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稿

更新时间:2024-01-08 02: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讲稿 第一篇 宏观经济变量

第一章 总产出

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GNP或GDP减折旧;等于—— 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

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 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

1

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

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收入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二,政府部门的税收收入。

如果以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DPI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DPI + T

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Y = C + S + T

2.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以支出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消费。 第二,国内私人投资。 第三,政府购买。

第四,净出口。

如果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以I代表国内私人投资,以G代表政府购买,以X代表出口额,以M代表进口额,则以支出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C + I + G +(X - M)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

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三、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1. 消费价格平减指数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或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运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某一基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二者的关系为: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通货膨胀率

实际GNP或GDP=名义GNP或GDP / 通货膨胀率

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

2. 购买力平价

指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简称PPP。

其计算方法大致为:先选取典型的商品与劳务作为比较样本,再用两个国家不同的货币单位与市场价格分别加权计算样本的价格总额,价格总额的比例就是体现两国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换算率,即购买力平价。

举例来说,如果在中国市场上用人民币购买大米为每吨2000元、猪肉为每吨10000元、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为每台8000元、2.8立升排气量的轿车为每辆100000元,购买价格总额为120000元;在美国市场上用美元购买大米为每吨4000元、猪肉为每吨20000元、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为每台1000元、2.8立升排气量的轿车为每辆5000元,购买价格总额为30000元。那么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与人民币的换算比例应为1美元 = 4元人民币。

2

计算: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

计算该国的GNP 、NNP、NI、PI与DPI。 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NP=16000-1000=15000 NI=15000-2000=13000

PI=13000+500=13500 DPI=13500-(3000-2000)=12500

3

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一、消费、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

C = a + bY (1 > b > 0)

上式中的a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自发性消费,其含义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上式中的bY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其中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函数C = a + bY的图象如下: C C = a + bY

ΔC E ΔY a 0 45 0 Y 如果消费函数C = c(Y)呈非线性状态,则其图象一般如下: C E C = c(Y)

0 45 Y

3.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4

0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二、储蓄、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1.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S = s(Y) (满足条件ds / dy > 0)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S = Y - C。在线性条件下,C = a + bY,代入前式有S = Y -(a + bY),经整理则有:

S = - a + (1-b) Y (1 > b > 0)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S = - a + (1-b) Y的图象如下:

C,S

C = a + bY

E a S = - a + (1-b) Y 0 450 F Y ΔS -a ΔY 如果储蓄函数S = s(Y)呈非线性状态,则其图象一般如下: S S = s(Y) F 0 Y 3.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简称APS。根据定义有:APS = S / Y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S。根据定义有MPS=ΔS/ΔY 由于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Y = C + S,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Y/Y = C/Y + S/Y,即:

APC + APS = 1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5

与上同理,我们有ΔY = ΔC + ΔS;如果在两边同除ΔY,则有ΔY/ΔY = ΔC/ΔY +ΔS/ΔY,即:

MPC + MPS = 1或1 - MPC = MPS,1 - MPS = MPC

根据以上关系,我们可以推断,若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趋势,那么边际储蓄倾向MPS必将有递增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 三、投资、投资函数与投资的边际效率

1. 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因此有:

净投资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或 净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但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因为不论是净投资还是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旧为零。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资就是同一个量。以后的论述中,凡是提到投资的地方,除非作出特别的说明,否则我们总是假定折旧为零,即把投资和净投资看作同一个概念。 2. 投资函数: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投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货币供求状况、利率水平、投资品的价格水平、投资者个人的资金状况、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等等,但国内私人投资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投资及其投资的规模与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I代表投资,以 r代表利率,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I = i(r) (满足条件di / dr < 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

I = α- ? r

上式中的α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自发性投资)。上式中的?r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诱致性投资。其中?作为该函数的斜率,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投资系数,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利率水平的变化对投资影响的程度。在横轴为投资I,纵轴为利率r的座标中,线性投资函数I = α- ? r的图象如下:

r

Δr ΔI I =α- ? r 0 I 如果投资函数I = i(r)呈非线性状态,则其图象一般如下:

6

r r1 r2 I = i(r)

0 I I1 I2

上图中,随着利率水平的变化,使投资量沿着同一条投资曲线移动。如果利率水平不变,由其它因素引起的投资量变动,在座标系中则表现为投资曲线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r I‘’I I‘ r0 0 I2 I0 I1 I

造成投资曲线水平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厂商预期。 第二,风险偏好。 第三,政府投资。

3. 投资的边际效率:投资收益的增量与投资增量的比率,简称MEI。如果我们以R代表投资收益,以I代表投资,则有:

MEI = ΔR / ΔI

上式表明,投资的边际效率MEI是投资总收益的一阶导数,或者说MEI是投资总收益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如果以投资规模I为横座标,以投资收益R为纵座标,则投资总收益TR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凹向横轴的曲线:

R TR ΔR ΔI

0 I

上图表明,投资的总收益虽然是递增的,但投资的边际效率具有递减的趋势,即dR / dI> 0;d2R / dI2< 0。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对个别厂商来说,在任一时点上,都面临着一系列可供选择的

7

投资项目,而每一个项目又有不同的投资量和不同的投资收益率。当利率水平既定时,凡是投资收益率大于等于银行现行利率水平的投资项目,原则上都是可行的。假定某厂商有5个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量分别为:A项目100万元、B项目200万元、C项目100万元、D项目300万元、E项目100万元,各项目投资的收益率依次

为10%、8%、6%、5%、3%,则该厂商投资的边际效率如下图所示: MEI(%) H 10

8 A 6 B 4 C 2 D E K 0 2 4 6 8 I(百万元)

上图中的折线HK就是该厂商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根据该曲线,当市场利率水平小于3% 时,A、B、C、D、E等五个项目都有利可图。如果该厂商只有100万元资金,他无疑将选择项目A,收益率为10%;如果该厂商有300万元资金,他将追加200万元投资项目B,追加投资的收益率为8%;如果该厂商有400万元资金,他还可以追加100万元投资项目C,但追加投资的收益率进一步降低为6%;余此类推,随着该厂商投资的不断扩大,追加投资的收益率将不断下降。如果市场的利率水平为5%,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减少至A、B、C、D四个,但对该厂商来说,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收益率趋于降低的事实不变。由此可见,厂商的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水平和投资的边际效率。当利率水平既定时,投资的边际效率大于或至少等于利率水平的投资项目都是可行的,但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当投资项目的边际效率既定时,厂商的投资规模是市场利率水平的减函数。即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量减少;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量增加。

个别厂商的MEC曲线是阶梯形的,但如果把所有厂商的MEC曲线一一叠加起来,那么,折线就会渐渐变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全社会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即MEC曲线),它表明社会投资总规模与投资的边际效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投资收益率存在着一种递减的趋势。其中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外,还因为:第一,在竟争性的市场中,一旦某种产品的生产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许多厂商都会增加对该部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第二,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如果许多厂商都增加对高收益部门的投资,结果还将使投资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投入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大,即便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也会降低。

8

练习与思考

一、区别下列名词与概念

自发性消费与诱致性消费 线性消费函数与非线性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 自发性储蓄与诱致性储蓄 线性储蓄函数与非线性储蓄函数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短期储蓄函数与长期储蓄函数 投资、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 意愿性投资与非意愿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与投机性投资 自发性投资与诱致性投资 线性投资函数与非线性投资函数 单个厂商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与整个社会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二、分析与思考

1. 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是否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为什么? 2. 自发性消费是否会发生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举例说明。

3. 消费函数C = c(Y)为什么要满足条件dc / dy > 0?其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 4. 在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中a和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为什么1 > b > 0? 5. 非线性消费曲线为什么凹向横轴?该曲线在座标中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6. 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有递减趋势?平均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吗?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倾向吗?为什么

7. 为什么1 > MPC > 0?是否也有1 > APC > 0?为什么?

8. 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有什么关系?给定一个消费函数(线性或非线性)如何推出储蓄函数(线性或非线性)?

9. 非线性储蓄曲线为什么突向横轴?其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 10.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1. 宏观经济学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时为什么常常假定折旧等于零?若折旧不等于零有什么区别?

12. 为什么存货也是一种投资?存货投资对宏观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13. 购买证券和房地产为什么不是生产性投资?居民购买证券和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什么影响?

14. 投资函数I = i(r)为什么要满足条件di / dr < 0?其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 15. 线性投资函数I = α- ? r中α、?r、?分别表示什么?是否有1>?> 0?为什么? 16. 投资曲线在座标系中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7. 投资的边际效率为什么会递减?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MEI会趋于无限小吗?为什么? 三、作图

1. 线性消费函数、非线性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图象。 2. 如果给定消费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相应的储蓄函数的图象。 3. 线性投资函数、非线性投资函数的图象。 4. 总收益曲线与MEI曲线的图象。

5. 单个厂商MEI曲线与整个社会MEI曲线的图象。

9

第三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 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的动机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人们因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所需要的货币。 (2)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应付突发性事件所保留的货币。

L1 = f(Y)= k Y

Y L 1 = k Y

0 L 1

(3)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所动用的货币。 L 2 = f(r)= -hr

r r 1

r 0 L 2 = -hr

0 L 2

流动性陷阱:指利率水平较低、证券市场的获利空间较大时,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的现象,也称凯恩斯陷阱。 货币总需求L = L1 + L2 = k Y + h r

r

L = kY - hr

0 L 2

10

二、货币供给

1. 现金货币:由一个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2.存款货币:由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创造的货币。 业务 银行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 . . n银行 存 款 D (D = R + C) 100万元 80万元 64万元 . . . 0

准备金 R (R = rD ,r=20%) 20万元 16万元 12.8万元 . . . 0

贷 款 C (C = D - R) 80万元 64万元 51.2万元 . . . 0 M = 100 + 80 + 64 + 51.2 + ······

= 100 [ 1 +(1 - 0.2)1 +(1 - 0.2)2+ ······ +(1 - 0.2)n -1 ] = 100 / 0.2 = 500(万元) 3.货币乘数

如果用M表示货币供给,R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r 表示准备金率,则: M = R·1 / r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

1. 古典货币市场的均衡 r L M r2 r0 r1

0 L0 ,M 0 L ,M 上图揭示了古典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其中市场利率在均衡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利率水平较低时,如上图中的r1,市场上货币需求的量大大超过货币供给的量,从而促使利率水平上扬;当利率水平较高时,如上图中的r2,市场上货币供给的量大大超过货币需求的量,从而促使利率水平下降。只有一个合适的利率水平,如上图中的r0,才能保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均衡。这一利率水平就是所谓的均衡利率。在均衡利率水平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也保持均衡状态。所以,在古典货币理论中,货币市场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都是暂时的,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将使货币供求趋于均衡。在这一过程中,利率所起的作用与商品市场中价格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事实上,利率正是使用货币资金的价格。

11

2. 现代货币市场的均衡

r r0 r1 L = kY - hr 0 M0 M1 M2 L,M

上图说明,在现代货币市场中货币供求的均衡完全是由政府控制的。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并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来调控市场利率水平。上图中,当货币供给由M0扩大至M1时,利率水平则由r0降低至r1;反之,如果货币供给由M1减少至M0,利率水平则由r1上升至r0。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货币需求曲线的水平阶段,政府货币供给的上述机制将失去作用。如图所示,当政府的货币供给由M1继续扩大至M2时,利率水平将维持在r0的水平不再下降。此时,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陷阱”的状态。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曾经分析过,由于利率水平过低,使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处于一种无限扩张的态势,政府增发的货币将被“流通性陷阱”全部吸纳,从而阻止了市场利率水平的进一步降低。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交易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 流动性陷阱 现金货币 存款货币 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二、分析与思考

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区别? 2. 流动性陷阱是怎么产生的?当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会出现什么状态? 3. 货币需求L1和货币需求L2有什么不同?在横轴为货币需求L 、纵轴为产出水平Y的座标中,货币需求曲线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4. “金属货币的供给曲线是金属货币边际成本曲线大于等于平均可变成本的部分”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5.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对每一个货币供给者来说货币需求曲线的形状是怎样的?为什么?对整个货币市场来说货币需求曲线的形状是怎样的?为什么? 6. “货币就是现金”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7. 对商业银行系统来说,贷款的规模为什么可以超过它所吸收的现金存款的规模?

8.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什么要制定法定准备金率?

9. 在现代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曲线为什么是一条与代表利率的纵轴平行的直线?

10. 在现代货币市场中,政府可以通过货币供给任意地调节市场利率水平吗?为什么?

12

三、计算

如果政府希望把整个货币供给的规模控制在5000亿元的水平,在法定准备金率为15%的条件下,基础货币发行的数量应为多少?如果基础货币发行量为500亿元,法定准备金率应调整到什么水平? 5000 = X / 0.15 X = 750 5000 = 500 / X X = 10%

13

第二编 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一、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 1. 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

(1) 有效需求: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 总供给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厂商销售其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总额。 总需求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居民购买消费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

P S D E

0 N N1 N0 N2 2. 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的关系

1. N0 < 充分就业(低水平的就业均衡)

2. N0 =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均衡) 3. N0 >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均衡) 3. 充分就业与失业

(1)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3)非自愿失业 二、有效需求的决定

1. 两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消费(C) 1000亿

商品和劳务 企 业 居 民 生产要素 收入(Y) 1000亿

14

消费开支 900亿 商品与劳务 企 业 居 民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报酬 1000亿 银 行 投资100亿 储蓄100亿

总供给:Y = C + S ····················(1) 总需求:Y = C + I ····················(2) (总需求)I = S(总供给)···············(3)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 经济增长均衡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 经济增长收缩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 经济增长扩张

2. 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政 府 税 购 支 收 . 买 生产要素报酬 付 企 业 居 民 消 费 开 支

总供给:Y = C + S +T·················(1) 总需求:Y = C + I + G ················(2) (总需求)I + G = S + T(总供给)·······(3)

I + G = S + T (总需求 = 总供给) I + G < S + T (总需求 < 总供给) I + G > S + T (总需求 > 总供给)

I = S +(T - G)············(4)

I = S +(T - G)(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I < S +(T - G)(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I > S +(T - G)(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收 15

3. 四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关税支付 政府购买 出 进 购 收 税 支 口 口 买 税 收 付 生产要素报酬 消费支出

总供给:Y = C + S +T + M··············(1) 总需求:Y = C + I + G + X··············(2) (总需求)I + G + M = S + T + X(总供给)···(3)

I + G + M=S + T+X(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I +G+M S +T+X(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如果我们把式(3)左边的G移至等式右边,则有:

I = S +(T - G)+(X -M)·········(4) I=S+(T-G)+(X-M)(总需求=总供给) IS+(T-G)+(X-M)(总需求>总供给)

三、有效需求的变动及其趋势

1、有效需求的变动 Y = C + I···············(1)

C = a + bY··············(2)

(2)式代入(1)式,有: Y = a + I / 1 - b·······(3)

例1:已知消费函数C = 1000 + 0.8Y,投资I = 60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解:Y = 1000 + 600 / 1 - 0.8 = 8000(亿元)

例2: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a由1000亿元减少至900亿元,投资I仍为60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解:Y = 900 + 600 / 1 - 0.8 = 7500(亿元)

例3:假设消费函数仍为C = 1000 + 0.8Y,投资规模I由600亿元扩大至65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解:Y = 900 + 650 / 1 - 0.8 = 8250(亿元)

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 = Δa ·1 / 1 - b ···(4)

在消费C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变化ΔI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 = ΔI ·1 / 1 - b ···(5)

16

外 国 政 府 企 业 居 民 式(4)中的1 / 1 - b称为消费乘数,记作K C。式(5)中的1 / 1 - b称为投资乘数,记作K I。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b = 0.8,消费或投资扩大100亿元,则由它引发的有效需求的变动为: 100+100·0.8+100·0.8·0.8 + ···+ 100·0.8 n - 1 = 100·(1 + 0.8+0.8 2+···+0.8n - 1)=100·1/1-0.8=500

2.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原因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 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四、政府对有效需求的调节

Y = C + I + G················(1)

财政转移支付g,政府税收T,即:

Yd = Y + g - T··················(2)

消费函数为:C = a + b(Y + g - T)··(3) 把式3代入式1整理后则有:

Y =(a + I + G + bg - bT) / (1-b)·····(4)

1、政府购买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ΔY = ΔG · 1/1-b

上式中的1/1-b就是所谓的政府购买乘数,记作KG。 2、政府转移支付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ΔY = Δg · b/1-b

b/1-b就是所谓的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记作Kg。

3、政府税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ΔY = ΔT · -b/1-b

作业: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 Y = C + I + G C = 160 + 0.75 Yd Yd = Y - T T = -100 + 0.2Y I = 100 + 0.1Y G = 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

Y = 160 + 0.75(Y + 100 - 0.2Y)+ 100 + 0.1Y + 400 = 735+0.7Y

Y = 2450 C = 160 + 0.75 *(2450 - 390)= 1705 I = 100 + 0.1 * 2450 = 345 T = -100 +0.2 * 2450 = 390 KC = KI = KG = 4 Kg = 3,KT = - 3

17

第五章 IS - LM模型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1、IS曲线的推导

I = S····················(1) I = α-βr··············(2) S = -a +(1-b)Y···········(3)

把(2)式与(3)式代入(1)式, 经整理有:

r = (a+α)/β- [(1-b)/β]Y······(4)

若令(a+α)/β等于A,(1-b)/β等于B,则有:

r = A - BY·······················(5)

r

IS 0 Y 例题1:已知消费函数C = 200+0.8Y,投资函数I = 300-5r;求IS曲线的方程。 解:A = (a+α)/β=(200 + 300)/ 5 = 100 B = (1-b)/β=(1 - 0.8)/ 5 = 0.04 IS曲线的方程为:r = 100 - 0.04Y 2、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IS曲线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 = 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在商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 = S,即商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 ≠ S,即商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右边,表示I < 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 > 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r . A B . IS 0 Y

18

3、IS曲线的水平移动

(1)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增加,可以视作原有的IS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移动。

(2)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减少,可以视作原有的IS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左移动。

r IS2 IS0 IS1 r0 0 y2 y0 y1 Y 4、IS曲线的旋转移动

(1)IS曲线斜率的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 r IS2 IS0 IS1 r0 r1 0 y0 y1 y2 y3 Y

(2)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Y的系数(1-b)/β 如果β不变,边际消费倾向b与IS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如果b不变,投资系数β与IS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 曲线 1、LM 曲线的推导

L = M·················(1) L = kY - hr············(2)

用P代表价格总水平,则实际货币供应量m与名义货币供应量M为m = M/P或M = Pm。如果P = 1,则有: M = m·················(3) 把(2)式与(3)式分别代入(1)式,经整理有:

r = - m/h + k/h Y·········(4)

若令 - m/h 等于E, k/h 等于F,则有:

r = E + FY··············(5)

19

r LM

0 Y 例题2:已知货币供应量M = 300,货币需求量L = 0.2Y - 5r;求LM曲线的方程。 解:E = - m/h = - 300 / 5 = - 60 F = k/h = 0.2 / 5 = 0.04 LM曲线的方程为:r = - 60 + 0.04Y 2、LM曲线的经济含义

(1)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L = 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

(3) 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 = 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 ≠ 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LM 曲线的右边,表示L > 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如果某一点位处于LM曲线的左边,表示 L < 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

r LM B .

.A

0 Y 3、LM曲线的水平移动

(1)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增加,可以视作原有的LM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移动。

(2)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减少,可以视作原有的LM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左移动。

20

r LM 2 LM 0 LM 1 r0 0 y2 y0 y1 Y 4、LM曲线的旋转移动

(1)LM曲线斜率的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2)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Y的系数(k/h),如果h不变,k与LM曲线的斜率成正比,如果k不变,h与LM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r LM 2 LM 0 LM 1 r1 r0 0 y0 y1 y2 y3 Y

三、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1、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1)均衡的决定

r LM

r0 IS

0 y0 Y 例题3:已知IS曲线的方程为r = 100 - 0.04Y,LM曲线的方程为r = - 60 + 0.04Y;求均衡的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及其图象。 解:解联立方程得Y = 2000;r = 20。 (2)均衡的变动

LM曲线不变,IS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变动。

21

r IS 2 IS 0 IS 1 LM r1 r0 r2

0 y2 y0 y1 Y IS曲线不变,LM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变动。

r LM 2 LM 0 r 1 r 0 LM 1 r 2 IS

0 y 2 y 0 y 1 Y 2、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1)一个市场均衡,另一个市场不均衡

r LM .A B . O . C D . IS

0 Y A点 I = S L < M B点 I< S L = M C点 I > S L = M D点 I = S L > M (2)两个市场同时不均衡

r Ⅰ LM . Ⅳ . . Ⅱ . Ⅲ IS 0 Y Ⅰ点 I < S L < M Ⅱ点 I < S L > M Ⅲ点 I > S L > M Ⅳ点 I > S L < M

22

3、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自我调整

r .A LM B . C

IS 0 Y 4、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政府调控

r IS 0 IS 1 . A LM 0 LM 1 0 Y 作业:(注意:教材P.156作业三有误,请按以下调整)

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 = 200 + 0.8Y I = 300 - 5r L = 0.2Y - 5r M = 300 ( 单位:亿元 ) 试求:

(1)IS — 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并作图进行分析。 (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020亿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请作出新的IS—LM模型。

(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各为多少?请作图进行分析。 解:(1)IS - LM模型为——

r = 100 - 0.04Y r = - 60 + 0.04Y

Y = 2000 r = 20

解:(2)设动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追加的投资为G,则新的IS方程为——

- 200 + 0.2Y = 300 + G - 5r 化简为 r = 100 + 0.2G - 0.04Y

求联立方程 r = 100 + 0.2G - 0.04Y r = - 60 + 0.04Y 得——

Y = 2000 + 2.5G,当Y = 2020时,G = 8。

设动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政府追加的货币供应为M,则新的LM方程为——

0.2Y - 5r = 300 + M 化简为 r = -60 - 0.2M + 0.04Y

求联立方程 r = 100 - 0.04Y r = - 60 - M + 0.04Y 得——

Y = 2000 + 2.5M,当Y = 2020时,G = 8。

23

第六章AD - AS模型

一、总需求函数与AD曲线

1. 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推导

(1)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a+α)/β]-[(1-b)/β]Y (2)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m/h+(k/h)Y

以前我们假定物价水平P=1,即M=m;若P≠1,则M=Pm,或m=M/P;LM曲线为: (3) r=-M/Ph+(k/h)Y

(4)3式代入1式有:Y=[h(a+α)]/ [β-k+h(1-b)]+ [β/βk+h(1-b)]M/P  若令[h(a+α)]/ [β-k+h(1-b)]=θ1,[β/βk+h(1-b)]=θ2;则有 (5)Y=θ1+(θ2 ·M) / P

4式或5式即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其图象为: P AD 0 Y 2.AD曲线的经济含义

 (1)AD曲线是一条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AD曲线表明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3)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3.AD曲线的变动

(1)AD曲线的水平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参见教材P.163图6-3)AD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AD曲线的旋转移动

AD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AD曲线的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β、k、h、b等参数。

24

二、总供给函数与AS曲线

1.总供给函数或AS曲线的推导

(1)实际工资w = W/P, w = f(P) (w’﹤0)

P W/P 0 w

(2) 就业量N = f (w) (N ’ ﹤0)

N N = f (w) 0 w

(3) 总产出Y = f (N) (Y ’﹥0 )

N Y = f(N) 0 Y

(4) 总产出Y = f (P,w,N) (dY/dP﹥0 ) P

w Y

N 2.AS曲线的经济含义

(1)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

25

间关系的曲线。

(2)AS曲线表明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成正向变化的关系。

(3)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 工资,实际工资供给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3.AS曲线的变动

(1)AS曲线的水平移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参见教材P.172图6-7与P.173图6-8)AS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

(2)AS曲线的旋转移动:AS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AS曲线的斜率表示总供给函数的不同性质。  4.不同性质的总供给曲线

(1)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即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无穷大,即它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3)AS曲线的一般形状

P AS 0 Y 三、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AD - AS 模型) 1.宏观均衡的决定

P AD AS P* 0 Y Y* 2.宏观均衡的变动

(1)AD曲线的右移与通货膨胀

P AS AD1 AD2 AD3 P3 P2 P1 0 Y Y1 Y2

26

(2)AD曲线的左移与通货紧缩(经济衰退)

P AS AD1 AD2 AD3 P1 P2 P3 0 Y Y3 Y2 Y1 (3)AS曲线的右移与技术创新

P AD AS1 AS2 P1 P2 0 Y Y1 Y2 (4)AS曲线的左移与滞胀

P AD AS2 AS1 P2 P1 0 Y Y2 Y1

练习与思考

一、分析与思考

1.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它与微观上的需求曲线有何区别? 2.AD曲线在坐标内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3.AD曲线在坐标内旋转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4.AS曲线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它与微观上的总供给曲线有何区别? 5.什么因素会引起AS曲线在坐标内发生水平移动?

6.在什么情况下,宏观经济会发生三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况? 7.在什么情况下,宏观经济会发生三个市场不能同时均衡的状况? 二、计算

1.假定消费C=1000+0.8Yd,投资I=150-6r,税收T=50和政府购买G=40,从而IS方

27

程是Y=1250-30r,名义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0Y-4r,当价格水平P=100%时,LM方程是Y=750+20r;当价格水平P=120%时,LM方程是Y=625+20r;当价格水平P=150%时,LM方程是Y=500+20r; (1)试求价格水平为100%、120%和150%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2)画一张坐标图,纵轴表示价格水平,横轴表示收入水平。将上述相应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的组合联结成一条AD曲线;

(3)如果价格水平P=1.00(即100%)不变,但中央银行减少名义货币供给,AD曲线将如何变化?

(4)假定LM曲线不变,但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下降时,比方说I=150-6r变为I=120-3r时,总需求曲线斜率有何变化? (5)假定IS曲线不变,但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时,比方说,L=0.20Y-4r变为L=0.20Y -10r,总需求曲线斜率有何变化?

2d

2.假定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劳动需求函数N=175-12.5(W/P),试问:

S

(1)若劳动供给函数是N=70+5(W/P)时,即劳动供给也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当价格水平P=1.00和P=1.25时,就业量(N),名义工资(W)和产量(Y)各为多少?

S

(2)若劳动供给函数是N=70+5W,即劳动供给只是名义工资的函数,当价格水平P=1.00和

P=1.2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W/P)和产量各为多少? (3)从(1)和(2)可得出关于总供给曲线形状的什么结论?

28

第三篇宏观经济运行 第七章通货膨胀

一、 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定义 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度量

ttP1tQ1+P2tQt2+?+PntQnπ=×100=0t0t0t×100PQ+PQ+?+PQ0t1122nnPiQi∑i=1ni=1PQ∑tinti 式中:P为i种商品的价格, Q为i种商品的数量, t为报告期(现期), 0为比较期(基期), i=1,2,3,···n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2) 零售物价指数(RPI) (3) 批发物价指数(WPI)

(4)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IPD)

以现期价格计算的GNP或GDPIPD=×100以基期价格计算的GNP或GDP 3.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 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第二,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也称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第三,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超级通货膨胀。 (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 ——  第一,未预期型通货膨胀。 第二,预期型通货膨胀。

(3)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 ——

 第一,平衡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第二,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

 第一,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第二,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第三,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

29

来的通货膨胀。

(5)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区分 —— 第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第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第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第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

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根据需求拉动的性质,又可分为货币拉动和财政拉动两种不同类型。(参见教材P.185图7-1。) 2.成本推动

指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工资推进、原料推进和利润推进三种不同类型。(参见教材P.187图7-2。)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

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根据价格水平上涨的路径,又可分为需求启动和成本启动两种不同类型。(参见教材P.1897-3。) 4.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

三、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1)实际收入不变:名义收入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2)实际收入减少: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3)实际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2.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

(1)实物资产:名义价格随通货膨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变 (2)货币资产: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3)负资产(负债):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3.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1)在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产出增加 (2)在不存在闲置资源或通货膨胀已被预期的情况下:产出不变 (3)在严重或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产出减少 4.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1)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有助于就业的增加或失业的减少

(2)菲利普斯的观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互为消长(菲利普斯曲线)

(3)弗里德曼的观点:短期中,通货膨胀有助于减少失业;长期中,通货膨胀无助失业的减少。

30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通货膨胀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 二、分析与思考

1. 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2. 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3. 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4. 通货膨胀对收入有何影响?

5. 你认为应如何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

6. 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何区别? 7. 试借助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间的关系。 三、计算

1. 若1991~1994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400、440、462、462,求: (1) 计算1992、1993、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

(2) 假定一组工人签了从1993年开始为期两年的合同,其工资增长率为 ΔW/W=0.1。在现有的CPI水平下,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3) 假定工资率依据下面公式计算:

ΔW/W = 0.05 + 0.5ΔCPI/CPI,其实际工资又如何变化? (4)如果ΔW/W = ΔCPI/CPI,其实际工资又如何变化?

31

第八章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概述 1.经济增长的定义

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 S.Kuznets)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2.经济增长的特征

从上述定义出发,库兹涅茨总结出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  第一,人均产量的高速增长。  第二,生产率的高速增。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

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变革。

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 第六,世界增长的不平衡。 3.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

1.基本增长方程式 GA = s / V

式中:为GA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GA = ΔY / Y; 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s = S / Y;

V为一个国家的资本 - 产量比,V = K / Y。 (1)公式推导

① 假设不发生技术进步(哈罗德中性假设),则边际资本 - 产量比等于原有的资本 - 产量比,即ΔK / ΔY = K / Y = V;若折旧等于零,则当期投资I等于当期资本增加量ΔK;如此则有I / ΔY = V,或:

I = V·ΔY ................................ ①

② 假设储蓄S是产出Y的函数,则:

S = sY........................................... ②

③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

I = S ............................................ ③

④ 将①、②式代入③式,有V·ΔY = sY 或 ΔY/Y = s/V,令ΔY/Y等于GA,则有:

GA = s / V...................................... ④

(2)经济含义: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量比之比。

2.有保证的增长方程式

GI = si / Vi

32

式中:GA为一个国家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si为一个国家的合意储蓄率,即一个国家的居民希望保持的储蓄水平; Vi为一个国家的合意资本-产量比,即一个国家的厂商希望保持的资本-产量比。 经济含义:要保证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与资本-产量比必须符合居民与厂商的意愿。 3.自然增长方程式

GN = sn / Vn = n

式中:GN、sn、Vn分别为充分就业时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量比;n为人口增长率。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4.哈罗德 - 多玛模型对经济增长基本问题的回答 (1)存在性原理

GA = GI = si / Vi = n = GN

(2) 不稳定性原理

① 若GA > GI = GN,则s > si 或 V < Vi,结果 si 进一步收缩或Vi进一步扩大,从而使GA 更加偏离GI 和 GN。

② 若GA < GI = GN,则s < si 或 V > Vi,结果 si 进一步扩大或Vi进一步收缩,从而使GA更加偏离GI 和GN。 (3)可调控性原理

① 从短期看,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GA与GI保持一致,避免经济增长的波动;

② 从长期看,政府应运用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和人口政策使GA、GI 与GN 保持一致,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

练习与思考

一、分析与思考

1. 哈罗德有保证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的区别。两者的背离将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累积性周期波动?

2. 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为什么是一个国家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 3. 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

4. 为什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能得出经济稳定增长的结论,而哈罗德模型则不能?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5. 你认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缺陷在哪里? 6.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7.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二、计算

1. 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总产出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

2.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 = f(k) = 2k - 0.5k2,人均储蓄率为0.3,

33

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3. 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K为4%,劳动的增长率L为2%,实际产出的增 长率Y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产出弹性α为0.3,劳动的产出弹性β为0.7,求:(1) 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2) 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 (3) 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又将如何变动?

34

第九章经济周期

一、 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它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英国统计学家基钦1923年发现)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1860年发现)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0年。(俄国经济学家康氏1925年发现) (4)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氏1930年发现) (5)熊彼特周期: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信用过度论 (2)预期过度论 (3)消费不足论 (4)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论 (5)创新理论 (6)政治周期论 (7)太阳黑子论

35

二、乘数—加速数理论

1. 加速数v: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的比率,即 v = ΔK /ΔY(若不考虑折旧,则)= ΔI /ΔY(若不考虑技术进步,则)= K / Y(资本 - 产量比)。根据定义有:

v = 本期投资I t - 上期投资I t - 1 / 本期产出Y t -上期产出Y t-1

2. 加速原理(教材P.242 表9-1)

例:某企业初始资本6000万元,加速数v = 2, 年折旧300万元 —— 阶段 年份 销售量 资本量 重置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比上年新增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3000 3000 3000 4500 6000 7500 7500 7350 6000 6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5000 147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 0 0 3000 0 0 -3000 -300 第一阶段A(1-3年):生产维持原有规模不变,每年销售额都是3000万元,每年补充折旧需300万元重置投资,没有新增的净投资,因而总投资也保持不变。

第二阶段B (4-6年):假定生产逐年增加,第4年比第3年销售额增加50%,净投资3000万元,加上重置投资,使总投资达到3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倍。第5年销售额增加了33.3%,但总投资与上年一样。第六年,销售额增加了25%,但总投资仍没有增加。 第三阶段 C(第7年):生产维持上年规模,总投资比上年减少了近91%。 第四阶段 D(第8年):生产规模缩小,总投资为零。 以上例子说明:

第一,投资具有一次完成,在折旧期内反复使用的性质。因此投资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 第二,在产量变动的临界点,投资变动的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变动,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维持不变,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 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水平下降也是加速的。  第五,加速原理实现的条件是没有闲置生产设备。如果设备闲置,产量扩大只需动用闲置设备,不必增加投资。

3. 乘数—加速数模型 Yt = b·Yt-1 +I0+ v(Ct - Ct-1) 式中:Yt 为即期产出(收入) b 为边际消费倾向

Yt-1为上期产出(收入) I0为自发性投资 v 为加速数

36

Ct 为即期消费 Ct-1 为上期消费 推导 ——

(1)现期收入Yt 由现期消费Ct 和现期投资It 决定,即 Yt = Ct + It ; (2)现期消费Ct 由上期收入决定,即 Ct = b·Yt-1 ;

(3)现期投资It 由自发性投资I0 与诱致性投资Ii 决定,即It=I0+Ii ;

(4)诱致投资Ii 由加速数v以及本期消费与上期的差(Ct - Ct-1)决定,即Ii = v(Ct - Ct-1);

 将(2)(3)(4)式代入(1)式则有:

Yt = b·Yt-1 +I0+ v(Ct - Ct-1)

如果v、b、I0已知,则可以根据上式推算出各期的收入,从而说明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参见教材P.245 实例)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经济周期 诱致投资 自发投资 加速系数 二、分析与思考

1. 试述熊波特“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2. 现代经济周期有何特征?

3. 短期冲击是如何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

4. 投资和存货行为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产出行为的?

5. 加速原理的含义是什么?加速原理发挥作用所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6.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7. 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的界限? 三、计算

1. 如果某国经济中连续5年的国民收入分别是Yt=1000亿元,Yt+1 =1200亿元,Yt+2 =1600亿元,

Yt+3 =1600亿元,Yt+4 =1500亿元,t年的净投资It为400亿,当年的国民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亿元,求t+1~t+4年该国的净投资额分别为多少?

2. 如果某国经济中t年的国民收入Yt是1000亿元,资本—产出比率v为2,重置投资Dt 为每年200亿元,年初资本存量K为1800亿元,以后三年的国民收入分别为1120亿元,1180亿元及1150亿元,分别计算连续四年的净投资I及总投资G。



37

第四篇宏观经济调控

第十章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A.国内物价稳定:a.反通货膨胀 b.反通货紧缩 B.国外物价稳定:a.汇率稳定 b.国际收支平衡 (3)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2.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3)产业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5)人口政策 二、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的工具

(1)政府购买(政府投资) (2)政府转移支付 (3)税收 (4)公债 2. 自动稳定器

 亦称内在稳定器,指政策工具能够自行纠正经济活动出现的偏差,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经济冲击的机制。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以发挥: (1)税收与税率 (2)转移支付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扩张的财政政策 (2)紧缩的财政政策 (3)平衡的财政政策 三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的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2)再贴现利率 (3)公开市场业务 (4)道义劝告

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38

政策制定 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货币流通量(M0、M1、M2、M3) (2)市场利率 (3)货币流通速度 4.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1)扩张的货币政策 (2)紧缩的货币政策 (3)平衡的货币政策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自动稳定器 补偿性财政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 二、分析与思考

1.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2.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什么?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如何看待公债? 三、计算

1.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d,私人意原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单位为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 2.假定LM方程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Y-0.5r,货币供给M=100),IS方程Y=950-50r(消费C=40+0.08Yd,税收T=50,投资I=140-10r)。求: (1)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2)当政府支出从50 增加到80 时的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水平各为多少?

39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应

一、 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

1. 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1)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 (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

2.IS、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1) 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2) 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3、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而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 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

1、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1)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 (2)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

2、IS、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1)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2)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3.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

利率水平的下降,使人们的金融资产增值,从而鼓舞了人们的消费热情。随着社会消费的增加,又将诱使社会投资的扩大,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货币政策带来的财富效应。

40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调控的技巧与艺术

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选用 1、LM曲线的形状

r LM

0 Y

2、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

r LM1 LM2

IS5 古典主义区域

IS4 货币政策有效 IS3 财政政策无效 IS1 IS2

0 Y1 Y2 Y3 Y4Y5 Y6 Y

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货币政策有效

41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组合

r

r0

E Y0 Y* 1、组合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 产出 利率 1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上升 2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减少 不确定 3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下降 4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 不确定 2、政策组合的选用 (1)“滞胀”用第一种组合

(2)严重通货膨胀时,用第二种组合 (3)轻度通胀,用第三种组合 (4)严重萧条时,用第四种组合 三、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力度

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通货膨胀模型:

yt-1 - y*

πt = πt-1 + h·————

y* 上式中:πt为t年的通货膨胀率;

πt-1为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我们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人们对t年通货膨胀的预期,由于厂商将根据这一预期来制定t年的产品价格,所以它是决定t年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h·(yt-1 - y*) / y*为t年新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中: y*为一个社会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

yt-1 为上一年实际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很显然,如果它超过了y* 则会对今年的价格水平产生一种压力,

h则为厂商根据本年度新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调整产品价格的系数, 因此:h·(yt-1 - y*) / y* 就构成了决定t年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把这两个

42

E′ LM LM′ IS′ IS Y 因素加在一起则可以近似地衡量某一社会t年的通货膨胀率πt 。

例:设初始状态存在着10%的通货膨胀率,而该社会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为100个货币单位。又假设政府想把通货膨胀率从10%降低到2%。为了达到这一政策目的,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把实际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降至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譬如把它维持在95个货币单位的水平,一直到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 时为止。又假定上述公式中的价格调整系数h = 0.2。则政府实行紧缩政策后的第1年,通货膨胀率为:

yt-1-y* 95-100 π1 =πt-1 + h·———— = 10% + 0.2·———— = 9 %

y* 10

y1-y* 95-100

π2 =π1 + h·——— = 9 % + 0.2·———— = 8 %

y* 100 y2-y* 95-100

π3 =π2 + h·——— = 8 % + 0.2·———— = 7 %

y* 100 ······································· y8-y* 100-100

π9 =π8 + h·——— = 2 % + 0.2·———— = 2 %

y* 100

以上所有计算结果可以总结为下表: 年份(t ) 预期通货膨胀率π(%) h·(y-1-y*)/ y* (%) 实际通货膨胀率πt(%)

如果政府不采用渐近主义的方法,而是实施力度较大的紧缩政策,譬如把实际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压低到90个货币单位,那么,通货膨胀的调整过程将大大缩短。西方国家通常把这种方式称为“冷火鸡”式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称的“骤调”或“硬着陆”。

如果把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一下子压低到90个货币单位,而其它的假设条件和上

43

e1 10 2 9 3 8 4 7 5 6 6 5 7 4 8 3 9 2 10 2 -1 -1 -1 -1 -1 -1 -1 -1 0 0 9 8 7 6 5 4 3 2 2 2 例相同,则得出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年份(t ) 预期通货膨胀率π(%) h·(y-1-y*)/ y* (%) 实际通货膨胀率πt(%)

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滞

紧缩政策 时滞 G

g3

g2 T g1 时滞 扩张政策

认识时滞 内时滞 决策时滞 批准时滞 时滞

传递时滞 外时滞 执行时滞 作用时滞

认识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所需的时间。

决策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控政策所需的时间。其中包括了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的时间。

批准时滞是指调控政策的有关文献按法定程序呈报、听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

传递时滞是指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向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

44

e1 10 2 8 3 6 4 4 5 2 6 2 7 2 8 2 9 2 10 2 -2 -2 -2 -2 0 0 0 0 0 0 8 6 4 2 2 2 2 2 2 2 需的时间。

执行时滞是指政府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所需的时间。 例如,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项目考察和论证、工程招标和投标的具体过程;基础货币投放,如果是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则有一个在国债二级市场上的操作过程;即便象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的变动,也有一个电脑计算程序的重新设置问题。

作用时滞是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经济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政府采购 企业库存减少 企业扩大生产 工人增加收入 社会总需求扩大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而一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抑制作用: 货币供应减少 市场利率提高 投资减少 社会总需求收缩 物价水平下降。

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有专家估计,在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内时滞一般为3个月左右,而外时滞则一般为2 — 20个月,其中作用时滞一般要占12 — 18个月。

45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十三章新古典综合派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2. 理论特征:

(1)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2)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肯定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 1. IS—LM模型与AD—AS模型 2.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

3. 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4.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 5.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 1. 兼顾效率与平等 2. 混合经济制度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 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新古典综合 混合经济 平等和效率 需求管理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货币政策 充分就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收入政策 人力政策 二、分析与思考

1.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3.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4.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及其演变。

46

第十四章货币学派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2. 理论特征: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2)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二、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 1. 新货币数量论:

M / P = f [ Y,w,rm,rb,re,(1 / P)·dP / dt,u ]

 式中:M 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 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

 M / P 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  Y 表示恒久性收入,在此也代表总财富; w 表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 rm 表示预期的货币收益率;  rb 表示预期的债券收益率;  re 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

 (1 / P)·dP / dt 表示预期的实物资产收益率,即通货膨胀率;  u 表示其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2. 自然率假说:

π(%) LP SP1 SP2 4

2

0 2 4 u* u (%)

三、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

1.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

2. 在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 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四、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

1.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2.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 提倡“收入指数化”。 4.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47

5. 提倡浮动汇率制 。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 货币主义 新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恒久性收入与现期收入 自然率

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经济政策的时间滞后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收入指数化

负所得税 浮动汇率制 二、分析与思考

1. 简述新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论。 2. 简述自然率假说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论。 3.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4. 简述并评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5. 概述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

48

第十五章 供给学派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2. 理论特征:

(1)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二、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1. 萨伊定律 2. 拉弗曲线

 t D 100% C

t* E A B 0 T T* 三、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1. 产量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增长。 2. 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制。 3.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 1. 减税。

 2.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 3.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 萨伊定理和凯恩斯定理 拉弗曲线 边际税率 税收的供给效应 二、分析与思考

1. 比较萨伊定理和凯恩斯定理。 2.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运用。 3. 简评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4. 从里根政府的实践评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49

第十六章理性预期学派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2. 理论特征:

(1)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2)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的基本理论 1. 理性预期假说

(1)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

(2)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预期。

(3)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Xet = E ( Xt / It-1 )  式中:X是经济变量,

Xet 是t -1 时期对t 时期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测值, It-1 是t-1 时期经济过程所反映的信息集合,

E ( Xt | It-1 ) 是t 时期经济变量X在t-1期信息集合条件下的期望值。 理性预期假定,只要经济主体的预期是理性的,t-1时期预测t 时期的经济变量值Xet 将与t-1时期Xt 的条件期望值E ( Xt | It-1 ) 一致。 2. 自然率假说

 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3.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1.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的总供给曲线。

2. 用理性预期来解释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2. 政策目标单一论。 3. 信誉重于规则。

练习与思考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概念

 静态预期 外推型预期 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 自然率假说 李嘉图等价定理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意料中的因素和意料外的因素 二、分析与思考

1. 理性预期假说的涵义和特点。

2. 理性预期是怎样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的?这种否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g3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