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8 1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西方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西方经济学习题三 一、选择题 1. 在一个由居民、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模型中,下列恒等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储蓄=净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税收; B.储蓄+折旧=总投资-政府财政盈余; C.储蓄+税收=总投资+政府支出; D.储蓄+折旧=净投资-政府财政盈余; 2. 已知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800美元,个人所得税为30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0美元,个人储蓄为500美元,个人消费为1200美元,则个人收入为( C ) A.2000美元; B.1800美元; C.2100美元; D.2200美元 3. 短期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为( A ) A.负数 B.零 C.正数 D.不等于零的数 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1000元,而当其收入为5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4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0423; B.; C.; D.1 5355. 中央银行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意味着货币供给量将减少?( D )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率; C.买进有价证券; D.卖出有价证券; 6.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D ) A.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 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8.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若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则会引起( C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9.下述何种情况会产生挤出效应?( C ) 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0.BP曲线向右移动是由于( D ) A.国内价格水平上升; B.利息率上升; C.本币升值; D.本币贬值; 二、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在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C=C(Y)。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中包括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收入,减去外国居民来自本国的收入)。GN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3.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表示为ΔY=Δ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投资乘数公式: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4.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5.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量。表示需求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通常呈反向变动关系,故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6.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通过分析英国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他用于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之为菲利浦斯曲线。 7.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支付准备金。 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三、简答 1.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答: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 第二,评价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2.什么是有效需求原理? 答: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有效需求原理的内容就是: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决定于有效需求。它并不顾及社会上实际存在的劳动供给量。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3.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因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4.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具有什么关系 答:第一,边际消费是乘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计入乘数的消费越多。这是消费对乘数的“直接”影响。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间接”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两者增加时都一起增加,减少就一起减少. 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①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理论进行突破的主要表现。 ②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水平稳定的正向函数。 ③ 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④ 就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问题,凯恩斯又进行了特殊情况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将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贮藏起来。 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6.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是如何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为“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7.作图说明LM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其经济涵义是什么? 答: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 8.什么是“挤出效应”,哪些因素影响“挤出效应”? 答:在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LM曲线没有变化),而货币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的投资和消费,即在政府增加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少,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工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影响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通货膨胀产生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全面持续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需求拉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即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二是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即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三是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混合作用引起通货膨胀,即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对经济的影响如下:(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理由:当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劳动者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增加内需并扩大货币发行量配合对货币的扩大需求,使整个经济产出增加。这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退作用。理由: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不断贬值,所代表的价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断降低,使人们无法比较,衡量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直接表现为价格信号紊乱,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影响或没有确定的影响。理由:货币中性认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并不会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均衡状态。这样价格的变动对实际产出并无影响。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涨率有差别时,通货膨胀才使得实际产量有增减,但是由于预期有偏差,人们的行为也出现偏差,于是实际产量的增减也就无法捉摸。 2.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国家将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答:宏观调控中,央行是采取措施最早和最为多样化的部门。金融工具也成为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管紧了信贷,较为有效地控制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冲动和在低利率背景下个人投资的冲动。具体的调控措施可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准备金率方面的调整措施:包括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4月11日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从4月25日起在继续执行差别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第二,利率方面的调整措施:包括自2002年2月21日降息后,利率水平处于改革开放2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自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倍。应该说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 第三,窗口指导方面的调整措施: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通过窗口指导会议,对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但如何通过窗口指导等综合措施,达成对部分投资过热的行业的信贷调整,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还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确立起科学的政绩观,也要求商业银行能对市场、信用和操作风险更为敏感。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1)当经济萧条时,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通过银行的放款和存款乘数作用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也可降低再贴现率;还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2)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政策效果就小。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IS较陡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小;IS曲线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大。货币政策还因LM斜率而异,LM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 页,第 页
正在阅读:
西方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 图文10-28
一件艺术品作文600字07-15
小说《简爱》读后感例文汇总04-03
土地流转合同协议书范本02-25
2017-2022年中国中药颗粒剂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图03-25
《认识图形》教案01-06
员工守则及规章制度01-17
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03-18
10营销人必须知道的网站01-20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练习题04-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习题
- 经济学
- 西方
- 答案
- 图文
-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
-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参考答案
- 人力资源四级第五章薪酬管理真题及答案
- ORACLE表备份恢复测试用例
- 语文选修《红楼梦》考点重点训练
- 试论20世纪90年代后哲学研究趋向兼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哲学史》
- 闫家沟煤矿地质概况
- 公安派出所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 细胞生物学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提纲
- 创先争优简报16 - 图文
- UML实验(含答案)
- 项目管理PERT和CPM法的思想及应用案例
- 财务报表分析网考题及答案1 - 图文
- 实训报告 - 招投标与商务合同管理实训
- 公务员公文文字材料写作
- 武汉市机织服装行业企业名录2018版819家 - 图文
- 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难点和对策研究
- 桂林电子工业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二系)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作业3树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