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20120220apxg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5 14: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

(试 行)

甘肃省林业厅

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

(试 行)

甘肃省林业厅 2012年2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与任务

林地落界是编制全省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林地落界,将县域内所有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标准统一的林地数据库,构建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为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提升林地科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任务是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县域内所有林地的落界工作。具体工作任务:一是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二是林地图斑划分;三是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第二条 落界依据

1、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以下简称《落界规程》);

2、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 1956—2011)》(以下简称《县级规划规程》);

3、国家林业局《林地落界质量检查验收办法》;

4、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督导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5、《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9年)》; 6、《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7、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及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

1

8、各县(市、区)和单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9、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提交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数据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1]91号);

10、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印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的通知(资地函[2012]2号)。

第三条 落界对象

一、落界范围

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 二、落界单位

全省共120个落界单位,包括: 86个县(市、区)及嘉峪关市; 甘肃矿区,中牧集团山丹马场;

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的洮河林业局、迭部林业局、舟曲林业局、白水江林业局及河西开发局;

祁连山、白水江、莲花山、安南坝、盐池湾、敦煌西湖、连古城、兴隆山、洮河、小陇山、连城、太统-崆峒、尕海-则岔等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太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合水、正宁、华池、湘乐、岷江、康南、石羊河等7个林业总场,关山林管局,华家岭造林站,巉口林场,巴家咀林场等市属县级林业单位。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省直单位及市属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林地须按属地管辖原则,纳入所在地县级行政单位林地范围内。全省

2

最终形成86个县(市、区)、嘉峪关市、中牧山丹马场及太子山、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共90个单位的林地落界成果。 三、落界界限和面积

市(州)及省直单位林地落界界限和面积(包括落界总面积以及林地与各地类面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确定下达。各市(州)依据下达界限和面积,根据二类调查界限落实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落界界限和面积,各县级落界单位严格按下达界限和面积开展落界工作。

第四条 技术路线

按照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落界规程》,以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DOM)为基础,依据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2009年为基准年,对林地进行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现地补充调查,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的边界和图斑,建立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形成无缝拼接的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

3

第九条 龄级、龄组、生长期、竹度

一、龄级和龄组

乔木林(包括乔木经济树种)的龄级、龄组根据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龄级代码及龄组划分标准见表2-3。表中未列出的树种(组)由各地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过程及经营目的确定。 二、生长期

经济林划分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四个生长期,具体标准由各地制定,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与二类调查一致)。 三、竹度

竹林的龄组按竹度划分。一个大小年的周期为2年,称为一度。一度为幼龄竹,二、三度为壮龄竹,四度以上为老龄竹。

表2-3 龄组划分表

龄级组及年龄期限 树 种 起源 幼龄林 天然 冷杉、柏木、铁杉 人工 天然 云杉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60以下 Ⅰ~Ⅲ 40以下 Ⅰ~Ⅱ 40以下 Ⅰ~Ⅱ 20以下 Ⅰ~Ⅱ 30以下 Ⅰ~Ⅲ 20以下 Ⅰ~Ⅱ 20以下 Ⅰ~Ⅱ 10以下 Ⅰ~Ⅱ 40以下 Ⅰ~Ⅱ 20以下 Ⅰ~Ⅱ 30以下 Ⅰ~Ⅲ 中龄林 61~100 Ⅳ~Ⅴ 41~60 Ⅲ 41~80 Ⅲ~Ⅳ 21~30 Ⅲ 31~50 Ⅳ~Ⅴ 21~30 Ⅲ 21~30 Ⅲ 11~15 Ⅲ 41~60 Ⅲ 21~40 Ⅲ~Ⅳ 31~50 Ⅳ~Ⅴ 9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161以上 Ⅸ 121以上 Ⅶ 141以上 Ⅷ 61以上 Ⅶ以上 81以上 Ⅸ以上 61以上 Ⅶ以上 61以上 Ⅶ以上 31以上 Ⅶ以上 121以上 Ⅶ以上 71以上 Ⅷ以上 81以上 Ⅸ以上 101~120 121~160 Ⅵ Ⅶ~Ⅷ 61~80 81~120 Ⅳ Ⅴ~Ⅵ 81~100 101~140 Ⅴ Ⅵ~Ⅶ 31~40 41~60 Ⅳ Ⅴ~Ⅵ 51~60 61~80 Ⅵ Ⅶ~Ⅷ 31~40 41~60 Ⅳ Ⅴ~Ⅵ 31~40 41~60 Ⅳ Ⅴ~Ⅵ 16~20 21~30 Ⅳ Ⅴ~Ⅵ 61~80 81~120 Ⅳ Ⅴ~Ⅵ 41~50 51~70 Ⅴ Ⅵ~Ⅶ 51~60 61~80 Ⅵ Ⅶ~Ⅷ 龄级 期限 20 20 20 10 10 10 10 5 20 10 10 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白皮松 杨、柳、泡桐、槭类、白桦、软阔 栎、栗、樟、椴、水曲柳、胡桃楸、沙枣、山杏、硬阔 红桦、榆、刺槐、国槐 表2-3 龄组划分表

龄级组及年龄期限 树 种 起源 幼龄林 人工 矮化树种 经济树种 人工 天然 其它树种 人工 龄组代码 龄级 过熟林 61以上 Ⅶ以上 ≥13 Ⅶ以上 ≥61 Ⅶ以上 ≥31 Ⅶ以上 5 期限 10 2 10 5 中龄林 21~30 Ⅲ 5-6 Ⅲ 21—30 Ⅲ 11—15 Ⅲ 2 近熟林 31~40 Ⅳ 7-8 Ⅳ 31—40 Ⅳ 16—20 Ⅳ 3 成熟林 41~60 Ⅴ~Ⅵ 9-12 Ⅴ~Ⅵ 41—60 Ⅴ~Ⅵ 21—30 Ⅴ~Ⅵ 4 20以下 Ⅰ~Ⅱ ≤4 Ⅰ~Ⅱ ≤20 Ⅰ~Ⅱ ≤10 Ⅰ~Ⅱ 1 第十条 立地因子

一、地貌

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6种类型。 二、坡向

分为北坡、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南坡、西南坡、西坡、西北坡和无坡向等9个坡向。 三、坡位

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和全坡位7个坡位。 四、坡度

分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6级。 五、土壤

主要的土壤类型包括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黄棕壤、棕壤、褐土、灰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棕钙土、山地栗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

10

第十一条 土地退化

一、土地退化类型

土地退化类型在我省分为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及非退化土地。 二、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我省荒漠化范围包括10个市(州)37个县(市、区)(详见表2-4)。

按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荒漠化类型划分为风蚀、水蚀、盐渍化和冻融四种类型。

表2-4 甘肃省荒漠化土地监测范围 调查单位 嘉峪关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金昌市 兰州市 白银市 定西市 临夏州 庆阳市 省直单位 甘肃矿区 嘉峪关市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甘州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 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 永昌县、金川区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 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白银区、会宁县 安定区、临洮县 永靖县 环县 祁连山、敦煌西湖、阿克塞安南坝、肃北盐池湾、民勤连古城、连城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白龙江林管局河西局 数量 1 7 6 4 2 8 5 2 1 1 7 1 三、沙化

沙化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以沙质地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我省沙化范围包括9个市(州)30个县(市、区、单位)(详见表2-5)。

11

表2-5 甘肃省沙化土地监测范围 市(州) 嘉峪关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金昌市 白银市 甘南州 庆阳市 省直单位 甘肃矿区 嘉峪关市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甘州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 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 永昌县、金川区 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 玛曲县 环县 敦煌西湖、阿克塞安南坝、肃北盐池湾、民勤连古城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白龙江林管局河西局 县(市、区) 数量 1 7 6 3 2 3 1 1 5 1 土地沙化监测范围内的土地分为沙化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3个类型。

㈠沙化土地:分为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露沙地、沙化耕地、非生物工程治沙地、风蚀残丘、风蚀劣地、戈壁9大类。

㈡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土地过渡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形成的临界于沙化的土地。

㈢非沙化土地:指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以外的其它土地。

第十二条 其它标准

一、权属

土地权属指所有权。林地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集体林地按经营权分为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其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农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联户合作经营:是指落实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承包农户自愿联合经营或组成股份林场(公司)、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

12

经营的集体林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对于没有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地,或无法确定经营权的林地,代码填写20。 二、起源

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地的起源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类。

三、森林灾害类型与等级

森林灾害类型包括森林病虫害、火灾、气候灾害(风、雪、水、旱)和其它灾害。

森林遭受灾害的严重程度,按受害(死亡、折断、翻倒等)立木株数分为四个等级。 四、工程类别

工程类别分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 五、交通区位

由各地根据与森林经营单位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将县域内的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一、二、三、四和五级。详见附件2。 六、人工林生长等级

人工林生长等级按其生长及健康状况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七、补充林地

依照法定程序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在规划期内可以新增

13

加的林地。主要来自于林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补充林地主要来源为:

(1)对于生态重要区域25度以上的耕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沙化耕地,按照国家部署逐步实行退耕还林;

(2)对于退化土地,符合森林植被恢复条件的,应积极封育恢复、造林绿化、修复生态等多种途径增加林地资源;

(3)对于政府收回的闲臵土地,原属于林地的,应当优先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4)对于废弃工矿、废弃山区村庄及村中空闲地,应加强整治,特别是坡度25度以上的,应按照宜林则林的原则,优先用于植树造林;

(5)其它。 八、林地质量等级

利用地形、土壤、植被因子,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交通区位等指标,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等级。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见附件2。

九、林地保护等级

以乡(镇、场)为单位,在林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小班作为基本单元,按标准划分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见附件3。 十、林地功能分区

各小班林地功能区所在县(市、区)见附件4。 十一、主体功能区

各小班主体功能区划分见附件5。

14

有关技术标准及具体划分条件详见《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9)》。

15

第三章 落界方法

第十三条 区划体系

图斑(小班)是林地落界的基本单位。林地落界区划体系为: (1)国有林业局(总场)区划系统 林业局(总场)→ 林场→ 林班。 (2)国有林场区划系统

林场→ 营林区(作业区或管理站)→ 林班。 (3)自然保护区区划系统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保护(管理)站→功能区→林班。 (4)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 县→ 乡→ 村(林班)。 (5)森林公园

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林班。

第十四条 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各落界单位要按照省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成立林地落界工作领导机构,筹措工作经费,组建落界单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

1、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2、本县(单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3、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及最新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

16

4、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其他工程设计文件、竣工验收图面材料和统计报表;

5、采伐设计、征占用林地和其他规划设计的文件及其相应的图面资料(文、图、表);

6、国家林业局处理的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DOM); 7、调查地区的1∶1万或1∶5万地形图,最新行政区划图等。 三、物资准备

包括仪器设备、工具、调查用表等。

第十五条 落界方法

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技术进行林地落界,将林地及森林界线、范围落实到DOM底图上。具体方法为:

在林地落界底图上,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结合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资料,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勾绘林地边界。以2009年为基准年,补充调查缺项因子,并对林地边界确定核实。两年以内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应用,辅助确定林地边界;两年以上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须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勾绘林地边界。

第十六条 落界要求

1、保持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班界线稳定,小班界线相对稳定;

2、重新区划图斑(小班)与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相比,林缘发生后退的,二者中间地带作为宜林地处理;

3、图斑(小班)区划按照《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

17

操作细则(2009)》(以下简称?二类细则?)执行;

4、地类划分严格执行?二类细则?;

5、对于满足最小上图面积要求的图斑落实边界;

6、对于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且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按面状图斑落实界线;

7、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标注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至0.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标注;

8、对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各种竹丛、林木,暂不落界,也不计入林地落界面积;

9、落界工作完成后,编制与林地落界遥感底图、地形图比例尺一致的分幅?林地现状图?(1:2.5或1:5万),县级规划通过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每张?林地现状图?中加盖公章。

第十七条 遥感技术应用

一、判读解译标志建立

1、以影像景幅为单位,每景选择若干条能覆盖调查区域内所有地类、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线路;

2、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录各地类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臵(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

3、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建立判读类型与现地实况的对应关系,形成目视判读解译标志。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已建立的判读解译标志可直接用于本次落界。

18

附件表1-1林地落界属性因子表

是否必填因编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子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字段名 LYFQ QYKZ GLDW SFZY LDSZS GH_LZ GH_SLLB GH_GJJBHDJ 中文名 林地功能分区 主体功能区 管理单位 是否争议 林地所在省 规划林种 规划森林类别 规划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规划林地保护等级 数据库链接字段 龄级 全小班株数 全小班蓄积 经济林产期 散生木株数 散生木蓄积 四旁数株数 四旁树蓄积 备注 数据类型 长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短整形 短整形 短整形 短整形 短整形 短整形 字符型 10 2 30 1 8 3 3 1 1 30 1 10 10 1 10 10 10 10 30 小数位

GH_BHDJ DBLINK 龄级 全小班株数 全小班蓄积 经济林产期 散生木株数 散生木蓄积 四旁数株数 四旁树蓄积 备注 否 注1:是否为补充林地、是否为纳入规划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规划林种、规划森林类别、规划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规划林地保护等级9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

注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1955-2011)简称《落界规程》,《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1956-2011)简称《县级规划规程》;

注3:属性因子所填代码未达到规定字段长度的,不足位数用0补齐。示例,字段长度定义为4位,代码为1,则应填为0001;代码为10,则应填为0010;代码为100,则应填为0100;代码为1000,则应填为1000;

注4:土壤类型(名称)参照《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9);

注5:优势树种(组)用代码填写。按照《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9)》填写,不足6位,用零右补齐;

注6:将《落界规程》中\面积\字段的小数位修改为2;

注7:“功能分区”字段中填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森林公园(名胜风景区)的景区代码,由落界单位确定景区名称和代码,并上报相关数据;

3

注8:林地功能分区根据甘肃省林业发展区划将全省划分为15个三级区,如落界单位需在此基础上细化,由落界单位自行确定名称和代码,并上报相关数据;

注9:主体功能区命名不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由落界单位自行确定名称和代码,并上报相关数据。

4

附件1-2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和县(市、区)按国家统一代码填写,乡(林场)、村(林班),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确定编码填写。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各因子编码见附件表1-2-1—附件表1-2-15。

附件表1-2-1地类代码表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乔木林 111 竹 林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纯 林 混交林 代码 1111 1112 113 120 131 132 141 142 150 采伐迹地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耕地 牧草地 非林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注:1.规划补充林地现状地类要求划分到三级地类,其他非林地划分到二级地类。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0 210 220 230 240 250 有林地 未成林地 林 地 苗圃地 5

附件表1-2-2 地形因子代码表

地 貌 极高山 高 山 中 山 低 山 丘 陵 平 原 1 2 3 4 5 6 北 东北 东 东南 南 西南 西 西北 坡 向 1 2 3 4 5 6 7 8 脊 上 中 下 谷 平地 坡 位 1 2 3 4 5 6 平 缓 斜 陡 急 险 坡 度 <5° 5-14° 15-24° 25-34° 35-44° 45° 9 无坡向 注:在“林地图斑(图斑)属性数据结构”中的“PO_DU”字段,填写实际坡度值。 附件表1-2-3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森林(林地)类别 项 目 公益林(地) 重点公益林(地) 一般公益林(地) 商品林(地) 重点商品林(地) 一般商品林(地) 11 12 21 22 代码 注:1.所有林地均填写森林(林地)类别。 2.重点公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其他公益林地为一般公益林。 3.重点商品林地包括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重点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

附件表1-2-4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事权等级 项目 国家公益林 已认定 代码 10 未认定 11 20 保护等级 地方公益林 特殊 1 重点 2 一般 3 附件表1-2-5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项目 一级 代码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二级 2 三级 3 1 附件表1-2-6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项目 I级 代码 1 II级 2 III级 3 IV级 4 V级 5 林地质量等级 附件表1-2-7土地权属代码表

集体林地 土地权属 代码 国有林地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10 21

联户合作经营 22 集体经济组织经营 23

6

附件表1-2-8起源代码表

天 然 起源 代码 纯天然 11 人工促进 12 萌生 13 植苗 21 人 工 直播 22 飞播 23 萌生 24 附件表1-2-9林种代码表

林 种 亚林种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护岸林 护路林 其他防护林 国防林 实验林 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自然保护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速生丰产用材林 一般用材林 薪炭林 代码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231 232 233 240 251 252 253 254 255 防护林 特种用途林 用材林 薪炭林 果树林 食用原料林 经济林 林化工业原料林 药用林 其他经济林 注:对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林地划分林种。 附件表1-2-10龄组代码表

龄组划分 龄组 代码 幼龄林 1 中龄林 2 近熟林 3 成熟林 4 过熟林 5 附件表1-2-11工程类别代码表

工 程 类 别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 黄河上中游地区 三北防护林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 平原绿化 耕地造林 退耕还林工程 荒山造林 封山造林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代码 11 12 21 22 23 41 42 43 51 7

二、林地界线核实

以DOM为基础,根据影像判读标志,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按照林地落界条件和要求,综合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和各种参考信息,使小班界线与遥感影像吻合一致。

三、林地因子核实

根据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判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地类是否发生变化,结合现地验证核实,确定填写图斑地类等属性因子。

四、判读检查

采取一人判读核实或判读勾绘,另一人检查的方式。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差异较大时,应重新判读。对于室内判读有疑问的图斑需到现地核实。

五、补充调查

对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与DOM影像反映的地类不同的图斑,应到现地进行补充调查,核实地类边界,调查图斑因子。

第十八条 属性因子记载

在图斑矢量面文件中按照要求的字符类型和字段长度标注属性因子。我省已完成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并建立了数据库,原有因子适宜的予以保留,同时补充相关未调查因子。省和县(市、区)按国家统一代码填写,乡(林场)、村(林班),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编码填写,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

1、基础因子:记载省(区、市)、县(区、林业局)、乡(林场)、村(林班)、图斑号、地貌、坡度、坡向、坡位等空间位臵因子,以及土壤

19

类型(名称)、土层厚度、交通区位、图斑(小班)面积、林带宽度、林带长度。

2、地类:林地记载到三级地类,非林地记载到二级地类; 3、林种、森林类别、土地权属、工程类别、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株数等因子按照《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技术操作细则》要求调查记载;

4、林地质量等级: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等级; 5、林地保护等级: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等级记载;

第十九条 面积量算

落界总面积和林地面积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下达的面积为控制面积。面积量算以公顷为单位,小班精确到0.01公顷。按?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进行平差。

20

第四章 质量检查

第二十条 检查组织

一、检查组织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采取县级自检、市级 检查、省级验收检查和国家级验收核查的四级组织方式,实行分级检查、分批验收。

1、县级自检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县级单位(以下简称县)林地落界成果质量检查,编写县级检查报告,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本县林地落界成果验收申请。

2、市级检查由市(州)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市(州)县级单位(以下简称县)林地落界成果质量检查,编写县级检查报告,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本市(州)林地落界成果验收申请。

3、省级验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省各县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汇总本省林地落界成果并自查,编制省级验收报告,按省(或分批)向国家林业局提出林地落界成果验收申请,并汇总形成全省林地?一张图?。

二、检查人员

各级验收检查应当成立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工作组,林地落界质量验收检查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廉洁自律、恪守职责。

2、负责人应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含5年)从事森林资源监测或林地管理的经历。

3、熟练掌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21

熟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各环节的操作要点。

第二十一条 检查依据

验收检查应当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林规发[2011]110号)、《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1954-201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Y/T1955-2011)(以下简称《落界规程》)、《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1956-2011)(以下简称《县级规划规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 [2009] 214号)等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二条 检查要求

验收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成果齐备性、投影和坐标系、属性数据逻辑、林地图斑和数据库关联性等内容,各级验收检查必须逐一进行全面检查。对其它验收检查内容,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一)县级自检,对林地图斑数据、面积求算进行全面检查。 (二)市级验收检查,对每个县的面积求算和平差进行全面检查,对林地图斑数据进行抽查,按成图图幅,随机抽取3~6%,且不少于8幅。

(三)省级验收检查,对每个县的面积求算和平差进行全面检查,对林地图斑数据进行抽查,按成图图幅,随机抽取2~5%,且不少于5幅。

(四)省级上报成果自查,在省级验收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对县

22

级单位之间接边的拓扑关系和相邻县图斑属性对比进行全面检查,对全省面积控制平差进行全面检查。

(五)国家验收前核查,对全省县级单位之间、相邻省之间接边的拓扑关系进行全面检查;对林地图斑区划和相邻县图斑属性对比进行抽查,以县为单位,按成图图幅,随机抽取1~2%,且不少于3幅。

(六)国家验收检查,以省为单位,对相邻省之间接边拓扑关系进行全面检查;对林地图斑数据和相邻县图斑属性对比进行抽查,以省为单位,按成图图幅,随机抽取1%,且不少于60幅。

第二十三条 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成果齐备性检查

成果齐备性检查要求下列林地落界成果材料齐全、完整,文件规范,说明齐全:

1、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2、林班界、林地图斑的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专题数据,包括林地保护等级、林地保护利用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分区的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4、林地落界成果统计表,按《县级规划规程》,提交林地现状统计表、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

5、以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由各县自行统一编制的乡(林场)、村(林班)名称及代码表和文字说明,以及各县自行扩充的名称、编码表和文字说明。

6、同时上报本《实施细则》的?第三十条 成果产出‘四、林地落界提交成果的相关要求’? 中要求的相关内容。

7、林地落界成果说明报告、林地落界成果检查情况记录表等其

23

它材料。

二、投影、坐标系检查

要求矢量数据投影、坐标系符合《落界技术规程》规定。 三、林地图斑和属性数据关联性检查

要求林地矢量图斑数据与属性库关联,属性库的字段符合《落界规程》的要求。 四、林地图斑数据检查

1、林地图斑区划检查。林地落界区划全面,符合落界区划条件,不存在漏划和错划现象。

2、林地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特征吻合情况检查。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明显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3、林地图斑拓扑结构检查。所有林地图斑不存在拓扑错误。 4、接边检查。国界、省界以民政部提供的界线为准。市(州)界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并提供,县界由各市(州)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并提供。乡界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行政界由上到下逐级控制,不重不漏,无缝接边。

5、图斑地类属性与二类调查成果(更新到林地落界时点)应当保持一致性。 五、面积求算检查

面积求算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按《落界技术规程》要求进行面积控制平差。

24

六、属性数据逻辑检查

1、属性数据完整性检查。《落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必填因子项不能为空值或出现错误。

2、属性数据正确性检查。重点检查地类、权属、森林类别、林种等属性数据的正确性。

3、属性数据逻辑关系检查。属性数据之间不存在逻辑错误。 七、省级上报成果数据检查

省级上报成果检查。必须对规划范围内的林地、森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进行汇总。国家级公益林按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有关要求落界,以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审核同意的总面积为控制。林地和森林面积原则上与本省级单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数保持衔接。同时,须在林地落界成果说明报告中对以上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十四条 检查方法

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采取计算机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计算机自动检查

计算机自动检查是指采用林地落界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对林地图斑数据、属性数据逻辑关系进行检查。

1、林地图斑数据的拓扑结构检查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林地落界成果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检查,将存在拓扑错误图斑的位臵、错误类型进行图形定位和列表,反馈给被检单位,逐一查看和修改。

2、林地落界属性数据的逻辑检查

25

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林地落界图斑属性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计算机自动检查,将调查因子属性数据存在逻辑错误的记录进行标注,反馈给被检单位,逐一查看和修改。 二、人机交互检查

林地落界成果检查工作,不能实现计算机自动检查的,采用人机交互检查,如林地图斑与遥感影像特征吻合情况检查等。 三、人工检查

人工检查是指上述两种方法难以实现的数据检查,如外业实地验证检查、资料对比检查等。

将以上检查情况按附件8表-1和附件8表-2要求的内容进行填写。

第二十五条 成果评价

检查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成果齐备性、投影、坐标系、图斑和属性数据关联性、属性数据逻辑性等检查项全部符合要求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的,则为不合格成果。林地图斑数据检查项,当检查中发现问题图斑数小于检查图斑总数的5%时,为合格成果,否则为不合格成果。

对全面检查的项目,检查结果不合格的,须补齐或修改后再进行检查;对抽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不合格的,要全面返工后,再重新随机抽样检查。直至检查合格才能进入下一级检查。

第二十六条 检查报告

一、县级自检报告

26

报告内容包括:检查工作组织、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总体评价、要求和建议等(见附件表8 -3)。

二、市级检查报告

以县为单位,编写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验收工作组织、检查内容、检查的数量及方法、结论及发现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情况和建议(见附件表8 -4)。

三、省级验收检查报告

以县为单位,编写验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验收工作组织、检查内容、检查的数量及方法、结论及发现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情况和建议(见附件文8 -1)。

27

第五章 统计汇总

第二十七条 统计汇总要求

统一采用统计软件,生成Excel电子表格格式,从乡—县—市—省逐级进行统计汇总。

第二十八条 统计计算方法

在小班基础上,以县、单位为总体进行县级落界结果的统计汇总,再由县级汇总统计到市,市级汇总统计到省。

第二十九条 统计表式样

林地落界统计表式样与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计表式样相同,统计表包括:

表1 林地现状统计表; 表2 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

表3 国家级公益林地分保护等级现状统计表; 表4 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表5 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 表6 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 表7 国家级公益林地规划面积统计表; 表8 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同时,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表(表1-2)》进行统计。

28

第六章 成果产出

第三十条 成果产出

一、成果内容

林地落界成果分为省级和县级,内容包括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和成果说明报告。

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包括各级行政界线面状矢量文件及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界线(功能区)面状矢量文件,林班界和林地图斑等林地专题面状矢量文件。

成果说明报告内容包括落界方法、有关数据库结构和代码说明等。

落界成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编制。按属地管辖原则,省、市(州)直属的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林地纳入县级落界成果中汇总。在汇总过程中,汇总县不得变更省、市(州)直属单位提交的落界成果。

全省最终形成86个县(市、区)、嘉峪关市、中牧山丹马场及太子山、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共90个单位的林地落界成果。 二、文件格式

遥感影像产品采用GEOTIFF格式,带TFW头文件。县级林地落界矢量文件采用 SHP 格式。成果说明报告采用WORD格式。 三、文件组织与命名

成果存储以县(市、区)为一级目录,文件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命名,详见附件7。

29

四、林地落界提交成果的相关要求

以市(州)为单位,提交通过验收检查的林地落界成果矢量数据。提交成果数据内容,包括市(州)级、县级、乡镇级等行政界数据,林班、小班(或图斑)等林地图斑数据,森林类别、林地质量等级等林地现状专题数据,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专题数据。这些提交的数据均为矢量数据,格式为shp格式,同时,须包含投影.prj、属性库.dbf等文件。另外,还需上报最新二类调查图形库数据库、乡(镇、林场) 、村(林班)代码表及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代码表等相关代码。 (一)行政界线数据

1、省级行政界面状矢量数据及属性数据

省级行政界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省(区、市)名全拼_sj.shp,甘肃省省界数据文件命名为Gansu_sj.shp,其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1。

表6-1省级行政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中文名 省代码 面积 说明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长度 2 20 18 60 小数位 2 62 甘肃省 单位:平方公里 备注说明 填写要求 1 SHENG 3 MIAN_JI 4 Remarks 2 SHENG_Name 省名 2、市(州)级行政界面状矢量数据及属性数据

市(州)级行政界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dj.shp,如兰州市行政界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dj.shp。其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2。

30

表6-2 市(州)级行政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填写要求 1 2 3 4 5 6 SHENG 省代码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2 20 2 20 18 60 2 62 甘肃省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2位码 按市(州)名称填写 单位:平方公里 备注说明 SHENG_Name 省名 SHI SHI_Name MIAN_JI Remarks 市(州)代码 市(州)名 面积 说明 3、县级行政界面状矢量数据及属性数据

县级行政界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xj.shp,如兰州市县级行政界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xj.shp。其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3。

表6-3 县级行政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字段名 SHENG SHENG_Name XIAN XIAN_Name LIN_YE_JU LY_JU_Name MIAN_JI 中文名 省代码 省名 县(区)代码 县(区)名 林业局(团场) 面积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2 20 6 20 6 20 18 2 62 填写要求 甘肃省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按县(区)名称填写 不填写 不填写 单位:公顷 备注说明 林业局(团场)名 字符串 Remarks 说明 字符串 60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3、4、7、8项。

4、乡级行政界面状矢量数据及属性数据

乡级行政界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xzj.shp,如兰州市乡级行政界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xzj.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4。

31

表6-4 乡级行政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字段名 中文名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小数位 2 20 6 20 3 20 6 20 3 填写要求 62 甘肃省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按县(区)名称填写 各县(区)编码,不足3位,用零左补齐 按乡名填写 不填写 不填写 不填写 不填写 单位:公顷 备注说明 SHENG 省代码 SHENG_Name 省名 XIAN 县(区) 代码 XIAN_Name 县(区)名 XIANG 乡代码 XIANG_Name 乡名 LIN_YE_JU 林业局(团场) 字符串 林业局(团场)LY_JU_Name 字符串 名 LIN_CHANG 林场(分场) 字符串 面积 说明 双精度 字符串 10 LINC_Name 林场(分场)名 字符串 11 MIAN_JI 12 Remarks 20 18 60 2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3、4、5、6、11、12项。

(二)林地图斑数据

1、林班(村)界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林班(村)界面状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lbj.shp。如兰州市林班(村)界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lbj.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5。

表6-5 林班(村)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1 2 3 4 5 6 7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CUN_Name 中文名 省 县(区) 乡 村 村名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2 6 3 3 20 6 3 小数位 填写要求 62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各省编码,不足3位,用零左补齐 各省编码,不足3位,用零左补齐 按村名填写 不填写 不填写 LIN_YE_JU 林业局(场) 字符串 LIN_CHANG 林场(分场) 字符串 32

表6-5 林班(村)界属性数据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8 9 10 字段名 LIN_BAN MIAN_JI Remarks 中文名 林班 面积 说明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长度 4 18 60 小数位 2 填写要求 各省编码,不足4位,用零左补齐 单位:公顷 备注说明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3、4、5、8、9、10项。

2、林地图斑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林地图斑面状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xbm.shp。如兰州市林地图斑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xbm.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附件表1-1。 (三)林地现状专题数据

1、森林类别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森林类别面状矢量数据是由林地图斑矢量数据衍生得到,是以县级为单位,将森林类别相同、事权等级相同的林地图斑合并、全省汇总拼接后生成的矢量数据。森林类别面状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sllb.shp, 如兰州市森林类别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sllb.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6。

表6-6 森林类别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1 SHENG 2 3 4 5 6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填写要求 字符串 2 62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XIAN 县(区) 字符串 6 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LIN_YE_JU 林业局(场) 字符串 6 不填写 用代码填写,不足3SEN_LIN_LB 森林类别 字符串 3 位,用零左补齐 SHI_QUAN_D 事权等级 字符串 2 用代码填写 Remarks 说明 字符串 60 备注说明 中文名 省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4、5、6项。

33

2、林地质量等级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林地质量等级矢量数据是由林地图斑矢量数据衍生得到,是以县级为单位,将林地质量等级相同的林地图斑合并、全省汇总拼接后生成的矢量数据。林地质量等级矢量文件命名格式:市(州)名全拼_zhiliang_dj.shp,如兰州市林地质量等级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zhiliang_dj.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4-7。

表6-7 林地质量等级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1 2 3 4 字段名 SHENG XIAN LIN_YE_JU ZL_DJ 省 县(区) 中文名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2 6 6 1 60 小数位 填写要求 62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不填写 用代码填写 备注说明 林业局(场) 字符串 林地质量等级 字符串 5 Remarks 说明 字符串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4、5项。 (四)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专题数据

1、林地保护等级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林地保护等级矢量数据是以林地图斑矢量数据为基础,根据《县级规划规程》,在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形成的矢量数据。林地保护等级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baohu_dj.shp,如兰州市林地保护等级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 baohu_dj.shp。其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8。

表6-8 林地保护等级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1 2 SHENG XIAN 省 县(区)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字符串 字符串 34

填写要求 62 按最新国家统一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码 2 6 表6-8 林地保护等级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3 4 5 LIN_YE_JU BH_DJ 中文名 林业局(场) 林地保护等级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6 1 60 填写要求 不填写 用代码填写 备注说明 Remarks 说明 注:属性字段填写本表的1、2、4、5项。 2、林地功能分区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林地功能分区矢量数据是县级林地功能分区面状数据。林地功能分区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gnfq_jie.shp,如兰州市林地功能分区数据文件命名为Lanzhou_gnfq_jie.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9。

表6-9 林地功能分区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1 2 3 字段名 SHENG LYFQ Remarks 省 中文名 林地功能分区 说明 数据类型 长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2 30 60 62 填写要求 按代码填写 备注说明 (五)主体功能区范围面状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主体功能区矢量数据为省级主体功能区界线数据,是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中引用的主体功能区范围数据。主体功能区矢量文件命名格式为:市(州)名全拼_zdgnq_jie.shp。属性库结构定义,见表6-10。

表6-10主体功能区范围属性结构及填写要求

编号 字段名 1 2 3 35

中文名 省 主体功能区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2 1 60 62 填写要求 用代码填写 备注说明 SHENG QYKZ Remarks 说明 (六)其他上报数据

1、上报林地落界图形库数据库的同时上报二类调查图形库数据库 2、上报乡(镇、林场) 、村(林班)代码表 3、上报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36

(七)林地落界属性数据部分逻辑错误

林地落界属性数据部分逻辑关系(数据转换后上报国家库)如下。

表6-11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部分逻辑错误 小数长度 错误描述 位 2 6 3 3 6 3 4 4 1 省代码填写不是2位 县代码填写不是6位 乡代码填写不是3位 村代码填写不是3位 林业局代码填写不是6位 林场填写不是3位 林班代码填写不是4位 林地图斑编号不能为空 林地图斑地貌代码值超出(1,2,3,4,5,6)范围,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林地图斑坡向代码值超出(1,2,3,4,5,6,7,8,9)范围,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XIAO_BAN DI_MAO 中文名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图斑(小班) 地貌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错误描述编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PO_XIANG 坡向 字符串 1 110 37

字段名 PO_WEI 中文名 坡位 数据类型 字符串 表6-11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部分逻辑错误 小数长度 错误描述 位 1 林地图斑坡位代码值超出(1,2,3,4,5,6)范围,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林地图斑坡度代码值超出(1,2,3,4,5,6)范围,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林地图斑交通区位代码值超出(1,2,3,4,5)范围,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林地图斑土壤名称不能为空,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错误描述编码 111 PO_DU 坡度 整型 2 112 KE_JI_DU 交通区位 字符串 1 113 TU_RANG_LX 土壤类型(名称) 字符串 20 114 TU_CENG_HD MIAN_JI LD_QS DI_LEI 土层厚度 面积 土地权属 地类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3 18 2 4 2 林地图斑土层厚度不能为0,林辅助用地(180)除外 林地图斑面积不能为0 林地图斑土地权属代码值超出(10,20,21,22,23)范围 林地图斑地类代码不能为空 115 116 117 118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h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