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化常识(1)

更新时间:2023-03-15 08: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化常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C.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D.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官吏任免、考核、升降以及户口、财政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文中“征授御史”一句中的“授”是“授予、任命”的意思;“以久之当擢京卿”中的“擢”是“提升、提拔”的意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博士”是指古代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古代表示敬称的词有君、子、执事、公、足下、在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C.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D.古人表年龄的用语中,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明清时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C.“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生”,是在古代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因国子监又称太学而得名。 B.“中书”即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军事机构之一。 C.“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D.“太子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賜给重臣近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 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用庙号。汉代以后,王朝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通常为“太宗”。文中的太宗是唐太宗李世民。

B.《易》,古代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即指《周易》。

C.唐虞,传说中上古明君舜和禹的并称。舜有孝道,是“二十四孝”之首,禹治大水有功,二人都是通过禅让制获得君位的。

D.给事中,中国古代官名。顾名思义,供职于宫禁之中,常常陪伴于皇帝左右,给皇帝提供咨询,唐朝时给事中隶属于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

10、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 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庙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

用新庙号,亦称“改元。”

C.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三品以上穿紫衣者佩金鱼袋,五品 以上穿绯衣者佩银鱼袋。

D.岁己未,即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己未年的前一年是戊午年,后一年是庚申年。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进士出身,三等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17、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

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经传,指孺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

经文的书的合称.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按”有“巡行,巡视”的意思,古代官员按巡某地,多带有考察吏政、民情之意。 B.“太傅”为官职名,起初为辅弼天子之职,也指老师,后多朝沿用,常为大官加衔,没有实职。

C.“伯”为古代五等爵位之一,我国古代五等爵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侯、子、伯、男”。

D.“衔枚”指“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弈,六博和围棋。前者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 B.博士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科举考试会试优秀者方可担任,位居于博士之首。 C.经义,“经”指儒家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书,“义”就是儒家经典的义理。

D.凤凰二年,以年号纪年。古代纪年方法另有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视事,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

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

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 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B.乞归养:官员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皇上准许自己辞官,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C.服阕:服,衣裳,此处为穿丧服;阕,终了;服阕意为脱下丧服,守孝期满. D.谥,谥号,国中重要人物死后,朝廷据其事迹、品德,评定褒贬,给予相应的称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