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2-12 23: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篇二:2014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1h=60min 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
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 ,变形可得:s=vt,t= 。
tv
2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液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2、球面镜: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入射角
N 空气
水
N 空气
水
O
入射角O 图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
篇三:2015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1h=60min
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 t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
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2、球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应用:汽车后视镜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正在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02-12
班组长案例分析10-01
实验四 linux计划任务12-29
3.交换专业题库12-03
灌溉排水新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01-19
正畸名词解释Word版07-29
马哲选择题01-13
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04-05
钢圈尺寸对照表08-15
质量统计论文 - 图文04-25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复习资料
- 上册
- 期中
- 物理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