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

更新时间:2024-05-25 1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一篇 下一篇 共36篇

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 转载自:沙县小吃2012年06月23日 16:38:53 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

1926年1月4日,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的宗旨。在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鼓舞下,经过中共党人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鼓动,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当年5月,蒋介石利用“中山舰案”召开二中全会通过“党务整理案”,罢免了中共党人的中央各部部长,排斥了第一军的中共政工人员。汪精卫出国。选蒋介石为中央常务委员,同时筹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6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案,发布北伐宣言。6日,选蒋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由张人杰代)。七、四两军首先出发。7月9日,蒋就任总司令职,誓师北伐,即刻出发。合计兵力,约十万人。7月11日,进入长沙,收编九、十两军。

此时在北方,于4月9日,发生北京政变,冯玉祥驱段下台,遂由外长胡惟德摄行临时执政权,但无人理睬,北京遂成无政府状态。5月11日,颜惠庆勉摄总统职务。六月中,颜辞职,由杜锡珪代总理职务。这时,张作霖雄踞东北;张宗昌、褚玉璞占有直、鲁;孙传芳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盘踞苏、赣、皖、浙、闽诸省。吴佩孚则扼控豫、鄂、湘,为北伐军正面首战之敌。湘省则有赵恒惕、叶开鑫的湘军和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据湘联吴。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的兵力

北伐开始前,国民革命军在两广的部队原为七个军。北伐开始前夕,湘军第四师唐生智部宣布参加革命,编为第八军,因此最初参加北伐的基本部队,共有八个军。当时唐继尧还盘踞云南,时刻不忘入侵两广,摧毁广州革命政权。为了防备唐军的入侵,国民革命军除留下李福林第五军外,还留下了第一军的钱大钧、第二军的陈嘉祐、第四军的陈济棠、徐景唐等四个师及第七军黄旭初等五个旅,由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身份,坐镇广州指挥。因此,实际上参加北伐的部队,不过二十个师另四个旅。当时这些部队,都是三个团编制的小师,全部兵力约十余万人,不仅和北洋军阀全部兵力相距悬殊,和即将交锋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支直系军队相比,也不过为其四分之一而已。但是北伐军有中共党人做政治工作,有工农群众的拥护,士气极旺,广大官兵又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明确作战目的,故能以少胜多,势如破竹。而北洋军阀部队,虽有正规军事训练,能掌握一定的军事技术,但政治腐败,士兵缺乏战斗意志,特别是得不到工农群众的拥护,故一触即溃。因此,北伐出师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在两湖打败吴佩孚军的主力;而何应钦率领的东路军,几乎未经战斗即进入福州;孙传芳军在江西战场与北伐军较量后,也很快溃败,逃往江北。北伐军只用了半年多一点时间,即控制了长江流域。

现将北伐军到达武汉、南京前,革命与反革命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几个战役的战斗序列如下:

一 北伐军的基本武装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后,即在苏联顾问建议下整编军队,将党军改为第一军,以蒋介石任军长;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以

粤军第一师为骨干编并粤军各部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粤军第三军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翌年1月,为了积极准备北伐,又以程潜的攻鄂军,吴铁城的警卫师,胡谦、苏世安的赣军编成第六军,以程潜任军长;将广西李宗仁、黄绍竑的九个旅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6月1日,北伐开始后,又以唐生智湘军第四师编为第八军,以唐生智任军长。 现将八个军的详细编制列下: 总司令 蒋介石 参谋长 李济深 政治部主任 邓演达

第一军军长 何应钦 政治部主任 何玉书 第一师师长 王柏龄 团长 孙元良、倪弼、薛岳 第二师师长 刘峙 团长 陈继承、蒋鼎文、惠东升 第三师师长 谭曙卿 团长 涂思宗、徐庭瑶、卫立煌 第十四师师长 冯轶裴 团长 邓振铨、蔡熙盛、周址 第二十师师长 钱大钧 团长 王文翰、赵锦雯、李果

另有张贞、刘秉粹两个补充团、蔡仲笏炮兵团、朱毅警卫团等。除谭曙卿第三师系由许崇智粤军改编外;冯轶裴第十四师、钱大钧第二十师亦系改编的粤军。 第二军军长 谭延闿 政治部主任 李富春

第四师师长 张辉瓒 团长 谢毅伯、周上黄、邓赫绩 第五师师长 谭道源 团长 罗寿颐、彭璋、朱刚伟 第六师师长 戴岳 团长 黄友鹄、廖新甲、刘风 教导师师长 陈嘉祐 团长 余泽篯、李韫珩

另有直辖的炮兵团。此为在粤之湘军,以后始终为蒋介石效力。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 政治部主任 朱克靖

第七师师长 王均 团长 曾万钟、万人敌、彭武扬 第八师师长 朱世贵 团长 韦杵、祝膏如、李思愬 第九师师长 朱培德 团长 李明扬、顾德恒

另有直辖的炮兵营和宪兵营。该军原为随李烈钧出滇护国的滇军和赣军,以后始终为蒋介石反动统治卖命。

第四军军长 李济深 政治部主任 廖乾吾

第十师师长 陈铭枢 团长 蔡廷锴、范汉杰、戴戟 第十一师师长 陈济棠 团长 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 第十二师师长 张发奎 团长 缪培南、黄琪翔、许志锐 第十三师师长 徐景唐 团长 云瀛桥、陆兰培、陈章甫

另有叶挺独立团和郭思演、薛仰忠两个炮兵团。该军系以邓铿粤军第一师为骨干,改编梁鸿楷、张国桢等粤军而成。北伐中由于共产党人在四军中做骨干,战功甚著,至武汉即扩编为张发奎第四军、陈铭枢第十一军、李济深第八路军。以后,张发奎在鄂西发动兵变,联合桂系攻粤;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发动闽变;陈济棠第八路军发动两广事变。以上各部,均与蒋介石作过对抗,但均先后失败,被蒋介石改编。 第五军(福军)军长 李福林 政治部主任 李朗如 第十五师师长 李群 团长 黄相、周定宽、黄炳堃 第十六师师长 练炳章 团长 陆满、李林、陈伟图

另有梁林、林驹之独立团,甘国兴之炮兵营,为广东绿林部队。该军未参加北伐,后为陈济棠改编。

第六军军长 程潜 政治部主任 林祖涵

第十七师师长 邓彦华 团长 傅良弼、文鸿恩、钟韶 第十八师师长 胡谦 团长 苏世安、宋世科、李明灏 第十九师师长 杨源浚 团长 王尹西、张轸、王茂泉

另有莫希德、罗心源的两个炮兵营。该军为攻鄂湘军,吴铁城警卫师及苏世安赣军编成。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政治部主任 黄绍竑 参加北伐四个旅 第一旅旅长 夏威 团长 毛炳文、陶钧 第二旅旅长 李明瑞 团长 俞作豫、李朝芳 第七旅旅长 胡宗铎 团长 李孟庸、杨腾辉 第八旅旅长 钟祖培 团长 尹承纲、周祖晃

桂军战斗力强,北伐中颇著战誉,宁、汉分裂时助蒋反唐生智,并吞唐部扩编为第四集团军,占有两湖和北平。后蒋又起用唐生智搞垮李、白。从此李、白缩回广西,每次反蒋均出兵粤、湘。抗日战争开始后,始归蒋指挥。 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 政治部主任 刘文岛

第二师师长 何键 团长 陶广、刘建绪、危宿钟、张辅 第三师师长 李品仙 团长 张国威、熊震、李云杰、吴尚 第四师师长 刘兴 团长 廖磊、唐哲明、周继寅、蒋春湖 第五师师长 叶琪

教导师师长 周斓 团长 罗霖、鲁扬开、刘克豪

另有贺龙的独立师和周荣光的教导团、王锡焘的炮兵团。唐生智部原为赵恒惕驻湘南的一个师,后受国民党策动参加国民革命军。唐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北伐中屡立战功,为支持武汉政府之主要力量,后被蒋、桂联军击败,部队为李、白改编。唐后来又在蒋支持下返回部队,1929年,在河南反蒋被缴械。何键、李品仙、叶琪等,均投蒋或投李、白。 另有夏斗寅部鄂军一个独立团。

二 北伐途中收编的军阀部队

北伐军出师后,先后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直系军队的主力,声威所及,和国民党有历史渊源的南方小军阀纷纷投靠北伐军,同时也收编了不少北洋军阀的地方部队。尤其是蒋介石和何应钦,率第一军未经剧烈战斗很顺利地进入苏、浙、京、沪地区,在江浙财阀经济上的支持下,收编了不少军阀部队,以为己用。现将这些部队列举如下: 袁祖铭黔军彭汉章、王天培两个师,收编为九、十两个军; 赣军赖世璜部,收编为第十四军;

吴佩孚湖北地方部队刘佐龙部,收编为第十五军; 赵恒惕湘军第一师贺耀组部,收编为第四十军;

福建李厚基部曹万顺旅及陈炯明、林虎残部,收编为第十七军; 杨希闵滇军杨如轩、杨池生部,收编为第九军; 浙军第一师陈仪部,收编为第十九军; 浙军第二师周凤岐部,收编为第二十六军; 安徽安武军王普部,收编为第二十七军;

直系苏军陈调元部,收编为第三十七军; 孙传芳部刘宝题师,收编为新五军;

赵恒惕湘军叶开鑫第二师,收编为第四十四军; 安徽安武军马祥斌旅,收编为新十一军;

安徽柏文蔚收编的鲁军张克瑶旅,及地方民团,收编为第三十三军; 直军靳云鹗部和陕军高桂滋部,收编为第四十七军。

海军方面,北洋海军杨树庄被任为海军总司令;陈绍宽、陈季良分任一二舰队司令。

三 改换旗帜的地方军阀

民国以来,西南各省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小军阀。他们皆顺风使舵,北军胜则接受北京政府委任,南军胜则就任广州政府官职;而实际上,无论南北政府,政令均所不及。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南京后,这些地方军阀,也纷纷改换旗帜,表示归顺。现列举如下:

四川军阀杨森部为第二十军;由杨部分化出川的郭汝栋部亦称第二十军; 四川军阀刘湘部为第二十一军; 四川军阀赖心辉部为第二十二军; 四川军阀刘成勋部为第二十三军; 四川军阀刘文辉部为第二十四军; 贵州军阀周西成部为第二十五军; 四川军阀邓锡侯部为第二十八军; 四川军阀田颂尧部为第二十九军; 云南军阀龙云部为第三十八军; 云南军阀胡若愚部为第三十九军; 驻湘西的贵州军阀李燊部为第四十三军。

四 北伐军的同盟军——冯玉祥西北军

如前所述,在曹锟、吴佩孚连胜皖、奉,直系军阀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形势下,冯玉祥联奉倒戈举行北京政变,搞垮曹、吴,摧毁直系北京政权,虽然包含着冯玉祥和吴佩孚个人之间的权利之争,但客观上起了推动北方革命高潮兴起的作用。后吴佩孚联合张作霖、阎锡山以消灭冯玉祥国民军为目的“讨赤”战争,虽然国民军因寡不敌众,败退五原,二、三军留陕部队则困守西安,但也起了牵制吴佩孚直军主力,便利北伐军进入两湖,迅速击败直系军阀的作用。因此,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领导的国民军,实为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同盟军。 国民军的领导成员中,有的原来就是国民党人,因势穷力蹙而暂投直系军阀寄身者。北京政变前后,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对这些部队开展了工作。共产党人先有李大钊,后有刘伯坚、邓小平等,都在西北军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西北军党的基础。国民党方面也派著名的国民党人李烈钧、徐谦、于右任等,对西北军进行工作。特别是苏联对西北军曾给以大量的援助。因此,冯玉祥由苏回国后,即举行五原誓师,率全军加入国民党,旋即挥师南下,解西安之围,奠定了西北局势。1927年春,即兵出潼关,与唐生智指挥的北伐军夹击张作霖的奉军。

国民军,自从岳维峻河南败亡,冯玉祥、孙岳等军又经过津沽、南口两大战役以后,实力大受损失,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全军不过五六万人。但冯玉祥西北军是一支训练有素、以

擅长打硬仗著称的北洋军,进入河南补充大量壮丁后,很快又成为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劲旅。经过郑州、徐州两次会议,国共正式分裂。冯玉祥促成宁、汉两方国民党人的结合,举行第二期北伐。冯军在鲁西对孙传芳、张宗昌军,以及在豫北对张作霖奉军作战中,均积极卖力,对于驱逐奉军出关,消灭北洋军阀最后一届北京中央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现将南口大战前冯玉祥西北军的编制列下: 西北边防督办张之江 参谋长曹浩森

西北陆军第一师师长韩复榘(以原十一师二十二旅扩编) 第一混成旅旅长张汝奎 第二混成旅旅长程希贤 第三混成旅旅长丁汉民

西北陆军第二师师长孙良诚(以原十一师二十一旅扩编) 第四混成旅旅长梁冠英 第五混成旅旅长吉鸿昌 第六混成旅旅长安树德

西北陆军第三师师长陈希圣(以原绥远郑金声混成旅改编) 第七混成旅旅长徐以智 第八混成旅旅长葛运隆 第九混成旅旅长许骧云

西北陆军第五师师长陈毓耀(以张之江第七混成旅扩编) 第十三混成旅旅长董砚璞 第十四混成旅旅长宋式颜 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张自忠

西北陆军第六师师长石友三(以李鸣钟第八混成旅扩编) 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陈嘉宾 第十七混成旅旅长张凌云 第十八混成旅旅长许长林

西北陆军第七师师长马鸿逵(以绥远回军马福祥部改编) 第十九混成旅旅长马腾蛟 第二十混成旅旅长马斌 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佟麟阁

西北陆军第十师师长刘汝明(以新兵补充旅编成) 第二十八混成旅旅长张万庆 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胡长海 第三十混成旅旅长王义元

西北陆军第十一师师长佟麟阁(以宋哲元第二十五混成旅扩编) 第三十一混成旅旅长张瑞堂 第三十二混成旅旅长赵景文 第三十三混成旅旅长李向寅

西北陆军第十二师师长蒋鸿遇(原陆洪涛部甘肃陆军改编) 第三十四混成旅旅长谷良友 第三十五混成旅旅长郭安学

浙军第十混成旅旅长 孟昭月(孙传芳嫡系)

浙军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 张俊峰(孙传芳在闽扩编的部队) 督署卫队团团长 李宝璋 浙江保安队统领 夏超 炮兵团团长 张国威 (二)闽军

清末福建新建陆军为第十镇,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第十四师;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又被袁世凯缩编为中央第十一混成旅,王骐为旅长。北洋陆军第四师臧致平第七旅驻闽后,改为中央第十混成旅。刘冠雄率北洋陆军第十师十九旅来闽,后改为中央第十四混成旅,王献臣为旅长。李厚基又招募三千北籍壮丁,编为福建第一旅。护法战争中,陈炯明粤军入闽时,李厚基为拒陈,又大募北籍壮丁运闽扩军,升编第十混成旅为福建陆军第二师,臧致平为师长;第十四混成旅升编为福建陆军第三师,王献臣为师长;又扩编第一旅为混成旅。徐树铮又调王永泉率奉军补充旅入闽,后改为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 直皖战后,李厚基背段投直,段系军人臧致平、王永泉等联合孙中山系的粤军许崇智驱逐李厚基,在徐树铮的导演下,在福州成立建国制置府。北京政府任命李厚基为讨逆总司令,萨镇冰为副司令,率海、陆军自厦门反攻,并令毅军常德盛师自赣入杉关声援。李、萨很快被臧致平战败;常德盛亦在王永泉、许崇智两部阻击下,退回江西。曹锟、吴佩孚乃命孙传芳率其北洋陆军第二师,并指挥周荫人的北洋陆军第十二师,于1922年冬,分由鄂、赣援闽。

孙传芳、周荫人率军入闽后,即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福建督理。改任王永泉为兴、泉、永护军使,命王率军进驻泉州进攻闽南民军,臧致平、王永泉被孙传芳打败后,其残部由臧致平、杨化昭率领突围经赣、闽边入浙,投奔卢永祥。李烈钧赣军亦被林虎瓦解,何成濬、方声涛收编的民军亦纷纷降孙。

1924年夏,江浙战起,孙传芳率军入浙,即由北京政府任命周荫人为督理。周即将留闽各军进行整编,福建从此纳入直系军阀统治之下。直到1926年秋,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李厚基、林虎残部曹万顺、余仲骐等率部降何,分布闽南、闽北的前讨贼军民军各部亦纷纷起义。周荫人始于当年底,率所部北军入浙,与孙传芳军汇合。 现将周荫人统治福建时期闽军编制列下: 闽军总司令周荫人

中央第十二师师长 周荫人(原北洋陆军陈光远十二师) 福建第一师师长 张毅(李厚基部张清汝残部) 福建第二师师长 李凤翔(李厚基部王献臣残部)

福建第三师师长 刘俊(周荫人嫡系,原十二师二十四旅) 福建第四师师长 孙云峰(周荫人嫡系,原周之卫队旅) 中央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 孔昭同 中央第三十混成旅旅长 苏埏

福建第一旅旅长 童胜标(王永泉残部) 福建第五旅旅长 吴大洪(民军高义残部) 福建补充旅旅长 蒋启凤(周荫人嫡系) 海军陆战队旅旅长 林忠(杨树庄部海军) (三)苏军

江苏为清末南洋大臣驻节地,与北洋大臣驻地直隶同时建立新军,曾建有新军第九镇及第七镇十三协、第十二镇二十三协。武昌起义,南洋新军群起响应,光复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迎孙中山为大总统。为筹备北伐,黄兴、陈其美等曾将东南四省起义军扩编为二十九个师。迨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孙、黄认为革命已告成功,又加军饷无着,即大肆裁减革命军队。及至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黄兴守南京之兵力,仅有两个师,以致很快为冯国璋所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出走,袁世凯任命张勋为江苏督军。张部辫子兵纪律极坏,在南京城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引起了列强驻华使节的抗议。袁乃撤下张勋,改委冯国璋为江苏督军。冯率所部禁卫军及北洋陆军第五混成旅进驻沪宁沿线各城市,始将辫子兵赶往江北。但冯对革命军亦竭力削弱,除陈其美的沪军全被遣散外,苏军亦被裁编为二个师另三个混成旅。

1917年7月,冯国璋继黎元洪代理大总统,率其禁卫军及第五混成旅去北京。李纯经冯推荐,继任江苏督军,率其北洋陆军第六师,由赣来苏。李督苏三年,调停南北战争,对苏省军事很少变动。李死,齐燮元继任苏督。当时直、皖矛盾已成水火,于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齐为夺皖系的淞沪地盘,将苏省军队扩编成五个师另六个混成旅。1924年江、浙战争后,除升编陈调元混成旅为师外,又收编卢永祥部第十师及臧致平、杨化昭部两个旅。 二次直奉战后,奉军南下,齐燮元被张宗昌战败下野,卢永祥又收回其皖系部队,并将齐燮元的第六、第十九及苏军第二师遣散。非齐嫡系的苏军及通段的陈调元师,均被保留。陈且被段委为江苏军务善后帮办。及至张作霖要挟段委奉军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分任苏、皖督办,遂有孙传芳联络苏、浙、皖军队驱逐奉军之役。战后孙传芳对苏军又进行整编,共编成四个师另五个旅,其编制如下: 苏军总司令 郑俊彦

中央陆军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原皖系卢永祥第十师) 江苏第一师师长 白宝山(原张勋巡防营) 江苏第三师师长 马玉仁(光复时扬军徐宝山部) 江苏第一旅旅长 杨庚和(皖系杨化昭第二四旅) 江苏第二旅旅长 李启佑(皖系臧致平旧部) 江苏第三旅旅长 马登瀛(张宗昌入苏部队收编者)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冯绍闵(原蔡成勋北洋第一师) 江苏第七十六旅旅长 张仁奎(光复时苏军第四师) 省防军第一旅旅长 张立中(光复时苏军第二师) 炮兵旅旅长 魏朝彦 (四)皖军

民国以来皖省长期被倪嗣冲、张勋等旧巡防营盘踞,1925年夏,奉军南下,北京政府任命姜登选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编并皖军为三个混成旅。当年冬,孙传芳起兵驱奉,北京政府改任陈调元为军务善后督办。陈率苏军一个师入皖后,又编并了皖军第一混成旅,所谓皖军,仅余马祥斌、王普两旅而已。现将陈调元入皖后安徽军队编制如下: 皖军总司令 陈调元 第六师师长 陈调元 第一混成旅旅长 毕化东 第二混成旅旅长 马祥斌

第三混成旅旅长 王普 补充旅旅长 刘凤图 (五)赣军

辛亥武昌起义后,江西新军和洪江会迅速响应,并由李烈钧率领支援安徽新军起义和武汉民军对清军作战。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李烈钧又率部在湖口打响了第一枪,由于未获得邻省民党军队的配合,内部又发生叛乱,致被袁世凯派军击败。以后李又在广东和赣军将领李明扬等重建赣军,随孙中山护法。

1913年9月,李纯任江西都督后,即将赣军缩编成三个旅,又招募北籍壮丁扩编五、六两旅。白朗起事,袁世凯命第六师旅长张敬尧率其第十二旅追剿白朗,李纯遂将第六旅改为第十二旅,由齐燮元任旅长。护国之役,第六师在湘西作战失利,师长马继增死亡,遂由齐燮元升任师长。1917年李纯率第六师去苏,由陈光远率第十二师来赣继任督军。当时正值护法战争,张宗昌的鲁军第一师及张敬尧的中央陆军第七师第十三旅两支败兵,在赣省借闹饷哗变。陈光远遂指挥第十二师,及江西地方部队,解散了这两股叛军。赣局稍安。 1922年5月,孙中山二次返粤,任非常大总统,派李烈钧率北伐军入赣,连克赣州、万安,大军沿赣江而下,直指南昌。陈光远兵败下野,北京政府任命蔡成勋为江西督军。蔡带来中央陆军第一师和毅军常德盛的河南第一师,以及河南绿林武装樊钟秀、高凤梧等部队。又任命周荫人为中央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全省共有四个师另七个混成旅。

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败北,赣南镇守使方本仁联络江西各军反对蔡成勋。蔡成勋、陈光远率领来赣的北洋军走福建,依孙传芳。段祺瑞遂任命方本仁为江西军务善后督办。孙传芳驱逐奉军出皖、苏后,唆使赣北镇守使邓如琢起兵驱逐方本仁。方去粤投靠孙中山,由邓如琢任江西军务善后督办。

1926年夏,孙传芳率五省联军主力,来赣与北伐军决战,经过几场大战,孙军败绩,遂率苏、浙、皖军退走,北籍赣军全部消灭。坚决抵抗北伐军的北籍军官唐福山、蒋镇臣、张凤岐、岳思寅及孙军将领杨赓和、李彦青、王良田等被俘后处决。 现将孙传芳五省联军时代赣军编制列下: 赣军总司令 邓如琢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邓如琢(原中央第九混成旅陈光逵部) 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 唐福山(原江西第三混成旅) 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蒋镇臣(原江西第二混成旅)

江西陆军第四师师长 赖世璜(原系投方本仁之李烈钧部赣军) 中央第九混成旅旅长 张凤岐

中央暂编第六师师长 杨如轩(原系投北之杨希闵滇军) 滇军陆军第一师师长 杨池生(同上)

山东第一混成旅旅长 张克瑶(原系调赣攻粤之北洋鲁军) 桂军总司令 林虎(陈炯明系桂军) 三 张宗昌直鲁联军

所谓直、鲁联军,原包括直隶李景林、山东张宗昌两部。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张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龄的暧昧关系,派张学良将李景林军缴械改编,委褚玉璞为直隶督办。从1925年12月,直、鲁联军就专指张、褚的军队了。

在叙述直鲁联军的历史前,首先要略述直鲁联军的创立者张宗昌其人其事。张宗昌,山东掖县人,父为吹鼓手,母为巫婆,少年时代随父到婚丧喜庆人家吹奏谋生。清末山东大旱,

张宗昌随其父逃荒到关东,在中东路做修铁路工人,以后又辗转到海参崴,在华侨总商会当了门警头目。辛亥革命爆发,上海都督陈其美派人到海参崴招募骑兵,张遂在中俄边境收编胡匪几百人带到上海,由陈其美委为团长。“二次革命”爆发,张随冷遹去徐州防御袁世凯北洋军,后投降了江淮宣抚使冯国璋,并被收买,刺杀了陈其美。张从此成为冯的亲信,升任团、旅长、侍从副官长,以后又任苏军第六混成旅旅长。护法战争中,张率部随张怀芝攻湘,被湘、桂联军战败,以后在江西袁州收拢苏、鲁两省散兵,整编成一个暂编师,张任师长。后该部闹饷哗变,在赣西杀掠奸淫,无所不为。赣督陈光远派兵将其强行解散,张遂逃回北方。

张宗昌由于在江西搞得声名狼藉,再加上靠山冯国璋已死,而他又非直系正牌军人,在北京受到各方面的冷遇。这时正值野心勃勃的张作霖为争霸中原延揽军事人才,张遂去奉天投效。

最初,张作霖对张宗昌并不重视,只给了他一营宪兵,驻防中东路哈绥段。不久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委前吉林督军孟恩远之甥,前吉军师长高士傧,为奉吉黑三省讨逆军总司令,联络其旧部驻绥芬河的山林游击队司令卢永贵及穆稜一带胡匪,宣布讨伐张作霖。高指挥各部,乘火车西进,将五站及一面坡驻军缴械,声势浩大,哈尔滨震动。张宗昌率部进剿,很快将高等消灭,因之获得张作霖的器重,委为绥宁镇守使。张也收集败兵和胡匪等四五千人,整编为一个混成旅。接着适逢被苏联红军战败的白俄匪军纷纷窜入吉东我国国境,将大量机枪、大炮、铁甲车等利器,交给了张宗昌,张部遂一跃而成为战斗力相当强的一支奉军。

1924年秋,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宗昌任镇威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三混成旅旅长,李景林与张宗昌两部均属杂牌,急于立功以取得张作霖的信任,故作战极其奋勇,而直系热河防军,又为极不耐战的王怀庆、董政国及腐败的毅军各部,故奉军迅即占领热河。及冯玉祥回师北京,张宗昌即率所部,轻装急进,由冷口入关,直趋滦州,截断山海关直军退路。山海关前线的十余万直军,因而全军覆没。

张作霖战胜吴佩孚后,为了争夺关内的地盘,升张宗昌为东北陆军第二师师长。张又将其收编的直军败兵数万人扩编为六个旅另两个梯队。当时段祺瑞幻想借张作霖兵力,恢复皖系失去的江、浙地盘,遂委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也趁机升张宗昌为宣抚军第一军军长,随卢永祥南下淞沪。直系苏督齐燮元由于内部分化而下野。张作霖亦因战线过长,与孙传芳妥协,将张宗昌军撤回徐州,委张为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不久又委张宗昌为山东军务善后督办。当1925年秋,孙传芳联合浙、闽、苏,皖、赣五省直系军阀发动驱奉之战时,杨宇霆、姜登选弃职逃走,江南奉军大部被缴械。张宗昌率所部鲁军与孙传芳军战于宿州,又被孙军战败,退守山东。此后由于郭松龄反奉,北方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孙传芳也为巩固新夺取的五省地盘,占据徐州后即率部队返回南京。岳维峻国民二军乘孙、张混战之机侵入山东,前锋直达济南附近的八里洼,张宗昌不得不将全力投入对岳维峻的作战。由于张争得吴佩孚的支持,侵鲁岳军内部又发生了靳云鹗直军的倒戈,岳维峻兵败回豫。同时,张的同盟者李景林,遭到张之江、邓宝珊、孙岳国民一、二、三军的联合进攻。李军放弃天津、保定退入山东。为了援李,张被推为直鲁联军总司令,派褚玉璞率军北上,与邓宝珊、徐永昌拉锯于津南一带。翌年春天,张作霖奉军再度入关,在张宗昌、李景林两军配合下,攻占了天津、北京。张之江率国民军各部,退守南口。李景林部因一度支持郭松龄倒戈,被缴械改编为荣臻部奉军,改委褚玉璞为直隶善后督办。从此,所谓直鲁联军即专指张、褚的部队了。

经过张宗昌从中斡旋,吴佩孚与张作霖达成共同“讨赤”谅解后,于1926年春,由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四方出兵进攻退入察、绥的国民军。张宗昌任联军前敌总指挥,经五个月的激战,攻下了冯玉祥军据守的南口。国民军败退绥西五原。北京政府为此特授张宗昌为义威上将军。随着张的反动军事势力的增长,直鲁人民遭受的痛苦也日益加深。张、褚的军队控制京津后,大肆屠杀国共两党的党员和进步人士,封闭报馆杀害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在济南和青岛则大肆逮捕工人,杀害爱国青年。为了扩编部队,更对农民敲骨吸髓,榨取无餍,山东每亩地丁银一两至少八元,甚而多至二十元。冀、鲁农民在张、褚残暴统治下,哀鸿遍野,纷纷向奉、吉、黑三省逃荒。

张宗昌、褚玉璞为了争夺地盘,拼命扩编武装,不到两年时间,即将军队由一个旅扩编为三十四个军。所有战败的军阀部队,都被他们收为己有;收完了败兵再收编土匪。故张、褚统治下土匪遍地。张作霖奉军纪律,本已不佳,而他豢养下的直、鲁联军更是兵匪不分,毫无纪律,给华北人民,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

直鲁联军,虽然号称四十万,但在北伐军打击之下,未经几个回合,就溃不成军。正当张宗昌盘踞北京得意忘形之际,北伐军先后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直系军阀被打垮,铁扫帚很快就会扫到张作霖和他的头上,因此,张宗昌急忙北上求援和孙传芳共同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他和孙传芳为副总司令,以便收集所有北洋军阀的残余力量再作垂死的挣扎。 1927年初,张宗昌二次率军南下。一路由许琨率领,进取合肥,因陈调元已归顺北伐军,很快失败退回;另一路,由张宗昌自率毕庶澄军,接防上海。当时上海工人正在共产党人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张宗昌用机枪大炮狂轰乱扫,特别是使用白俄军开动铁甲车横冲直撞,见人就杀,残暴无比。引起了上海市民公愤而纷纷拿起武器,将张军缴械,张和褚玉璞狼狈逃回济南。

由于国共分裂和国民党内部纠纷,张作霖北京反动政权曾一度获得喘息时间。但国民党协调内部关系后,又集合新、旧军阀部队,编组成四个集团军,继续“北伐”。1928年4月,蒋介石集团军沿津浦路北上;冯玉祥集团军由豫东攻入鲁西。虽然日本帝国主义者公然出兵侵入济南支持张宗昌,但已不能挽回败局。于是张宗昌、褚玉璞率败兵由济南很快溃退,经德州、沧州、天津,一直退到滦河东岸。张、褚曾要求班师回奉,张学良因他们的军队纪律太坏,不准退回关外。张、褚的几万残兵分驻滦东五县。除褚玉璞七军团主力,由徐源泉率领,在天津经何成濬收编,归蒋介石;方永昌残部,由刘珍年率领,在胶东投蒋介石外,其余所有张、褚残部,均被张学良和白崇禧派兵缴械。张褚二人在军队缴械后,逃往大连,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庇护。后褚玉璞又由大连返回胶东拉队伍,被刘珍年活埋。九•一八后,张宗昌拒绝做汉奸,应张学良电召由大连回国,到山东访亲问友,被冯玉祥利用郑金声之子替父报仇为名,派人刺杀于济南车站。

下面是张宗昌直鲁联军在二次南下前的编制,从中也可以概见其杂滥之一斑: 直鲁联军总司令 张宗昌 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 褚玉璞 第一军军长 方永昌

第二军军长 张敬尧(段祺瑞皖系第七师师长) 第三军军长 程国瑞

第四军军长 孙宗先(北洋陆军第五师) 第五军军长 王栋

第六军军长 徐源泉(山东陆军第五混成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j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