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23 11: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 3.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4.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 说明 复习时要注意勾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1

[历史广角]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两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一方面要求集中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料、资金和市场,从而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历史广角]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浙江乡土历史] 两个半“单干理论家”的背影

196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江华说:“你们浙江出了两个半‘单干理论家’,必须彻底批判!”这三位人物分别是陈新宇、冯志来及杨木水。 三人的共同特征:都在20世纪60年代初给毛泽东寄过信;信里均满腔热情的赞扬包产到户,从实践和理论诸方面论证包产到户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引起过各层面的强烈反响并招致了严厉打击。他们胸怀赤子之心,他们满腔忧国之情,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铺垫了今天改革的通天大路,岁月亦不应将他们的灵魂湮没。

主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材料二 “一五”计划规定的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比当年苏联还大,制造生产资料的投资高出苏联“一五”计划执行结果2.9%。规划新改建15个限额以上和23个限额以下的钢铁企业、107个限额以上电力工业项目、194个限额以上煤矿建设项目以及80多个主要机器制造工业项目等。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面临的两大任务是什么?“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3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过渡时期两大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材料二中加大“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规划改建电力工业项目”反映了“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它们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国民经济的调整

材料一 在这个大队里不仅没有看到耕畜,而且全队没有一只家禽。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人们眼巴巴盯着的是大锅里的稀粥,因为每人每天平均只有4两或者3两米。当调查组的同志们端起自己的稀粥时,一口也吃不进,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我们面前的一群孩子正伸出他们的空碗,你怎么能咽得下?!只好把粥分到这些空碗里。大锅无法填饱群众的肚子,不少人靠作绿肥用的红花草充饥。

——《大饥荒,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

材料二 关于目前的国内形势,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经济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天灾是一片,人祸是一国,要吸取这个教训。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纠正的? [教你读史] 材料一“大饥荒,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的材料出处值得注意,“这个大队没有一只家禽”“红花草充饥”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粮食奇缺,困难突出;材料二“七千人大会”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七分人祸”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左”倾错误。

国民经济的调整

措施: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成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4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年“文化大革命” 特征 “多快好省” 大炼钢铁 “一大二公” “以阶级斗争为纲” 影响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命题趋向——就材料论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典例]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958年的中国

二明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 三抓关键:中苏关系良好,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B C D 对应度 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 正确 理由 该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与题意不符 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该项与史实不符 中苏关系逐步走向恶化,该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带来严重的后果 5

命题趋向——引领关注社会,命题贴近生活

[典例] (2012·天津高考)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介 绍 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963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二明考点:20世纪6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

三抓关键:“携带通用粮票20斤”,介绍信反映的实质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对应度 理由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有关但不全面 凭粮票供应反映了粮食比较紧张,但不是介绍信反映的实质 “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说明粮票在当时B 正确 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信实质上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D 有关但不全面 20世纪60年代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没反映出介绍信的实质 不准确 材料未涉及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课堂感悟高考]

1.(2012·浙江高考)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6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解析:选C 鞍山钢铁厂是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由此可排除A、B两项,由“多消灭一个敌人”“军锹”“军镐”等军事用品,可排除D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工人和鞍山钢铁厂工人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进行生产,故正确选项为C。

2.(2012·海南高考)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解析: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背景分析备选项。1960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中央的指示”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出的,其直接目的是减轻市场供应能力,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直接目的。

3.(2012·莆田调研)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 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 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C.①③

B.②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1956年,①错误;陈云“说过”不等于“主导”,故③错误。

4.(2012·广州调研)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选B 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5.(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

7

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其完全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B.它体现了当时领导人急于强国的主观愿望 C.它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D.它是中国缺乏建设经验的一种极端体现

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既反映了当时中国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部署。

6.(2012·宣城调研)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阅读下图:

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

图中数据反映出建国后近五十年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GDP增长率处于倒数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掀起高潮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 C.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影响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革对经济的影响。从图表看GDP增长率处于倒数第二位的是1968年,这一时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测控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曲折发展的十年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2、3、4、5、6 7、8、9、10、11、13、14 12、13、14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8

1.(2011·海南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解析:选C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在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

2.(2012·昆明联考)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解析:选D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指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资本家可分配得到企业的部分利润,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

3.(2012·宁德质检)就性质而言,下图所示的企业应该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解析:选D 题干图片中有“公私合营”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图片所示的企业是1953-1956年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企业,此时的企业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4.“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

A.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C 为了使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5.(2012·开封一模)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9

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 )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

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析:选B 两个“绝种”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私有制,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6.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 C.《共同纲领》

B.《双十协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解析:选C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说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纲领,“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新中国已经建立,但是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7.(2012·宁波期末)“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该是( )

A.“一五”计划 C.大跃进

B.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选D 本题解题关键一是1959年的时间提示,由此排除A、B两个选项,二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特点的把握,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选D。

8.(2013·绍兴质检)某中学生读了下图的漫画后得出几点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时是政治挂帅的大跃进时期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影响 C.表明计划经济追求产量和速度 D.当时的经济建设以农业为核心

解析:选D 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漫画中的玉米和小麦可知此时是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期,此时经济建设是“以钢为纲”,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10

9.关于党和政府在不同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大跃进”运动错在规模太大,全国人民都去种粮 B.“大跃进”运动错在“跃进”上,片面追求发展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农民觉悟太低,政府没有做好教育工作 D.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公有制上,应该把土地分给农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左”倾错误的理解。“左”倾错误即是不从实际出发,主观意愿脱离了社会实际,生产关系超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表现在“大跃进”中就是追求高产快速,表现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就是追求公有制的超大规模与高度集中,故选B。

10.(2012·金华期末)“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解析:选C 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关键信息,符合改造、建设并举的应选C项,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A、B、D三项错误,A项毛泽东发表于1949年6月;B项七届二中是在1949年3月;D项十一届三中是在1978年12月,都不符合材料表述的经济、政治形势。

11.(2012·开封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60年 1965年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选A 从表格可以提取时间1960-1965年,B项是1978年开始实行的;C项是1957年实现的;D项是1956年底完成的;表格中的变化是调整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所以正确答案为A。

12.“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11

农业 21.8% 37.3% 轻工业 重工业 26.1% 32.3% 52.1% 30.4%

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出现于60年代初,时间不符合;“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除B、C两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也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8分)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对其作简要评价。(4分)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4分) (4)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4分)

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得出评价;第(3)问根

12

工业总产值 2 534亿元 24 104.5亿元 2 015.3亿元 比上年 +317.3% -10% -4.2% 国家财政总收入 558.7亿元 419.4亿元 361.3亿元 比上年 +24.4% -24% -13.9%

据时间可知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周恩来、邓小平的调整和整顿措施进行回答;第(4)问综合信息得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论。

答案:(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6分)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学生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背后隐藏的规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13

答案:(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

(2)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高效学法集锦]

1.形象理解过渡时期

2.轻巧识记“一化三改” “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图示解说1956-1966年正确的探索、探索的失误及其启示

4.漫画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左”倾错误

14

漫画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 5.“文化大革命”中的国民经济的“一、二”

6.归纳概括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4)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5)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按计划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6)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关资料选编]

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主要有两种形式: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左右的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年息为5%,共发10年。这一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有利于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过渡收归国家所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2.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热烈地向发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祝贺。

15

去年,我国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单季稻是二千四百多斤。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所创造的纪录,比去年增长十四倍以上。去年我国花生亩产的最高纪录是一千五百多斤,南安县所创造的最高纪录,比去年增长了六倍。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样高速度的增产,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预见。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的出现,同不久以前小麦高产“卫星”的出现一样,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的同志们,在小麦高产“卫星”的鼓舞下,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打破了陈规,实行了高度密植及其他许多革命性的措施,终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4.国民经济的劫难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出现复苏的局面。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上是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经典习题备选]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题目材料即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纠正,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故选A项。B项错误,生产队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所有制成分没有改变;C项不正确,“左”倾错误只是暂时得到了纠

16

正而非消除;D项与题意无关。

2.(2011·大纲全国高考)右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结合时间及柱状图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知,1962年中国工业总值转降为升,这主要是因为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为A项。

3.(2011·北京高考)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开始年 结束年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1949 C.1966、1976

B.1952、1956 D.1978、1982

全民 41.5 54.5 集体 3.2 17.1 公私合营 4 27.2 私营 30.7 0.04 个体手工业 20.6 1.2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数据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成分,其比重的逐步增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逐步建立;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其比重的增加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不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存在公私合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

4.(2012·南通一模)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分别是( )

A.利用、消灭 C.排斥、利用

B.发展、保护 D.消灭、发展

解析:选A 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利用”,以便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消灭”,手段是和平赎买。

5.(2012·黄山一模)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17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解析:选D 大规模集体开垦荒山的生产方式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特点,违背了生产规律,也破坏了环境,A、B两项正确;图片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的主观想象,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C项正确;D项错误,符合题意。

6.(2012·佛山二模)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始,中国的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卫星”字眼,其意在于( )

A.祝贺盟友苏联取得的伟大成就 B.庆贺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代指全国各地上报的工农业高产量 D.要与美国在太空领域竞争

解析:选C 1958年社会主义时期总路线实行后,开始了“大跃进”运动,盲目追求高指标,导致各地出现虚假的高产量,被称为“放卫星”!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