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20 02: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历史创新评优活动学案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经济调整等实践 难点:正确运用各项原理分析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败,总结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

材料一 1949年与旧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年产量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食糖减少5%,棉花减少48%。

材料二 占很大比重的私营工商业也处于工厂停工减产和歇业关门的状态。银钱业倒闭过半,商业十分萧条。此外,市场投机盛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学习】

十八大召开之际,为培养学生“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责任感,我校团委组织了新中国建设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历史。

我班负责50—70年代展馆的布置,请各组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史实,为自己小组负责的年代确定一个主题,展示主要事件,并为每个事件搭配一定的解说词(包括成就、背景及历史意义),同时指定一名同学以解说员的身份为同学们讲解。

一组:负责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讲解 二组:负责1956年——1966年讲解 三组:负责1966年——1976年讲解

第1页

高中历史创新评优活动学案

【知识梳理】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过渡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概况 (3)影响 2、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概况: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3)影响 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中共八大 (1)背景: (2)概况 (3)影响 2、经济建设的失误 (1)八届二次会议: (2)大跃进 ①表现 ②影响 (3)人民公社化 ①表现 ②影响 3、调整国民经济 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 1、原因 2、概况 3、教训 第2页

高中历史创新评优活动学案

【问题突破】

问题一:灵活运用各种原理,从社会主义建设成败中,总结原因,吸取经验和教训。 “左”倾错误,脱离实际 八届二次会议 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大跃进 主观意志违背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 主要矛盾认识不清 文革 (1)将上述历史时间及相应错误原因进行连线(注意错误原因不止一个),并思考经验教训类型问题的做题方法。

【拓展反馈】

1、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因素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就性质而言,图片所示的企业应该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D.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60年 1965年 农业 21.8% 37.3% 轻工业 26.1% 32.3% 重工业 52.1% 30.4% 经验教训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4、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

第3页

高中历史创新评优活动学案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依据材料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材料二

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两个时期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g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