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四单元教案表格可打印详解

更新时间:2024-06-08 10: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式统计表

课题 复式统计表 课时 1课时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 内容 教学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目标 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重点 教学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4张小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四个小组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栏即第一竖行内容的概括)这一栏除了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外还多了什么?这里的“总计”和第一行中的“合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合计的是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和,总计的是四个小组的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和男女生总人数的和)“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

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 引导发现: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板 书 设 计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总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合计 10 蔬菜 4 4 鱼类 3 0 0 肉类 13 3 6 豆制品 1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式统计表练习 课时 1课时 教学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内容 教学 1、使学生能熟练、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 目标 3、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使学生巩固复式统计表的知识,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难点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作业布置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口算乘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教科书第41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 教学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目标 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重点 教学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 (1)3×4= (2)6×3= (3)5×4= 20×4= 10×3= 20×4= 12+80= 18+30= 20+80=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有准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每组的第三题就是在求前两题计算结果之和。)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板书:15×3=45(盒)) (2)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想法。(随学生汇报,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过程。 预设1:15+15+15=30+15=45(盒) 预设2:10×3=30(盒),5×3=15(盒),30+15=45(盒)。 预设3:想竖式口算 (3)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师:第一种方法用连加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把15拆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第三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完成“做一做”第一行的口算题。 (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第二种口算方法的优势。 4、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题目:150×3=,引导学生将几百几十拆乘整百数和整十数。 学生说过程,教师板书:100×3=300, 50×3=150,300+150=450。 (2)完成“做一做”第二行题目。 让学生口算出110×5和140×4,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做一做”前两列口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发现每组题目的得数之间的规律。 学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让学生利用这一规律,直接写出第二行后两题的结果。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1、练习九第1题。 2、练习九第3题。 四、课堂小结,提出疑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设么疑惑?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第43页练习九第2题 口算乘法 15×3=45 150×3=450 10×3=30 100×3=300 5×3=15 50×3=150 30+15=45 300+150=450。

课题 口算乘法(二) 课时 1课时 教学P42例2,练习九5—7题 内容 教学 1、学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目标 2、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乘法。 教学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重点 教学能说出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 40×3 30×6 20×5 12×3 6×6 600×5 9×70 250×2 70×7 7×30 23×3 400×3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生答师板书:6×10 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

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4、完成P42做一做 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

1、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5题。 作业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布置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其中的意思,说说题中有几个几。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7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其中的意思,说说题中有几个几。 4、口算 12×4 12×6 150×4 3×32 9×80 5×400 3×150 24×20 70×9 17×3 4×19 104×2 板 书 设 计 口算乘法(二) 6×10=60(个) 6×9=54 54+6=60 12×20=240(个) 12×2=24 24×10=240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内容 教学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目标 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重点 教学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难点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 引导学生回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乘法口算 和乘法估算) 2. 举例说明乘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口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教 学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过 估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程 3. 说明: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下相关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P61第5题) 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2. 听算练习:(P61第6题) 40×30 90×70 20×50 60×80 43×20 22×30 3. 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 夺红旗。(P62第9题) (1)可分组比赛,选出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2)集体订正,全对学生可获得一面红旗,评选获胜小组。(通过比赛让同学们明白,做题只图快,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培养他们做题要注意的正确性和速度。) 2. 估算比赛。(P62第10题,此题也可采取夺红旗的方式进行,方法如上题。) 3. P62第11题: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1)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弄清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找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2)解决问题, 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讲评。说一说解决方法和结果。 (三)提高、拓展性练习 1. P62第12题。 (1)学生看图了解相关信息。 (2)思考:20年后的大象体重是指什么?(出生时的体重加上20年增加的重量) (3)学生独立解答,并集体反馈。 2. 某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22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20套这种邮票,一共卖了多少钱? (1)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哪个信息是用不到的? (2)独立完成并指名反馈。 我家养了4张蚕。 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口算。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2. 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29×28≈( ) 51×39≈( ) 41×88≈( ) 73×59≈( ) 37×71≈( ) 47×66≈( ) 3. 解决问题。 (1)学校买了50个篮球,20个足球,每个篮球30元,每个足球3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3)每辆公共汽车有28个座位,40辆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4)小明做计算题,每天做两次,每次做15题,他一周能做多少题? (5)一盒彩笔18元钱,学校要买92盒,2000元钱够吗? (6)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同学们口算的正确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正确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信息,这是非常关键的。 作业练习册 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课时 1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一、铺垫引入 1、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出示灯笼) 过年了,文具店的门口挂上了好多漂亮的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一个数学题,如果答对了,还会出现祝福的字哦,大家有兴趣试一试吗? 2、 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过渡语:不仅文具店门口喜气,店里面也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到了什么? 引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 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24×12=?)或者(12×24这个算式放在一边,等计算完再说明这个可以用来验算。) 先来估算一下:大约付多少钱?

师: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生:计算) 师:对,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这道题我们能口算出来吗?(不行) 对于比较难的算式,我们可以怎么计算呢?(列竖式) 2、研究竖式计算 教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做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试一试。学生得出48。(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教师:你能不能说说看,这里的48表示的是图上的哪一部分?(4盒卷笔刀的个数) 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 教师:那我们还有那些卷笔刀没有算呢?(剩下的10盒) 该怎么列式?(12×10) 教师将“4”用写有“0”的卡片遮住,是这样的

吗? 这个题你会算吗?等于多少?(120) 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 那你们看,老师通过两次变,变出了几个结果呀?(两个) 那48表示的是这一些(左边),那120表示的是哪一些呢?(右边) 那老师要问大家,这个48是谁和谁的积呀? 那120呢? 现在老师问大家,我们不是要求这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该怎么办?(加起来) 为什么要加起来呢? 168是谁和谁的积? 同学们,老师把这个算式分解成了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最后把它们合起来,得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算式的积,是多少?168 说明一共有168个卷笔刀,和我们估算的接近,说明我们计算正确。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4,分别和12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得到48 接着用10乘12,得到了120.

最后把这两次的结果加起来,得到了168。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这个1表示什么?(1个10) 这一个十和这个2相乘,表示多少?(2个十) 这个2写在哪一位上?(十位) 十位上的2表示多少?(2个十) 所以120这的0,我们可以省略不写,因为0只起占位作用。 这样的题你知道怎么算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填空。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刚刚有同学说也可以用12×24,现在我们会算了吗?一起来算算。 我们能发现什么?(答案相同)他们的乘数呢?(交换位置) 我们一般用交换乘数的方法来验算。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现在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他叫小马虎,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游戏:智闯马虎宫, 1、开门密码(多媒体出示图) 小马虎自述:我家住在马虎宫,可我总是忘记开门密码,不过,没关系,妈妈说过,只要把大门旁边三道题的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就知道密码了,299123713,咦,密码错误!这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你能帮小马虎找到开门的密码吗? 该先提出要求:请认真、准确、仔细的计算。 学生试算: 小马虎:小朋友们帮我这么大的忙,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这样吧,我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2、该走哪条路? 妈妈说,计算正确的就是回家的路,让我来看看,哪条路是正确的呢?…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你们知道吗?(该早些出示温馨提示:先观察错在哪里,然后订正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请学生讲一讲,错在哪里,尝试当小老师。对的路,你能分析一下吗? 四、评价体验,回顾反思 师:你想对小马虎说点什么吗? 生:…… 师: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生:…… (总结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2 4 × 2的积 2 4 ……2 4 × 1 0的积 2 8 8 ……2 4 × 1 2的积 答:一共要付288元。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教科书47-48页,练习九 内容 教学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目标 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练习十第6题。 23×32 41× 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 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教材第47页的第4、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

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作业布置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 13 12×12 22×11 11×25 2、1套书有14本,每本21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3、练习十第8、9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 教材第49页例2,练习十一第1~3题。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十一第1题。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练习十一第2题。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作业布置 1、 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练习十一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动脑筋。 3 □ □ □ × 2 4 × 7 □ 1 □ 2 □ 3 □ □ □ □ 7 7 □ □ 2 □ □ 3 两位数乘两位(进位)的笔算方法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 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板 忘记加进位的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练习十一第4~10题。 内容 教学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目标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 教学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板书: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 45×36 89×46 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在书中完成。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

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作业布置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 68×53 18×24 48×79 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决问题(1) 课时 1课时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内容 教学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目标 2、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重点 教学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 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 教 班一共有多少人? 学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过 程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 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作业布置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时 1课时 教学教材53页例3 内容 教学 1、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目标 2、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重点 教学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业布置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1课时 教学整理和复习 内容 教学 1、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2、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和整理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 计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k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