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 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6-06 21: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 )、(韵母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

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

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

(左)顾(右)盼 (南)辕(北)辙 (求)同存(异) 惊(天)动(地)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 )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 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 )篇。

17、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 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左右会写。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20、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 )、( 思考 )、( 表现 )、(评价 )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26、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7、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8、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3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3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32、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33、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 人文 )性和( 工具)性。

3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 人文 )素养和( 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5、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6、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37、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 )和( 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 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 )发展。

38、应该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 )。

39、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0、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41、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 )、(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4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 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和( 审美情趣 )。

4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 优秀文化 )的营养。

4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 想像力 )和( 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5、能主动进行( 探究性 )学习,在( 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4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8、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49、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段:

5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自信心 )。

5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见闻 )、(感受 和 想像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52、( 愿意 )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3、能用简短的( 书面便条 )进行书面交际。

5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 新鲜感)的词句。

5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 引 号)。

1.唐宋以后, 出现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 1000 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中小学语文课程统称为“国文” 。

4.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学校以“国语”为标准音进行教学,中小学各科教科书以及大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语文学科在小学改称“国语科” ,在中学仍称“国文科” 。1949 年开始,统一称作“语文”。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复习题

1.自然数是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

2.由全体自然数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3.自然数列的性质:

(1)有始性:自然数列最前面的一个自然数是零。 (2)有序性。 (3)无限性。

4.数数的特点:

(1)数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与所数事物的次序无关。

(2)数一种事物可以用另一种事物代替,然后再数,数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3)只要继续有事物可数,数数是永远数不完的。

5.自然数作为一类等价的非空有限集合的标记,可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称为基数。

6.表示某个有序集合中每个元素所占的位置,通常称为序数。

7.我们让一队学生从排头开始报数,那么报出的“十二”用的是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8.两个数的和不小于每一个加数。

9.某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仍得原数。

10.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理解题意;(2)分析;(3)列式计算;(4)检验作答。

11.零可以被任何非零自然数整除。

12.如果两个数都能被同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它们的和(或差)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13.如果两个数中的一个数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或差)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的充要条件是:

另一个数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14.如果一个自然数a能整除自然数b,b又能整除自然数c,那么a能整除c。(整除的传递性)

15.若干个数相乘,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能被某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它们的积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16.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

17.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二位数能被4或25整除。

18.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

19.能被7、11或1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数以前的数字组成的数之差(或反过来)

能被7、11或13整除。

20.几个自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几个数的公约数。

21.几个自然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2.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2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24.几个自然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

25.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6.两个自然数的任意一个公倍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7.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

28.如果两个数a、b互质,那么a、b的最小公倍数等于a与b的积。

29.如果一个数d与ab的一个因数a互质,那么数d能整除这个积的充要条件是:数d能整除这个积的另一个因

数b。

30.如果一个数m能被互质的两个数a、b整除,那么m也能被a、b的积整除。

31.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就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32.大于1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一个约数是质数。

33.一个质数如果不能整除一个自然数,那么就与这个自然数素质。

34.如果几个自然数的积能被一个质数整除,那么这几个数里至少有一个数能被这个质数整除。

35.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分解质因数。

36.算术基本定理: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不管质因数的次序,那么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37.分数的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n份,表示m个这样的一份的数。

38.分数含义: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39.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含义:计算就是已知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

40.计算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4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几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42.移动小点的位置。如把小数点向移动n 位,小数就扩大 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n位,小数就缩小n倍。

43.近似数截取方法:(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44.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充要条件是:分母b 只含有质因数2、5。

45.只有大小的量,叫做标量(也叫做数量)。

46.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也叫做矢量)。

47.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公元年数是整百的,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8.国际计量大会于一九六0年通过了国际单位制,它的国际简称是SI。

49.七个国际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

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

50.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我国正式实行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51.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2.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同时还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考虑到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53.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

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

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54.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

55.小学数学教应完成的三项任务: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

(2)培养一定的能力:

①计算能力。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初步空间观念。④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6.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

(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

(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57.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

(2)突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

(3)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58.整数及其四则运算教学内容的编排:

(1)由简单到复杂,按照我国计数习惯适当分段。

(2)口算、笔算和珠算适当配合。

(3)对有关整数方面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采取提前孕伏,逐步引入,先具体说明、运用,后抽象、概括的编排

方法。

(4)注意跟几何、代数初步知识的配合。

(5)用直观的方法,有机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9.小数及其四则运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小数安排在分数前面。 (2)小数教学内容应分段。

(3)小数及其四则运算内容的编排基本上与整数类似。

60.分数及其四则运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分数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段教学。

(2)分数的概念都要从实际引入,及时进行抽象和概括。

(3)关于带分数问题(假分数不一定要化成带分数)。

61.量的计量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 (2)注意和数与形的知识相配合。

(3)注意将计量知识和实际测量相结合。 (4)注意系统整理。

62.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在认数和10以内加减法中去孕伏和渗透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知识。

(2)简单应用题的编排重视让学生熟悉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

(3)复合应用以两三步应用题为主,其中首先要突破两步应用题这一关键。

63.几何初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既要根据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双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2)要恰当地处理数和形之间的关系。

(3)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求积方法。

(4)注意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促使几何知识的系统化。

(5)练习的安排既要注意巩固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又要注意培养空间观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4.代数初步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代数知识和算术知识交替编排,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代数知识采取早期孕伏,逐步渗透的编排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代数概念和简易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3)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4)比和比例教学内容改革了传统的概念。

65.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

(1)在四则运算、应用题、百分率的教学中渗透了有关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2)通过求平均数应用题渗透统计思想。

66.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2)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67.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想方法。

(2)结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①敏捷性; ②灵活性 ;③独创性。

68.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注重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5)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69.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讲解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实验法;(6) 阅读法。

70.几种综合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 (2)尝试教学法 (3)自学辅导法

71.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72.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备大纲)。 (2)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

(3)了解学生(备学生)。 (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备教法)。

(5)备自己。 (6)教具学具的准备。

73.学期授课计划的拟定的内容:

(1)提出全学期总的要求。 (2)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

(3)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确定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

(5)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

74.课时授课计划的内容:

(1)教学内容或课题。 (2)教学目的要求。

(3)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 (4)拟定教学过程。

75.新授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复习。 (2)导入新课。 (3)传授新知识。 (4)巩固练习。

(5)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76.练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作练习前的指导。 (3)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 C 】

A. 方法 B. 概念 C. 素材 D. 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

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 A 】

A. 已有认知水平 B. 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 C 】

A. 品质 B. 意志

C. 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 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 )的过程。 【 A 】

A. 解决问题 B. 修改问题 C. 研究对策 D. 征求方案

5.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 【 B 】

A. 多做题目 B. 经历探索过程 C. 科学研究 D. 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 【 AB 】

A. 日常工作 B. 社会生活 C. 生活习惯 D. 生活态度

2. 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

【 BCD 】

A. 空间观念 B. 形成统计观念

C. 尊重事实的态度 D.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 【 ABC 】

A. 计数 B. 测量 C. 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

【 ABC 】

A. 数与代数 B. 空间与图形 C. 统计与概率 D. 算术

5. (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 BCD 】

A. 模仿和记忆 B. 动手实践 C. 自主探索 D. 合作交流 、

三、判断题

1.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 )

3. 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 )

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 × )

5. “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一、填空题:

1、识字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二是2、词串识字的功能

有 , , , 。(识字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铺垫功能)3、写字教学中要求做到“三个一”,指的是:,。(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约一拳;握笔点离笔尖约一寸。)4、低年级的识字,要遵循 、 的原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5、阅读教学

是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教师;文本)6、阅读教学流行语:“三品”(品词、品句、品读) “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三境界”(山是山,水足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7、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如、8、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向互动,指的是 、 的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9、 阅读教学承载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和 。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10、阅读课的设计要以 为线索,把(读;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11、写作是为了表达和____________。(与人交流)12、小学阶段的写作具有_______性质,往往不是出于学生自发的需要。(练习)13、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和_____________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14、低年级写话要以________为主,让学生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鼓励)15、写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___________。(写作素材)16、写作素材既来自观察生活得来,来自个人的思考、感受和想像,也来自______的积累。(阅读)

17、 ______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重要方式。(想像)18、 作文的评改和______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交流)19、 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____________的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自我修改)20、学生形成了________表达方式,才说得上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个性化)

21、制定口语交际的目标,我们既要从_________的角度思考,也要从______的角度思考,还要从___________的角度思考。(语言本身 交际 情感态度)22、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把______和________结合起来。(规范语言 发展口头语言)23、确定口语交际话题要注意:⑴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⑵要贴近____,⑶ 根据需要运用教材。(学生的生活) 24、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设计______的交际情境。(双向互动)

25、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了过去大纲中的“________”、“________”,但不等同。(课外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

26、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紧紧把握住“___________”这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7、综合性学习的话题由学生自主提出,通过讨论,挑选出__________的话题。(多数同学感兴趣)

28、_____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及时评价,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评价类型。(形成性)

29、根据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考试题目应以____试题为主,并注意答案的多元灵活性。(主观性)

30、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要立足于_____的提高。(语文素养)31、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 )、( )、( )三个阶段。(准备、实施、评价)32、新课程倡导的备课应该是师生交往、( )、( )的过程。(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3、备课应备( )、( )、( )、( )。(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34、从教师来说,备课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 )。(做到以学定教)35、备课内容主要包括( )、( )、( )、( )、( )等。(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搜索资料、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具)36、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教材,( )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7、诗歌散文教学适合运用( )、说明文适用( )。(情景教学法、说明文适用探究法)38、合作学习是否有成效:一看( );二看( ),互相帮助;三看( )。(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是否人人投入,互相帮助;三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或情感交流)39、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 )、( )、( )。(参与性、创新性、开放性)

40、作业设计要有( )、( )、( )、( )。(创新性、趣味性、实践性、开发性)

二、选择题:()1、 集中识字的形式有:(a看图韵文识字; b看图会意识字; c转转盘识字; d随课文识字)

2、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a学会阅读 b学会和文本“对话”)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a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b教师要加强阅读示范和阅读指导。)

4、 现在的课文,分为:(a 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 b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5、“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句话是_______说的。

a、陶行知 b、鲁迅 c、蔡元培 d、冰心

6、_______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

a、全收全改 b、面批面改 c、全班评讲 d、交互性评改

7、《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中不再提“_______”的要求。a、有中心 b、感情真实 c、分段表达 d、语句通顺

8、对于小学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_____学段为“写话”。a、一 b、二 c、三 d、四

9、从交际的角度看,口语要( )。a得体 b通顺 c简明 d完整

10、在口语交际课上,( )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a读书 b表演 c说话 d写字

11、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口语交际过程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b口语交际过程,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 c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己说。 d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不能随时互换的。

12、下列活动哪项属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专题类的( )a走近毛泽东 b找春天 c飞碟之迷 d初学养殖

13、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综合性学习要:a利用教材中专门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b结合语文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学习;

c在学科联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内容;d必须由者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

14、比较系统的形成性评价的评价表以( )为宜。a每日一评 b每周一评 c每月一评 d一学期一评

15、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以( )为主。a小组讨论评 b学生自评 c教师协调评 d家长参与评

16、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要领中,评价标准要( )。

a简明易行 b关注个体差异 c多元互动 d侧重改进与激励

17、一节课40分钟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状态的低谷时间是( )a 10~15分钟 b 15~20分钟 c 10~20分钟

18、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19、小组学习人数以( )为宜。 a 2~4人 b 3~6人 c 4~8人

(1abc 2b 3b 4a 5b 6b 7a 8a 9a 10c

11d 12a 13d 14c 15b 16b 17c 18c 19b)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填空题:

1、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课程目标_______年一贯整体设计。(九)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_和_______。(1~2;3~4;5~6;7~9;整体性;阶段性)5、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_。(螺旋;总目标)7、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_______”,3~6年级为“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_______,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_______,提高文化品位和_______。(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价值观;审美情趣)9、能主动进行_______学习,在_______中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实践)10、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3500)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12、第一学段:(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端正;整洁)13、教材编写要以_______为指导,坚持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世界;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_______,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___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者和_______者。(组织;引导)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______、_______教学。(启发式;讨论式)19、口语交际是_______与_______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______中进行。(听;说;交际情境)20、能用普通话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

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会写 个左右。

(①1800,②2000,③2500,④3000)(①1600,②1800,③2000,④2500)

二、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和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带。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声母,②韵母,③声调,④整体认识读音节,⑤《汉语拼音字母表》

三、语文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①正确,②流利,③有感情,④有节奏)

四、语文课标要求,3—4年级的阅读、能在理解语句过程中,能体会号与号的不同用法,了解用法。

(①句号,②逗号,③冒号,④引号,⑤叹号,⑥破折号)五、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1—2年级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

能闻,④写想象的事物)六、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5—6年级与人交流能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 听他

人说话认真耐心,能表达要有。(①尊重理解对方,②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抓住重点,并简要转述,④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七、语文课标中,综合性学习要求;1—2年级要达到: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 或 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①口头,②图文,③书面,④资料)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八、课标要求。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过程中,会使用 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①字典,②词典,③识字卡,④字母表)

九、课标要求3—4年级课内习作每年 次左右,(①12次,②14次,③16次,④18次)

十、课标要求,到了5—6年级要提高习作的能力,要学写(①读书笔记,②常见应用文,③记叙文,④书信),40分钟能完成 字的习作。(①300字,②400字,③450字,④500字)。

附答案:一、④④ 二、①②③④ 三、①②③四、①②③④ 五、①②③ 六①②③④ 七①② 八①② 九② 十①② 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 多重)2、“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和课程

的 (实用功能 实践性)3、“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和课程所具有 的 的特点。 (文化功能 人文学科)4、语文教育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 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 和有 的理解。 (平等 情感体验 独创性)5、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

生 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 。 (运用语文 人文素养)6、汉字是平面型 文字,是 综合体。(方块体 音形义)。7、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 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知识性 学习过程)8、口语交际是一个 的过程,不是 的简单相加。(双向互动; 听和说)

9、“大纲”提出“要努力建构 (课内外 校内外 学科间)

10、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是 (学生 教师 文本)

二、选择题

1、“语文”是指( )。①口头语言 ②书面语言 ③口头和书面的语言 ④都不是

2、语文学习重在( )。①理性分析 ②多读多背 ③分析操练 ④感性把握

3、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 ),它是形音义的综合体。①拼音 ②字母 ③音节 ④词语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①传授知识 ②朗读背诵 ③语文实践 ④多习作

5、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 )阅读,鼓励( )阅读,推进( )阅读。

①探究性 ②批判性 ③自主性 ④理解性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①学生与教师 ②学生、教师、文本 ③学生与文本 ④学生与学生

7、(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①工具性与实践性 ②人文性与实践性 ③工具性与人文性 ④可读性与实践性

8、考虑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识字与写字中,强调( )。①多识字和多写字 ②多识字少写字 ③少识字多写字 ④少识字多写字

9、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篇。①50篇 ②60篇 ③80篇 ④100篇

10、在习作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 ),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与用相结合。 ①写的练习 ②情感态度 ③读写结合 ④修改

参考答案: 1、③ 2、④ 3、③ 4、③ 5、③①② 6、② 7、③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 )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 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 )篇。

17、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 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左右会写。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20、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 )、( 思考 )、( 表现 )、(评价 )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26、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7、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8、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3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3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32、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33、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 人文 )性和( 工具)性。

3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 人文 )素养和( 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5、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6、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37、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 )和( 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 )和( 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 )发展。

38、应该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 )。

39、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0、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41、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 )、(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4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 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和( 审美情趣 )。

4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 优秀文化 )的营养。

4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 想像力 )和( 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5、能主动进行( 探究性 )学习,在( 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4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8、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49、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段:

5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自信心 )。

5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见闻 )、(感受 和 想像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52、( 愿意 )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3、能用简短的( 书面便条 )进行书面交际。

5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 新鲜感)的词句。

5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 引 号)。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 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

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

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

(左)顾(右)盼 (南)辕(北)辙 (求)同存(异) 惊(天)动(地 )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题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论述第一条如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八、作文任选一题。

题目:1、扩写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

要求:①展开想象,符合诗歌内容,健康;②字数在600字左右;

2、写一篇简短关于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

一、填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j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