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更新时间:2024-06-16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教育史(课程代码:01282)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古代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第二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古巴比伦 第二节 古埃及 第三节 古印度 第四节 古希伯来

第三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节 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第二节 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 第三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二编 中世纪教育

第五章 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 第二节 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节 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

第七章 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 骑士教育

第二节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第三节 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 第三编 近代教育

第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第三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第九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新教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天主教改革与耶稣会派的教育 第十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活动和著作

1

第二节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 论普及教育

第四节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五节 论学前教育 第六节 教学理论 第七节 论学制

第八节 论道德教育 第九节 论教育管理

第十一章 启蒙运动与教育

第一节 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第二节 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的教育 第一节 英国的教育 第二节 法国的教育 第三节 德国的教育 第四节 俄国的教育 第五节 美国的教育

第十三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 第一节 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第四节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 第一节 拿破仑教育改革

第二节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

第一节 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 第二节 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节 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第四节 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第十九章 19世纪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 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2

第二十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与教育活动

第二节 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第三节 论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四节 教育理论及其心理学基础 第二十一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过程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

第二十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第四编 现代教育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节 欧美实验教育学

第四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伙伴关系”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第二十五章 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 第一节 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

第二节 统一学校运动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六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

第三节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第二十七章 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调整 第三节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第二十八章 20世纪前期美国的教育

第一节 中等教育大众化及公共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初级学院运动及高等教育的扩充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 第二十九章 20世纪前期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的整顿与扩充 第二节 战时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崩溃 第三十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教育是什么

3

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节 道德教育

第三十一章 20世纪后期英国的教育 第一节 1944年《巴特勒法》的实施

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的调整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期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21世纪初期英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第三十二章 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

第一节 《郎之万-瓦隆计划》与二战后法国教育的重建 第二节 20世纪5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 第三十三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 第一节 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的重建

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两德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

第三十四章 20世纪后期苏联与俄罗斯的教育 第一节 二战后苏联教育的调整与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60——80年代的苏联教育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苏联的教育理论

第四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十五章 20世纪后期美国的教育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五节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第三十六章 20世纪后期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教育的重建

第二节 经济迅速增长时期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成熟化社会时期日本教育的改革 第三十七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一节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节 分析教育哲学

第三节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第四节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第五节 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第六节 终身教育思潮

第七节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第三十八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第一节 印度的教育 第二节 埃及的教育 第三节 巴西的教育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4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外国教育史》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

5

本专业自学应考者应具备的外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常识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而设置的基础知识课。

《外国教育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外国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律,目的在于既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常识,又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此,《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历史跨度长、研究对象国多、知识面广等特点,这就要求自学应考者在学习时应做到:

(一)应依据自学考试大纲中的自学与考试的基本要求、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

(二)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扩大知识面。

(三)注意把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本专业自学考试计划中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注意把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我国教育改革以及自学

应考者本人的教育工作实践联系起来思考和学习。

在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外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它的教学既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前提,又为学生加深理解这些课程的内容提供帮助,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好《中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奠定基础。自学应考者应注意自考计划中各门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外国教育史》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出《外国教育史》作为必修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考试的重点章节(必须掌握与重点讲解,共十四章),即第一、三、五、七、八、十、十三、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十、三十五、三十六章;

次重点章节(认真领会,理解,相关部分重点讲解,共八章),即第九、十二、十四、十六、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章;

余下为一般章节(基本领会,基本理解,简单介绍讲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2.难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3.学习时间安排:3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态;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5.基本技能:掌握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熟练掌握原始社会教育内容的方法.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在原始社会中,出于自身生存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出现了教育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处于初级和萌芽阶段,但这种活动却成为文明社会教育的起点。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较具有代表行的观点主要有1、法国学者利托尔诺提出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说;2、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的教育的心理起源说;3、苏联学者提出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4、我国学者杨贤江提出的教育的需要起源说。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涉及到生产劳动的教育、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原始宗教及相关内容的教育、体育和军事教育,以及原始社会出现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文化活动都属于原始社会教育内容的范围之内。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成了主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引导儿童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尚处于非形式化的初级阶段,但这种教育活

6

动却在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镇南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丰富,体现出多面性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1. 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

第二节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2、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1、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 2、原始教育的内容 3、原始教育的方法 4、原始教育的特征

(四)考核要求

1、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1)识记: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

(2)领会:现代人认识原始社会及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的依据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1)识记: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第二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古代巴比伦的教育;

2. 难点:古代埃及的教育(学校教育); 3. 学习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印度宗教教育;理解古代埃及教育基本形态;深刻理解古代埃及的学校

教育成因。

5. 基本技能:掌握古代希伯来教育的特点;熟练掌握古代埃及教育类型。

本章为该书的基础章节,具体阐述了东方文明四个文明古国的教育发展概况。其中各国教育产生的原因、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为本章重点。“古巴比伦的文士教育”、“古埃及的学校类型”、“古印度的宗教教育”和“古希伯来的教育特点”四个知识点为本章难点。建议用3-4课时学完本章内容,但具体进度视学生自身情况而定。学完本章内容后,学生应当对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发展形成清晰的脉络,知道各国教育萌芽和产生的动因与标志,能够简述各国各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与特点,解释“古巴比伦文士教育”的含义,熟知“古埃及的四种学校类型”,分清“古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时了解“古希伯来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巴比伦

1. 古巴比伦社会文化简介

7

2. (1) (2) (3)

古巴比伦的教育

古巴比伦学校产生的原因与标志

古巴比伦文士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主要特征 古巴比伦文士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古埃及

1. 古埃及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简介 2. 古埃及教育产生的条件和标志

3. 古埃及学校教育的四种类型及其特征

① 宫廷学校 ②寺庙学校(僧侣学校)③职官学校 ④文士学校 4. 古埃及教育的优缺点

第三节 古印度

1. 古印度社会、宗教与文化简介

2. 古印度教育的典型代表及其内容特征 ① 婆罗门教的教育 ② 佛教教育

第四节 古希伯来

1. 古希伯来社会与文化发展简介

2. 古希伯来教育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3. 古希伯来教育萌芽、产生的原因和标志 4. 古希伯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1. 古巴比伦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标志 2. 古巴比伦的文士教育

3. 古埃及教育产生的条件和标志

4. 古埃及学校教育的四种类型和主要内容 5. 古印度教育的典型代表和内容特征 6. 古希伯来教育的主要特征 (四)考核要求 1. 古巴比伦

(1)识记:古巴比伦教育产生的标志, 古巴比伦文士教育的主要内容 (2)领会:古巴比伦文士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3)综合应用:能阐述古巴比伦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士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2. 古埃及

(1)识记:古埃及教育产生的标志,古埃及学校教育的四种类型及其具体内容 (2)领会:古埃及历史文化与学校教育产生的关系

(3)简单应用:能分析古埃及教育产生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四种类型

(4)综合应用:结合古埃及历史文化,能分析古埃及教育产生的原因,阐述学校教育的

四种类型及其主要内容,能评判古埃及教育的优缺点

3.古印度

(1)识记:古印度教育的典型代表及其内容特征 (2)领会:古印度教育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3)综合应用:结合古印度的社会文化,能阐述古印度教育产生的原因,能分析古印

度宗教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能划分古印度教育的两种类型,并阐明其具体内涵。

4.古希伯来

(1)识记:古希伯来教育产生的标志,古希伯来教育的几大特征

(2)领会:古希伯来早期的家庭式教育,犹太教对古希伯来教育发展的影响

8

第三章 古希腊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古代希腊教育(斯巴达,雅典)的特点; 2.难点:古代希腊(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异同点; 3.学习时间安排:3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古代希腊教育的特点;理解古代希腊化时期教育的进展;深刻理解古代希腊教育(斯巴达与雅典)的异同点,相同点。

5.基本技能:掌握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熟练掌握古代希腊教育思想中有价值的财富。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领会、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古希腊历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期。 自古风时代起,古希腊逐渐形成了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其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强大、城邦教育制度最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城邦。作为古代奴隶制国家,他们的教育的阶级实质一致,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都高度重视教育,其中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军事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条件,他们的教育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有着各自的明显特点。

智者学派被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的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对古希腊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希腊三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理论财富。深刻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

1.古希腊的城邦教育

2.古希腊的城邦教育制度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1.希腊化时期城邦教育衰微 2.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3.柏拉图教育思想

4.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 1. 斯巴达的教育 2. 雅典的教育 3. 智者学派

4.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6.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及其异同点

9

⑴ 识记: “五项竞技活动”的概念。

⑵ 领会: 斯巴达、雅典教育各自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⑶ 简单应用: 从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说明斯巴达、雅典教育差异的原因。 ⑷ 综合应用: 比较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得出可供借鉴的结论。 2. 智者学派的教育理论 ⑴ 识记: “智者”、“三艺”的概念。

⑵ 领会: 智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⑶ 简单应用: 概述智者学派的教育思想。

⑷ 综合应用: 说明智者学派对教育教学的奉献。 3.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本质的理解、“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概念。 ⑵ 领会: “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四个步骤。

⑶ 简单应用: 从理论的角度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分析评价。 ⑷ 综合应用: 联系教学实践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分析评价。 4.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柏拉图创办的学校、提出的“四艺”及其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柏拉图提出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四阶段。 ⑶ 简单应用: 分析评价柏拉图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 综合应用: 全面分析评价柏拉图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 5.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校及其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本质及目的的基本观点、教育三阶段。 ⑶ 简单应用: 概述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的主要观点。

⑷ 综合应用: 全面分析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2. 难点:西塞罗,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3. 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古罗马的教育制度;理解基督教兴起及其教育活动;深刻理解古罗马的教

育思想;

5. 基本技能:掌握古罗马共和后期的学校教育;熟练掌握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古代罗马是古代奴隶制发展的又一阶段。在古罗马共和早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这个时期的罗马还没有出现学校,到了古代罗马共和晚期,才逐步形成从相当于初等教育到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体系。到了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教育被帝国作为培养官吏和顺民的工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脱离实际,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形式主义。

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前后,时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下,人民只能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安慰,基督教在此背景下产生。早期的基督教用以宣扬平等博爱的精神,人人平等。为了宣扬教义,广纳信徒,基督教举办了相应的教育活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古罗马涌现了众多教育思想家,如西塞罗,昆体良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仅对古罗马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直接反映,同时也对后世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

10

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1.共和时期的教育 ① 共和早期的教育 ② 共和后期的教育 2.帝国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

1.基督教的产生

2.基督教的早期教育活动

第三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② 教育的形式 ③ 教育的内容 ④ 教学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文法学校。

2、古罗马共和后期的学校教育。 3、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的概念。

2、领会:古代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教育情况及其目标。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简单应用:古代罗马不同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特点。

4、综合应用: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进行对比。

第五章 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中世纪前期西欧教育特点;

2. 难点: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 3. 时间安排:2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查理曼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中世纪前期西欧教育特点;深刻理解

基督教修道学院学校及其历史贡献;

5. 基本技能:掌握基督教修行主义;熟练掌握修道院学校的历史作用及贡献。

中世纪前期,西欧社会充满动荡和变化。在这一时期,西欧的文明与其邻居拜占廷和阿拉伯相比异常落后。随着基督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宗教教育逐渐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并形成了以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为主的学校类型。修道院的教育职能主要是在诵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到了9世纪时,修道院学校已发展成为欧洲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除了修道院学校,中世纪前期由教会主办的学校还有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前者设在主教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类似,有的成为12世纪兴起的大学的前身。后者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设备简陋,教学水平较低,但在中世纪前期,曾经起到普及教育的作用。

11

中时期前期,除基督教会举办的宗教教育外,一些世俗君主也对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法兰克王国皇帝查理曼在位时期推行的教育改革对学校教育的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

1. 修道院制度的形成 2. 修道院学校

第二节 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 加洛林王朝和查理曼的统治 2. 查理曼的教育改革及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1.修道院学校教育

2.查理曼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查理曼教育改革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教会学校”、“世俗学校”等概念,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 2、领会:修道院教育制度的形成。查理曼的教育改革及影响。 3、简单应用:修道院学校产生的历史原因。 4、综合应用:查理曼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拜占庭的教育概况; 2.难点:拜占庭教育特征; 3.时间安排:2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阿拉伯教育特点;理解阿拉伯教育在该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深刻理解拜占庭教育及其特征;

5.基本技能:掌握阿拉伯教育特点;熟练掌握拜占庭教育特征。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与西欧相比,拜占廷文明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特征,拜占廷的教育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世俗文化教育体系与教会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相互渗透与对立斗争;二是希腊语为通用教学语言,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古罗马的法学在教育中据有重要地位。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的教育也同样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对中世纪后期欧洲文化的复兴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拜占廷的教育

1、拜占廷社会和宗教状况 2、拜占廷的教育概况

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

1、阿拉伯社会和宗教状况 2、阿拉伯教育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

1、拜占廷的教育状况 2、阿拉伯的教育状况

3、伊斯兰的重要教育设施

12

4、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1、拜占廷的教育

(1)识记:拜占廷教育的特点

(2)领会:拜占廷的社会和宗教状况

(3)简单应用:分析拜占廷文化教育对中世纪其他文明的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1)识记:阿拉伯教育的特点、伊斯兰的重要教育设施 (2)领会:阿拉伯的社会和宗教状况

(3)简单应用:分析阿拉伯文化教育对中世纪其他文明的影响

第七章 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骑士教育;

2.难点:骑士教育的形成及特征; 3.时间安排:3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理解中世纪经院哲学概念;深刻理解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5.基本技能:掌握骑士教育内容;熟练掌握中世纪大学特征及其意义。

本章主要阐述了11世纪起到文艺复兴前西欧教育的发展,经过这一阶段的酝酿,西欧一夜之间从野蛮走向文明。其间中世纪后期西欧普遍存在的骑士教育、行会制度,经院哲学及中世纪大学的内涵为本章重点。各种教育形式产生的动因和具体内容为教学难点,尤其是中世纪大学从萌芽到演变一系列过程需要反复学习。“教师型大学”和“学生型大学”两种学校形式之间的异同也需要反复体会。建议学生用6个课时对本章内容加以学习。学完本章内容后,学生应该知道11世纪之后的西欧主要存在的教育形式,他们形成的动因及其标志。能够识记各种教育形式的主体内容,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对中世纪大学的发展脉络和异同进行阐述和解释。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骑士教育 1.骑士制度的产生及其内涵 2.骑士教育的发端及其内涵

3.骑士教育的培养制度(三个阶段) 4.骑士教育的实质与特点

第二节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1.经院哲学的实质与含义

2.经院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唯实论和唯名论及其代表人物) 3.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4.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① 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② 十字军东征提高了欧洲的文化智力水平,导致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的产生提供智力支持

③ 中世纪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了大学的产生

5.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主要类型(教师型大学和学生型大学) ①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时间与地点(12世纪的巴黎和博洛尼亚)

13

② 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③ 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④ 中世纪西欧其他著名的大学(萨莱诺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⑤ 中世纪大学的特权与教学内容(自主权,七艺与“高级”学科,以“讲授、辩论、练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学位制度)

⑥ 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节 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 1. 行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行会教育及学徒制的内涵

3. 行会教育的发展及其演变(行会学校取代学徒制的过程) 4. 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教学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1. 骑士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其内涵 2. 骑士教育的培养制度

3. 骑士教育的实质与其特征 4. 经院哲学的含义和产生动因

5. 经院哲学的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6.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7.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代表,异同及其主要教学内容 8. 中世纪大学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9. 学徒制的内涵

10. 行会教育的含义及其特点 (四)考核要求

1.骑士教育

(1)识记:骑士教育的内涵,骑士教育培养制度的三个阶段

(2)领会:骑士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骑士教育的实质与特点

(3)简单应用: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骑士教育产生的原因,说明主要内容,剖析其实质,评论它的意义和影响 2.中世纪的大学

(1)识记:中世纪大学的典型代表,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 (2)领会: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与演变

(3)简单应用: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特点

(4)综合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条件,能说明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标志和典型代表,并且说明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特征,能对中世纪大学进行简单的评价

3. 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

(1)识记:行会教育的含义,学徒制的含义,学徒制的主要内容,城市学校的内涵 (2)领会:行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第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教育; 2. 难点: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思想; 3. 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理解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教

14

育思想;

5. 基本技能:掌握人文主义的学校发展;熟练掌握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主张。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领会、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文艺复兴发生在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动发展之时。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和不断壮大,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及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就使人文主义教育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征:人本主义,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价值与潜能;古典主义,要求借鉴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具浓厚的古典色彩;世俗性,教育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充斥着浓厚的世俗精神,主张为现世生活服务;宗教性,并不具有消灭宗教的愿望,而是以人文精神改革宗教,保留了宗教教育的内容;贵族性,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子弟。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文主义学校教育,创办了许多新式学校,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扩大了教育的内容,探索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了很多人文主义学者,是冲击欧洲旧教育的一股强大力量,为近代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不断拓展教育活动领域,完善教育理论,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他们各自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

1.文艺复兴运动 2.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1.前期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2.后期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第三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

1.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2.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 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4. 维多里诺、伊拉斯谟、莫尔、拉伯雷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人文主义教育

⑴ 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实质。 ⑵ 领会: 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

⑶ 简单应用: 总结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⑷ 综合应用: 分析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2.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⑴ 识记: 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维多里诺和伊拉斯谟教育思想的要点。 ⑶ 简单应用: 分析评价莫尔和拉伯雷的教育思想。

⑷ 综合应用: 全面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的意义。

第九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理论;

2.马丁·路德教派的教育主张; 3.安排:2学时;

15

面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和面向统治者子女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是统治者子弟的奢侈品。美国的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具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基本上照搬欧洲各国的教育模式,在独立后,美国各级教育在重创后缓慢地恢复和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英国的教育

1.初等教育的发展 2.中等教育的发展 3.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的教育

1.17世纪初至大革命前的教育 2. 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德国的教育

1. 17-18世纪的初等教育 2. 17-18世纪的中等教育 3. 17-18世纪的高等教育

第四节 俄国的教育

1.17世纪教育的发展 2.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3.贵族学校的兴起 4.莫斯科大学的创建

第五节 美国的教育

1.殖民地教育 2.独立后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 17-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

2. 17-18世纪法国教育的发展和特点 3. 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4. 17-18世纪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5. 17-18世纪美国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的发展 (四)考核要求

1.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⑴ 识记: “文法学校”、“公学”、“实科中学”等概念。 ⑵ 领会: 英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

⑶ 简单应用: 概括17-18世纪英国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英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2. 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

⑴ 识记: “学院”的概念。

⑵ 领会: 法国大革命前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⑶ 简单应用: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主张。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法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3. 17-18世纪德国的教育

21

⑴ 识记: “骑士学院”、“文科中学”的概念。 ⑵ 领会: 德国最早公布的强迫教育法令。

⑶ 简单应用: 概括17-18世纪德国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德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4. 17-18世纪俄国的教育

⑴ 识记: 基辅莫吉拉学院、贵族寄宿制等级学校、莫斯科大学、科学院等。 ⑵ 领会: 17世纪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⑶ 简单应用: 总结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俄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5. 17-18世纪美国的教育

⑴ 识记: 美国最早的拉丁文法学校、第一所高等学府、《美国宪法》、赠地运动等。 ⑵ 领会: 美国独立前三大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⑶ 简单应用: 美国独立后政府对教育的干预采取的措施。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美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第十三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2. 难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作用; 3. 时间安排:2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卢梭生平与社会政治观点;理解卢梭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刻理

解卢梭的自然自由的教育思想; 5. 基本技能:掌握卢梭自然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卢梭关于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实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著作,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人不可缺少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

1. 生平

2. 社会政治观点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 论培养”自然人”。 ① 培养对象 ② 培养目标

2. 按照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 ① 让儿童“自然成长”、“自由发育”、进行“自由教育” ② “自然后果”的教育

22

③ 以乡村为学校,以事物为教材,拜自然为老师 ④ 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阶段教育儿童 ⑤ “自然宗教”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 卢梭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 2. 卢梭儿童发展阶段教育思想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卢梭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及教育代表作。 2、领会: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

3、简单应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学思想。

4、综合应用:从理论,历史,现实几方面分析,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

(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 重点:19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体系形成与《初等教育法》; 2. 难点:斯宾塞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内容; 3. 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英国教育改革基本状况;理解英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

大学推广;深刻理解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5. 基本技能:掌握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熟练掌握斯宾塞的教育思

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英国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发展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都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中等教育为升学做准备,它又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镇南关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时期,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镇南关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1、自愿捐办初等学校的进一步拓展 2、国家对初等教育的逐步干涉 3、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创建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3

1、公学的改革

2、文法中学的改革

第三节 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1、伦敦大学的创建与大学学院的兴起 2、大学推广运动

第四节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1、哲学观、社会观与教育目的观 2、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考核知识点

1、英国初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2、英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情况

3、英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4、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四)考核要求

1、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1)识记: 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两条主线 (2)领会: 国家对初等教育的干涉

(3)简单应用:19世纪英国自捐初等学校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 (4)综合应用:《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识记:英国中等教育的形式和特点 (2)领会:英国的公学和文法中学的改革

(3)简单应用:理解分析促使19世纪英国公学和文法中学改革的原因 3、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1)识记: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2)领会: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比较,19世纪创建的伦敦大学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3)简单应用:分析伦敦大学的创建与大学学院的兴起以及大学推广运动对英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4、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1)识记:斯宾塞的生活年代、主要贡献、教育代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2)领会: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3)简单应用:分析、评价斯宾塞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4)综合应用:分析、评价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19世纪法国拿破仑执政以来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2.难点:19世纪法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费里法案》的基本内容; 3.时间安排:2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理解19世纪法国近代学校制度建立的意义;深刻理解19世纪法国自拿破仑执政以来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

5.基本技能:掌握法国19世纪的近代学校制度;熟练掌握拿破仑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演变,要求学生利用4课时学习、理解、掌握本章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

24

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天主教会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其后,法国大革命启动了法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历程,在经历了19世纪不同时期立场各异的政治势力斗争之后,法国终于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而法国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中央集权型的教育管理体系,并不断规范法国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以“双轨制”为特征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拿破仑教育改革

1. 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①《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2年5月1日)

②《关于创办帝国大学及其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6年5月10日) ③《关于帝国大学组织的政令》(1808年3月17日) ④《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1808年9月17日) 2. 拿破仑的宗教政策与法国初等教育改革 ① 政教协议的签订

② 初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 中等教育的世俗化改革 ① 实用化原则

② 创设新型国立中学

③ 国立中学管理权移交中央

④ 国立中学校长由拿破仑亲自任命 4. 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改革

① 对传统大学教育的专业化改造 ② 建设专业教育的大学校

第二节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1.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初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 ① 1816—1824的教育改革 ② 1833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又名《基佐法案》)

③ 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1850年颁布《法鲁法案》) ④ 第二帝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

⑤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两部《费里法案》) 3. 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三学鼎立”的局面 4.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5. 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① 教育国家化 ② 教育世俗化

③ 中等教育民主化、现代化 ④ 高等教育专业化

⑤ 教育制度严格的等级性(双轨制) (三)考核知识点

1.构建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系的四部法案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拿破仑宗教改革的最要内容

3.初等教育改革的相关方案及其内容 4.中等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脉络和要点

5.高等教育专业化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其内容

25

6.《基佐法案》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7.《法鲁法案》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8.《费里法案》的核心思想和最要内容

9.中等学校“三学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10.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基佐法案》的主要内容,初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中等教育世俗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2.领会:法国大革命前中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教育方案 3.简单应用:分析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4.综合应用:阐述、分析、比较大革命前后打20世纪前法国教育的特点

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学精神);

2. 难点:19世纪德国教育思想家: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3. 时间安排:4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德国国民学校的主要特点;理解三类中学并存的意义;深

刻理解洪堡的大学观;

5. 基本技能:掌握柏林大学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熟练掌握19世纪德国

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试者通过学习,识记、领会、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教育变革与创新时期,对中小学、大学进 行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把学校教育统一为双轨制;教育发展的停滞期,由于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的开展,学校教育呈现出退回到改革前的势态;教育突飞猛进时期,既体现在学校规模的扩大上,也反映在教育结构的变化上。总的来说,19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教育事业持续的世俗化和国家化,一个是学校教育不断扩张到愈来愈大的范围,即教育事业的民主化。

19世纪的德国产生了许多对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和影响的教育学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建立了以“创造性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教育体系,是近代学期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和理论的奠基人。第斯多惠是国民教育的师范教育的卓越活动家,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和“德国教师的教师”。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形成了四个统一的大学观,是名载德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人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 1. 国民学校 2. 进修学校

第二节 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 1. 文科中学 2. 文实中学 3. 实科中学

第三节 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 柏林大学的产生

26

2.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1.福禄培尔教育思想 2.第斯多惠教育思想 3.洪堡教育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

1.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

2. 德国三种类型的中学及其特征 3. 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⑴ 识记: 国民学校、进修学校、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柏林大学等概念。 ⑵ 领会: 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三种类型的中学的特点。

⑶ 简单应用: 分析柏林大学创建的时代意义和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征。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评价19世纪德国的教育。 2.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和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福禄培尔的教学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⑶ 简单应用: 总结、分析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洪堡的大学观。 ⑷ 综合应用: 论述和评价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学贡献。

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2. 难点: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3. 时间安排:2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概况;理解俄国《大学附属学校章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深刻理解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5. 基本技能:掌握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熟练掌握19世纪俄国教育

改革的特点。

19世纪是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俄国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势力的推动下,俄国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校教育的章程,推进了俄国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意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加强本国经济的发展,沙皇俄国政府在国内外进步势力的推动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大力改革本国的教育制度。

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他大力倡导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力图把教育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学中去。在乌申斯基看来,教育学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以哲学和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为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向同学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乌申斯基强调教育者在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培养和提高。此外,乌申斯基在总结了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时,提出了自觉性与积极性,直观性,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和巩固性等教学原则。他还对教师的素质进行了专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创建师范教育机构,建立教师队伍等设想,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27

1.1804年《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颁布及其影响 2.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① 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的背景 ② 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的措施 3.19世纪70年代后俄国教育的发展 ① 初等教育 ② 中等教育 ③ 高等教育

第二节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1.生平与教育活动

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②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③ 论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④ 论课程与教学

⑤ 论教师和师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1. 《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内容. 2. 乌申斯基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3. 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原则 4. 乌申斯基的课程与教学原则 5. 乌申斯基的师资培养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9世纪70年代以后,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2、领会: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乌申斯基的教育实践。 3、简单应用:19世纪俄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4、综合应用:分析,评价19世纪阶段整个教育改革的特征。

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 重点:19世纪美国开展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实施; 2. 难点: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3. 时间安排:4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理解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深刻理解19世纪美国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

5. 基本技能:掌握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熟练掌握美国教育学家贺拉斯·曼的教育

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独立战争后,美国教育经过恢复逐渐获得发展,公共学校运动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开始在各州实施,建国后,美国在教育体制方面确立了地方分权管理的原则,承担教育之责的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地方学区成为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地方学区是美国最早的教育管理单位,随着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各州着手创建州教育领导组织,日渐加强了对学区的领导,州管理学校的职能不断加强。19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私立学院和州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

28

贺拉斯.曼是19世纪美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见,是建立美国公立学校系统的著名领导者和推动者之一,被誉为美国“公立教育之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1、教育分权原则的确立 2、地方学区对教育的管理

3、州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1、初等教育的发展

2、公立中学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1、州立大学的创办

2、赠地学院的创办与研究型大学的兴起 3、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1、贺拉斯.曼的生平和教育实践 2、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三)考核知识点

1、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发展情况

2、美国的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3、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4、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四)考核要求

1、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1)识记: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

(2)领会:教育分权原则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3)简单应用: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2、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1)识记:公共学校运动的背景;各州采取的措施 (2)领会:美国公立中学运动的发展情况

(3)简单应用:公共教育运动的过程及其意义 3、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1)识记:美国高等教育在南北战争后的发展方向;莫雷尔法案; (2)领会:美国州立大学的发展情况;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3)简单应用:分析莫雷尔法案颁布的背景、内容、意义 (4)综合应用: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4、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1)识记:贺拉斯.曼的代表著作、生平活动

(2)综合应用:贺拉斯.曼的教育观点的内容及影响

第十九章 19世纪日本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2.难点: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取得的成果; 3.时间安排:3学时;

29

4.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理解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深刻理解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5.基本技能:掌握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主张与具体内容;熟练掌握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本章主要介绍了19世纪民治维新前后日本教育的发展改革与演变。民治维新虽然是日本历史上一次不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却结束了日本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日本教育在这一时期吸收欧美强固的经验不断革新,步入了近代化的轨道,不但加强教育普及力度,还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最终建立起新型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本章建议学生利用6-7课时的时间梳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德川时期”日本教育改革时期颁布的法令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深入体会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发展概况 1.大化革新前和大化革新时期的教育 2.奈良和平安时期的教育 3.镰仓和战国时期的教育 4.江户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1.民治维新与教育改革

① 民治维新的指导思想(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② 《学制》的颁布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初创(文部省) ③ 《教育令》、《改正教育令》的颁布与近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2.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① 指导思想:国家至上主义

② 《学校令》的颁布与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

校令》、《小学校令》) ③ 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加强

第一,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第三,改高等中学为“高等学校”; 第四,增设帝国大学; 第五,颁布《专门学校令》,发展专门学校; 第六,颁布《师范教育令》,扩大师范教育体系。 3.产业革命与职业教育

①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雏形(19世纪70年代)

② 官营民助政策向民营官助政策的转变(19世纪80年代)

③ 产业革命时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发展(19世纪80年代末,井上毅的职业教育改革) ④ 初、中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完善(20世纪初)

第三节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1.福泽谕吉生平简介与教育事功 2.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基础

① 破除封建,文明开化 ② 人人向学,崇实致用 3.福泽谕吉的学校教育观

① 普及学校教育 ② 重视体育

30

⑤儿童通过工作实现自我发展 4.蒙台梭利论感官教育 5.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6.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教育革新运动的特点与意义 2.欧洲新教育的主要活动及特点

3.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活动及特点

4.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欧洲新教育运动,雷迪的乡村寄宿学校,欧洲新教育运动的特点与影响,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欧美实验教育学,桑代克的实验教育学,比纳智力测量,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2.领会: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欧洲新教育运动主要的教育活动,美国进步教育的发展历程

3.简单应用:阐述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主要活动和特点,阐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相关活动和理论

4.综合应用:分析、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异同,阐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巴尔福法案》《费舍法案》《巴特勒法案》各自的基本内涵; 2.难点: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3.时间安排:3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20世纪前期英国中央与地方行政的“伙伴关系”;理解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意义;深刻理解英国现代公共教育形成后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5.基本技能:掌握20世纪前期英国所颁布的相关教育法规;熟练掌握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领会、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20世纪前期的英国,对19世纪英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教育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的“伙伴关系”;初等教育制度随着《费舍法》的颁布取得进一步完善,初等义务教育开始普及;《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和相应法律的实施,使中等教育在门户开放和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与改革;《巴特勒法》的颁布和实施最终确立了英国现代的国民教育制度。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涌现了一批倡导教育革新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们对英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人性,进而改造社会,从而提出应统筹兼顾学生的“品性”教育和“知识”教育。沛西·能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个性自由发展理论,主张应帮助男女儿童尽其所能达到最高限度的个人发展,于是以个性发展为原则提出构建合理的学校教育制度,主张“有用性”课程设置的根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伙伴关系”的形成

1. 强化中央教育行政职能 2. 地方教育当局直接管理

36

第二节 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1. 初等教育的普及 2. 中等教育的改革

第三节 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1.罗素教育思想

2.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

1. 20世纪前期英国颁布和实施的教育法案及其内容 2. 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的“伙伴关系” 3. 现在公共教育制度

4. 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发展 ⑴ 识记: 《费舍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巴特勒法》、《巴尔福法》、《中等学

校规则》等教育法案。

⑵ 领会: 英国的现代公共教育制度。

⑶ 简单应用: 概括和总结英国的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的“伙伴关系”。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发展。 2. 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罗素和沛西·能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和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目的。

⑶ 简单应用: 概括、总结罗素的品性教育和知识教育思想、沛西·能的合理学校教育制

度和“有用性”课程设置思想。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罗素和沛西·能教学理论的意义和贡献。

第二十五章 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

2.难点: 20世纪前期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基本主张; 3.时间安排:3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20世纪前期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理解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深刻理解《阿斯蒂埃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对法国职业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5.基本技能:掌握20世纪前期法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法国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20世纪前期,拿破仑时期确立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这成为在政府教育领域贯彻实施国家意志的重要保障。法国教育管理在继承大学区制的基础上,明确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责,不断强化国家教育意志的权威,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学期教育,初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中等教育民主化改革以及相关考试事务和文凭颁授方面的职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具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统一学校运动实现了法国初等教育民主化改革的基本目标,并继续向中等教育阶段推进。1919年《阿斯蒂埃法案》的颁布,则为20世纪前期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规范。

《阿斯蒂埃法案》为法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基本框架,将职业教育纳入法国公共教

37

育体系,并且进一步唤起了产业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心。该法关于举办职业教育讲座的规定为未来法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指明了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

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责

2.中央教育行政管理职责的加强

第二节 统一学校运动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1.统一学校运动的兴起与基本主张 2.初等教育与统一学校运动

3.中等教育改革与统一学校运动的发展 ① 1902年教育改革 ② 1923年的教育改革 ③ 1926年的教育改革 ④ 1936年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

1.《阿斯蒂埃法案》的主要内容 2.《阿斯蒂埃法案》的历史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1. 统一学校运动

2. 1923年的教育改革 3. 1936年的教育改革

4. 《阿斯蒂埃法案》的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统一学校运动的基本主张。 2、领会:法国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 3、简单应用:《阿斯蒂埃法案》主要内容。 4、综合应用:《阿斯蒂埃法案》对法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第二十六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 重点: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2. 难点: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概况;理解纳粹时期德国的教育;深刻理解魏玛共

和国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5. 基本技能:掌握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熟练掌握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20世纪前期,德国时局动荡,教育制度几经变迁。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了教育改革,建立统一基础学校,增设“上层文科中学”,增设九年制中学——德意志中学。在纳粹时期的教育,基本沿袭了魏玛共和国的基本结构,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进行统一化、简约话的教育,结果,德国教育出现全面倒退。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提出的“公民教育”理论在19世纪20世纪初在当时的德国及西欧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当时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倡导和推动“劳作学校”运动,主张国民学校及其之上的进修学校应当是劳作学校,也因此赢得了“德国职业学校之父”的称号

38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1、撤销教会对地方学校的监督权,完善政府监督学校的相关制度 2、建立共同的基础学校,加强劳动教育 3、增设两种新的9年制中学

4、统一的师范教育,提升初等教育师资培养水平 5、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第二节 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

1、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2、缩短学制,发展德意志中学,确定义务职业教育 3、否定大学传统,限制学术自由

第三节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1、公民即能服务国家任务的有用之人

2、劳动学校是实现公民教育最理想的学校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2、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 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四)考核要求

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1)识记:魏玛共和国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表现;德意志中学;上层文科中学 (2)领会:《魏玛宪法》关于政府监督学校的条例;关于基础学校的条例;关于劳动教育的条例;关于师范教育的条例;关于职业教育的条例

(3)综合应用:分析魏玛共和国时期教育改革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2、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

(1)识记:纳粹时期德国的教育政策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原则” (2)领会:《帝国学校义务教育法》对德国学制的规定;纳粹时期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综合应用:分析评价纳粹时期德国的教育改革 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1)识记: 劳作学校的概念和意义

(2)领会:凯兴斯泰纳的代表著作、重要思想和生平活动 (3)简单应用: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十七章 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 2.难点:马可连柯的教育思想; 3.时间安排:4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内容;理解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5.基本技能:掌握苏联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熟练掌握马可连柯的教育思想。

本章主要介绍了“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在20世纪前期排除外界干扰和破坏,对旧教育进行革命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期间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如马卡连柯、凯洛夫等。

39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后期苏联的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章重点是苏联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马卡连柯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难点是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从建立到调整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和改革,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与同期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教育体系之间的差别。另外马卡连柯和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异同也应该认真比较并理解。建议学生利用8课时学习本章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 1.建立普通教育体系 ①《统一劳动学校章程》(1918年10月) ②《统一劳动学校宣言》(1918年10月) ③《统一劳动学校第一阶梯大纲》(1929—1930年) 2.扫除文盲

①《扫除文盲的命令》(1919年)

②《消除苏维埃人口中文盲的政府命令》 ③全俄扫除文盲非常委员会(1920年) 3.改革高校录取制度和管理制度 ①《关于高等学校录取原则》(1918年8月2日)

② 改变社会科学教学,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大学中的地位,颁布《苏维埃大学章程》(1921年)

③ 重新组建大学教师队伍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调整 1.发展普通教育体系

《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决定》(1930年) 2.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分科教学原则组织大纲(1931—1932年) 3.恢复大学传统教学形式 4.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

① 调整教学计划和大纲,引入军事防卫项目的军事体育培训项目 ② 制定关于学校教育的决定

③ 创建无人照料的儿童寄宿学校 ④ 建立俄罗斯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节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生平简介和教育活动概览 2.马卡连柯的学生教育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其客体 3.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在集体活动中形成每个人的个性化经验,儿童的集体生活应反映社会生活 4.马卡连柯论如何组建集体

① 领导对尚未组织好的儿童小组提出要求

② 领导者支持由学生小组提出的要求,并积极帮助其实现 ③ 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积极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④ 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5.集体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1.凯洛夫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教学活动

2.凯洛夫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起源于劳动)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h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