8区,制定了详细的支持政策,并支持沿海地区重点发展项目优先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建设规划,为乐亭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持。

唐山市突出“两极三带”发展,实施沿海经济带倍增计划,为乐亭发挥沿海战略支点作用,加快临港经济崛起拓展巨大空间。按照市委的战略定位,乐亭新区将成为率先发展的排头兵,乐亭新区与曹妃甸、丰南、芦汉形成竞合关系,既有经济资源和发展腹地的强烈竞争,又有产业链条和项目建设的密切合作。

(二)面临挑战

在肯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须正视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形势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而且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纠纷增多,乐亭外向型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国正处于由经济转型而引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成员受益不均、社会政策调整、政府管理行为失当等原因,导致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加剧,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有些还呈现加剧恶化之势,不容乐观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都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增添了众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乐亭现有产业多集中在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重化工业,资源、能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随着煤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高度集聚,其“三废”排放总量十分可观,在有限的区域环境容量条件下,今后乐亭的环境约束将日益加大,工业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煤炭粉尘治理以及乐亭生态建设的任务也将十分繁重。

三是资源约束日趋明显。乐亭目前投产、在建和拟建的工业项目大多属于高耗水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必将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压力将不断扩大。受用地计划指标的限制,乐亭园区的项目建设进展日趋缓慢。同时,随着项目建设的需要,由于用地指标的提高而省里能安排的指标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进展,将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四是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乐亭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周边兄弟县区相比,在众多经济指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唐山市的其他县区群雄竞起,秦皇岛兄弟县区经济也突飞猛进,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乐亭是至关重要的五年,乐亭在经济发展方面稍有松懈,就完全可能在竞争中丧失原有的优势而被边缘化。

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战略部署,以对标赶超、争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海洋兴县、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壮大科技支撑,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坚持近期与长远统筹兼顾。既要巩固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又要正确分析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乐亭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阶段特征,深入研究事关乐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体现研究决策的前瞻性,为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速度与质量同步提高。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正确处理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关系,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坚持城镇与农村统筹发展。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既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又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

——坚持沿海与内陆互利共赢。既要把沿海临港区域开发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又要统筹推进县城地区和内陆乡镇的开发开放,构建沿海与内陆地区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经济与社会有机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社会满意度。

三、战略定位

“十二五”期间,乐亭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港区县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最终将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现代化生态县、河北省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北方综合性滨海旅游名城。

(一)全国一流现代化生态县

乐亭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位,是京津唐大都市的前花园,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推进乐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建设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的滨海城市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努力构建环境友好的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社区、生态城镇和生态产业体系,将乐亭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县。

(二)河北省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按照“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综合利用”的思路,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作业规程、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作业等“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全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河北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沿海临港的区位优势,抢抓省、市生产力布局加速向沿海转移的战略机遇,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综合利用资源,强化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等临港重化工产业间循环、产业内循环和“三废”综合利用,将乐亭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四)北方综合性滨海旅游名城

乐亭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乐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还拥有菩提岛、月(坨)岛、三岛旅游码头、祥云岛为中心的三岛旅游区、滦河口生态旅游区等蓝色旅游资源和遍布全县的乡村旅游基地以及金土果业基地、万亩桃园的绿色旅游资源。乐亭要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绿色旅游三色互动、优势互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使之成为我国北方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滨海旅游名城。

四、发展目标

根据唐山市经济带倍增工作目标,结合全县客观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乐亭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项经济指标确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力争翻一番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5%、达到481亿元,力争年均增长25%、达到73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5%、达到27.2亿元,力争年均增长25%、达到4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20%、达到234亿元,力争年均增长25%、达到28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跨入河北省10强县(区)行列。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农业提速发展,新型工业化明显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确保达到11.9:50:38.1,力争达到7.8:52.1:40.1;产业加速向沿海集聚、向城镇集中,生产力布局结构更加优化;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幅降低,产业内部结构更加科学,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投资、财政、金融、土地和城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速推进,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整体开放度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大幅增加,确保年均增长15.8%、达到5000万美元;对外贸易更加活跃,确保年均增长20%、达到16500亿美元;投资与出口协调拉动,开放型经济提高到新水平。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城镇聚集产业、吸纳发展要素的功能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城镇面貌与农村环境同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317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14940元。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普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乐亭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0年实际完指标名称 成 2015均增长年预期 (%) 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39.1 481 15% 导性 92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8108 0 6% 导性 预财政总收入(亿元) 13.5 27.2 15% 期性 经济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94.1 234 20% 期性 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0.1 147 16% 期性 1650出口总额(万美元) 6601 0 15.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2402 5000 8% 期性 约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 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指标持续下降(%) 发展 约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10% 束性 — 18% 束性 约1.1843 — — 束性 20% 期性 预预23.7∶40.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35.7 38.1 期性 预11.9∶50∶预14.指年指标属性 约化学需氧量(COD)累计同比下降(%) — 12% 束性 约二氧化硫(SO2)累计同比下降(%) — 12% 束性 约氨氮累计同比下降(%) — 12% 束性 约氮氧化物累计同比下降(%) — 12% 束性 约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5% 束性 约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 98% 束性 约耕地保有量(万亩) 94.4 94.4 束性 预污水集中处理率(%) — 85%以上 期性 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期性 预森林覆盖率(%) 25% 28% 期性 3.5总人口(万人) 49.7 52 ‰ 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会发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展和人城镇化率(%) — 52% 期性 — 12 期性 预(%) 束性 预— 12% 期性 预约

民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生活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 12 — 2 预期性 预期性 预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期性 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5% 期性 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 (%) 95% 束性 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5% 98% 束性 3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000 2 149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8475 0

12% 期性 12% 期性 预预约

第三章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总揽,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举措,把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促农增收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将乐亭打造成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示范县。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7.2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4%。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69%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出口农产品产业带。

二、发展方向

高标准建设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省级果蔬产品出口聚集区,促进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调整,建设优势产业带、产业群,构建特色农业板块。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把更多农民纳入产业协作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发展重点 (一)种植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集约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蔬菜、果品等产品的出口创汇,促进种植业的外向发展。到2015年,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2万亩,总产量300万吨。

表3-1 种植业重点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1、乐亭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2、乐亭县2万亩安全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建设项目 3、蔬菜工厂化育苗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 4、小麦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5、乐亭县优质无公害马铃薯产业化开发项目 6、乐亭县10万吨小麦淀粉及3万吨变性淀粉项目 7、乐亭县年产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 8、乐亭县苹果枝叶生产食用菌项目 9、乐亭县杂粮挂面生产线项目 10、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恒温保鲜库建设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脱水蔬菜加工项目

(二)畜禽养殖业

到2015年,畜禽养殖总量达到2065万头(只),畜牧产值达22亿元,各类规模养殖场(区)1000个,养殖专业村200个,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0%以上,将乐亭建成全国最大的珍稀皮毛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优质奶源基地。

表3-2 畜禽养殖业重点项目

类别 1、1万头良种肉牛养殖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 2、乐亭县乌鸡养殖加工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畜禽屠宰加工项目

(三)水产养殖业

全县渔业将重点发展海参、对虾、贝类等品种的绿色生态养殖及鲆蝶类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在养殖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15.4万吨,产值1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2%和13.5%。

表3-3 水产养殖业重点项目

类别 1、渔港建设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 2、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3、对虾高效健康养殖项目 4、海珍品工厂化养殖项目 (四)林果业

到2015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6万亩,林地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5万亩、果树经济林面积25万亩,完成“四旁”植树62.5万株。果品总产量达到65万吨,林业产值达到1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7%和15.4%;森林覆盖率达到28%,比“十一五”末增加3个百分点,增长12%。

表3-4 林果业重点项目

类别 1、通道绿化工程 2、滦河防护林工程 3、农田林网绿化工程 重点实施项目 4、片林绿化工程 5、村庄绿化工程 6、经济林建设工程

四、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采取“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购”的方式,在农业生产基础好,农产品具有特色且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区域,按国际市场标准有选择地建设一批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河北欧意金土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申请海外注册、设立海外销售窗口或商务代表处等方面给予扶持,实现自营出口;进一步完善为出口农产品加工贮藏提供基础条件的冀东果菜有限公司8000吨、欧意金土有限公司12000吨大型气调库功能;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建立外向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外向型农业发展及时提供生产、技术、供求、价格、进出口等农业市场信息。

项目名称 (二)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充分发挥冀东果菜批发市场、河北欧意金土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搞好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要提供果菜农需要的各种农资,在对全国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优良果菜品种,保障各种农资质量,使果菜农放心购买、放心使用;“产中”要解决果菜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采取定期与随时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大果菜农进行培训,定期讲解基础栽培技术,随时聘请专家解决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保障果菜安全、绿色、高质量生长;“产后”要做好产后销售工作,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协会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充实高素质人员,科学规划农产品布局,更好地发挥其为政府解忧、为会员排难的作用,及时掌握需求行情,有效、及时进行产品配送。同时,积极开拓机关单位和社区市场,建设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

(三)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围绕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果菜、水产工厂化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构建优势产业带、产业群,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经济板块。建设棚室甜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冬季黄瓜生产基地、番茄生产基地、冬棚韭菜生产基地、棚室草莓生产基地以及加苫中棚甘兰、尖椒生产基地,实现组团式规模发展。在沿海公路南侧由东至西呈伞顶弧状依次建成东部工厂化育苗养殖区、海参池塘养殖区、滩涂贝类养殖区,南部浅海扇贝、魁蚶底播养殖区、人工鱼礁增养殖区和西部对虾池塘立体综合生态养殖区、蝶类珍品鱼工厂化养殖区,优化水产业布局,保持水产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走“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培育一批优质毛皮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批对接蒙牛、伊利、三元等大型奶业集团的奶源基地。

(四)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创办质量,健全组织机制,把更多农民纳入产业协作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组织形式和合作形式,到2015年,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营合作组织等各种形式的利益链接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个、典型示范社10个以上、带动农户达到5万户以上、助农增收突破3.5亿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面达到95%以上。

(五)切实增强农业发展保障能力

注重发展农业项目建设,逐年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向农村。有效实施海堤外延、滦河防洪、内地

除涝以及滦乐灌区续建工程,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实施中支渠和东支渠节水改造工程,发展以管道灌溉为主、大田微灌和林地节水为辅的农业节水灌溉设施,节约水资源。加强农村桥涵维修,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增强农业发展保障能力。到2015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37.7万亩,节水化率达到40%以上。

(六)着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

以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采取多种模式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和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引导商业银行到农村建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县内外民间资本,培育引进民间创业基金,深入探索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建立农业保险补助基金,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七)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以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品质提高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运用现代生产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第一产业,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水产、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保鲜和精加工技术。抓好农民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能和经营水平。推广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标准化体系,抓好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证书认证,创立产品品牌。加快与国际前沿农业接轨,大量吸引国外一流的蔬菜培育等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建设乐亭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八)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在保持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监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乐亭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乡镇无公害果菜速测站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能,实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降低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

第四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内涵,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抓手,以临港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围绕存量调强,增量调优两个方面,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8亿元,年均增长20.3%。

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依托临港产业聚集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重点发展精品钢铁业、精细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形成系列配套产业链和优势互补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精品钢铁业 1、发展方向

抓住省市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和京唐港区20万吨矿石码头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扶持唐钢中厚板、德龙现代特种管件等钢铁企业,扎实推进唐钢无缝钢管和唐钢临港项目,积极争取首钢宝业项目复建。调整产品结构,鼓励钢铁企业开发生产优质盘条、螺纹钢、H型钢、不锈钢、合金钢、冷轧薄板、汽车薄板、冷镦钢等附加值高的优质钢铁系列产品,促进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钢铁产业优化组合、战略重组,形成装备现代化、产品精深化、技术高新化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到2015年,精品钢材生产能力达到1000-1500万吨。

2、主要任务

——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抓住国家实施《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化的精品钢铁基地,拉长钢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强度造船板、压力容器板、桥梁板、管线板、精品棒材、精品线材等产品,谋划生产一批H型钢、不锈钢、合金钢、冷轧薄板、汽车薄板、冷镦钢等附加值高产品,优化钢铁产品结构。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沿海临港优势,把临港产业聚集区作为钢铁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形成钢铁产业集群,不断延伸精品钢铁产业链条。

——促进钢铁原料专业化发展。依托唐山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分布集中、易于采选等资源优势,集中建设钢铁原料厂;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石灰窑,生产优质石灰,提高钢铁生产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实现钢铁原料专业化生产。

3、重点项目

表4-1 钢铁业重点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1、首钢宝业年产600万吨精品钢材项目 2、中厚板年产300万吨各类规格中厚板材二期工程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 3、唐钢临港项目 4、唐山钢铁集团管材项目 1、H型钢、不锈钢、合金钢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2、冷轧薄板、汽车薄板、冷镦钢等高附加值项目

(二)精细化工业 1、发展方向

加快实施旭阳化工项目,重点发展煤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及下游产品四条产业链,同步培育石油化工、盐业化工、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形成“四化”合一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主要任务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旭阳循环经济园为龙头,充分利用其上游煤化工产品(如:煤气、煤焦油等)开发煤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及其下游煤化工产品。

——整合零散化工资源。乐亭焦煤气、煤焦油和粗苯等资源量丰富,但焦化装置规模小而分散,这些资源大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集中加工焦油方面取得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分离获取单组份产品,进而对各单组份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3、重点项目

表4-2 精细化工产业重点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1、旭阳集团30万吨/年MTP烯烃项目 2、旭阳集团35万吨/年苯酚丙酮项目 3、旭阳集团1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 4、旭阳集团15万吨双酚A项目 5、旭阳集团15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 6、旭阳集团1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ECH)项目 7、旭阳集团1200吨/年碳纤维项目 8、旭阳集团4×25万吨/年甲醇汽油(M15)项目 9、旭阳集团2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二期) 重点实施项目 10、旭阳集团3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配套盐化工项目 11、旭阳集团1200吨/年碳纤维(二期)项目 12、旭阳集团1200吨/年碳纤维(三期)项目 13、旭阳集团1万吨/年二氧化碳降塑料(一期)项目 14、旭阳集团5万吨/年二氧化碳降塑料(二期)项目 15、旭阳集团10万吨/年二氧化碳降塑料(三期)项目 16、旭阳集团10万吨/年氯化钛白粉(一期)项目 17、旭阳集团20万吨/年氯化钛白粉(二期)项目 18、旭阳集团5万吨/年氢氧化钾项目 19、旭阳集团30万吨/年聚丙烯\\特种料项目 20、10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 21、6旭阳集团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 22、10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 23、旭阳集团10万吨/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 24、旭阳集团2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 25、20万吨/年丙烯腈项目 1、年产20万吨苯酚丙酮项目 2、2万吨/年洗油馏份加工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3、8万吨/年蒽油加工项目 4、甲醇制丙烯(MTP)项目 5、醋酸项目

(三)装备制造业 1、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能源装备、船舶制造产业,进一步提升丞起汽零、大地汽配、博诚铸造等企业发展水平,着力引进三一集团、中材集团等知名企业,发挥近临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船舶制造、工程机械、风机制造产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完善的装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

2、主要任务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规模集约、规划科学、定位清晰、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做优做强省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科技装备、造船、重型装备、大型装备、海洋机械工程等产业,引进和承接唐齿、中鼎机械轧辊等大型项目,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装备制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支撑力的龙头企业,突出发展骨干企业

和名牌产品,促进整个行业向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方向跨越。坚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成长型企业抓技改、中小企业搞联合的原则,提高装备制造行业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建立多元化产品结构。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引进和建设以精品钢材为原料的钢构、造船及零部件、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项目。依托新能源产业优势,发展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地热等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引入和培育新能源研发制造企业入住临港产业聚集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增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为新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化提供支撑。依托临海优势,重点引进和发展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科技研发、船舶零部件、工程机械和港口运输装备为主的海洋机械设备制造。

表4-3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1、三一重工装备制造园区项目 2、首钢设备结构厂冶金设备制造项目 3、风力发电专用设备制造项目 4、冶金设备及零配件项目 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特种高压电机、煤矿专用电机电器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 6、年产冶金设备及零配件20000吨 7、年产600台套数控压力机 8、瓦楞纸板(箱)生产设备项目 9、切纸机生产项目 10、年产冶金、矿山、港口机械及零部件1500吨 1、数控机床项目 2、车用电阻器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3、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4、中材集团水泥装备制造项目

二、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发挥沿海陆域及浅海水域风能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华能、国电电力、国电华北、河北建投等大型企业风电开发项目建设,逐步扩大产业集聚规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形成具有低碳经济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把乐亭新型清洁电力能源产业建设成华北电网负荷中心的重要支撑点。同步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及煤炭清洁利用等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培育海洋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优秀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新能源

发挥新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施大型风电、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利用、光伏屋顶发电、热力集中利用等“五大工程”,加快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到2015年,基本建立新能源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建成绿色能源示范县、打造10个绿色能源示范乡镇和6个低碳示范镇,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5%。

——大型风电工程。加快开发利用沿海陆地及海上风能资源,启动沿海及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配套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电力送出通道。采用先进智能化技术,加强风电场运行预测预报,优化电力调度方式,提高风电厂运行水平。

——生物质能源工程。在农村普及户用沼气,在大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推广以生物质为主要燃料的节能炉具,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到2015年,全县户用沼气池达到8万个,种植棚室沼气池2.5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0处,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1200处,大型秸秆气化工程2处,县级规模服务站26个,乡村服务网点240个,推广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具5万套。

——太阳能利用工程。以机关、医院、学校、宾馆、工厂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热水系统示范工程。在城乡民用建筑领域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及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全部采用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加快推进农村和新建小城镇太阳能综合利用步伐,建设10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

——光伏屋顶发电工程。充分利用建筑物屋顶空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控制系统、储能设备和并网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成为民用生活用电重要来源。

——热力集中利用示范工程。开展储热式热电联产及地源热泵等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

化。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以太阳能、地热能为辅,选择具备规模化条件的产业聚集区和城镇居民区,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建设热力集中利用示范工程。

表4-4 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类别 1、华能乐亭海上风电项目 2、华能大清河风电项目 3、乐亭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 4、乐亭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 重点实施项目 5、国电乐亭海基风电项目 6、国电乐亭沿海风电项目 7、国电电力乐亭热电厂 8、国电电力乐亭电厂 9、利用秸杆建设2×12MW生物质能热电厂项目 1、太阳能利用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2、光伏屋顶发电项目

(二)新材料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瞄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光伏原辅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

——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重点发展新一代优质特钢、核电用钢、石油钻井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材、电站设备用管材、3兆瓦以上大型和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钢铁材料、高速列车用钢以及可替代进口的高性能金属功能结构件的冶炼制备技术;大力发展满足国家能源、桥梁、交通运输等重大工程需要的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以及板材、管材、线材、大型构件等产品。

项目名称 ——新型建筑材料。重点突破超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技术,利用湖泊和江河淤泥、农作物秸秆、脱硫石膏和固体废弃物生产节能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防辐射建筑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技术,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新型建筑结构材料生产,构建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产业链。

——光伏原辅材料。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光伏原辅材料生产,突破改良西门子法提纯高纯多晶硅及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

——动力型电池材料。重点发展锂电池用电解液、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等制备技术,重点突破高效二次电池新型隔膜电解液材料、镍氢电池用关键材料的制备技术。

表4-5 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类别 重点实施项目 光伏电池项目 1、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项目 2、新型建筑材料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3、光伏原辅材材料 4、动力型电池材料

(三)海洋精细化工

以海洋作为陆地资源开发的后备战略基地,积极推进海水直接利用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技术。鼓励和引导临港煤化、火电及其他重化工业等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结合海水淡化工程,通过有效链接发电、海水淡化、冷却、化学元素提取等工艺,综合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加快培育从大吨位基础产品到系列化精细化学品产业链。

(四)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发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技术,加强节能建材产品开发,推进煤化工、钢铁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积极开发生产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高效节能办公产品、高效节能商用产品、高效节能照

项目名称 明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三、积极促进中小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大力引进实施规模型、龙头型骨干企业的同时,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并进、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着眼于培育主导产业和发展产业链经济,积极推进钢铁、化工等重点企业在区域内乃至跨区域、跨行业进行战略重组和整合,建设大型企业集团,增强整体竞争力。在临港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配套的中小企业,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在县城创业园,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特别是低碳型产业项目,创建全省一流的创业辅导基地,为县城发展提供支撑。

第五章 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构建新型产业格局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拓宽领域;优先发展休闲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集聚,完善布局,增强功能,优化服务,提升水平,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扩大

——民间演艺业。加强对李大钊思想、百年商史、民间艺术的研究,深化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发展乐亭大鼓、皮影、评剧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大力扶持“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展,加强对民间皮影艺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指导,提高民间皮影总体水平,推进皮影活动的市场化,提高“历史文化名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三块金字招牌知名度。

——文化会展业。建设高等级星级宾馆和会议中心,建立会议策划机构,培育农产品、化工产品、钢铁产品等文化会展活动。加快完善创意策划、场馆管理、会展传播、招商代理、广告代理、布展设计、设备租赁等配套“产业链”,提高文化会展业关联度与辐射力。 五、其他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一)商贸服务业

优化商贸企业布局,建设金融东大街农贸市场和商业广场,以及庞大汽贸、夏日物流配送中心、大东方物流等现代商业设施,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大型购物中心落户。以金融街、富强街、永安路、滨河路等骨干道路为依托,以服装、电子、餐饮为特色,建设功能分区鲜明的步行街、商业街。谋划实施乐亭仿古特色街区、民俗街区项目,建设“老呔商城”。完善冀东果菜批发市场、富强街市场、皮毛市场等服务功能,建设城南大型建材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现有商贸企业以联合重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并向农村延伸覆盖,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二)节能减排服务业

抓住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鼓励大中企业成立节能服务公司,扶持民营资本进入节水、节电、建筑节能等专业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有序推进节能减排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金融服务业

以现有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拓宽民营投资渠道,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村镇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组建一批新的投融资公司。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形成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业的综合实力,为全县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住宿餐饮业

建立高中低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住宿接待和餐饮体系,形成类型多样、规模适宜、档次结构合理的酒店与餐饮业整体布局。推进旅游酒店业和餐饮

业连锁经营和品牌创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旅游酒店标准和特色风格的多层次旅游酒店集群,规划建设特色餐饮美食街,挖掘、开发、提升名小吃和名饮品,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形成冀东特色美食品牌。 (五)家政服务业

以培育家政服务企业和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为支撑,以规范家政服务行为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家政服务资源,扩展服务内容,促进供需对接,加强服务监管,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第六章 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现代滨海城市

坚持以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为目标,坚持外延拓展和旧城改造相结合,提升外在形象与完善功能相结合,加快城市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城市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加快拆迁旧城区、城中村等重大区片改造,集中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持续开展“绿、美、亮、净”综合整治,加速县城扩容,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上品位、生财富。 一、强力推进城镇开发

贯彻落实河北省加快沿海城市群建设工作部署,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镇村空间布局规划,科

学推进城镇布局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人力资本、产业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进一步完善县城路网体系,建设发展大路、世纪大街、宝丰街、南外环等城市主要道路,积极推动城市布局向南部延伸,加快与海港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对接。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建设改造城市供水系统,推进污水处理厂健康运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拆建结合、以建促拆,以长河和骨干道路沿线为重点,力争五年内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完成职校迁建、三中扩建、一中体育场(馆)、新汽车站等重点城建工程,启动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老年公寓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和档次。大力推进姜各庄、闫各庄、汀流河三个中心镇和新寨、胡坨两个建制镇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非农产业和周边人口向镇区集聚,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积极推动乐港路沿线3公里范围内的村庄融入县城至海港经济开发区城市带建设,先期推进3个新型社区开发,构建区县一体、城乡互动发展格局。 二、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挖掘乐亭自然、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之中,形成彰显滨海风格、独具乐亭特色的城市风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提高规划水准,打造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工程。着眼生态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打造多层次、立体式景观效果,提高绿化园艺水平。全力推进长河景观带建设,完成金融街以南锦园、乐园、翔园三个主题公园建设工程,构建形成纵贯城区的精品景观长廊。高标准完成古滦河生态公园及水系景观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体现地域特点、突出文化内涵的城市小品和雕塑,使整个城市处处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历史文脉,铸造具有乐亭特色的城市品牌。 三、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瞄准全国一流水平,把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信息化集成各种管理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高效快捷处理城市管理问题。逐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各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健全完善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向镇乡延伸,全方位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以干线公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实现通达,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路网体系。建设三岛旅游专线,推进干线公路、7条县道、7条乡道和685公里村道的改造升级工程;开展道路养护工作,新建姜

各庄养护工区和马头营养护工区;创造“开放、宽松、高效”的客运及货运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客货运输,完成新汽车站的建设,开通新班线5条,新增班车10辆;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候车亭40个,招呼站牌达到120个。

——卫生基础设施。实施县医院外科病房楼工程和完成县中医院新建工程,在城区每个社区建立一所社区服务站,完善城区基层医疗机构网,规范完善县医院急救中心等基础设施建 ——文化基础设施。扩充完善县文化馆和图书馆面积,保证年入藏图书3500册;乡镇文体广电中心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1500-2000平方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室内外设施;按照藏书不低于1500册标准,各乡镇、村居加快落实农村书屋建设。按照每年至少建设100个村级文化广场的速度,加快建设村级小型文化广场。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社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

——体育基础设施。抓好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共计50亩的两场(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综合健身房);乡镇、机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建成多功能活动室,开辟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和村居建成一套农民健身工程或室外健身场地,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电信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业务网,建成网路运行可靠、业务品种齐全、用户服务优良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实现光纤到村。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普及率近期接近城市水平,远期要达到城市水平。进一步拓展邮政业务,合理布局邮政局所,提高邮政服务综合能力。

——供电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电网和工程建设网络,发展智能箱式变电站,在调度、生技、用电等科室实行微机联网,建立MIS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电网自动化。“十二五”时期,全县规划新建50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三座,新建35kv变电站6座,增容35kv变电站4座,并对新寨变电站增容改造。

——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加快实施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固体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统一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重点镇要单独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场,其他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建垃圾处理场。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 五、全力构建数字化乐亭

推进“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为全县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和应用平台。

——城市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与城市应用服务平台工程,建立人口、企业法人、地理信息三大数据库,推进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和智能化进程。

——工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业园区信息化、企业业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企业、人口、地理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旅游路线、景点信息平台以及宾馆饭店等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物流及其他服务业的信息平台建设。

表6-1 “数字乐亭”建设谋划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项目,包括工业生产信息化、安全信息化、信息报送系统项目等; 2. 企业信息“互联”工程项目(政府牵头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3. 大型服务业商务平台建设项目 战略谋划项目 4. 全县信息网络整体建设工程项目(大容量DWDM光传输系统、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 5. 环境保护系统建设项目 6. 社区信息化工程 第七章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二元户籍制度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城乡良性互动机制,在制度安排上适度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一、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群众自愿,因地制宜、联村共建,产业配套、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镇村空间布局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促进分散村庄适当合并,推动农村用地综合整治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新民居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

渠道。制定新民居建设规划,以乡镇址所在地为重点,以“三沿”(沿路、沿景点、沿城镇)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把新民居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农村改水、沼气池建设等重点工程结合起来,推进城镇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二、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体系,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以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和资本市场化为目标,深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探索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开辟路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的有关政策,积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金融服务和投资方式,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制,为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 三、健全城乡良性互动机制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工作方针,健全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保障机制,努力形成城乡良性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以城镇化、产业化、市场化拉动城乡等值化,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镇与农村生产要素、产业经营、商品流通等融合互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的管理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八章 改善民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民生,对于社会稳定和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践行宗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抓好多项惠民政策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确保2011年一役达标。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抵制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循环低碳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道德实践、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生态小区、文明生态村(居)、文明集市、文明家庭、文明农户评选活动,让文明知识家喻户晓、文明新风遍及城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打造教育强县。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实施校园安全工程和布局调整工程,整合教育资源,使城乡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按课程需要配足配齐全县中小学仪器和设备,各专用教室建设达到省颁标准,所有学校基本建成规范的校园网络和校园网站,实现校校相联、班班通,师生互动的现代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统筹各类教育,促进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满足城乡幼儿入园需求。扩展学前教育范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左右。实施“创建规范化幼儿园计划”及“创办示范幼儿园计划”,使全县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在全市达到先进水平。

——义务教育。完善“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配置优质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和减负工作,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坚持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保障适龄青少年接受公平、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2015年,全县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在2012年达到95%左右,2015年达到97%左右,在较高水平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争取达到50%以上。

普通高中全面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开创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才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方式,构建普职互通、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2011年完成综合职业学校的一期新建任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行职业教育倍增计划,拓宽职业培训渠道,打造精品专业,激发人才创业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成人教育。立足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开放化成人教育体系,以服务“三农”为突破口,充分整合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弹性灵活的管理体制,加强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办教育。推进多元办学,完善民办教育自主发展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审批程序,依法取缔不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实现所有民办教育机构合法、规范经营;积极鼓励、依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建立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及教师培训、考核制度,提高民办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2012年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迁址新建任务。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构建残疾人终身教育平台。到2015年,全县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

(三)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依法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内部的法人管理制度。公办学校完善校长负责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社区、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民办学校要依法设立董事会、监

事会和党团组织,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各级学校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全县所有学校达到规范管理标准。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国家教师编制标准,结合乐亭县实际,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素质问题,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不足问题。建立教师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到2015年,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100%,98%以上具有专科学历;小学教师98%以上具有专科学历,8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初中教师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力争达到20%以上。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施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缔造工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培育科技创新体系

以唐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把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乐亭对标赶超、争先进位的关键环节来抓。以临港产业聚集区和县城创业园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依托重点项目,加强科研攻关,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优势企业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高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合作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增强科技创新、推进发展的动力。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突出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能动作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围绕临港产业发展和骨干企业建设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急需的工程技术类人才、经营管理类人才、商务谈判人才、外语人才、法律人才、企业战略规划人才。依托县人力资源市场及人力资源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政策,收集发布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及市场供求状况,开展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

训等就业服务。到2015年,全县新增高学历、高素质工程技术类人才3000人,其中新建企业新增人才1000人。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组织参观学习等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办自己的企业或种植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000人,创业培训8000人。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快临港产业聚集区、县城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瞄准先进地区先进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打造自己的开发区软硬件环境,以吸引新项目的落户。严格把握新项目的档次,对那些起点低,发展潜力不强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严禁高耗能、有污染的项目进入高新技术开发区。

——培植和发展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选择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推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立足现有基础,重点支持企业投资发展生物技术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引进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超前性的高新技术项目,加速转化一批技术成熟、附加值高、有潜在市场的高新技术成果。到2015年,实施高科技项目15项。

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完成中医院新建工程,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巩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全面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及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规划,实施行业宏观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医药物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零加成。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中心卫生院设置门类齐全,一般卫生院实行功能定位,突出预防保健功能,规模适当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人员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合理流动新机制。

——深化“新农合”保障体制。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参合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k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