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图珲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细则(评审后修改)

更新时间:2023-06-11 20: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实施细则

二〇一三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一、适用范围 ...................................................................................... 1

二、一般规定 ...................................................................................... 1

三、工作依据 ...................................................................................... 1

第二章 组织管理 .................................................................................... 3

一、职责分工 ...................................................................................... 3

(一)建设单位 ..................................... 3

(二)设计单位 ..................................... 3

(三)施工单位 ..................................... 4

(四)监理单位 ..................................... 4

(五)咨询单位 ..................................... 5

(六)评估单位 ..................................... 5

二、工作程序 ...................................................................................... 5

第三章 测量要求 .................................................................................... 7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7

二、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7

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 9

四、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10

五、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11

六、特殊情况说明 ............................................................................ 13

第四章 线下工程专业要求 .................................................................. 14

一、路基工程 .................................................................................... 14

(一)一般规定 .................................... 14

(二)路基沉降观测 ................................ 14

(三)过渡段沉降观测 .............................. 22

(四)路基沉降评估 ................................ 23

二、桥涵工程 .................................................................................... 24

(一)一般规定 .................................... 24

(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 24

(三)涵洞变形观测 ................................ 26

(四)观测水准路线 ................................ 27

(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28

(六)主体工程完成未预埋观测标的桥涵观测元件布设 .. 29

(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 32

(八)沉降评估 .................................... 33

三、隧道工程 .................................................................................... 35

(一)一般规定 .................................... 35

(二)沉降观测 .................................... 35

(三)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 37

(四)沉降评估 .................................... 38

四、区段沉降综合评估 .................................................................... 38

第五章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 39

一、数据传输流程 ............................................................................ 39

(一)准备阶段: .................................. 39

(二)测量阶段 .................................... 39

(三)评估阶段 .................................... 41

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 41

(一)文件格式 .................................... 41

(二)文件管理规定 ................................ 42

(三)文件命名规则 ................................ 43

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 44

(一)观测点编号 .................................. 44

(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 45

(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 45

(四)附表录入要求: .............................. 49

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 52

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 54

附件三:附表 .................................................................................... 55

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 55

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 56

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 57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 58

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单点沉降计) ........... 59

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 60

附表7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 61

附表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62

附表9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63

附表10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 64

附表11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 65

附表12 断链表 .................................... 66

附表13 区段沉降变形评估申请表 .................... 67

附件四:自评报告 ............................................................................ 68

第一章 总则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二、一般规定

1.为规范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2.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并加强沟通与配合,确保各环节工作顺利衔接。

3.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4.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5.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三、工作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3.《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

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7.《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8.《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10.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工程设计文件;

11.铁路总公司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章 组织管理

一、职责分工

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1.长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公司)负责全线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各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内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的组织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必要时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二)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做好配合。

1.制定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设计方案。

2.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技术交底。

3.对观测结果、评估结论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4.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沉降不满足设计要求地段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

(三)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1.负责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2.负责各种观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臵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3.配臵专业人员,按规定观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观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4.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四)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旁站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平行检验率为总测点的30%。

1.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观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臵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表1)。

2.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

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观测的重点。

3.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五)咨询单位

1.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

2.对沉降不满足设计要求地段,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处理措施进行咨询。

(六)评估单位

1.配合建设单位编制《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3.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并提交评估报告。

4.对沉降异常地段及时进行分析,并将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5.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专家评审工作。

二、工作程序

1.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应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臵、观测频次等设计资料,并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2. 建设单位制定《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并组织审查。

3.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4.施工单位根据实施细则,按单位(单项)工程分别编制沉降变形观

测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单位批准。

5.监理单位按附表1要求,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

6.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

7.施工单位严格按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外业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

8.监理单位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观测的重点。其中:

(1)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30%。

(2)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3)做好旁站记录,并对每次的外业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4)观测过程中,如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9.施工单位在铺轨前根据工期安排提交评估申请,经监理签认后,报建设指挥部及评估单位,并向评估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基点平面布臵图、观测点属性表、观测成果表、自评报告)。

10.评估单位收到施工单位评估申请后,10天内向建设单位提交正式评估报告,明确沉降变形是否可以满足轨道铺设条件。

11.建设单位必要时对评估报告和重点工程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三章 测量要求

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观测根据桥梁、路基、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结构物的变形观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观测网,每个独立观测网不应少于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应在沉降影响范围外,可选用现有控制桩。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二、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垂直位移观测网

(1)垂直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垂直位移观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观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观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臵。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臵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观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观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臵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观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观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观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8次。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观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

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2.水平位移观测网

本线主要为沉降评估,水平位移观测工作不作为重点。

(1)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水平位移观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观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观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每个独立的观测网应设臵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

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臵。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臵。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臵。

四、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五、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臵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臵,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光学水准仪照准标尺按以下顺序进行:

(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数字水准仪往返测照准标尺顺序均按照光学水准仪往测顺序进行。

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臵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臵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臵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臵,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臵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六、特殊情况说明

1.线下工程沉降原则上要求连续观测,由于极寒气温、暴雪、洪水等不可抗力自然因素无法观测时,可以中断测量,每标段的中断期尽量统一为整数月份,待具有施测条件时继续测量,但评估前观测期(不含中断期)必须满足评估要求,对观测中断原因在评估申请中进行说明。

2.缺少平行观测、观测数据遗失等特殊情况在评估申请中说明原因。

第四章 线下工程专业要求

一、路基工程

(一)一般规定

1. 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

2. 路基上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3. 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4. 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5. 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6.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路基沉降观测

1.观测断面元件布臵

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采用沉降板、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对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观测,采用观测桩对路基面处的沉降进行观测,按照路堤、路堑不同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图4-1 路基沉降变形A型观测断面

图4-2 路基沉降变形B型观测断面

图4-3 路基沉降变形C型观测断面

图4-4 路基沉降变形D型观测断面

(1) A型观测剖面于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观测;于路基面中心和两侧路肩设臵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于路堤坡脚外2m设臵边桩进行坡脚位移观测。观测剖面的设臵间距为5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

(2) 一般路堤地段按A型-B型-A型-C型间隔布臵,A型占50%左右,B型观测断面于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单点沉降计,C型观测断面于基底埋设剖面沉降管,其它元件埋设同A型。

(3) 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埋设至强风化岩内2.0m。当强风化岩埋深很大,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路堤填高、压缩层厚度等确定,即黏性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2倍自重应力的深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w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