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很有用的哦

更新时间:2024-01-10 13: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王学彬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选择题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 )项。 A.影响作用 B.领导作用 C.制约作用 D.决定作用 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 A.指挥 B.控制 C.协调 D.计划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 )。 A.具体职能 B.计划职能 C.指挥职能 D.控制职能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6.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 )。 A.变动性 B.稳定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7.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 )。 A.计划 B.协调 C.组织 D.决策 8.“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9.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 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 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的重要性。 A.预防 B.预测 C.组织 D.计划 1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 )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A、领导 B、协调 C、控制 D.计划

1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关系 C、目标、部门和效率 D.目标、部门和人员

13.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4.由于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从而影响组织的目标 这种环境属于( )。 A、经济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政治环境 D、国际环境

二.判断题

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及其各种资源。

3.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4.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 5.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6.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

7. 管理的各种功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要通过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

三.名词解释 1、管理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2、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D;4.A;5.C; 6. A;7、D; 8、C; 9、B 10、A 11、C 12、B 13、C 14、A 二.判断题

1.× 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2.×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3.× 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4.× 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 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6. × 动态的协调过程 7.错;功能应改为职能 三.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它具有以下特征:

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交叉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无论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变动性,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车间管理》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D。科学管理学说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处理好人际关系 4.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 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5.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6.“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 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8.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9.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10.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 D.企业

11.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12.战略管理的核心是( )。

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 管理问题

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

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3.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

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 )等所组成。 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

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

D.战略目标、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二、判断并改正

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2.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5.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6.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7.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

8.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9.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0.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11.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三.名词解释 1、行为科学 2、企业文化 3、战略管理 4、管理理论的丛林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 2.简述经验学派的主要特点。

3.泰罗确定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彼特?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A;4.A;5.A;6.D;7.C;8.D;9.A;10.B; 11.B 12.D 13.A 二.判断题

1.× 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

2.× 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3.×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 “正式组织”中以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5.× 被称为案例教学 6.√

7.× 在美国等地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8.√

9.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10.× 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11.×;一般管理理论 三.名词解释

1.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3.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

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4、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简述经验学派的主要特点。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3.泰罗确定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思想: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管理 主要内容: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4)实行职能工长制

(5)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5、彼特?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 彼特?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2)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第三章 第三章 计划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

A.执行计划 B.制定计划 C.计划准备 D.检查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3.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 )计划。 A.综合 B.专项 C.生产 D.财务 4.( )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A.政策 B.目标 C.规则 D.预算 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 A、组织 B、决策 C、预测 D.领导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 )负责制定。 A、董事会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 )。 A、规划 B、程序 C、策略 D.规则

8.年度计划一般属于( )计划。 A、生产 B、长期 C、中期 D.短期

二、判断

1.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

2.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3.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包括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4.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 三、名词

1、计划工作 四.简答题

1.计划工作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3.计划工作的程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B; 4、D;5、B;6、A;7、D;8、D 二.判断题

1.× 它就是预算 2.√

3.对

4.×一贯性和完整性 三.名词解释

1.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工作的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2.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每次编制和修订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故称之为滚动计划。 3.计划工作的程序

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估量机会;(2)制定目标;(3)确定计划的前提;(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章 第四章 目标管理

一、单项选择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 A、泰罗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可行性 C、程序性 D、权变性

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作法是不对的?(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

得到( )。

A、适当利润 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7.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利润目标 B、顾客之上 C、融入社会责任 D、满意利润

8.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9.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A.主要目标 B.并行目标 C.次要目标 D。利润目标

10.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关键性 B.权变性 C.现实性 D。协调性原则 11.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D、人际关系理论

12、管理学家(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A、E?C?施勒 B、彼德?德鲁克 C、D?麦格雷戈 D、R?利克特 二、判断

1.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4.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5.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6.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

7.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

8.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9.在实践中,结合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人性化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10.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三、名词

1、企业目标 2、目标管理 3、目标 四.简答题

1.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3.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4.目标管理的特点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B;5.B;6.B;7.B;8.C;9.A;10.B;11.C 12、D 二.判断题

1.× 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2.× 目标管理把以工作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 3.×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

4.× 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

5.×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 6.× 出版了《管理实践》 一书 7.√

8.×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9.× 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日本化的个性 10.对

三.名词解释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3.目标:是期望的成果 四.简答题

1.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 目标管理具有下列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 (2)关键性原则。 (3) 定量化原则。 (4) 协调性原则。 (5)权变原则。

3.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1)目标是组织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4.目标管理的特点如何。

目标管理的特点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思想来体现的,主要有: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强调结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确定过程中的民主性,从而保证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让职工充分地发挥其能动性,挖掘潜力,体验工作的成就感。与此同时,目标管理可以使管理规范化、简单化,促进系统管理思想在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使管理一体化、整体化。

第五章 第五章 预测

一、单项选择

1.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 )。 A、预测 B、定性预测 C、决策 D、计划

2.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 )的方法。

A、市场预测 B、经济形势预测 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

A、简单平均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时间序列法

4.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对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效率十分重要。因此,预测者要根据预测的目的和预测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进行技术预测,往往采用( )。 A.时间序列法 B.头脑风暴法 C.回归分析法 D、专家调查法

5.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 )作基础。

A.科学技术 B.模拟试验室 C.信息 D、数据资料

二、判断

1.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

2.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3.定量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如对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量的预测等。 4.在现有经营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等投资时,需要对技术发展动态作短期预测。 三、简答:

1.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1. B;2.C;3.B;4、D;5、D 二、判断

1.×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2.×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定性预测 3.×定性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4.×长期预测 三、简答:

1.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②要注意预测的经济性;

③要考虑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 ④对准确度的要求。 其中:

①定量预测技术并不一定就比定性预测技术准确度高,不要迷信数学模型,尤其在缺乏准确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②不要只依赖一种预测方法,特别是在进行长期预测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③随着预测期限的演唱,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随之下降,所以适当地缩短预测期限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④不要把定量预测方法和定性预测方法绝对地区分开来。 第六章 第六章 决策

一、单项选择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程序化决策

2.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这项决策就是( )。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3.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 )。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4.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 )。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战略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5.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 )决策。 A、风险型 B、不确定型 C、确定型 D、非程序化决策 6.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 )。 A、确定决策原则 B、确定决策方法 C、确定决策目标 D、拟定可行方案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 A、400台 B、2000台 C、4000台 D、20000台

8.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 )万元。 A.110 B.1010 C.1100 D.11000

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 )。 A.安全 B.较安全 C.不太好 D.要警惕

二、判断

1.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

2.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这就是决策的科学性特征。

3.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

4.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

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确定型决策。 6.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决策。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高层决策。

7.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亦即产生了决策的相对最优化原则。

8.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这就是决策的综合效益原则。

三、名词 1.决策

2.程序化决策 3.非程序化决策 4.确定型决策 5.风险型决策 6.不确定型决策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2.正确的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3.特尔菲法的概念和特点

五.计算题

1.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7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900元。试用盈亏平衡点法确定其产量。

2.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概率 方案 滞销 一般 畅销 0、2 0、3 0、5 甲方案 60 160 300 乙方案 0 180 360

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佳方案。

3.某企业计划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不同。 有关资料如下: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 畅 销 一 般 滞 销

方案A 300 200 100 方案B 350 160 50 方案C 450 100 0

试用冒险法、保守法和折衷法分别选出最佳方案。(假设最大值系数为0、7)

4.某企业在下年度有A、B、C三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概 率 方案 滞销 一般 畅销 0、2 0、3 0、5

A方案 60 160 300 B方案 80 120 320 C方案 0 180 360

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佳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B;4.D;5.A;6.C;7.B; 8、C;9、C 二、判断

1.×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 2.×这就是决策的可行性特征 3.×它主要由企业中层领导制订

4.× 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 5.× 就是程序化决策

6.× 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战略决策 7.×亦即产生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8.× 这就是决策的整体效用原则 三.名词解释

1.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程序化决策:是指经常重复发生的,能按照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3.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并且具有大量不确定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

4.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较准确的预测它们各自的后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

5.风险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决策存在着风险。 6.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是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时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

(1)超前性。(2)目标性。(3)选择性。(4)可行性。(5)过程性。(6)科学性。 2.正确的决策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满意原则。这条原则是相对于“最优化”原则而来的。由于决策者身处复杂的环境之中,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由此而来的决策只能是相对比较满意的、符合环境要求的决策,而决非是最优化的决策;

(2)分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决策在企业内要分级进行,这是由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不同的决策层面做好相应的决策,保障总体决策的可行性;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了一个决策民主化的问题,当然,除了民主化,适当的集中也是必须的,具体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决策;

(4)整体效用原则。这条原则要求决策者在作决策时要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部分、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它要求以把经验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与以现代科学方法为主的定量论证结合起来。 3、特尔菲法的概念和特点

特尔菲法:这种方法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来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位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

此法的具体步骤是:①确定预测题目;②选择专家;③制定调查表;④预测过程;⑤作出预测结论。

此种方法的特点是:①匿名性;②多轮反馈;③统计性。

五.计算题

1.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量: Q=1000000/(900-700)=5000(单位)

所以,该产品达到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是5000个单位。 2.

根据题意绘制决策树:

滞销0.2×60 一般0.3×160 甲 畅销0.5×300 滞销0.2×0

一般0.3×180 乙 畅销0.5×360

甲方案的期望值=0.2×60+0.3×160+0.5×300=210

乙方案的期望值=0.2×0+0.3×180+0.5×360=234

因为乙方案的期望值是234,大于甲方案,所以选择乙方案为最佳方案。 3.分别选出最佳方案。(假设最大值系数为0、7)

冒险法:max 300,350,450 =450,它所对应的方案C为最佳方案

保守法:max 100,50,0 = 100,它所对应的方案A为最佳方案

折衷法: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如下

A方案=300×0.7+100×0.3=240 B方案=350×0.7+50×0.3=260 C方案=450×0.7+0×0.3=315

max 240,260,315 =315,它所对应的方案C为最佳方案 4.

根据题意绘制决策树:

滞销60×0.2

A 一般160×0.3 畅销300×0.5 滞销80×0.2

B 一般120×0.3 畅销320×0.5

滞销0×0.2 C 一般180×0.3 畅销360×0.5

A方案的期望值=60×0.2+160×0.3+300×0.5=210 B方案的期望值=80×0.2+120×0.3+320×0.5=212 C方案的期望值=0×0.2+180×0.3+360×0.5=234

C方案的期望值234,为最大,所以选择C方案为最佳方案。

第七章 组织概述 一、单项选择

1.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 )。

A、韦伯 B、巴纳德 C、厄威克 D、古利克 2.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

A、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职工的权责利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 )。

A、权责利关系 B、一项管理职能 C、分工合作关系 D、实现企业目标

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 A、结构等级 B、非正式组织 C、企业结构 D、正式组织

5.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的模式。 A、集权 B、授权 C、均权 D、分权

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 A、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C、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二、判断

1.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譬如某企业、某协会等。

2.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3.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4.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5.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

6.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

四.简答题

1.如何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 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组织的作用 5、组织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 3.D;4、C;5、D;6、D 二、判断

1.×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 2.√

3.×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4.× 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 5.× 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6.不是,没有分工合作

三、名词

1.正式组织: 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四、简答题

1.如何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

对于组织,要从两个角度理解其含义。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组织工作的原则有五个方面:

(1)目标任务原则;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组织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组织结构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当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以此保证组织整体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权利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联合体,他们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其中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利益是责任与权力的驱动。 (3)分工协作原则和精干高效原则; 分工协作是现代化企业的必然行为。在贯彻分工协作原则与精干高效原则时,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即分工要符合精干的原则;②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③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4)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就是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由于受到个人精力、知识、经验等条件的限制,一个上级主管能直接管辖的人数是极其有限的,到底多少人数最为合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据此,法国人邱纳斯根据上下级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个设置管理幅度的公式,这个公式得出的结论是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就法约尔的解释,统一指挥就是指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权力制衡就是指无论哪一级领导人,其权力运用必须受到监督,一旦发现有严重损害组织的行为,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制止其权力的运行。为此,在组织设计或调整时,要特别处理好以下关系:①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②在同一层次的领导班子中,必须明确主辅关系;③一级管一级;④高层领导一定要保证行政指挥权的统一。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分权则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当然,在组织的管理种,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决对的分权,一般来讲,企业在确定其内部上下级权力分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①企业规模的大小;②公司产品种类;③公司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的市场范围;④公司的发展战略。 3.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4.组织的作用有如下三个方面:

(1)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

(2)组织职能的发挥是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保证; (3)组织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 5、组织的类型

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这两种形式客观存在于组织中,并且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在正式组织中,组织成员们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式组织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环境的变化及要求及时地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我们日常谈到的组织都是指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不一定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但有着共同的利益、观点、习惯或准则。不管企业领导人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在现实环境中是确实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功能,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效率的提高都是极有益处的。

第八章 第八章 组织结构

一、单项选择

1.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的特点。 A、集权 B、分权 C、均权 D、授权

2.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 A、均权管理 B、分权管理 C、集权管理 D、不确定

3.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4.各种标准化制度,例会制度,现场办公等属于( )。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相互调整方式

5.针对组织结构存在的某些缺陷,通过设立临时性或长久性的协调人员或协调组织实现协调,这种协调方式属于 ( )。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相互调整方式 6.( )即M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控股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制组织结构

7.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 )。

A、分权程度较高 B、集权程度较高 C、集权分权程度相当 D、不确定

8.( )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A、M型 B、U型 C、H型 D、矩阵制

9.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一般认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 )较为合适。 A、4人以下 B、4~8 C、8~10 D、10~15

二、判断

1.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十五条组织原则。

2.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八项基本原则。

3.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4.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5.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

6.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

7.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 8.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 三、名词

1、企业组织结构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3、集权与分权 4、授权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 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 3.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4.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6、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7、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8、矩阵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9、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10、部门划分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A;4.C;5BA;6.C7、A;8、A;9、B;

二、判断

1.× 提出了八条组织原则

2.× 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十五项基本原则 3.×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4.√

5.×则集权程度较高

6.×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分权程度就应高些 7. ×分权 8. ×泰罗 三.名词解释

1.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3.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4、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 (1)决策的数量。 (2)决策的范围。 (3)决策的重要性。 (4)决策的审核。

3.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主管人员及下属的素质和能力 (2)工作的性质 (3)工作的类别

(4)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倾向性 (5)组织沟通的状况

(6)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 4.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2)明确责任 (3)不能越级授权 (4)授权要适度

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决策的代价 (2)政策的一致性 (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成长方式 (5)管理哲学

(6)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 (7)控制技术与手段

6、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一种组织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成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职能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的管理系统,每个职能部门和管理系统均由企业最高领导层直接领导。

这种结构模式的优点在于:①由于是垂直领导,所以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照企业的总体设想,把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的项目中去;②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 这种结构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①高层领导者身陷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过多地涉入原本应是中层管理者的范围,疏于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②由于行政机构的扩张,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显得越加困难,形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结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

7、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分权式的结构,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按照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事业部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它拥有很大的生产经营权,能够像独立的企业那样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经营。事业部下设有自己的职能部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各事业部实质上是一个小公司。总公司主要是对各事业部的一些重要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协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各事业部进行控制。总公司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研究制定重大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

这种结构模式的优点在于:①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②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适应能力;③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④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这种结构模式的缺陷在于:①总公司与各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形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②各事业部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后,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过多地考虑到本部门的利益;③各事业部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大。

企业在选择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时,要考虑这样一些基本条件:①产品条件;②市场条件;③经营条件;④授权条件。 8、矩阵制组织形式的概念及优缺点

矩阵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而组成的一个矩阵,在这个矩阵当中,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来的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的组织,完成任务后就自动解散,其成员也回到各自原先的部门工作。

这种结构模式的优点有:①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②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

生产率;③各部门人员的不定期合作,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这种结构模式的缺点有:①由于项目组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容易使人员产生短期行为;②项目小组中的成员由于接受的是双重领导,所以会造成工作中的矛盾,有时更会显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

这种结构模式比较适用于某些生产中存在一些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的企业。 9、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

(1)分析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企业目标、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因素;

(2)职能分解与设计,这部分的内容有:基本职能设计、关键职能设计、职能分解、横向协调设计;

(3)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主要内容有:企业高层权责关系的形式、企业各部门、岗位的责权划分;

(4)组织运行保障设计,主要有:管理规范设计、人员配备与训练设计;

(5)反馈与修正,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10、部门划分的方法

所谓部门划分,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领域。 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有:

(1)按人数划分:就是完全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划分部门。这也是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划分方法。 (2)按时间划分:这是在正常的工作日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所采取的一种划分部门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最基层的组织。

(3)按职能划分:就是以组织的主要经营职能为基础设立部门。这是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部门划分的方法。

(4)按产品划分:就是把某种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工作划归为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5)按地区划分:就是根据地区范围来划分管理部门。

第九章 人员配备

一、单项选择

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 )。 A、财力资源 B、文化资源 C、物力资源 D、人力资源

2.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3.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 )。 A、非结构式面谈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即席发言

4.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 )获取信息。 A、关系部门 B、上级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要领导

5.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 )。

A、专家评估法 B、排队法 C、目标考评法 D、问卷法

6.在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为防止“彼德现象”发生,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 A、临时职务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角色扮演 二、判断并改错

1. 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错,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

2.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对

3.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错,职务轮换

三、名词

1、人员配备 四.简答题

1.简述人员配备的原则。

2.简要说明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3、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4.人员配备的程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A; 4、A;5、D;6、A 二、名词

1.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三、简答题

1.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企业在制定人员计划时,必须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人员配备既不是盲目的扩大企业的职工队伍,更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因此在进行人员配备时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任人唯贤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企业在招聘其员工的过程中,应本着求贤若渴的精神,充分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以此来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3)因事择人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企业在进行员工选聘时,要以职位的实际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录用各类人员。避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的情况的发生。

(4)量才使用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就是要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来安排合适的岗位。

(5)程序化、规范化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员工选拔的标准和聘任程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企业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2.简要说明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1)较高的政治素质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4)良好的决策能力。 (5)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6)富于创新精神。 (7) 健康的身体素质。

3、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培训方法有:

(1)脱产学习:即管理人员暂时脱离工作岗位,专门到有关培训机构去学习一段时间。具体的形式有:开办短期培训班、举办知识讲座、管理人员定期脱产轮训、选送高等院校接受正规教育等。

(2)在职培训:即通过日常工作实践锻炼来培训管理人员。具体形式有:职务轮换、临时职务、委以助手职务。

(3)其他方法:主要有:决策训练、角的扮演、敏感性训练。 4.人员配备的程序 人员配备一般经过以下程序:

(1)制定用人计划,使用人计划的数量、层次和结构符合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组织机构设置的要求;

(2)确定人员来源,即从外部招聘还是从内部重新调配;(3)根据岗位标准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确定备选人员;

(4)确定人选,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以确保能适用于组织需要; (5)将所定人员选配到合适的岗位上;

(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并据此决定员工的续聘、调动、升迁、降职或辞退。

第十章 第十章 领导

一、单项选择

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2.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 A、组织目标 B、行为结果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3.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4.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 B、行为理论阶段 C、效用领导阶段 D、权变理论阶段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 A、不为法 B、糊涂法 C、缓冲法 D、转移法

6.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管理系统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情境领导理论 7.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情境领导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管理系统理论

8.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 )。 A、专断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自由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

9.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 )的观点。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随机制宜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情境领导理论 1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二、判断

1.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2.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凡正面难以处理的问题,你不妨灵活适时地运用“逆向思维”来个“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亦即所谓的逆向思维法。

4.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要求分散,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5.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6.按领导权力控制的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授权型领导。 7.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一般来说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

8.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处理过程。

9.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

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10.在组织内部,如果有两个人为争夺同一个职位而相互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则这种冲突属于竞争。 三、名词 1、领导 2、领导班子 四、简答题

1、领导者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管理系统理论是怎样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的? 3、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5、领导艺术都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A;5.D;6.C;7.D; 8.C 9.A 10;B 二、判断

1.×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轮换 2.√

3. × 亦即所谓的换位法 4.√

5.×适于采用集权式组织形式

6.×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7.×一般来说适合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 8.×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9.×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协调 10.×这种冲突属于战斗 三、名词

1.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四、简答题

1.领导者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者的影响力表现在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法定权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们包括:决策权、组织权 、指挥权 、人事权 、奖惩权。

自身影响力就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信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

自身影响力不具有法定性质,而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被领导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与地位决定的。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下述几方面: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2.管理系统理论是怎样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的?

(1)专权命令式。 (2)温和命令式。 (3) 协商式。 (4)参与式。

3.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如何用人、激励人和治理人的艺术方面。

(1)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知人善用的艺术;量才适用的艺术;用人不疑的艺术。 (2)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激励理论是现代管理的基础理论之一。行为科学家根据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激励艺术和方法,提出了许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理解和主张。 (3)适度治人的艺术

治人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应当包括科学用人和有效激励人的艺术。除此之外,还包括批评人、指责人,帮助人克服错误行为以及发动人的艺术。 5.领导艺术都包括哪些方面 领导艺术包括领导决策的艺术、合理用人的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和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要真正领悟这些艺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境界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积累。 (1)领导决策的艺术:这类艺术包括三个方面:①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②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决策方法的艺术;③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2)合理用人的艺术:主要体现在:①科学用人的艺术;②有效激励人的艺术;③适度治人的艺术。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包括①分析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②调试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包括①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②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第十一章 激励 一、单项选择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 A、抑制 B、紧张 C、防范 D、挫折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的研究,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4.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 )。

A、高 B、低 C、一般 D、不能确定

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积极强化

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 )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三、名词 1、激励 四、简答题

1.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 3.激励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4.有效激励的方法有哪些? 5、期望理论的内容 6、双因素理论 7、公平理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A;5、C;6、C 二、名词

1.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三、简答

1.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 (2)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 (3)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 (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 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 第三层次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3.激励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4.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激励手段与方法有:

(1)物质激励,即在激励过程中突出金钱的作用。虽然金钱不是唯一能够激励人的力量,但是金钱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激励因素却是不可忽视的。金钱是许多激励因素的反映,金钱往往有比金钱本身更大的价值,它可能意味着地位和权力。要使金钱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必须使薪金和奖金能够反映出个人的工作业绩,不然,即使支付了奖金,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并且,只有当预期得到的报酬远远高于目前个人收入时,金钱才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2)精神激励,即通过非金钱的手段与方法达到激励的目的。常用的精神激励方法有:目标激励法、环境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和奖励惩罚激励法。

(3)职工参与管理,即让职工或下级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决策以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使职工有一种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成就感与尊重感。目标管理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同样,合理化建议也是职工参与管理的另一种较好的形式。

(4)工作丰富化,即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仅适用于管理,也适用于非管理工作。 5、期望理论的内容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姆提出来的。它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又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其积极性才会最高。用公式表示如下:

激励水平的高低=期望值×效价 6、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赫兹伯格提出来的。他把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把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赫兹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的作用,但是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7、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亚当斯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人们总是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同别人的投入相比较来感觉是否得到公平或公正的报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动机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第十二章 、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

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作业控制 D.现场控制

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 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层 D.监督机构

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

A.分散控制 B.分层控制 C.集中控制 D.内部控制

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 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8.控制系统是指由(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 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 )。 A.随机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 C.多变性原则 D.弹性原则

10.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 )要求。

A.可检验性 B.可操作性 C.应用性 D.可行性

11.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的涵义就是指( )。 A.产品质量 B.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C.工作质量 D.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2.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 A.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B.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C.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 D.产品达到国家计划规定的质量标准

13.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 )完成的。 A.质量小组 B.技术小组 C.检测小组 D.临时小组

14.QC小组的概念是由( )管理专家提出的。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15.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就是预算。它具有( )的特点。 A.计划性、预测性和控制性 B.计划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C.实践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D.计划性、预测性和监督性

16.财政收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变动余地,这种预算属于( )。 A.弹性预算 B.刚性预算 C.收入预算 D.支出预算 17.零基预算法是由( )提出来的。 A.中国人 B.日本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二、名词 1、控制 2、现场控制 3、前馈控制 4、集中控制 5、分层控制 6、分散控制 7、控制系统

8、全面质量管理 9、预算 10、成本控制 三、判断并改错

1.产品的核心是物品的有用性,凡是影响产品货币价值的各种性能,都是产品的质量或者质量特征。 错(使用价值)

2.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错(为生产合格产品)

3.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主要人员参与和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 错

4.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较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 错,控制性较差

5.零基预算是将前一时期预算水平作为下一时期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错 ,传统的预算

6.成本控制本质上是要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促使各个部门在明确成本责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增强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提高成本效率。 对

7.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相比较,发现差异,并对其进行类别分析,就是成本差异分析。 对

四、简答题

1.简述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组织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4.简要说明零基预算法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D。4、A;5、A;6、B;7、B;8、D;9、B;10、A ;11、B;12、A;13、A;14、C;15、A;16、B 二、名词

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3.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4.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5.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6.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7.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8.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9.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0.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简答题

1.简述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 (2) 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 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4) 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2.对组织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2)重点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 (5)经济性原则。

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1)控制工作要有全局观点;

(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未来发展; (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4.简要说明零基预算法的含义。 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第十四章 协调

一、名词 1、协调 2、冲突

3、信息沟通 4、正式沟通 5、非正式沟通 二、简答题

1.协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组织冲突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3.什么是信息沟通?如何理解它? 4.协调的内容

5.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有哪些 6、非正式沟通的概念、特点 7、信息沟通的障碍

三、单项选择

1.协调最基本的手段就是( )。

A.加强信息沟通 B.制定规章制度 C.强调组织纪律 D.运用组织的凝聚力

2 .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这就是( )。

A.管理 B.协调 C.组织 D.指挥

3.为保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以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实现,管理者的协调工作必须围绕总目标进行。从此意义上讲,实现组织分工与协作的有效工具是( )。 A.制定计划 B.加强沟通 C.目标管理 D.明确责任

4.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的主要工具是( )。

A.会议 B.制定工作程序 C.计划 D.原材料供应制度 5.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 )。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 B.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D.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6.20世纪40年代以前,管理学界对冲突的认识是这样的:( )。 A.冲突具有二重性 B.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 C.冲突具有有利的一面 D.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很小 7.表现程度最激烈的冲突就是:( )。 A.对抗 B.竞争 C.辩论 D.战斗

8.最简单的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就是( )。 A.强制解决 B.回避 C.妥协 D.合作 9.有了( ),信息沟通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从而沟通更有效、更及时和更全面。 A.通畅的信息传递途径 B.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C.信息的传递与被理解 D.信息的及时传递 四.判断正误

1.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管理的领导职能。 错 协调

2.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协调关系。 对

3.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组织内以及组织与外部各种关系而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协调的主要依据。

4.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外部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错 ,内部关系

5. 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错,是不可避免的

6.两个企业为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冲突属于竞争,此时对抗双方的行为都缺乏理性控制。 错,有一定的理性控制

7.没有冲突或冲突太多都属于破坏性冲突,最终导致组织绩效低下。 对

8.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对

9.信息源、要传递的信息和信息接受者是沟通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对

参考答案 一、名词

1.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

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3.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4.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5.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四、简答题

1.协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效率原则。 (3)责任明确原则。 (4)加强沟通原则。

2.组织冲突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1) 回避, 即让冲突双方暂时从冲突中退出或抑制冲突。 (2) 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

(3) 妥协, 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 (4) 树立更高目标。

(5) 合作,即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 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

3.什么是信息沟通?如何理解它?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要准确理解信息沟通的含义,需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信息沟通就没有发生。 (2)成功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传递,还要被理解。 (3)信息沟通的主体是人,即信息沟通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4)由于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沟通相互关联、交错,所以管理者把各种信息沟通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管理信息系统。 4、协调的内容

协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另一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主要内容有:(1)对各生产要素的协调;(2)对企业与股东关系的协调;(3)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主要内容有:(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一)生产要素的协调方式

(1)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的主要工具是计划和规章制度;(2)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协调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3)会议也是协调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与股东关系的协调方式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产权清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企业,尤其是上市的公众公司,应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信息披露行为,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准确的投资信息。 (三)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原则

(1)相互尊重,平等待人;(2)互助互利;(3)诚实守信。 (四)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工作

(1)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通过提供及时、优质、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改进、完善企业服务体系;(3)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质询、批评和纠纷;(4)积极与社会上的消费者组织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消费者正确识别和使用产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产品;(5)既要重视未来的新顾客,又要维系好与老顾客的关系。 (五)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方式 (1)加强企业与政府的信息沟通;(2)熟悉政府机构的内部层次、部门职能和办事程序,提高办效率;(3)利用一切机会,扩大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和信誉;(4)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六)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新闻界人士,提供真实的信息,给与工作上的便利与合作;(2)经常与新闻界沟通、联络,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3)根据新闻媒体的特点、背景,选择合适的新闻中介。

(七)企业与社区关系的协调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企业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使企业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2)企业要爱护社区,尽力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担负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3)妥善处理与社区之间的冲突、摩擦。 5、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有助于管理者克服信息沟通障碍的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具体措施是:①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②根据沟通双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③根据沟通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2)善于运用反馈。 (3)学会积极倾听。

(4)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6、非正式沟通的概念、特点

所谓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1)沟通形式多样,弹性大,速度快;(2)一些来自非正式沟通的信息,经常能使决策者更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提高决策的合理性;(3)通过非正式沟通,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改善成员的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改进组织绩效。 非正式沟通缺点:(1)非正式沟通经常是在非常广的范围和非常多的个体之间发生,由于人们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差异,所传递的信息常常会失真或歪曲;(2)难以控制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 7、信息沟通的障碍

导致信息沟通不灵的障碍有:

(1)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沟通障碍;

(2)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影响沟通效果; (3)态度和兴趣障碍; (4)情绪障碍;

(5)信息过滤过程中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

三、单项选择

1、A; 2.B;3、C;4、C、5、D;6、B;7、D;8、B

案例分析: 案例1、

鉴于随着公司的发展出现成本失控问题,公司总裁请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青的助理,这是一位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在向他介绍了公司成本上升这一问题之后,请他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这位新助理把一些高明的工业工程师、财务分析专家和一名刚从国内一所最有名望的工商管理学院获得最高学位的毕业生集合成一个班子。在摆出了公司的问题之后,他布置他们去调查成本问题和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管理方法问题。经过多次研究之后,该总裁助理发现了各部门中效率低的许多根源,于是他提出了许多改革经营做法的创见。此外,他还把他的参谋们所发现的效率低的详情和拟予以纠正的措施作出提要,向总裁提出了许多的报告。这些报告连同大量的提供证据详细材料,说明他的建议的行动会给公司节约数百万元。 正当这些成本节约方案实施中,负责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几位副总裁群起围攻总裁,并坚持要撤掉助理。

问:为什么助理受到副总裁的怨恨?助理、总裁、副总裁分别怎样做才能使调查结果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答:

1、这是关于直线领导与参谋之间关系的案例

2、应注意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而不能偏于一方。两者应有共同点:组织绩效。因此可以发挥两者积极性。

案例2:

王勇曾经在一家有名的外商独资企业中担任过销售部经理,成绩卓著。几年前,他自己开了个建材贸易公司,由于有以前的底子,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错。年初,他准备进一步扩大业务,在若干县级市中设立经销处,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增加花色品种。

面对众多要处理的事情,王勇决定将部分权力授予下属的各部门经理。他逐一与经理们谈话,一一落实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王勇给采购部经理定下的目标是:保证每一个经销处销售所需货物的及时供应;所采购到的货物的产品合格率需保持在98%以上;采购成本保持在采购额的5%以内。采购部经理当即提出异议,认为有的指标不合理。王勇回答:\可能吧,你尽力而为就是。\ 到年终考核时发现,采购部达到了王勇给他们规定的前两个目标,但采购成本大大超出,约占当年采购额的8%。王勇问采购部经理怎样时,采购部经理解释说:\有的事情也只能如此,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保证及时供应和货物质量比我们在采购时花掉多少钱更重要? 请问:怎样才能使部门经理们更明确地理解王勇提出的目标,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答:这是目标管理方面的案例

目标管理的制定方法简述,以及结合本案例的具体说明 可参照教材。

案例3:

里森于1992年被派到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出任期货与期权部总经理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错误帐户中的每一个记录都应向银行总部报告。1992年夏天,伦敦巴林银行总部负责清算工作的鲍赛,要求里森另外建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总部,于是88888的错误帐号就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照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但88888帐户确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在于电脑之中,里森利用这一帐户,承接手下交易员失误造成的错误合约、掩盖自己的错误、冒险去争取客户、并打算通过期权交易修正错误以弥补银行的损失。但错误虽然曾经被弥补过来,但由于错误源源不断且没有任何监督,导致问题越来越大。 而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分行的清算与交易均由里森一人兼任,没有别的监督机构在新加坡对其监督,而且当里森的作为达到损失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的调查人员并未能发现里森的错误做法。并且还争取到英格兰银行的默许,默许其海外总资金超过所规定的限额。甚至,巴林银行对里森的一些极明显的蒙骗深信不疑,里森描述到\对于没有人制止我,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是假造的,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

请问:除了里森应对事件负责外,巴林银行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

1、 1、 这是控制问题的案例

2、公司在反馈控制及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方面存 在问题。

案例4: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式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的分行也制订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了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的目标,只是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其陷入了困境。

问:从管理学角度,该分行陷入困境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答:

关于计划问题的案例

计划工作应考虑许诺的期限、及前提条件、并应及时根 据环境条件修正

案例5:

电视机生产公司发现,它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在和它进行一场价格大战。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决定也大幅度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为了弥补降低了的销售利润,公司经理安排了一项成本消减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要减少10%的原材料成本、15%的生产成本及5%的销售成本。

问:公司这样做可以达到这些目标吗?

这是目标管理问题。 答:

不能。目标间有矛盾。

案例6:

下图是柯达上海的组织结构图,请说明该结构的优点,及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 答:

1、这是组织问题案例

优点:产品部门化、利于协调、绩效明确。 缺点:有重复设置组织结构的缺点,有浪费。

案例7:

保罗在1971年从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芝加哥办公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公司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在1983年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最主要的是审计,这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程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他主张工作人员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却是相当不明确的。

办事处发展得很迅速。到1988年,专业人员达到了30名。保罗被认为是以为很成功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保罗在1989年初被提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他采取了帮助他在纽约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种富有进取心的管理方式。他马上更换了几乎全部的25名专业人员,并制定了短期的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职员人数增加的相当快,为的是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专业人员。 但在纽约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达拉斯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就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保罗马上认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雇前一年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

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性的,因而仍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增雇了6名专业人员,以适应预期增加的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缩减了员工队伍。在1991年夏天的那个“黑暗的星期二”,13名专业人员被解雇了。

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保罗的领导能力。公司的执行委员会了解到问题后将保罗调到新泽西的一个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问题:

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2.这个案例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

1. 1. 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1.保罗的权力主要来自法定权力,部分来自自身影响力,譬如在能力、情感等方面。 2.此案例说明了领导的权变理论。 因为保罗同样的领导方式,随着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纽约和新泽西取得了成功,在达拉斯却失败了。

3.保罗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影响因素大致有: (1)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未能让员工了解。 (2)用人方面欠妥,人员更换频繁。

(3)社会环境原因。譬如达拉斯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情况。

案例练习:

一、管理职能练习

小王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他认为每天要接到无数的电话,打扰了他的正常的工作,常常是一件事没有完成,又要去干另外一件事。很多时候他很忙的时候,又有其他同时请他帮忙,他觉得他又不能拒绝。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召开全体部门人员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部门经理作为主持人。主持人说任何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想法,他当记录员,所有的人的想法越多越好,但是在整个的过程中,只准发言,不准评论别人的想法。整个会议秩序井然,大家的想法在主持人的启发和引导下不断地冒出。

根据以上的情况,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上述案例说明,小王的工作中主要缺少( ) A. 计划 B. 目标 C. 动力 D. 自信

点评:A 案例中,小王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不能有效的对来访电话做出合理的安排,工作的主次分不清等,这些现象都说明小王的工作缺少计划。

2、上述案例中,部门召开会议解决小王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是( ) 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集体讨论法 D. 自由发言

点评:A 根据案例中,部门经理的主持会议的情况来看,它符合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允许会议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过程中,对任何人的想法不能做出批评,人们的想法越多越好。 3、针对小王面对同事的请求,又不好拒绝的情况下,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小王应该适当的、平静的说\不\B. 把问题揽在自己的身上

C. 小王必须接受请求,否则就会引起同事的埋怨 D. 如果他不接受,别人会认为他很自私

点评:A 对于自己在没有完成自己工作的情况下,以牺牲自己的工作去帮助别人,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应该提倡的。应该很自信的说\不\。

4、你认为解决小王的问题,对于小王自身来说,做工作计划时他应该做的是( ) A. 首先分清工作任务的主次 A. 应该首先计划紧迫性的工作

B. 应该首先计划重要性的工作 C. 首先计划处理突发事件

点评:A 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时间是很重要的。 5、如果你是小王的同事,你可能会对小王提出下面哪些建议?( ) A. 对于每天的工作做出备忘录 B. 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一项工作

C. 对于不重要的电话安排在一个固定的时间 D. 以上都有可能

点评:D A、B、C三项都能帮助小王做好计划,所以都是对的。 二、沟通案例

王总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正在接手一个非常紧迫的项目。项目另一方要求做出一套适合他们公司员工培训的教材,此项目要求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必须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王总很快制定出项目的计划方案,并部署了各个项目小组成员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大家做了一下分工,小赵负责教材的语言文字改编工作,小钱负责培训案例的收集和改编工作,小李负责培训测试题目的工作,小刘负责整体教材的语言润色工作,小王负责排版和校正工作。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王在排版和校正的过程中发现,喜欢用手改稿的小刘返回给他的文稿,他实在是难以看清楚,他看不懂小刘修改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这给他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小王很生气,本来可以直接在电子文档上面修改的文字,干嘛还要用手写修改,修改完了再让我输一遍,这不是重复工作嘛,但是他又不能说什么,就因为这往往使他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王总对小赵的工作效率很不满意。 根据以上的情况,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述案例说明,王总在下面哪些工作方面没有做好( ) A. 员工之间的协调 B. 项目计划 C. 项目控制

D. 员工任务的分配

点评:A 对于案例中的情形,这种情况就是团队管理人员没有协调好各个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缺少协调能力。

2、 从小王、小刘和王总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主要缺少( ) A. 沟通 B. 计划 C. 控制 D. 组织

点评:A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王应该与小刘主动的交流,他们之间达成一种融洽的关系,然后他们与王总达成一致意见,由此看来,他们之间缺少一种沟通。

3、 从沟通的角度来讲,造成小王和小郑沟通障碍的原因,谁应负有相应的责任?( ) A. 发送者-小孙 B. 接收者-小赵 C. 王总

D. 以上人员都有责任

点评:D 从案例中看出,他们三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选D。 4、 假设王总想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下面一种方式来解决比较好?( ) A. 会议讨论 B. 私下分别交谈

C. 让小王加班

D. 做小王的思想工作

点评:A 通常会议讨论的方式是一种公开、透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对于团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来说都是很好的方式,像这种情况公开说明的好。 三、如何对待员工请假?

老王:车间主任 孙总:总经理 小张:人事主任 老王一大早就满肚子火,他手下的人竟然有一大半都没来上班。更让他生气的是他早该料到此事。这几个礼拜以来,员工们总是很兴奋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即将举行的足球冠军争夺战。问题是老王怎么可能事先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缺席呢?

事实上,据老王推测,很多人明天也可能不来上班。因为万一本地的队伍赢了,当天晚上一定有不少庆祝活动,就算是输了球,球迷门也会饮酒作乐,自我安慰一番。

\孙总要你过来一下\。总经理孙总的秘书打断了老王的沉思。孙总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开始话家常,可是老王没有心情胡扯,他立刻就神情严肃地和盘说出了他的麻烦。\我们不如把工厂关掉算了?\老王怒气冲冲地说,\老实说,爱尔兰奶品公司那笔订单,恐怕没法如期交货了\。孙总的脸上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老王又接着说道:\我们尽可以订上成打的生产计划书,可是工厂里要是连个人影也没有,一切功夫还不全部是白费。如果公司去年采纳了我的建议,根本不会有今天这种事。\孙总暗哼了一声,他想起当初听到老王的意见时,心里直想骂他\荒唐\。

去年,老王曾经向公司建议拟订一种制度。让员工事先告诉主管,他打算在哪一天请假。通常员工都知道自己哪一天不来上班。不过,为了怕公司不批准,他们往往不敢先递请假书。 既然不管公司批准不批准,员工总是会找机会偷懒,老王就觉得,不如让属下先和他打个招呼,这样他也好另作安排。

\缺席并非坏事\,老王在主管会议说,\糟糕的是生产作业可能因而停顿。如果事先知道某一天谁不能出席,我就可以采取权宜办法。或许我们可以把本地的家庭主妇组织起来,必要的时候,请她们来帮忙。\

会议上,只有人事主任小张赞同这个主意。他说:\我们不应该让员工觉得,休息一天就算是多大的罪过。他们可能有充分的理由不来上班。不管怎么说,我们这儿是工厂,又不是监狱\。

\你不要忘了,这里可不是夏令营喔!\孙总提醒小张说。

事实很明显了,允许员工缺勤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孙总作了一番解释,最重要地,缺席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有些理由很正常,有些理由很正当,象丧假、家人生病、打官司等,其它的理由往往可以通融。

然而,这又引起了另一种争论'缺席者是否可以照常支薪'。公司怎么知道,好些常常请假的员工所找的借口是真是假?而部分不常请假的职员,他们心理又作何感想呢?quot;或许公司可订一个标准,员工在请假多少天内不必提出理由。\小张提议说。 孙总立刻提出一个数字,显示公司因此而增加的成本,终于这项提议的讨论也不得不就此打住。

\即使我们采纳了你的建议\,孙总对沮丧的老王说,\我们也不能把球类比赛列为缺席的正常理由啊,你说是不是?\\为什么不能?\老王问道。

\我绝不管什么理由呢,\老王接着说,\他们可以找几百个借口不来上班,问题是生产部门现在动弹不得。如果我们早先曾经订下一个制度,虽然有少数人趁机混水摸鱼,至少还能有办法对付这种局面,下礼拜开会的时候,我要把我的主张提出来讨论。希望届时你能批准我

的建议,否则交不出货来,你可别怪我。\

孙总对这种有计划的缺席制度是否能收效,始终抱着保留的态度,不过事实非常明显,他不得不采取行动,以阻止因工人缺席而带来的困扰。 请根据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从案例反映的情况来看,公司领导层对其员工的人性假设是: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点评:B 由于管理层认为员工有理由缺勤,认为球赛的事可以作为正常的理由请假,他们认为员工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要求,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表明管理层人员视员工为社会人。

2、人事主任小张的管理风格属于: A. 协商式 B. 放任式 C. 民主式 D. 群体参与式

点评:B 人事主管很显然是赞成员工随便请假的制度,这对企业制度来说是不允许的。 3、如果让你来代替老王去处理球赛缺席一事,你认为下列哪种措施最为可取? A. 足球比赛日干脆放假,以此做为一种激励措施,也许能提高平时的劳动效率 B. 对球赛当日来的人实行奖励,以正强化的方法扭转缺席局面

C. 对球赛当日没来上班的人实行处罚,以负强化的方法扭转缺席局面 D. 另外找人代替缺席员工的工作,并扣除缺勤人员的工资

点评:A 从老王对待员工的态度来讲,他最可能就是采取选项A的措施。 4、该工厂员工缺席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工厂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B. 企业中存在同企业目标抵触的非正式组织 C. 他们的员工都属于\经济人\

D. 企业领导不注重平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点评:A 企业没有让员工按照制度要求工作,同时也不具备好的监管措施,所以就导致员工的散漫的工作态度。

5、对老王向公司建议拟订的制度,下面哪种说法较为中肯? A. 切实可行,最起码可以让公司有个思想准备

B. 简直是\荒唐\这种做法无疑于骄纵员工,因为一旦成为制度,员工已不是请假而是通知厂方他哪一天不来上班,局面将更加不好控制

C. 家庭主妇帮忙的主张不错,也算是一种应急方案

D. 只要公司上下思想一致,老王提出的制度还是很值得一试的,因为他属于民主式的管理 点评:B 让员工通知企业哪一天请假或上班,这严重违反了一般的工作程序,任何组织都是要遵守相关的制度和规则,没有规则可循,就等于没有方向可走。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3.对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的研究开始于(B ) A,孔茨 B,法约尔 C,泰罗 D,西蒙

14.管理的核心是(A ) A,配置资源 B,协调指挥 C,领导 D,激励

15.目标和计划是否能得到落实,关键在于(D ) A,组织 B,领导 C,控制 D,实施

16.管理者统御能力的核心是(A ) A,决策能力 B,组织能力 C,协调能力

D,指挥和控制能力

17.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管理技能是(B ) 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 D,诊断技能

18.在组织各项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 A,人力资源 B,金融资源 C,物资资源 D,信息资源

19.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是(A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科技文化组织 D,群众组织

20.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在组织系统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和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就是(A )

A,管理者角色 B,管理阶层 C,管理者技能 D,管理者素质

21.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被称为(B ) A,管理层次 B,管理阶层 C,管理幅度 D,管理者角色

22.管理者统驭能力的基础是(B ) A,决策能力

B,组织和协调能力 C,技术能力

D,指挥和控制能力

23.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基础是(A ) A,信息沟通 B,协作意愿 C,共同目标 D,领导和控制

24.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D ) 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人际技能 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自由行为权

C,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 D,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

25.按照组织成员的收益程度来划分,一般来说,政党属于(A ) A,互益组织 B,工商组织 C,服务组织 D,公益组织

26.一个总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全面地反映,说明了目标的(B ) A,层次性 B,多样性 C,动态性 D,激励性

27.面面俱到的目标会使组织无所适从,因此,目标的确定必须遵循( B ) A,现实性原则 B,关键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权变原则

28.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且无先例可循的决策是(B ) A,程序型决策 B,非程序型决策 C,确定性决策 D,高层决策

29.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结果有多个,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一种决策是(C ) A,确定型决策 B,非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30.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A ) A,识别问题

B,确定决策目标 C,选择满意方案 D,实施方案

31.决定管理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这是哪项管理职能(A ) A,计划 B,控制 C,领导 D,组织

32.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属于( A ) A,综合计划 B,部门计划 C,项目计划 D,长期计划

33.企业某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属于(C ) A,综合计划 B,部门计划 C,项目计划 D,长期计划

34.(B )是一个组织所选择的服务领域或事业. A,宗旨 B,使命 C,目标 D,战略

35.(A )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这个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A,宗旨 B,使命 C,目标 D,战略

36.评价备选方案的关键在于(A )

A,评价标准的选择 B,拟定备选方案 C,实施方案

D,选择满意方案

37.计划工作的基础是(B ) A,决策 B,目标 C,评价 D,实施

38.各种可行方案条件大都未知,结果有多个,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一种决策是(B ) A,确定型决策 B,非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非程序型决策

39.决策的一般过程开始于(B ) A,确定决策目标 B,识别问题 C,确定决策标准 D,确定标准的权重

40.在计划的表现形式中,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是( A ) A,预算 B,规划 C,程序 D,政策

41.一个企业在兼并过程中面临的裁员决策属于(B ) A,程序型决策 B,非程序性决策 C,战略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42.目标计划是否能够得到落实,关键在于(D ) A,组织 B,领导 C,控制 D,实施

43.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 ) A,决策 B,目标 C,评价 D,实施

44.我国关于开发振兴东北工业老区的决策属于(D ) A,战术决策 B,激进决策 C,目标决策 D. 战略决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