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三、四)
更新时间:2023-04-10 03: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三、四)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时间:1914年——1918年
主战场:欧洲
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
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
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
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
影响:际组织---国联
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1、美国的参战
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力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进一步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最终是结束了,并且是以德奥为首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的,这是应该重点讲述的内容。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三点是很重要的。
其一,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同时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十分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特别是德奥集团一方,他们对殖民地的强取豪夺以及近乎疯狂的战争态势导致了必然的失败。同时,战争给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人们期盼着战争的结束,渴望
和平的到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最残酷的战争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其二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不利于同盟国集团。首先是美国的参战,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民主”的美国不得不正式参战,并且加入了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而美国在当时的世界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它的参战对同盟国,特别是德国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最后,是俄国的退出。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而俄国的“二月革命”把交战国的反战运动推向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使俄国退出了战争,从而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和平问题,这也成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一课巴黎和会
1.背景(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2、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
3、地点:凡尔赛宫
4、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5、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
6、各国目的: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7、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8、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9、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A重新划定德国疆界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2)内容:C在军事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D在原则上要求德国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
产生罪恶的种子
10、影响:(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英法获利最大
(5)美国受到抑制
(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
(7)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联
1、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和约
(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影响:(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
3、系内的矛盾:(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不稳定性)(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
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4、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A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1)背景: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
(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5、维护工具(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
——国联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A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11)活动:B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C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A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12)评价:B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C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在意大利政府的敦促和墨索里尼的叫嚷下,协约国又同德国的同盟国——奥、保、匈、土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些条约,奥、匈、土、保等国的领土被分割,军备上受到限制,同时也必须付出巨大的战争赔款。
1.《圣日耳曼条约》
按照《圣日耳曼条约》,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独立,德奥不得合并。原来的奥国疆土将减少一半以上。将一部分地区分别割让给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三万人,海军只能保留3艘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战争赔款总额由赔款委员会决定。
2.《纳伊条约》
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1919年11月,协约国在巴黎城郊纳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条约将南多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划给塞尔维亚;西色雷斯划归希腊。这样,保加利亚就失去了爱琴海的出海口。此外,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准拥有海军和空军。它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
3.《特里亚农条约》
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1920年6月,协约国在镇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以后,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把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划归塞尔维亚;特兰西瓦等归罗马尼亚。这样,匈牙利就失去了原有领土和人口的大部分。它的陆军被限制在3.5万人,战争赔款为22亿金法郎。
4.《色佛尔条约》
对奥斯曼帝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8月,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这样,奥斯曼帝国就失去了4/5的领土。军队人数不超过5万人,海军只准保留7艘军舰和6艘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英法继续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
后来,凯末尔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爆发,在这一条约上签字的奥斯曼素丹政府被推翻。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在1923年7月,土耳其同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这个条约废除《色佛尔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维护了土耳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和平体系形成了一次强烈冲击。
第三课华盛顿会议
(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下缓和
l.背景(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4)中国掀起
2、发起国:美国
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4、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5、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6、操纵国:美、英、日
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8、内容(1)签订国:美、英、法、日
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
(2)内容:地的权利
B英日同盟终止
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
(3)影响: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
(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
(3)影响:对英:丧失了海上霸权
对日: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
(1)签订国:九国
A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
(2)内容:完整”
B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
9、影响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
(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第四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含义: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在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时间:1919年——1941年
途径:召开国际会议,签订条约
构成:1、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和约
(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影响:(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
3、系内的矛盾:(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不稳定性)(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
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4、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5、维护工具——国联
1、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2、体系内的矛盾:(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日、英日、美英等国的矛盾
(2)列强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间的矛盾:中国与列强矛盾
3、影响:(见前)
调整:《洛迦诺公约》改变了德国战败国的地位
瓦解原因:它在协调旧的矛盾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列强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这一体系必然瓦解
1、1935年起,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瓦解过程:
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4、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
克斯洛伐克
5、1939年,德国突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6、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崩溃
评价:此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及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为国际关系的相对缓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稳定
背景:法国向美国提出签署双边条约,美国将它扩大为多边条约
时间地点:1928年15国在巴黎签后增加到六十多个国家
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评价:3、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为和平共解决国家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
4、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5、对侵略者更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第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岛屿被日本占有。
第三,军备上严格限制德国。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只保留部分海军;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胶州湾。1914年秋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对德国宣战,日本侵入中国山东,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占有的权益
1915年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日本在战争时期夺取的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必须由中国收回。这一合理要求,被控制这次会议的英美等国所拒绝,由此导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日本与中国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
条约》及《附件》,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但日本仍保持了一些特权和很大的经济利益。日本还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这是对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不公正条款的修正,是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
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不同点:
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
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均势”
是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在欧洲大国中,最善于运用
均势原则以维护其本身利益的是英国。英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早期,始终把维持欧洲均势作为它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反对大国或集团控制欧洲,反对任何一个大国谋求大陆霸权。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使大陆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竭力巩固它在欧洲的地位,以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史实有: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摧毁拿破仑时期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19世纪中期联法制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使沙皇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世纪末20世纪初协调与法俄的关系,对付主要敌人德国;一战后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遏制法国势力扩张。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原因(1)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2、具体原因:(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
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
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特点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1、加深了资本主义(1)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各国的社会危机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影响(2)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
2、加剧了世界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局势的紧张日趋尖锐
(2)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1)胡佛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劳资
1、美——双方和政府“自愿合作政策”,坚决反对政
各国应付危机的对策: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2)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致使危机更加严重。
背景2、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迅速改善经济状况。3、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根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时间:
1933~1935年为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着重改革
1939年9月二战爆发,罗斯福集中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终止
内容“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项目主要内容作用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开始) 主要措施有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
的权力;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措施有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复兴工业(中心) 主要措施有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
特点: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政府是守夜人)
性质: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局限: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
评价及其影响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影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
1、历史原因:(1)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2)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原因: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3、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1、时间:1933年初,
建立:2、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3、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1)一党独裁统治
(2)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
1、政治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3)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内外政策2、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正在阅读: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三、四)04-10
工程造价企业绩效考核细则重点04-16
一汽大众售后服务核心流程作业指导书05-26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08-12
2017年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能力评价考试试卷(A)答案12-15
中央空调值班运行规范05-04
怎么做地震应急桌面推演方案04-20
坐班主任交流总结报告 -10-19
幼儿园家长安全工作计划结尾(标准版)04-1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知识点
- 选修
- 高中
- 总结
- 历史
- 七年级美术 第16册《第一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 某某某汽车租赁公司管理制度大全汇编
- 军工核安全设备许可证申请书和申请文件格式及内容
- 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 in China--A Brief Review
- 2014-2015学年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 DL-T 502.24-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四部分:硫酸铝
- 常规空调系统调试方案和系统测试方案
- (炼铁厂)安全操作规程(2012.6.21终稿)
- 2022小学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方案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一课一练:《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含答案)
- 最新的描写城市建设的句子大全
- P312XDP512J1MALR中文资料
- 硬质景观施工图的设计和深化d 文档
- 我要的是葫芦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 201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
- 成功必须坚持执行的四个流程
- 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4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 2022-2022年高中政治西藏高二水平会考真题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
-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
-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期末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