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2-27 0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语言学纲要思维导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关键词: 考研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2004年6月23日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语音 、 词汇 、 语法 三个部分。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5.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二、填 空 题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 语言 ,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 语法规则 是十分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 编码 、 发送 、 传递 、 接收 、 解码 五个阶段。
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的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且也是思维的 最有效的工具 。
4.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 同意 ,摇头表示 不同意 ,送别时挥手表示 致意 , 鼓掌 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 愤恨 ,手舞足蹈表示 激动或高兴 。
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 左 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思维 。 7.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量词 。 8.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语言 。 三、判 断 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没有语言。(+) 4.没有语言,人类照样可以思维。(-) 四、问 答 题
1.说话和语言有什么区别?
(1)语言不等于说话,说话是对语言的运用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语言和说话不是一回事。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2)语言是看不见的,它存在于所说的话语中。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交际工具。
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
(2)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的动物,不管是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还是接近人类的猩猩,都是没有的。
(3)在人类所有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4.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6.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brother 表示,汉语的舅妈、姨妈、姑妈、婶婶,英语用 aunt 表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人们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
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1)语言的社会作用
语言是维持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语言。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与这种基础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2)语言对社会成员的制约性
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不管阶级、集团之间的斗争多么尖锐,斗争的双方都得使用互相懂得的语言。
3)语言在社会变异中表现出自己的性质
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普通老百姓说话时用词造句的习惯和风格与学术泰斗肯定有差异,但都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比方说,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语言表达不同于其他的文艺作品,也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说话,更不同于科学论文的语言,它通俗、生动、含蓄、夸张,但其中所用的每一个词、每一条规则又都是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经常运用的,所以人们一听就懂,不会因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语言正是在各种变异中表现出自己的性质。 5.简述儿童习得语言的一般过程。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婴儿呱呱落地,就堕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环境里,他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学会周围的这种语言。整个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了。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4.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5.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处于组合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
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
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比主谓6.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7.替换操作
指的是在分析语言的一种的操作方法,用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是否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具体操作程序是:在一个特定的结构位置上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替另一个语言单位,替代后如果整个结构是合法的且不改变原有的句法-语义结构关系,那么即可证明这两个单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 8.语言能力
广义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的结合。(教材p35)。一个具备狭义语言能力的人可能会因为智障或发音-听觉器官缺损而失去广义的语言能力。后者天生的如聋哑人。 狭义的“语言能力”是从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讲的,指的是人类大脑天生就具有的语言装置/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器官。 二、填 空 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 能指 和 所指 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 能记 和 所记 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能记 。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约定俗成 。 4.语言符号具有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和 能指组合的线条性 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 音位 ,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 组合 ,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 词 ,第二级是 词组 ,第三级是 句子 。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 组合关系 和 聚合关系 。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 抽象思维 能力和 灵活的发音 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这种记号代表什么意义是社会全体成员都知道的,都认可的。现实生活中,用一个事
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而成的语言的结构类型。
物做另一个事物意义的标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街上的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因为遇见了红灯,
因为红灯是社会成员约定表示停止意义的记号;一会儿绿灯亮了,汽车又继续往前开,因为绿灯是大家共同约定表示可以通行中一意义的标记。古代人打仗,击鼓表示前进进攻,鸣金(敲锣)表示退却收兵;敌人来了,在烽火台上放火发出信号。现代军营还用号声表示起床、休息等意义。交通警察用手势还可以表示各种意义。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2)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一个以上的聚合群之内。 (3)绝大多数语法符号都能与至少一个符号构成组合关系。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这是因为:
(1)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
张嘴就能说,既不需要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口袋,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专门的物质设备(即使像旗语这种简单的交际工具,也还需要两根棍子、两块布)。 (2)语言符号的容量最大
语言系统中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 (3)语言符号的表达效果最好
说话只是动“嘴皮子”,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用手势,效果就要差得多:远处看不清,暗处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汉语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由社会的习惯所决定。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把这类对象叫做ren,而叫别的,也完全可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ü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
看不见;深奥的哲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达;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双手腾出来,影响劳动。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英语之所以用father、mother表示,这取决于汉民族和英格兰民族的不同的社会约定。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
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之所以用“bàba”、“mümɑ”表示,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
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
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
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
答题要点:
(1)广义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的结合。(教材p35)。一个具备狭义语言能力的人可能会因为智障或发音-听觉器官缺损而失去广义的语言能力。后者天生的如聋哑人。 狭义的“语言能力”是从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讲的,指的是人类 (2)大脑天生就具有的语言装置/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器官。
(3)一个人能不能说话,这是言语能力问题。狼孩不会说话就属于这种情况。
(4)会说话的人有的能确切地用语言来传情达意,有的就不能,或者水平差一些,这都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与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本身无关。
另外要注意:表达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必要条件。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
人类的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单位的明晰性/非明晰性 (2)任意性/非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单层性 (4)开放性/封闭性 (5)传授性/本能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制约/刺激-反应
只有具备以上特征的符号系统才是真正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第三章 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
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2.音节
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但还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tso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3.音素
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和?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4.音标 5.国际音标
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6.音高
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7.音强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
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ian]。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音标不同于字母: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而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音强是英语形成重音的基础。 8.音质
音质指的是声音的基本性质。音素就是人类语言中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音质的不同决定了音素的不同。共鸣腔、发音体和发音方法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语音音质的不同。 9.元音
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决定元音音质差异的因素有: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和前后。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10.辅音
根据气流通道可分为口辅音和鼻辅音两大类。所有的辅音都是噪音。 11.发音部位
舌尖、舌叶、舌面、舌根、硬腭、软腭、小舌、喉腔,等等 12.鼻化音
所谓鼻化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同时从口腔、鼻腔通过并以口腔和鼻腔作为共鸣器的那些音素。所以也叫口鼻音。普通话没有鼻音化,方言中有,如吴方言中的“防”读作[fɑ?35],就是一个鼻化音。 13.发音方法
发辅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常见的发音方法有:阻碍方式(塞、擦、塞擦)、清浊、送气不送气,等等。 14.音位
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15.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6.音质音位
元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 17.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18.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二、填 空 题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音高 、 音强 、 音长 和 音质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动力源 、 共鸣腔 、 发音体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 主动 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被动 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辅音 和 元音 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 辅音 充当的。
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根据声带颤动与否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
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常用的发音部位有:上下唇、上下齿、齿背、齿龈、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线性音位。辅音音位、
1.语音的 发音 、 传递 、 感知 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圆唇与否 、 舌位高低 、 舌位的前后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 舌面后半高园唇元音是 o , 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是 a , 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是 V , 舌面前高园唇元音是 y 。
8.辅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由 发音部位 、 发音方法 两个方面决定的。 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b]是 双唇、不送气、浊、塞音 , [p]是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 [ts]是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 [g]是 舌根、不送气、浊、塞音 , [m]是 双唇、浊、鼻音 。 1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 [p']-[p]是 [±送气] , [p]-[b]是 [±浊]或[±清] , [ts]-[ts']是 [±送气] , [f]-[v]是 [±清]或[±浊] ,
[t']-[k']是 [±舌尖中]和[±舌根] 。
11.音位变体可分 自由变体 和 条件变体 两类。
1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 音质音位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 非音质音位 。
1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 声调 、 声母 、 韵母 三部分,其中 韵母 又分 韵头 、 韵腹 、 韵尾 三部分。
15.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同化 、 异化 、 弱化 、 脱落 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 脱落 。 表示。 三、判 断 题
1.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节。(-)
2.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是音强的不同。(-) 3.儿童的声音和成人的声音差别是音长不同。(-)
4.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气流是否强,都能形成不同的音素。(-) 5.音素[x]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后清檫音。(+) 6.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7.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上齿。(-)
8.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9.元音[y]和[u]是舌位前后不同,其它方面的特点是一样的。(+)
10.音素[a]和[ɑ]的发音特点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是写法不同。(-) 11.所谓送气、不送气,实际上是指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
12.[p']和[p]这两个音素,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对立关系,在英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互补关系。(+)
13.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发音时音素可以任意变化。(-)
14.汉语的调位可分 阴平 、 阳平 、 上声 和 去声 四类,其调值分别是 55 、 35 、 214 、 51 。
16.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素p、zh、x、h、?,国际音标分别用 [p'] 、 [t?] 、 [.] 、 [x] 、 [y]
14.[t]、[p]、[k]三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
15.汉语的“不”是去声,在去声音节前,一般要念阳平,这种变化就是同化。(-) 三、单项选择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 A.[u]、[c]、[h] B.[y]、[ts']、[x] C.[u]、[ch]、[h] D.[x]、[y]、[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汉语中的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的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高,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 B.[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对元音区别的描述中,(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 A.[x]-[h] B.[t]-[d] C.[c]-[ch] D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z]-[ts]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四、 分 析 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写出下列元音: ① 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V] ② 舌面前半高不园唇元音——[e] ③ 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a] ④ 舌面后高园唇元音——[u] ⑤ 舌面前高园唇元音——[y] ⑥ 舌面后半高不园唇元音——[+]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②[v]:唇齿、浊檫音。 ③[x]:舌面后、清檫音。 ④[p']: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Φ]:双唇、清檫音。 ⑥[ts']:舌尖前、清、塞檫音。 ⑦[m]:双唇、浊、鼻音。 ⑧[b]:双唇、浊、塞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发音方法不同,[p']是送气音,[p]是不送气音。 ②[g]-[k]:发音方法不同,[g]是浊塞音,[k]是清塞音。 ③[m]-[n]: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n]是舌尖前鼻音。 ④[p]-[k]: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重音,[k]是舌尖后音。 ⑤[s]-[z]:发音方法不同,[s]是清檫音,[z]是浊檫音。
⑥[u]-[o]:舌位高低不同,[u]是后高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⑦[ts]-[ts']:发音方法不同,[ts ]是清不送气塞檫音,[ts']是清送气塞檫音。 ⑧[y]-[i]:唇的圆展不同,[y]是圆唇元音,[i]是不圆唇元音。
4.给下面的句子注上国际音标:(四个声调可分别用数码55、35、214、51表示) ① 班干部管班干部,班干部被班干部管。 ② 华华怕妈妈,给妈言好话。
③ 天外有天,楼外有楼。 月湖美丽,眼看不够。 ④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 五、问 答 题
1.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
的部位比较紧张。比较:a—p。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我们可以拿一张纸放在口腔前面测试,发元音时,纸张只是轻微颤动一下,而发发音时,纸张在突然放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平时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模仿,教师一般使用呼读音,就是辅音加上元音教读,例如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声母[p、p¢、m],读作[po、p¢o、mo],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普通话[p]的音质就是[po],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2.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决定的。
所谓舌位,是指发音时舌头的隆起点的位置。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舌头后部隆起,就是舌位舌位就越高;反之,口腔开口度越大,舌头的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嘴唇的圆展是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撮成圆形还是自然展开。
例如:[i]和[y]是圆唇与否的区别,[y]和[u]是舌位前后的不同,[i]和[a]是舌位高低的不同。 3.阅读教材上的元音舌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舌位的前后是怎样表示的? ②舌位的高低是怎样表示的? ③园唇与否是怎样表示的?
4.举例说明什么是发音部位,什么是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就是口腔中形成阻碍阻挡气流冲出来的部位。汉语普通话辅音的发音部位,从外向里观察,一共有六个发音部位,辅音相应地分为六类:
1〕 双唇音:由上下唇闭合形成阻碍,主要有p、p‘、m、b。 2〕 唇齿音:由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主要有f、v。
六个发音部位可以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掌握记住,并不难记,只要注意一下各个部位有哪些辅音就可以了,这也不难。
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让气流冲出来的方式。汉语有5种方法。
檫音1)塞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合,阻住气流通路,然后猛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故又叫爆破音,主要有p、p‘、t、t‘、k、k‘。
檫音5)边音:舌尖上抬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的两边流出,汉语主要有一个l。 5.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什么是音位变体?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不相同,但又有联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是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只要是音色上有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而不管它是否区别意义。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只有具有社会性特点,具有区别词形和区别词义作用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 理解,所以它们是一个音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音位实际上概括了好几个近似的音素。因此,音位划分考察的是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语音差别,与意义区别无关紧要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
的音素,因为音素a比较典型,所以就选择它来作为这一个音位的代表。一个音位可以是一个音素
后。舌位的高低是指舌头隆起点与上腭之间的距离而言的,口腔开口度越小,舌头隆起点离上腭越近,
构成的,也可以是一组音素构成的,这组音素在音质上彼此有区别,但是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音感上又比较近似,所以概括在一起。由于划分角度不同,所以同样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自然属性角度看是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是音位,比如p和p‘,从自然属性看,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来考察,在汉语中,它们是两个音位,在英语中,它们是一个音位。
为了同一般音素相区别,音位音标都用两条左斜线分隔开,如/a/、/p/、/k/、/b/等等。 6.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其实际读音分别是[a]、[A]、[?]。这三个读音其实都是/A/音位的音位变体,其中da中的[A]是典型变体,ban中的[a]是由于受到韵尾n的同化影响所产生的变体;guang中的[?]是受韵头[u]或韵尾[?]同化的结果。因此它们始终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中,自然属于一个音位。
7.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
元音音位也有辅音音位,它们都是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区别作用的,一般称之为音质音位,音质就是一个音素的发音特色。语音中还有通过音高、音重、音长来区别意义音位,这些音位同音质没有关系,所以称之为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主要有调位、重位、时位等。汉语的声调也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要方面,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妈、麻、马、骂四个词,就是音位声调的不同而区别意义的。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就是调位。我国粤方言有十个声调类型。通过调位来区别词义,这是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就是重位,有没有重位,重位的位置不同,往往也要影响到意义的表达,例如普通话[`],其中[]念轻声,这个词的意思是“帘子”,念上声,这个词的意思是“莲fill(充满、装满、执行)念[fil],就是长短元音的不同来区别的意义的。 8.音位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种语言中的每一个音位都处在至少一个聚合群中。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比方北京话的/p/音位同时处在两个聚合群中:按部位,它是双唇聚合群/p p¢ m/的成员(为简化分析,这里不列擦音),按发音方法,它是不送气塞音聚合群/p t k/的成员。 (2)处于同一聚合群中的因为理论上应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每一个音位不仅处于聚合关系中,而且,处于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也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辅音/k k¢ x/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组合,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组合,而对称的系统中常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比如北京话鼻音聚合群中的/m n ,/三个音位在组合关系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9.什么是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 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
子”。能通过元音的长短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音位叫做时位,如英语feel(觉得、以为)念[fi:l],
/t?、??¢、?/则相反,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当然,在平行的、
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
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
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
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 /、//,把“豆腐”说成/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说成“I’m”,把“I shall”说成“I’ll”,等等,都是脱略。 10.小舌在发音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在发音的过程小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就可以构成发音体,比如法语的小舌颤音[R]就是利用这个发音体发出的音。小舌也对共鸣腔产生重大影响,鼻音、口音和鼻化音的发音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舌:小舌下垂就打开鼻腔通道,若同时堵住口腔就可以发出鼻音,若口腔不完全堵死就发出鼻化音或口鼻音;若小舌上升,堵住鼻腔通道,发出的就是口音。 11.音素、音位、音位变体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题要点:
(1)音素是一种跨语言的实体单位,是人类能够发出的可用于自然语言的所有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的总称。音位和音位变体都是相对于特定语言来说的:音位是特定语言系统中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功能单位,而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组合关系中的实现。
(2)音位只具有心理现实性,而音素和音位变体都具有物理、生理现实性。
(3)构成音位是是区别性特征,构成音素的是对立特征;但对音位区别性特征的分析说明必须以揭示音素的自然对立特征为前提。
(注意:也可以按照上述第五题那样的思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六、改 错 题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同语言的意义相比,它并不重要。 改正: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同语言的意义相比,它同样重要。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英语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改正: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3.汉语拼音中的音素g,国际音标写作[k']。 改正:汉语拼音中的音素g,国际音标写作[k]。 4.用力大小不同,音高就不一样。
改正:用力大小不同,音强就不一样。或者:频率高低不同,音高就不一样。 5.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改正: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或者: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6.男子和女子声音的差别是由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 改正:男子和女子声音的差别是由发音体的不同决定的。
7.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多样的音素,与上下牙齿的活动密切相关。
改正: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多样的音素,与上下主动发音器官的活动密切相关。 8.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阻。
改正: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阻。或者: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阻。 9.音素a和ɑ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改正:音素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10.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的。 改正:音素是从语音的生理属性角度划分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的。 11.汉语拼音中ge和yue中的e,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但是同一个音位。
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
改正:汉语拼音中ge和yue中的e,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也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12.汉语拼音zhuang和quan中的u,是同一个音素,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改正:汉语拼音zhuang和quan中的u,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也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13.音素和音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一种语音系统有多少音素,就有多少音位。 14.同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音素。 改正:同一个音位,可以对应几个不同的音素。
15.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非音质音位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改正: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非音质音位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6.不同的音位变体,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改正:不同的音位变体,不具备区别不同的意义作用。 17.汉语拼音中t和k的区别是发音方法不同。 改正:汉语拼音中t和k的区别是发音部位的不同。 18.汉语中,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要念阴平调。 改正:汉语中,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要念象阳调或21调。 19.英语中有复辅音,也有复元音;汉语中有复辅音,也有复元音。 改正:英语中有复辅音,也有复元音;汉语中没有复辅音,但有复元音。 20.由于地域上的差异,音位组合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改正: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影响,音位组合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动宾结构,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条组合规则适用于所有动宾结构,如“看电影、读报纸、学文件、下围棋、修房子、买车票”等等。 2.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法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买什么什么东西”这个格式,在杂货店可以说“买酱油”,在服装店可以说“买衣服”,在车上可以说“买车票”,在粮店可以说“买面条”,等等。这种替换理论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可能造出的新的句子完全无法全部列举。 3.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4.句子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其最大的特点是:(1)具有一个语调,(2)经常用于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5.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语义规则组织起来的,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法单位。 6.固定词组
具有词组形式当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称为固定词组。固定词组最突出的特点是:(1)意
改正:音素和音位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不可能出现一种语音系统有多少音素就有多少音位的情况。
义的相对凝固性,(2)成分的相对不可变更性(其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大致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7.词
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就是说在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中它处于最低层级,其他层级的单位如词组、句子本身包含了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因此都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8.语素
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9.单纯词
语言中那些仅由一个语素构成或者只包含一个语素的词就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是一个音节的,可以有双音节单纯词(如连绵词)以及多音节单纯词(如音译外来词)等。 10.合成词
语言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称为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词和派生词之分。 11.词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如汉语的“第一”的“第”“老师”的“老”英语“un-known”(未知的),“en-able”(使能够),“im-possible”(不可能的)“un-”“en-”“im-”等都是前缀。汉语的“小鸟儿”“棍子”中“儿”“子”,英语的“read-er”(读者)“voice-less”(无声的)中的“-er”“-less”等都是后缀。马来语中的patuk(啄),pelatuk(啄木鸟),“-el-”就是中缀。 12.词根
词根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它可以是成词语素充任的,也可以是不成词语素充任的。前者如汉语中的“人”、“人民”中的人,后者如汉语中“桌子”的“桌”以及“人民”中的“民”。 14.词法
广义的词法包括构词法和构形法两个部分。前者研究词汇意义上的词之内部结构及构成新词的方法。后者研究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的内部结构或构成问题。狭义的词法仅指构形法。 15.词干
前者就称为词干。词干作为一种成分,它是或者由词位直接充任的(books中的book)或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位组合而成的词位序列充任的(如woman-students中的woman-student)。 16.词尾
后者就称为变形语素或构形语素,如果构形语素出现在一个词中最后的位置上则称为词尾。与所有的构形语素一样,词尾只给词语增加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 17.直接组成成分
所谓直接成分就是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结构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一个复杂的结构,往往是由许许多多的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构成。从层次看,每一个层次的结构单位,一般是由两个直接成分构成的。分析词组的层次,就是要分析这个词组在每个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如果直接成分仍然是由几个成分构成的,就要依次往下分析其直接成分,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
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
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一般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单纯的词汇性成分、提供形态性语法意义的部分。
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一般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单纯的词汇性成分、提供形态性语法意义的部分。
18.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的异同而分出的类别。根据词的词汇意义给词划分的类别不是语法上的词类。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等。 19.语法形式
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20.语法意义
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的出来的意义称为语法意义。比如books中-s这个语法形式表达的是“复数”这个语法意义,John’s中的-s这个语法形式表达的是“领属”的语法意义。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21.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的表现手段称为语法手段。自然语言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大者言之,主要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语序仅仅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一种语言主要采用哪一种语法手段,不同的语言很不一样。 22.形态
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许多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 23.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24.语法的递归性
语法的递归性主要是针对组合关系而言的。因此所谓的“语法的递归性”是指有限符号和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语法的递归性保证了语言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生成无限多句子或话语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表达需要。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因而语言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随表达的需要而屈伸自如。语言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5.变换分析
语言研究中用于揭示句法多义和句法同义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常见的变换分析手段有:移位、删除、添加、插入、替换、分合等。变换分析至少应保证句子在变换前后基本语义结构关系不变。 26.句法多义
一个词语序列中内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法结构关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句法多义或句法歧义。比如“一个学校的老师”内含两个句法结构关系“一个|学校的||老师)”、“一个|学校的|老师”。在前者中“一个”意义上指向“老师”,是整个“学校老师”的定语;在后者中,“一个”直接限制“学校”,意义上相当于“一所”。 27.句法同义
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句法同义关系不是具体句子间的关系,而是句子格式间的关系。比如“他打破了杯子。”和“杯子被他打破了。”两个句子代表的就是具有句法同义关系的两个格式(主动句格式和“被”字句格式)。 28.屈折语
“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做内部屈折。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29.孤立语
根据词的结构与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30.黏着语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此外,粘着语的土耳其语的比较典型的黏着语。 31.复综语
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由于在词里面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例如美诺米尼语的“akuapiinam”是一个词,意思是“他从水里拿出来”,包含以下语素:词根“akua”(挪开),后缀“-epii-”(液体),后缀“-en-”(用手),后缀“-am”(第三人称施事)。 32.分析语
按照语法手段的性质可以将世界语言分为分析语和综合语。所谓的“分析语”是指以词法手段(主要33.综合语
按照语法手段的性质可以将世界语言分为分析语和综合语。所谓的“综合语”是指以句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手段的语言。俄语是较为典型的综合语, 二、填空题
1. 语法规则 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 组合规则 和 聚合规则 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 有语调 。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 陈述。 5.从是否能独立充任句法结构成分的角度看,词可以分为 实词 和 虚词 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 句法 ,词以下的规则叫 词法 。
8.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 词根语素 、 词缀语素 、 变词语素 三类。 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 词干 。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 词根 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这是汉语的特点。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
12.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构词法 ,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 词法 。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派生词 ,其构词规则又叫作 派生构词法 ,或叫 附加法 。
14. 主谓 、 动宾 、 偏正 、 联合 、 补充 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主谓 的意义是\陈述\, 偏正 的意义是 \修饰\, 动宾 的意义是\支配\, 补充 的意义是\补足(述语)\, 联合 的意义是\并列\或\选择\。
15.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 \。 16.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 词类 和 词形变化 。
17.各种语言里都有 词类 ,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
18.变换是 语法格式 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 语法格式 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
是构形手段)为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手段的语言。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英语属于比较典型的分析语。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 构词 语素,把词尾叫作 变词 语素。
19.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句法同义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 句法多义 。
20.根据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的不同,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孤立语 、 屈折语 、 黏着语 、 多式综合语 四种类型。
21.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 形态变化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形态变化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复综语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三、选择题
1、语法的聚合规则是(A): A、潜在的 B、现实的
C、存在于话语中 D、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语法的组合规则是(C): A、潜在的 B、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 C、现实的 D、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3、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最小”,指的是(C): A、能扩展 B、不能扩展
C、可以插如别的成份 D、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出现。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老虎、(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派生词的一组是(C):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老虎、(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6、下列词组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C): A、洗衣服、好天气、(英)to read the newspaper B、看电视、吃西瓜、(英)the red sun C、上学校、逛大街、(英)to play football D、站稳、扫干净、(英)to take on the right
7、下列词的词形变化的形式属于变更词尾的一组是(C): A、man----men B、bring----brought C、slow----slower----slowest D、see----saw
8、下列各组词的词形变化的形式属于词根内部元音、辅音发生变化(内部屈折)的有(B): A、I----me B、foot----feet C、work----works D、child——children
9、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D): 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0、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D):
A、甲方在今年为乙方培养四个试验室工作人员。 B、日本保留和尚使用的庙宇已经不多了。
C、我今年还欠款50000元,明年就好过多了。 D、我的老师、同学都特别喜欢我拍的这部片子。 11、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A): A、很明显,那是一只狼也不怕的狗。 B、新的教师宿舍已经修好了。 C、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向我们招手。 D、靠山吃山总有吃光的一天啊。
12、英语\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 A、性 B、数 C、人称 D、格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 D、汉语属于屈折语。
14.以下概念属于聚合关系的是(C)。 A、动宾 B、偏正 C、动词 D、联合
15.以下概念属于组合关系的是(A)。 A、主谓 B、形容词 C、宾语 D、单纯词 四、分析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 夕阳 把 远山 照得 通红 主语 谓 语 状语 中心语
介 宾 述 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 热爱 人民的 周总理 动 宾 定 中 2) 热爱 人民的 周总理 定 中 动 宾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我打破了杯子。
1)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我把它打破了。——我打破的是杯子。——杯子是我打破的。??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
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关心的是他母亲。 ——被关心的人是他母亲 ——关心人的是他母亲 (2)虚构故事吓坏人 ——虚构故事把人吓坏了 ——虚构的故事用来吓唬坏人 (3)三个学校的老师 ——三位学校的老师 ——三所学校的老师 (4)非洲语言研究 ——非洲的语言研究 ——非洲语言的研究 (5)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物了 ——我们不吃鸡了
(6)非常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英雄 ——英雄非常热爱祖国和人民
——非常热爱祖国,非常热爱那些人民的英雄 (7)反对他的意见 ——这个意见是反对他的 ——反对的是他提出的意见 (8)我们要学习文件
——我们要的是用来学习的文件。 ——我们打算学习学习文件。 (9)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10)我在火车上写字 ——我把字写在火车上
——我在火车上,在火车上写的字 ——我在火车上,在写的字,字在火车上 (11)他来班里才几天,好些同学还不认识 ——他来班里才几天,好些同学还不认识他
——他来班里才几天,有好些同学他还都不认识他们 4、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 词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老师 师 老 小鸟儿 小鸟 儿 糊里糊涂 糊涂 里 (英)unknow know Un
(英)unhappily happi un ly 5、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结构之间的差别。 (1)在池子里洗衣服--在池子里养金鱼 *把衣服洗在池子里——把金鱼养在池子里 *洗衣服洗到池子里——养金鱼养到池子里
这说明“池子里”仅仅是“洗衣服”这个行为的处所,但不必然是“衣服”的处所;与此相反,“池子里”既是“养金鱼”的处所,也是“鱼”的处所。
(2)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室里写字——在火车上写字 字写在黑板上——?字写在教室里?——字写在火车上
(人呆)在黑板上写字——(人呆)在教室里写字——(人呆)在火车上写字
以上变换说明:(1)“黑板上”是“字”的处所,不必然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教室里”是“写字”的行为发生的处所,但不必然是“字”的处所;(3)“火车上”既是“写字”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是“字”的处所。 五、问答题
1、简述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大多数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语言里面绝大多数的词都是实词。虚词为数不多,但是出现的频率高,起着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例如“和、或者、因为、所以、对于、在、的、了、吗、呢”等等,都是汉语里的虚词。实词和虚词的区别是: (1)实词大多数都能单说,但虚词不能。
(2)实词可以充任词组或句子结构中的结构成分,但虚词不能。 (3)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虚词的意义比较虚。 2、简述词根和词干、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1)词根和词干的区别
1)词根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缀相对;词干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尾、词头、词嵌等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2)词根都是由语素或语素列充任的,而词干都是由包含词根的词汇词或词位词充任的。 (2)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1)词缀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2)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
(3)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位词,这个词位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3、试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种:
(1)选词 进入结构的同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我们之所以知道“读书”是述宾结构,“好书”是偏正结构,正是从“读”和“好”所属的词类来确定的。
(2)词序 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汉语缺少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来确定结构关系。
(3)虚词和词形变化 词和词的组合还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同和词形变化。虚词是汉语中除了词序
以外的重要组合手段。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自然语言中常见的语法范畴有
(1)性(gender) “性”的语法范畴是属于名词类的词所具有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有这种语法范畴。不过性的数量不等,如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俄语和德语有阳性、阴性和中性。俄语以辅音结尾的为阳性,以a结尾的为阴性,以o结尾的为中性。要注意的是,作为语法范畴的“性”不同于自然性别(sex)。 (2)数(number) “数”的语法范畴一般也为名词类的词所有,表示现实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有的语言还有双数、三数、四数之分,如阿拉伯语除了单复数外有双数。通常只有表示具体的可以计数的事物的名词才有数的语法范畴,像专有名词、抽象名词等就没有数的变化。 (3)格(case) “格”属于名词和代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格的数量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是不一样的,德语有主格、与格、所有格、宾格,俄语有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前置格。英语的代词有主格(nominative case)、宾格(objective case)、所有格(possessive case)之分,一般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因为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来确定的所有格是在词后面加¢s表示。
(4)体(aspect) “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方式,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结束、完成等多种意义。英语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汉语的体的分类有不同的说法,如认为“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重叠表示尝试体,如看看、摸摸、拍拍、捏捏等。
(5)时(tense) “体”属于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的时间,确定时间的标准是说话(写)的时刻。时的范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英语一共有16种时态(tense),常用的有13种。通常所说的英语时态,是把时和体结合在一起说的。 (6)人称(person)
人称表示说话者本人和所说的话中的动作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只有be的现在时的单数有人称的变化,如am、is、are,其它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时有第三人称和其它人称的对立。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情况是在动词后附加词尾s,个别有变化的,变化规则同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相同,如加-es。
(7)级(degree) “级”表示性质或属性的程度上的差别的语法范畴,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意义。级一般可分为原级(positive degree)、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最高级(superlative degree)三种。英语的级的构成情况是: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例如:warm (原级)——warmer (比较级,加er)——warmest (最高级,加est)
(8)态(voice) “态”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与主体的关系。通常把态分为主动态(active voice)和被动态(passive voice)两种。句子使用的态不同,动作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在句子中表示的方法就不同。用主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用被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客体,即动作的支配者,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例如:Father reads the newspaper-The newspaper is read by father. 5、举例说明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也有共同的特点,这叫做“普遍特征”。比如: (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鸟儿飞)。
(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小鸟儿),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很小)。 (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转成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飞→飞的,写→写的、所写的);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飞→飞鸟,烧→烧杯)。
(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鸟儿和虫子),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试试,适应和改造[环境])。
(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鸟儿不飞了)和疑问句(鸟儿还能飞吗),都能够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快
飞吧!)。
(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鸟儿飞[自动],鸟儿吃虫子[他动])。
6.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有何区别?
自由词组是严格按照句法-语义规则根据表达需要临时构成的词语组合。固定词组是形式上象词组但功能上类似于词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二者的区别如下:
(1)从来源上看,自由词组是根据需要临时构成的,而固定词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从功能上看,固定词组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相当于一个词,也没有必要再行切分,而自由词组本身不仅可以切分出词,还可以切分出低一层级的自由词组乃至固定词组。而固定词组内是决不能内含自由词组或固定词组的。
(3)从可离散性角度看,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但自由词组可以。 (4)从习得的角度看,自由词组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但固定词组则是语言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往往是一些历史事件或寓言的概括,必须象词一样一个个地学习记忆。
7.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
(1)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英语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
(2)词缀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
(4)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位词,这个词位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8.什么是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即通过词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比如英语名词woman的复数形式,按一般规律是附加词尾s,但它则是采取内部屈折的方式,把元音[9]变成[i],整个词的读音变成了[wimin],又如speak-spoke-spoken,give-gave-given,choose-chose-chosen;名词复数如foot-feet(脚),tooth-teeth(齿),goose-geese(鹅),stand-stood-stood(站),等等。这些都属于内部屈折。 9.什么是形态?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英语的有些实词在组合中要有词形变化。例如: The report was good .(这个报告是好的) The reports were good .(这些报告是好的)
前一句的report指的是一个报告,后一句reports指的是一些报告。在英语里,像“report”这样的可数名词进入句子,必须表明是单数还是复数。这两句话所表达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像“be”这样的动词,进入句子时必须表明时态,在人称和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这些都要求词尾相应地起变化,以满足组合的要求。
10.什么是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就是(广义的)语法范畴的表现手段。与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概括一样,语法手段也是把具有共同的特点的语法形式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自然语言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大者言之,
主要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语序仅仅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一种语言主要采用哪一种语法手段,不同的语言很不一样。这与词的结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11.黏着语与屈折语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题要点:
(1)“黏着语”和“屈折语”是从词的结构与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角度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
(2)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但词形变化的手段以词内部的语音形式变化为主(即内部屈折)。但黏着语没有内部屈折,句子中词语的语法意义或结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使用黏附在词根或词干上的变词语素来表达。例如土耳其语动词词根“sev-”表示“爱”,变词语素“-dir”表示第三人称,“-1er”表示复数,“-mis-”表示过去时,“-ere”表示将来时,那么,“sev-mis-dir-1er”就是“他们从前爱”,“sev-erek-dir-1er”就是“他们将要爱”。
(3)黏着语中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屈折语也有少数附加在词干上的变词语素,但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如英语中的-ing既可以是动名词标记,也可以分此标记;而且同一种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英语的领属意义可以使用-s,也可以使用介词of。 (3)黏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但屈折语的变词语素紧紧依附在词干上且可能随词干的语音特点而发生连读音变。如英语复数词尾-s就随词干尾音发音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语素音位变体。 12.谈谈构形法和构词法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
(1)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构形法是构成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态的方法。 (2)构词法的基础是语素,构形法的基础是词。
(3)词缀、词根是构词法的概念,词干、词尾、词头是构形法的概念。 13.试论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题要点:
(1)递归性的本质:由规则X构成的结构体可以继续按此规则扩展下去,无论扩展到什么长度,其结构模式不变。
(2)递归性的表现:结构的套叠(要求举例说明)。
(3)递归性的理论价值:比如与语言的生成性或儿童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等。 第五章 词义 一、名词解释 1.词汇
词汇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一种语言或方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可以多到几十万个。任何语言或方言的词汇都是一个庞杂的总体,但可大致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因此,与基本词汇相比,它有如下特点:1)非全民常用性,2)非稳固性,3)构词能力不强。 3.基本词汇
语言的词汇的内容尽管五花八门,门类繁多,但是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又称基本词。与一般词汇相比,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有构词能力强等特点。 4.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以便于人们就能够把现实现象中特殊的东西当作普遍的、一般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当
作简单的东西来掌握。比方说,“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可以不管这种水果的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种种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只概括地反映所有苹果共同具有的一些特征,以便把它和桃子、梨等其他水果区别开来。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5.同义词
我们在语言的使用中常常会碰到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分等义词(绝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相对同义词)两类。具有同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同或相近就可以了。 6.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7.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各义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词称为多义词。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8.本义
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多义词的本义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如,战士打仗必须使用兵器,因此“兵”衍生出“拿兵器的人”,即“兵士”的意义:“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战 国策·四周》)。“兵器”和“拿兵器的人”是用于战争的,于是 “兵”又衍生出“战争”“军事”的意义:“有宠而好兵,公弗禁。” (《左传·隐公三年》) 9.派生义
多义词中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0.引申
引申是多义词中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其中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1.相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又称为极性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比如:生——死、曲——直、多——少、有——无,等等。 12.绝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两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绝对反义词。比如:大——小、高——低、好——坏、长——短,等等。 13.同音词
意义不同但语音形式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音词。同音词在语言的运用中有它积极的作用,编民歌、说笑话、说相声和写文学作品的人往往利用同音词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14.言内意外
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之义以外,有许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在字面意义之外。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 二、填 空 题
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 基本词汇 。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 一般词汇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语法意义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 词汇意义 ,简称 词义 。
4.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 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5.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色彩意义 。
6、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一般性 、 模糊性 和 全民性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7、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 本义 ,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8.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 派生意义 。
9.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 中心意义 。 10.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 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 。 11.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 方言词 或 外语词 的结果。
12. 同义词 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3.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 色彩意义 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4.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 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15.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语境 补充确定的。 16.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外或言不尽意 \来概括。 三、选 择 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 look , do, 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 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 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词义的形成和词义的组合,其过程刚相反,它们是(A)。 A、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 B、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 C、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 D、从一般到简单,从特殊到复杂 7.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同音词的是(C)。 A、①花(植物的繁殖器官)-②花(耗费) B、(英)①dear(鹿)-②dear(亲爱的)
C、①白(白色)-②白(空白) D、①杜鹃(鸟)-②杜鹃(花) 四、分 析 题
1.试分析同义词“教师、教员、老师”之间的差异。
教师、老师都是尊称,但教员不是;教师、教员都是非面称,但老师是面称;教员、老师都可以用于背称,但教师不能用于称谓。
2.试分析多义词\深\和别的词所构成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深”是一个多义词。它可以表示距离大,如:水很深。它还可以表示感情深,这时“深”和“厚”同义。它还可以表示颜色深,这时“深”和“浓”同义。这样,“深”就和“厚”“浓”构成了同义关系。“深”在表示水深的时候和“浅”构成反义关系,“深”在表示感情时和“薄”构成反义关系,“深”在表示颜色时和“淡”构成反义关系。这样多义词“深”即和几个词构成同义关系,也和几个词构成反义关系。 3.试分析英语film用作名词时5项意义之间的派生关系:
(1)皮肤薄膜 (2)眼睛里长出的异常薄膜(俗称眼翳) (3)薄薄的一层透明膜状物 (3)摄影用的胶卷;⑤电影。
①是该词的本义。②是由①通过换喻引申出来的派生义。③是由①通过隐喻引申出来的派生义。④是由③通过隐喻引申出来的派生义,感光材料的胶卷和透明膜状物有相似之处。⑤则是由④通过换喻引申出来的派生义。
4.试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 (1)这个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A、有一个老人开了一家小旅馆,服务态度好,旅客不分贵贱,谁都可以接待。 B、有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居委会安慰他说,在辖区内,不管到哪家,谁都可以接待。 (2)妈妈的鞋没做好。
A、妈妈这几天在做一双鞋,因为常忙于其他事,所以至今还没做好。 B、皮鞋店在为妈妈定做一双鞋,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做好。 C、妈妈年纪大了,眼也花了,工艺水平比以前差远了,这次没做好。 D、鞋店一直来很有信誉,别人的鞋做得都不错,可给妈妈做的鞋没做好。 (3)那里有很多鲁迅的书。
A、在新华书店里陈列着许多鲁迅的著作,如:《呐喊》、《彷徨》等。 B、在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少鲁迅收藏的图书,有古籍的,有外语版的等等。
C、在我们中文系的资料室里,有不少研究鲁迅的著作,有评论他的思想的,有关于他的生平的,等等。 5.试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
(1)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她的肚子对祥子说:\我有啦!\ 祥子:什么?(《骆驼祥子》)
答:虎妞的“我有啦!”这句话言外之意是她怀孕了。这样的言外之意只有结合语境因素(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自己肚子这一的行为)才能推导出来。 (2)母亲(对女儿):你今后少跟少东家来往。 女儿:妈,我已是他的人啦!
答:女儿的答话“妈,我已是他的人啦!”所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已经与“他”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以及直接谈论非婚姻两性关系在汉文化传统道德观念都是忌讳,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就需要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外,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性就象财产一样从属于男性,这就是“我是他的人”这一委婉表达的观念依据。 (3)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 乙:不能,我是回民。
答:乙针对甲的问话所做的回答“不能,我是回民。”有这样一个蕴涵:回民不吃猪肉。根据这个蕴
涵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会话含义:你是猪,我当然不能吃你。 五、简 答 题
1.基本词汇有哪些主要特点? 1)全民常用性
这些词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例如自然现象,家畜名称,人的肢体和器官,亲属,方位,时令,数目,劳动工具,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等。这是这些词所以能够成为基本词汇中的词的一个基础。 2)稳固性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不容易起变化,比较稳固。 3)构词能力强
这些词大多自古就有,不是后来新造的。它们一般都由一个词根构成,这些词根成了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具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 4)使用频率高。
2.一个词的本义和中心意义有何区别?
(1)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
(2)中心意义和本义在多数词中是一致的,例如 “日”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太阳,“铁”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一种金属,“浅”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 里的距离小”(跟“深”相对)。像“兵”这种本义和中心意义不一致的词,在语言中当然也不乏其例。 3.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什么区别?
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六、论述题
1.词语搭配的限制因素。 答题要点:
(1)所谓“词语搭配”就是按照一定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把词语组合起来。 (2)词语搭配要受到如下一些因素的制约: A.语言外的现实因素的制约
现实现象中不存在的关系,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可能搭配使用,除非是童话或幻想小说。 B.系统内部要素的制约
语言毕竟不是现实本身,如何表达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关系,语言可以有自己的特点。不同语言中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C.语用因素的制约 1)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
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2)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2.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以及“言内意外”的本质。 (1)A、确定词语所指
B.限制作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儿。 C、补充信息
D、有助于理解“言外之意” 例如: E.调整话语理解偏差 F.克服跨文化障碍
(2)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之义以外,有许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在字面意义之外。
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外”。
“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不管是“言不尽意”还是“言内意外”,这都是语言运用的问题,属于当代语用学研究的范围。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一、名词解释 1.文字
“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2.表意文字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而从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文字是象形的表意字。可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象形字是用和事物相似的图画来指称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如“日、月、山、门、鱼、牛、木”等。会意字是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来表达某个词,如“休、从、林、上”等。这些由象形字和会意字构成的表意字虽然可以通过形体知道它所表达的意义,但这种由形体知义的过程往往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人们不一定知道象形和表意字代表的究竟是哪一个语素或词,况且语言中还有许多虚词和抽象的词是难以象形和会意的。于是人们又想到了其它的造字方法。 3.意音文字
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4.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放弃了表意的造字方法,改为直接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即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与音节挂上钩,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这是一种比较简明的文字体系,可分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大类。 5.书面语
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书面语是用文字写成的,但书面语不是文字问题,而是语言问题;口语的书写形式也不是书面语。 二、填 空 题
1.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 语言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 书写 符号。
2.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 时空 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3.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字形 。文字是用“ 形 ”通过“ 音 ”来表达“ 意 ”的。 4.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 实物 记事,一种是用 图画 记事。
5.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 音意 文字,即兼有 表音 、 表意 两种方法的文字。 6.古埃及的 圣书字 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 钉头字 字、中美洲的 玛雅 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
7.从表意到表 表音 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表音或音位 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2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 风格 变异。 三、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字中形、音、义齐全的一组是(C)。 A、人、是、山、蝴 B、玻、点、灯、机 C、汉、语、拼、音 D、口、旅、视、玫 2. 下列概念中都属于书写符号系统的是(A)。 A、笔画、笔顺、拼音表 B、字母、字母顺序、字典 C、拼写规则、标点、偏旁 D、偏旁、字母、词类表 3.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4.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5.文字的产生与(A)有密切关系。 A、图画 B、实物 C、结绳 D、讯木
6.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四、问答题
1.简述文字的作用。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破了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交际的范围。
(2)文字是人类积累知识的工具和传播科学的媒介。文字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只能通过口耳相传,而文字产生以后,前人的创造性成果可以通过文字记载下来,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人类能更好地总结生产经验,发展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丰富的文化艺术。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大容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历史,文字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标志。
(3)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文学语言的形成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4)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通过文字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同时我们又可以透过文字本身看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情况,因为文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古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也必然在文字中有所反映。
2.简述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和原始文字比较,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如下的条件:
(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3)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3.简述汉语书面语言的特点。
(1)汉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
(2)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汉语书面语就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汉语的书面语的词语不是通过“读”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不同的方言区,与当地的方音挂钩,它的读音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各不相同。碰到不认识的字,方言区的人只要知道它读如某字,就用自己方言里那个字的音去读它。只有在汉语这样的语言中才能看到书面语和口语的这种特殊的关系 4.试论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
(2)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如“事、式、势”等,口语中易混同,书面上一看便知。
(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5.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这就给口语和书面语带来一些不同的特点,使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同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写作的情况不同,口语中的各种伴随因素不起作用了,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口语和书面语的这些差别是由使用条件决定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名 词 解 释 1.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2.阶级方言
不同的阶级也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一般称之为阶级方言。它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旧社会我国的封建统治者所用的阶级方言在描绘当时社会情貌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生动的实例,特别是专门反映清末吏治的种种腐败现象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可以说是集官吏语言之大成。法国的贵族曾经有所谓“沙龙语言”和“闺秀语言”,它们的样品通过莫里哀的喜剧一直保留到现在。 3.风格变体
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同志们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 4.地域方言
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5.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6.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
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7.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在谱系分类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有些语言,如朝鲜语、日语等,至今还没有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 8.共同语
在有语言或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不同语言区或同一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我们把这样的交际工具称为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质也不一样。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9.基础方言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英吉利共同语是伦敦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大利共同语是在多斯岗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形成基础的方言就是所谓的“基础方言”。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0.语言规范化
规范指的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某种标准,规范化指的则是合于某种标准的行为。 从语言的角度说,“语言规范”指的便是语言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所提供的,能正确表达意思,而又为绝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某种语言形式的标准。“语言规范化”指的则是人们为谋求信息传递的规范,并保证信息传递效果的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干预,以使语言这个重要交际工具能按照人们的愿望来发挥其最大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行为。 二、填 空 题
1. 社会的发展 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2.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 内部因素 ,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4.语言的发展中, 词汇 的变化速度最快, 语音 次之,而 语法 的演变最为缓慢。 5.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 分化 和语言的 统一 。
6.语言的分化相对于社会的分化要 慢 ,而社会的统一却 快 于语言的统一。 7.社会方言包括 阶层方言 、 行业方言 等, 科学技术用语 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8.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 排他性 。 9.社会方言及其 风格变体 是语言的支流。
10. 社会的分化 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11.一种语言的几种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是不断扩大还是逐渐缩小,取决于它们所服务的社会是进一步 分化 还是逐渐走向 统一 。
12.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语音 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 语音 。 13.地域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 名异实同 。
14.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亲属语言 。分化出几种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叫 母语 或 原始基础语 。
15.语言学家把若干种有 亲属关系 的语言叫亲属语言。 16. 汉藏语系 和 印欧语系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 印欧 语系 日尔曼 语族。
18.我国诸民族语言主要分属 汉藏语系 、 阿尔泰语系 、 南亚语系 、 马来-玻利尼西亚 、 印欧语系 等五个语系。
19.我国最大的语系是 汉藏语系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它除汉语外,还包括 壮侗语族 、 藏缅语族 、 苗瑶 三个语族。
20.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等语言都属于 阿尔泰 语系。 21.语言的统一,主要指 共同语 的形成。
22.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 政治 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 经济 的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 文化 的原因。 23.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 国语 ,我国的 普通话 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24.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 语言运用 。
25. 循序渐进 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2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 北方方言 为基础方言,以 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 三、单 项 选 择
1.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c 。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2.下列都属于行业用语的是 a 。 a.保墒 手术 声调 磨床 b.角色 招标 公民 树木 c.聪明 黑洞 功率 民主 d.江河 讲义 卸装 对红
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 d 。 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 a 。 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5.下列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是 c 。 a.波兰语 白俄罗斯语 阿尔巴尼亚语 b.法语 西班牙语 罗马尼亚语 c.俄语 捷克语 塞尔维亚语 d.德语 荷兰语 英语
6.至今语系系属不明的语言是 b 。
a.鄂伦春语 傣语 乌克兰语 b.京语 日语 朝鲜语 c.苗语 赫哲语 匈牙利语 d.阿拉伯语 苗语 缅甸语
7.从谱系分类看,我国台湾的高山语属于 b 。 a.乌拉尔语系 b.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系 c.南亚语系 d.高加索语系 8.汉藏语系包括我国的 a 。 a.壮语 苗瑶语族 汉语 b.塔克克语 达斡尔语 土家语 c.布朗语 鄂温克语 侗台语族 d.藏缅语族 傣语 柯尔克孜语 四、辨 析 题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正确。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与人们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没有老是花样翻新的必要,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哪怕是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产生巨变,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都是逐渐实现的,语言中的旧词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掉了的。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不对。
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变化快,有的发展变化慢,即使是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最为灵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产生了诸如“网络、网友、网吧、网页、网恋、上网、网民、网管、网关、黑客”等大量新的词语。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不对。
一个人可以属于两个言语社团,因此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言语方式。
属于一个言语社团的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另一个言语社团的言语方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不对。语言系统尤其是语音系统的差异才是地域方言划分的标准。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不对。因为有些共同语的形成是政治原因决定的,比如汉语普通话;有的则是经济原因决定的,比如标准英语。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对的。 五、问 答 题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中语言内部各种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正是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3.语言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比较快,但并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际。这是为什么?
(1)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部分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第二,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词汇发展的这些既灵敏又稳固的特点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
(2)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语音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所以语音不会随着词汇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系统的变
4.扼要说明语言发展中分化和统一的基本过程。 答题要点:
(1)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疆域的日益扩大,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的分化。这时候,在一个地区中出现的语言新成分一般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在这个地区内,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一般也不大容易波及其他地区。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也就是说,出现了地域方言。
(2)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或分化)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汉语方言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社会完全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就可能失去约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特点,并进一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3)语言是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一个地方割据的,不很统一的社会可以完全统一起来;原来几个独立的社会也可以统一为一个社会。这时候,原来的地域方言或语言间的分歧就会妨碍人们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交际,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巩固,于是语言也会适应社会统一的要求而逐步向减少分歧、趋向一致的统一方向发展。语言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地域方言统一为民族共同语和不同语言的融合两种情况。
5.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不是都叫方言吗?二者是否相同? 答题要点: (1)不同。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 (3)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分化而产生的,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结果。
(4)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成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6.简述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答题要点:
(1)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2)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 (3)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汉藏语系各语言的谱系分类较多地参考了这种结构类型上的共同性。 7.语言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2)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了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3)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1.借词
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意译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相对于英语中的telephone而言,汉语的“德律风”是借词,但“电话”就是意译词。 3.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4.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5.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6.混合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二、填空题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词的借用 。
2.意译词里还有一种 仿译词 ,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 结构形式 也移植过来。
3.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如\葡萄\苜蓿\狮子\是汉代从 借入的词,\菩萨\罗汉\和尚\是汉代后从 西域 借入的佛教用词,\胡同\蘑茹\是元代时借入的 蒙古 语词。
4.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 日语 和 汉语 之间。 5. 借词 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 语音 、 语法 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 相近的 的音去代替。
6.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 结构规则 的借用。
7.“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 仿造 。 8.在 双语现象 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 语言 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9. 洋泾浜 和 克里奥耳语 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0.“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破碎外语的 中国名称 名称,不是 中国 所特有。
11.“洋泾浜”不会被任何一个民族作为 母语 来学习,而 克里奥耳语 是“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母语来学习的结果。
12.“洋泾浜”一旦升格为克里奥耳,就会扩大 词汇 ,严密 语法 ,迅速地丰富发展起来。 13.海地有以 法语 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牙买加有以 英语 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14.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 柴门霍夫于 1887 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世界语。 三、单项选择
1.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 c 。 a.雷达 足球 芭蕾舞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比萨饼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2.\铁路\火箭炮\机关枪\属于 d 。
a.借词 b.音译 c.音译加意译 d.意译词 3.下列属于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是 a 。 a.经济 革命 自由 独裁 b.卡通 保险 玻璃 电影 c.思想 摩托 灿烂 丞相 d.社会 坦克 快餐 信纸
4.土家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原来的“主语--宾语--谓语”的语序改变为与汉语相同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这属于 b 。
a.语言的融合 b.结构规则的借用 c.洋泾浜 d.词语的借用 5.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 c 。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四、辨析题
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不对!借词又称外来词,指的是音义都借自其他语言的词。
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不对!有些语言,如说满语的满族在清代处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满语并没有成为语言融合过程中的胜利者。
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不对。语言融合的结果是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从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不对。“洋泾浜”只有在被作为母语学习并使用的情况下才会成为克里奥耳语。 5. 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
不对!混合语是在“洋泾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洋泾浜”被作为母语学习和使用的结果。英语无论是在借入大量的词语之前还是之后,都不存在“洋泾浜”状态,因此也不可能是混合语。 6.说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时夹杂着外语词。
不对!混合语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不仅涉及到词语的层面,也涉及到语法和语音要素等多方面的接触。因此不能说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时单纯地夹杂外语词。 五、问答题
1.请说明语言融合的原因。 答题要点:
(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①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2)两个或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当然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 (3)语言融合客上还需要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2.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
渡阶段。固然,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
(1)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例如前述的鲜卑之与汉的关系;
(2)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元蒙与汉的关系大体上属于这一种情形。
3.“洋泾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4.试述世界语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特点
1)“世界语”(Esperanto)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 2)它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 3)它简单易学,懂得欧洲语言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世界语正因为有这些优点,所以问世以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各国都有爱好者用它来互相交往,举行国际大会,翻译出版各种译著。现在,各国的爱好者有几百万人。我国也有世界语爱好者的组织,并出版了刊物和读物。 (2)缺陷
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前面谈过,语言一进入使用就会发生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会出现分歧而形成方言。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更需要不时进行规范,统一口径,才能保持其通用性。就语言的基础来讲,世界语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系语言区,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 5.把下列的词分别归于:a.借词,b.意译词,c.仿译词这三类。
借词:吉普(英语 jeep)、喀秋莎(俄语 катюша)、чай(俄语\茶\)、蒙太奇(法语 montage) 意译词:银行(英语 bank)、激光(英语 laser)、民主(英语 democracy)
仿译词:黑板(英语 blackboard)、蜜月(英语 honey moon)、马力(英语 horse power)、超人(德语 Uber-mensch)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词语的替换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
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4.词义的扩大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6.词义的转移
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词义的转移。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生命。这些都是词义的转移,及原来指称甲事物,现在变成指称乙事物了。 二、填 空 题
1.语音演变的主要内容是音位系统的演变,它包括 聚合系统 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 组合规则 的变化,即拼音规则的改变。
2.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 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 时间性 、 地区性 。
3.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 亲属语言 ,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 对应关系 。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
4.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 组合规则 、 聚合规则 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 类推作用 。
5.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词序 的改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形态 的改变, 语法范畴 的消长和 词类 的发展。
6.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类推 。 7. 新词的产生 和 旧词的消亡 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总的看来, 基本词汇 是稳固的,变动小,而 一般词汇 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
8.“戏子”现称“演员”,“归绥”现称“呼和浩特”,这属于词语的 替换 。
9.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 替换 ,用 双音节 为主的格局来取代 单音节 为主的格局。
10.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 扩大 、 缩小 和 转移 三种情况 。 三、单项选择
1.语音演变的主要内容是 a 。 a.音位系统的演变 b.音素的增加 c.浊音清化 d.词的读者变化
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c 。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3.汉语中古音[p ph b],到了现代汉语中变成了 [p ph],这属于 b 。 a.音位关系的改变 b.音位的合并
c.音位的分化 d.音位的对立
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人)”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 d 。
a.词序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6.古英语中“book(书)”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 b 。 a.形态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c 。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8.“社稷”、“太监”、“丞相”、“符节”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 b 。 a.词义的演变 b.旧词的消亡 c.新词的产生 d.词语的替换
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指“愚蠢的”,后指“美好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d 。 a.扩大 缩小 转移 b.转移 扩大 缩小 c.缩小 转移 扩大 d.扩大 转移 缩小
10.“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c 。 a.转移 缩小 扩大 b.缩小 转移 扩大 c.缩小 扩大 转移 d.扩大 转移 缩小 四、辨析题
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正确。因为时间性本身就是语音演变的特点之一。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不对。相对词汇和语音而言,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但稳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语言的语法都会发生变化的,只不过这种变化相对缓慢一些而已。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不对。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条的境界,而类推作用也总是有它的用武之地。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不对。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系统的内部原因,也有属于语言系统外部原因的社会因素。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地区性特点?
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比如,汉语的浊音清化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如: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例如,“‘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报呵!’”(茅盾:《腐蚀》)。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 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 3.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比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一了,-着,- 过)。
4.下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哪些是语法发展过程中的类推作用?哪些不是? ①“朕”是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②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现在swolled替代了swollen。
③汉语的动宾结构原来有两种格式,即\动词-宾语\和\宾语-动词\(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宾语-动词\的这种格式基本消失了。
④汉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这种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答:②、③是类推现象,①、④不是。
5.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1)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导弹”“核弹”“登月”“污染”“集装箱”“汽垫船”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构成新词的材料,
少数从外语借来(参看第八章第一节),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完全新创的词,如英语中的gas(瓦斯),ko-dak(科达,指小型照相机),bleep(电子仪器的哗卜声),zap(炮弹的飞过声)等是很少见的,这就保证了新词作为表达新义的工具,容易被社会接受。
(2)旧词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例如“马褂”“顶戴”‘朝珠”“黄包车”“杠房”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在汉语的发展中,先秦是词汇系统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年龄、公母不同就有不同的称呼:公马叫“骘”(zhi),母马叫“騇”(sha),后左脚白的叫“馵”(zhù),四条腿膝下都白的叫“驓”(zyng),四只蹄子都白的叫“騚”(qián),前两脚都白的叫“騱”(xī),后两脚都白的叫“翑”(qú),前右脚白的叫“启”,前左脚白的叫“踦”(qī),后右脚白的叫“驤”,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驈”(yù),黄白相间的叫“皇”,纯黑色的叫“驪”,红黄色的叫“騂”(xīng),白毛黑鬃的叫“駱”(luò)??马在词汇系统中作这样的区分不是孤立的,其他牛、羊、猪??也有跟马相应的区分。由于词汇系统的这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词汇的这种发展,过去人们都归之于从具体到抽象。如果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它也符合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例如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和认识的发展,舍弃对现实现象的一些不必要的区分,精简词语,这自然会减轻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工具更经济、简易,便于运用;如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三岁的马不叫“駣”(táo),可叫“三龄马”。这样,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既经济、简易,又丝毫不影响表达的明确性。
6.把下列各词的词义演变的语言现象分别归于: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这三类。 ①英语meat原指食物,现指食用的肉类。 ②俄语пиво原指一切饮料,现指啤酒。 ③英语bird原指幼鸟,现指鸟。
④英语knave原指男孩、小伙子,现指流氓、无赖、恶棍。 ⑤\臭\原指一切气味,现指臭味。
⑥\墨水\原指写字用的黑色液体,现指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液体。 ⑦俄语глаз原指鹅卵石,现指眼睛。 ⑧“涕”原指眼泪,现指鼻涕。 (1)词义的扩大:③、⑥ (2)词义的缩小:①、②、⑤ (3)词义的转移:④、⑦、⑧⑧ 第十章 语用学和语篇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语用学
语用学是以语言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语言学分支学科。语用学一般不涉及各种语言单位的内部形式构造问题,它更关注这些单位整体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语境才能理解的非字面意义的表达问题。目前语用学的主要论题有:指示语、预设、会话涵义、言语行为以及会话结构等。 2.语境
语境,简单地说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一般分为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两类。宏观语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这就交际主体来说表现为一种世界知识。微观语境包括当下情境(immediate situation) 和上下文(co-text)。 3.会话涵义
在自然语言中,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者所说出的话语所表达的字面意义(meaning of the word);另一种则是说话者通过说出的话语想要传递的字面意义背后的意义,即“会话涵
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格赖斯的会话涵义理论正是以这种“会话涵义”为研究对象的。
4.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是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的一套日常交际需要遵守的最低限标准。格赖斯认为,谈话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即在交谈中交际双方都应当“按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包括四个准则:量准则、质准则、方式准则和相关准则。 5.语句的恰当性
语句的恰当性是语句具有交际价值的先决条件,也是语句句有真假值外必要条件。比如“请开门!”这个祈使句,要使其具有交际价值,就不许满足“门是关着的”、“听话人有把门打开的行为能力”、“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意愿或行为有一定的支配能力且听话人愿意接受一定限度的支配”,等等。在实际话语中,所有的语句都必须是恰当的,但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有真假值,只有恰当的句子才是有真假值。 6.间接言语行为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所谓“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采用某一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另一种行事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塞尔(Searle)提出来的。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的概念。“字面用意”是句子形式所固有的言外之力(用意),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 7.指示语
所谓“指示语”(deictic expressions,indexical expressions),是指依赖于语境才能确定其含义的词语。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本身不含有确定语义的词语,其中有些词语如“我/你”、“现在/一会儿”、“这里/那里”等,在被用到实际话语之中后,其具体的所指对象必须结合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具体的情景语境才能加以确定。这样的一些词语我们称之为指示语。 8.礼貌原则
G· Leech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后在其《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原则。“礼貌原则”包含6条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即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即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即减少对他人的贬损;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即减少对自己的表扬;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即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既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9.话轮
会话是一个有序衔接的过程,参加的人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一个接着一个说话。轮流发话中的发话人从开始到结束,看作是一个话轮。话轮是会话结构中的最小最小单位。话轮至少是一个句子,只要当中没有插进过对方的话语,无论有多少个句子都属于一个话轮。 10.邻接对
“相邻对”(adjacency pairs)是话语结构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前一后的两个话轮:1)邻接的,2)由两个说话人分别说出,3)分为始发语和应对语。4)始发语和应对语之间在功能上要相配,比如问——答、提议——认可或拒绝,等等。 11.语篇衔接语
保障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之一,专指那些在语篇构成起衔接作用的词语,比如“总而言之”、“换句话说”、“因此”、“不过”、“然而”、“其实”,等等。语篇衔接语又称篇章关联成分。 12.语篇连贯
连贯是将一个个词语、小句连成更大的语义结构的一种逻辑机制,连贯是交际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连贯的语篇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从头到尾贯通全篇,将所有概念有机的串结在一起,达到时空顺序明晰,逻辑推进层次分明的效果。 13.照应关系
“照应关系”指的是实际语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之间在语义指称上存在的依赖关系,这种语义关系通常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主要有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和分句形照应(clausal reference)等。 14.话题的延续性
话题的延续性是指在实际的语篇中通过话题的延续以保障语篇连贯效果的特性。Givon (1983) 把话题延续性分成三种,即:主题延续性(thematic continuity)、行为延续性(action continuity)以及话题/参与者/延续性(topic/participant continuity)。 二、分析题
1.运用会话涵义理论分析下列会话。 (1)儿子:我考了第一名。
爸爸:哦,是吗?难道太阳真的会从西边出来么?
“儿子”用陈述性话语向“爸爸”报喜,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表扬等。但“爸爸”没有直接满足“儿子”的期待,这违背了量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是“爸爸”觉得“令人意外”。其次是,语句“道太阳真的会从西边出来么?”以一种既公然违背方式准则又暗中违背相关准则的方式表达了多重会话含义:1)儿子考第一名这不太可能,2)如果儿子真的考了第一名那也是违背常理的,3)若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真的出现了,那是令人惊喜的。 (2)甲:你能借我点钱吗?
乙:我儿子今年自费上大学。
乙对甲问话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量准则和相关准则的。甲在发出以请求为目标的问话之同时是期望得到“能”或“不能”这样的言语反馈的。但乙首先就没有作出这样的反馈,这违背量准则的次则“提供所需要的最低信息量”;其次是以“我儿子今年自费上大学。”这样不太直接相关的话语来回答甲的问话,既违背量准则(不要提供过量的信息)又违背了相关准则(与问话的焦点“能不能”不直接相干)。不过,乙之所以在一次答话三处违背合作原则,目的是想向甲间接地传达这样的会话涵义:我不能把钱借给你。 (3)甲:我的三明治哪去了? 乙:刚才你儿子进来过。
甲问话的焦点是“哪”而且也期望乙针对这个焦点来作出相应的言语反馈(即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说出具体地点或处所,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则作出否定性回答,如“不知道”、“不清楚”等)。可是乙的回答并没有针对甲的问话焦点,而是陈述一个与文化焦点没有直接关联的事实。这一方面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的量准则(答话相对于问话而言既没满足“足量”要求也没满足“避免过量”要求),另一方面也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而违背会话合作原则诸准则的目的就在于传达以下会话含义:我不知道你的三名治哪里去了,但很有可能是给刚才进来的你的儿子吃掉了,不过我没有亲见。 (4)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 乙:不能,我是回民。
甲的话轮是一个反问句,即无疑而问,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其会话涵义是,只要你不能象动物那样把我吃了,你对我怎么样我都不怕你。但乙故意把甲话轮中后一个话段误解为一个一般疑问句,并针对“问话”中的假焦点作出如下回答“不能,我是回民。”这个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答语本身是不恰当的,既违背量准则,也违背相关准则,其所表达出来的会话涵义是:你是猪,我当然不能吃你。在推导这个会话涵义的过程中,需要调用的背景知识是:回民不吃猪肉。 (5)妻子:那个女人可真没教养!
丈夫:哦?呵呵,这个晚会气氛还不错嘛!
妻子的话语伴随着希望丈夫认可的期待。丈夫不愿意违背合作原则的“质”准则说那些违背良心或事实的话语,结果不得不以违背“量”(不提供对方期望的信息反馈,也不作否定性反馈)和“相关”准则的方式作答,目的是向妻子传达这样的会话涵义:我不想讨论那个女人,或我不同意您的看法但我不想在观点上或感情上与你发生正面冲突。
(6)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她的肚子对祥子说:“我有啦!” 祥子:什么?(《骆驼祥子》)
虎妞的“我有啦!”这句话违背了会话合作的方式准则,其言外之意是她怀孕了。这样的言外之意只有结合语境因素(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自己肚子这一的行为)才能推导出来。祥子的答话“什么?”在离开上下文情况下有两种理解:1)理解了虎妞的会话涵义,但对此表示震惊;2)不理解虎妞的会话含义,提示虎妞纠正自己含糊其辞的话语方式,以更为直截了当方式展开会话。 (7)母亲(对女儿):你今后少跟少东家来往。 女儿:妈,我已是他的人啦!
母亲的话轮实施的是一个命令行为。女儿的答话“妈,我已是他的人啦!”所表达的规约性会话涵义是自己已经与“他”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但其意图性的非规约性会话涵义是“我不能不跟他来往,因此没有办法遵循您的指令”。形成这些会话含义的途径就是在遵守合作原则“质”准则的前提下违背“量”准则和“方式”准则。违背“量”准则的体现是:不仅没有针对母亲的指令提供相应的直接的言语反馈(好/不行),而且提供超出母亲期待的过量信息。违背“方式”准则的体现是:在语言表达上以委婉的方式传达了与“他“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这一信息(直接谈论非婚姻两性关系在汉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是忌讳的)。
2.运用礼貌原则分析下列对话:
(1)《世说新语·言事3》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融十岁时为了参加李元礼府上的名流聚会,冒充李府亲戚混进了门,且在前排就座。当李元礼问你与我家有何亲戚关系时,孔融的回答语惊四座:“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时,太中大夫陈韪说话了。 陈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想君小时,必定了了。
陈韪针对孔融的话语首先违背了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陈韪的这个话轮大致还算是比较得体的:1)说话人和当事人之间身份悬殊,2)话语中没有提及当事人,3)使用了“未必”这种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的模态词语。
孔融的答话整体上是按照反讽原则构成的,即以与礼貌原则不相冲突的方式冒犯了陈韪,但又能让对方推导出话语中的冒犯所在,从而达到了回击对方不礼貌话语方式的目的。其会话涵义是:君现在不佳。 (2)高秀敏:(1)啊~~~ (2)大忽悠!大忽悠!
赵本山:(1)喊啥大忽悠,(2)今儿出来卖这完应,(3)别叫我艺名行不行? 高秀敏:孩儿他爸, 赵本山:恩。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讲是说话人高秀敏(以下简称“高”)针对听话人赵本山(以下简称“赵”)实施的是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提请注意的行为“啊——”,一个是招呼行为。招呼行为使用的话语形式属于戏谑称谓, 违背了礼貌原则但符合逗乐原则。这说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在话轮中,赵完成了三个言语行为:表情行为:不按邻接对模式正面回应高的招呼,而是就对方的称谓方式提出不满(否定了这一称谓在当前情境下的恰当性);提醒行为:直接提醒了说话人双方目前所处的行为情境,但间接地宣示了对戏谑称谓不满的理由;指令行为:以违背礼貌原则的方式回敬了对方的逗乐性的不礼貌,目的是指令说话人修正用作招呼的称谓方式,也间接地给出了“大忽悠”这个戏谑性称谓的性质(艺名)。在高的第二个话轮中,高以损害自己的面子为代价作出妥协,并按照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对自己前一个话轮中的称谓方式进行无标记修正(直接使用适于当前情境的称呼方式而不使用“那我就叫??”之类的话语标记语),同时明确了会话双方的关系:老夫老妻的关系(都有孩子啦)。最后一个话轮高的第二话轮构成一个典型的邻接对,以一个典型的应答词“恩”表示对修正的认同,并把话轮再次转交给高,结束了一次小的戏剧冲突。
3.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以下话语材料:
(1)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女士的话语是一个间接语言行为。这个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含义是表示请求,即请求对方借给她手帕;但
在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作为一个间接言语行为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规约性的言语行为,即“建议”,也就是建议孩子用手帕擦一下流了很长的鼻涕。可惜的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女士的这一非规约性的会话含义,而是按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将之误读为是向自己发出借手帕的请求。因此才会出现最后一幕:“有也不借给你。”这最后一个言语行为其实也是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传达的涵义信息是:没有,即使有我也不愿意满足你的请求! (2)尽力而为
母亲写信给监狱里的儿子:“你入狱后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农活干不动,菜园的地没翻,土豆也没种。”儿子复信说:“妈,千万别翻菜园的地,要不然挖出点什么来,就会把你关进监狱,还会给我加刑!”一个月后,儿子又接到妈妈的来信:“刚刚收到你上次的来信,警察马上就来了,把菜园子里的地翻个底朝天,什么也没找到,还大骂了我一通。”儿子复信:“妈,能帮你做点忙,我真高兴!现在你可以种土豆了。” (参考消息2005年11月16日)
正在阅读:
语言学纲要复习练习题02-27
我是一棵树作文500字07-15
砂检验报告C141209-07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26
6kV油田配电线路中架空绝缘导线的应用09-18
2014年大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规划相关知识选择题二十四05-31
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01-06
请假单表格02-17
工程训练判断题选择题.05-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练习题
- 语言学
- 纲要
- 复习
-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历年真题之自动控制原理2003--2005年考研真题
- 2009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文言知识训练题
-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 钢丝绳基本知识 - 图文
- 《第三类医疗器械免临床目录》-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 图文
- 8下8.2 消元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B
- 美国的教育制度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体育基本理论-运
- PPT复习题
- 高三历史教学“回头看”- 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 图文
- 中印投资环境对比研究
- 20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新编教育管理学在职硕士复习题一
- 南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 溧阳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估价技术细则(试行) - -溧阳市
- 西南交大-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二-赋值语句的解释程序设计
- 解析加拿大留学签证大小签误区!
- 东北让国人误解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基本常识 - 图文
- 637句公务员考试加分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