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理论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3 16:57: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危机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主题,因而文化产业化也开始备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和结合相应的分类开发、产业链扩展开发、区域开发等模式可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2 4卷第 3期21 0 2年 6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 GEoGRA唧 C ENVI 0N l T RE EARCH R I S N

Vo. 4, No 3 12 .

Jn u .,2 2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理论研究肖曾艳(广东肇庆学院旅游学院,广东肇庆 5 6 6 ) 20 1

摘要:金融危机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主题,因而文化产业化也开始备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和结合相应的分类开发、产业链扩展开发、区域开发等模式可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模式;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G 5 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7 5 (0 2 0 0 0— 4 0 1 82 2 1 ) 3— 0 6 0 、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省市崛起,并很快成为某些省市的支柱产业。随着文化兴国战略的确立,寻找新的文化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内涵及相

关理论1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内涵 . 1 1 1以实现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为前提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遗产,它具

业化动力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为其向纵深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

然而对于“非遗”产业化问题,在学界仍然有争议。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强调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持否定观点的学者则担心文化遗产产业化后带来的负面效应。孰是?孰非?笔者认为,这关乎到一个角度问题。“十六大”将文化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即强调了文化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不能不加选择的全部进行产业化。对于濒临灭绝的“非遗”我们要以保护为主,对于产业化基础较好的“遗”我们要利用现代技术和营销手段促进其产非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健康有序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经营,凸显其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笔者认为,必须充分运用

“遗”产非业化的相关理论,并在了解其保护现状和载体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产业化路径和相对应的模式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有无形性,不可再生性,必须与载体结合才能显现文化价值。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价

值大于经济价值,加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濒临灭绝,其载体的特殊性不是简单的现代文化复古和修复可以重现的。因此,必须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对象必须是有选择的,必须以保护为前提。1 12以实现遗产经济价值的产业化开发为手段 . .

选取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活态化明显、可以与现代符号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

可以凸显其经济价值。产业化开发只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开发的手段,而不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成为产业化的对象,强烈反对那种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一味强调经济性的无序开发行为。1 13以实现遗产社会价值的动态整体性传承为 . .目的

价值、内涵、个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

收稿日期:2 1 0 2;修订日期:2 1 0 0 2— 2— 5 0 2— 5—2 . 8

作者简介:肖曾艳 (9 9一) 17,女 (侗族),湖南省怀化人,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和遗产保护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h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