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30 07: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中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列那些情况不属于发展( C )

A.智力提升 B.身高增长 C.习得不良行为 D.掌握第二语言

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智力理论,( C )随着个体的发展持续逐渐稳定地增长,

直到6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 A )则在成年初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A.流体智力 B.智商 C.晶体智力 D.情绪智力 3.下列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要素的是( AB )

A.物理环境 B.世界环境 C.成熟 D.平衡E、社会环境

4.青少年在以下哪个阶段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

人”,(B)

A.勤奋对自卑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亲密对孤独 D.繁殖对停滞

5.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权威人物的单方面要求,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

规则也可以修改,这意味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开始进入( C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6.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C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包括( ABD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接近律 D.效果律 8.一般说来,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成分:(

ACD

A.认知成分 B.道德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9.社会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 AC )

A.亲历学习 B.自主学习 C.观察学习 D.合作学习 10.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处于以下哪个阶段?(A)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8分)

1. 研究道德发展的常用方法有__道德两难故事法__、__对偶故事法______。

2. 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包括:同一性早闭、___同一性延缓___、____同一性扩散___和同一性获得四个部分。

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亲身获得的成就、_ 替代性经验___、__言语说服______和生理状态。

4.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心理)、行为和、___环境因素___互动的结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

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2.前运演阶段

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

3.具体运演阶段

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演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在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演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

逻辑运演。

2.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由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1、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教师等。

2、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3、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4、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7、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8、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

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3.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答:

(1)行为的成败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

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简便它成为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就会迅速消失。 (4)唤醒身心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唤醒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唤醒使得个体处于兴奋状态,驱使他们完成任务。他们变得兴奋,表现得更好。

4. 友谊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

① 朋友提供更多关于他人和世界的信息;

② 朋友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同伴应对紧张和压力; ③ 朋友帮助儿童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④ 朋友促进儿童学习与他人交流; ⑤ 朋友促进智力的增长; ⑥ 朋友促进人际交往技能。 5. 简述关怀道德发展的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包括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结合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具体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首先要有评价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发展眼光看学生。我认为要把学生当成将来社会

的建设者,他们都会在十几年之后在社会的某个行业做贡献;第二平等的原则。与学生平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做好一件事的心理基础;第三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也有缺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不良习惯,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要从孩子角度出发,不能强迫,可适当进行奖励,对孩子的隐私不多问,合理解决与孩子的代沟,适当让孩子参加一些智力活动,让他对自己的智力水平自信。多和老师沟通,让老师适当表扬一下孩子,这样孩子应该会有所长进。要尊重个性差异,我觉得老师首先需要和你的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信心,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目标不是中考也不是高考,更不是拿到某个名校的毕业证、学位证,而是结束在校学习后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一条路应该怎么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对于他们喜欢学的,鼓励他们去学,对于他们不喜欢学的甚至讨厌学的东西,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要教会他们即使讨厌某样东西但必须去做的道理。要做到这些,是一件很难的工作。在中国现在的教育形势下,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的教育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所长,偏袒学生是老师最忌讳的,你对某些学生不好,这些学生也不会与你沟通,很难对你的工作做出回应甚至会有过激的反叛行为,与此同时也会讨厌你所教的科目。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就更不能偏袒了,你可以鼓励他,督促他,但是一旦得到你的偏袒,就会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一旦受到挫折很有可能就此堕落,站不起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你比我要有经验得多。在我的学习经验中,真正能在工作方面帮你的学生大多数是所谓的差生,在结束你们的师生关系后能记住你的也只有差生。所以你要平等对待学生,督促优生,严厉督促差生。

2. 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四种强化模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行为。 答:

一、正强化(给个好东西)

如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老师表扬他,起到了好的刺激作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好,偶尔给学生买点小奖品,奖品不在于多贵,但显示了这位学生的特殊。学生考试成绩好,给家长报喜,在家长面前多夸夸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认可。这些好的反应可以使学生保持前面这些优秀的行为。

二、负强化(拿走坏东西)

学生考试成绩好,可以少做家庭作业;学生为班级挣得荣誉,可以少做一次清洁。这样,学生为了少做作业或少做清洁,就必须先努力完成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表现出老师希望

的行为。

三、惩罚(给个坏东西)

如孩子撒谎,就打屁股;学生上课讲话、不做作业,全班通报或者扣德育分。学生为了避免这些不希望的惩罚,就会自己想办法克服这些坏习惯。

四、反应代价(把好东西拿走)

孩子打架,就不让参加有趣的活动;班干部做错事情,就取消班干部资格;学生犯错误,就取消评优机会。如果学生对老师取消的这些机会感兴趣,就只能改变自己的行为,避免不当的行为,以获得自己期待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