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宅体系

更新时间:2024-03-01 0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加坡住宅体系(The Singapore Housing System)

读书报告

——从新加坡住房体系看中国住房现状

系 别 专 业 班级学号 姓 名

建筑与房地产系

XX XX XX

2011年9月25日

从新加坡住房看中国住房现状

摘 要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对住房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和国际化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住房已经成为“奢侈品”,住房的属性在发生着变化,高房价乃至天价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本文通过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对比,对中国住房制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 住房 对比 思考

Abstract: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demand for homes is almost no flexibility. But as China continue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housing has become a \take place in high prices and even the day price, caused by the room soci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rious influences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imag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hina and Singapore compared to China, the housing of housing system thinking.

Keywords: housing contrast thinking

1、新加坡住房现状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在填海造地后,人均绿化面积达6平方米,因此有花园城市之称。目前面积707平方公里,新加坡目前人口密度约7300每平方公里,可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人均住房面积却达到了30平方米。其住房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房屋类型 一、组屋

就是政府盖的廉价公屋。散布在全岛各地,有些较为集中的就形成一个很到的组屋社区,人口可以多达3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规模。一般组屋分三房式组屋,就是两个卧房,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厅,面积约70多平米;虽然是算廉价屋,但是配套设施也是有的,比如运动设施,小公园,多层停车场,超市,商场,巴士转换站等,如果是大的社区,则建有轻轨方便居民出行。 二、公寓式组屋

也是由新加坡建屋局建造,虽然也是政府公屋,但是完全按照公寓规格,配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等设备。 三、私人组屋

这是最新推出的住房概念,就是由私人发展商来建组屋,一般来说,在设计方面会不同于政府的统一划分,会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四、公寓

就是所谓的商品房,完全由私人房产商开发。基本配套一定有游泳池、网球场,有些还设有会馆。形式上是一样的,只是地段和设计的区别而已。 五、排屋

就是带地小洋房,不过是连成一排,左右与邻居相连。院子一般不大。 六、半独立式洋房

就是屋子墙壁和院子有一边与邻居相连,另一边则是独立的,一般来说院子比较大。

七、独立式洋房

就是独门独院,不与任何人的房子相连,这样的房子一般面积很大,甚至自带游泳池。 1.2房屋政策

组屋只允许公民或者永久居民购买,但是也有一些规定。比如新组屋只能由公民购买,或者夫妻双方其中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永久居民。新组屋的价钱不高,如果你是第一次购买,还可以申请到3万新币的政府津贴,如果你购买的组屋靠近父母,则可以申请到更高津贴。但是必须是夫妻才能够买组屋,如果单身,则要等到35岁才能买。如果你是永久居民,也是可以购买组屋,但是必须购买市场上的组屋,这样价钱就会稍微高点。但是也比公寓便宜很多。如果你是外国人,则只能买公寓楼,即商品房,价钱就很贵了。 1.3如何保障居者有其屋 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公民权益永远摆第一:新加坡用国土的很大一部分来建组屋,保证房源足够,并且以真正廉价的价钱卖给国民,禁止外国人购买。

二、保障真正需要的人住上组屋:但是也并不是全部的新加坡人都有资格购买组屋,政府要保证真正的低收入者有房住,如果夫妻俩人的月收入达到1万新币(折合人民币5万)的话,就没有资格购买组屋了,必须去买公寓。

三、保障国民收入:新加坡薪水不能算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但是薪水相对于这样的组屋价钱(当然公寓是很贵的),是绰绰有余的。基本上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起薪是从2500元到5000元不等,当然每年涨薪都会很多,如果毕业三年后结婚,就算夫妻两每月4000元,总共8000元一个月,然后买一套约30,40多万的新屋,是很容易负担的,何况还可以拿到3万元的津贴。 2、中国住房现状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早在2400年前就提出“居者有其屋”。盛唐大诗人杜甫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见,住房问题在中国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关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际地位日渐提升,但住房问题却日益突出。

2.1中国住房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过高

房价犹如股市一样,像泡沫一样膨胀扩散,但却没有像股市那样大起大落,虽然滞涨了一段,但是并没有下跌的态势,最近还有回暖现象。房价飞涨,可以能有以下因素: 1)炒房

炒房和炒股类似,住房改革后,房产商开发建房,一些有头脑的人借助这个机会,来赚房产上的这个差价。房子未盖好就有人把房子买了,房子供不应求,房价自然要涨,但买房者不一定是住房者。 2)政府推动

中国的土地由政府控制,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商品房用地也只是70年的使用权。政府提高土地价格,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大因素。另外,政府靠楼市来提高GDP,也是房价上涨的推动因素。 3)房产暴利

开发商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房子好卖,自然要想办法多建房子,建房需要土地,就出现多家开发商竞争土地的问题,而作为土地的拥有者——政府,是谁出钱多就卖给谁,出现了土地竞标现象,使土地犹如股票一样被炒了起来,虚高的地价背后就是虚高的房价。【1】 二、违规

像国家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实际执行时并不能给适用对象解决问题,这些措施能够提供的房子非常有限,一般人也申请不到,出现了买得起房子的住进了廉租房或买到了经适房,而买不起房子的却排不上号的现象,里边存在违规问题。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后,一些单位依然集资建房或者不通过市场价买房,也是明显的违规现象之一。另外还有分房违规现象,如一些单位引进人才免费分房问题,一些领导给自己分好几套房子的问题等。违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低价土地高价房子房产商赚巨额差价,一个是某些购房者低价买别墅不受市场价约束。 三、分配不均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少数人掌握着全世界的大多数财富,同样,房子上也有类似现象,就是有些人拥有多套房子,而很多人没有房子,本来有限的房产资源,利用率却不高,买到房子的不一定居住,没有房子的却无房可住,这一方面是由于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另外还有权力和体制方面的因素。 2.2中国住房制度缺陷 一、 供给不足

中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当前房产泡沫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 二、 投机行为

从历次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来看,房价在短期内保持了“稳定”,但却很快形成报复性反弹,房价“越调控越高”。 三、 差距过大。

房价高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少数有钱人太有钱,可以承受超高的房价,而大量普通收入的人只能望房兴叹。

四、定位失当。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政府定位失当。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深度介入房地产市场,其表现是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二是政府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解决不力。【2】 3、中国与新加坡住房对比思考

目前,上海、北京的住房已经和新加坡的房价差不多了,而我们还要每月有一大比的管理费,停车费。我们土地远比新加坡充足,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建房。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的房价?一个收入2000左右的普通老百姓,夫妻两个多少年才可以还清贷款?而作为政府,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难,而不是一味的卖地皮赚钱?

中国名义上在学新加坡,但没看到新加坡住房政策的精神。

就政策方面来讲,过去中国学习借鉴新加坡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方面,引入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却没有将与住房公积金制度密不可分的政府开发建设面向全体国民的廉价居民住房同时引入进来;而且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也没有借鉴新加坡管办分离的经验,以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

现在中国的这一套住房政策很难推行下去,因为没开始推行就被既得利益所操作。中国和新加坡的目标不一样。新加坡是通过组屋来提高社会服务、社会发展。但在中国不一样。各方面都想着赚钱。所以中国这个房屋政策,名义上好像是在学新加坡,但根本没有看到新加坡住房政策的精神是什么。

新加坡为什么能做得好,那是因为它把组屋当成基本国策来做。中国不是的,中国觉得是为了解决穷人问题,帮助穷人,把福利给穷人。但实际上呢,穷人还是买不起房子。

为什么中国很多地方政策对公共房屋投入很少?因为地方政府内心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做,毕竟商业性的房地产是地方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财政来源。所以政策换了不少,但是容易被利益集团所操纵,有的政策的出台甚至和利益集团密切相关。为了庞大的经济利益,住房政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财富从多数人转移到少数人、从穷人转移到富人的有效工具。【4】 4、结论

总之,应以民生为本、以和谐为基、以比较为学、以改革为力,国家主导不失控、政府管理不失信、社会进步不失稳、人民参与不失行,全面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共同美好理想!在借鉴新加坡的住房体系的同时,中国要设计一条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美琴.中国城市住房问题及住房改革研究述评.求索.2008,(10).

【2】 易宪容.房地产市场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反思.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王国民.新加坡住宅地产分析及与中国的不同之处[EB/OL].

http://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view/59a16070f242336c1eb95e89.html 2011-7-29 【4】郑永年.在住房政策上中国要设计自己的道路[EB/OL].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0909/t20090921_505480099.html 2009-09-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h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