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作业

更新时间:2023-11-12 16: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阮玲玉》中独白的作用。

独白是指在一定的场景或片段中,舞台上只有一个剧中人物或对观众或对自己说着台词。此时的独白者可以是对刚才发生的事件作评论,也可以是进行自我表白,是一种特别的台上台下的交流。纵观《阮玲玉》全剧,阮玲玉的独白虽然只有寥寥几处,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

戏剧中使用人物独白,就可以将戏剧中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用语言的形式尽情地、毫无隐蔽地、完全公开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样就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使读者能从灵魂心底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在戏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阮玲玉在哭东家老爷的过程却转换为其入选演员的舞台过程中的独白“人们啊,世界呀,当羽毛刚刚丰满的孔雀第一次开屏,半羞涩半恐惧地展现自己美丽的时候,多像一个少女第一次悄悄地向着人世敞开自己的心扉!她们当中,哪一个的心灵里没有一方神圣的祭坛?哪一个不把自己视作一朵洁白浑圆初绽的花?当她向这个人世献出一切的时候,她也理应得到一切……腥臊的人世,不公平的天地,我把什么都给了人家,可连一个堂堂正正却又平平常常的女人都作不成,作一个侍奉人、伺候人、给人家又当牛马又生儿女的妻子都不可得,苦哇,苦哇……”略带哭腔的声音中,透露出阮玲玉受到东家太太尖酸刻薄地嘲讽后,对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愤恨以及对等级分明的社会的厌恶,也显露出阮玲玉作为新时代女性身上所展现出的不屈从于命运的反抗精神。在全剧末尾阮玲玉服药后阮玲玉以“来吧,敌人们、友人们、仇人们、爱人们,都来吧,来呀!”为开头用略带嘲讽的话为一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做总结。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曾付诸感情,只是男人有男人的弱点:初恋的张四达,曾经海誓山盟,却最终敌不过距离的考验,赌场的欢乐远胜于自食其力;另一个是唐文山,他可以满足阮玲玉作为女人的虚荣心,可是却是在用自己的虚伪掩饰,重视的不是阮玲玉的人,而是自己的财产;还有就是风流倜傥的穆天培,才华横溢,却始终是大男孩的心态,缺少担当的气概,给不了阮玲玉想要的安全感。透过这三个男人与阮玲玉的对照之间,显现的是阮玲玉始终如一的重情重义。面对张四达的控告、唐文山的决绝、穆天培的幼稚,在绝路之前,她选择的依然是感恩之心,显现的是阮

玲玉始终如一的真诚。她悲呼“人们,用你们的善心和良知听我说一句话,在这个叫做人世的地方,我活了25年,检点我的所作所为一丝一毫无愧于心。我应该是原告,原告”中,可以展示出她自杀前被男人的欺骗,新闻之黑暗,司法之流弊,小市民的无聊心理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以死来寻求超脱的绝望心理,反衬出阿阮的心灵的美好与崇高。

②转换时空,牵制剧情的发展,巧妙地构成“戏中戏”的结构。 在《阮玲玉》片段中,张四达让阮玲玉给自己的爹吊寿,希望得到母亲对阮玲玉的认可,但是当在灵堂阮玲玉哭述时,非但没有得到张家母亲的同意,反而得到一顿谩骂。接下来的一个场景就是阮玲玉对空独白,这处的独白既勾连了上面张四达母亲对她侮辱之后的不满

和控诉,同时也是阮玲玉考试《挂名夫妻》中的一幕情节,巧妙地进行时空转换,可以说是典型的“戏中戏”结构。它也直接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交代了阮玲玉由此试镜成功,开始了自己的明星生涯,可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③ 渲染气氛,升华全剧,引人深思。

阮玲玉在自杀前的独白是全文的吸睛之笔,也让观众对阮玲玉的死因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张四达对她的指控和唐文山对她的情感欺骗是直接导致阮玲玉自杀的两个凶手,究其深处,更是那驱人自杀的黑暗环境——新闻之黑暗,司法之流弊,小市民的无聊心理,流言之可怕导致的。“亲爱的的影迷们,你们爱着的阿阮去了,在今后无穷的岁月里,我将睡在黑暗的胶片上,躺在冰冷的盒子里,若有机缘,我的容貌能在银幕上重现的时候,那眯眯的眼,甜甜的笑,总是对你们的祝福”阮玲玉的这一独白更是将全剧的悲情气氛推向了高峰,悲伤之余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在探究阮玲玉死因的根本原因上。

二、《阮玲玉》中穆天培和红孩儿的作用。

①引导主人公出场,提示情节重要转折,巧妙进行时空转换。

开头出现的穆大师与红孩儿,以叙述者的角度引阮玲玉入场。在穆天培的回忆中,未见其人,却先听到对阮玲玉的评价“那是她的脚印吗,多么美的脚印啊”,“倘若她有一张麻脸,那就不会有人妒忌她,嫉恨她,污损她,伤害她,当然也

就不会有人如痴如醉地爱她,她便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以假设性的语言概括了阮玲玉悲剧的一生,引人入胜。穆天培在与红孩儿的对话中说道“命运的陷阱,岁月的砒霜,时时盯在她的身旁”以此提示下文的阮玲玉试镜成功却成为了悲剧的开始。 出人意料的是这二者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进入阮玲玉的生命中,穿脱棉袄的过程和诸如“红孩儿:那天是什么日子? 穆天培:你妈妈的婚礼”之类的对话巧妙地提示了时空切换。过去的大孩子般穆天培与现在感伤的穆大师的切换,在全知与限知之间,留给观众无限的空白去遐想,小玉的出与入,透过孩童的天真,道出了阮玲玉的凄苦与无奈。而这种时空的切换本身与阮玲玉的生活就构成戏中有戏的结构,再一次挑战公众去区分何时是演员,何时是生活。

② 塑造人物形象

全剧中穆天培对阮玲玉的爱慕自普陀茶山开始,一方面通过青年穆天培的动作形态展现,另一方面在老年穆天培与红孩儿的对话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穆天培的回忆,从侧面映衬出阮玲玉的勤奋,善良。红孩儿作为阮玲玉的养女,是阮玲玉由于从小出身贫寒,饱受剥削因而想要救她于水火之中,表现了阮玲玉的善良淳朴。

③服装颜色的对比,印证话剧主题。

开场红孩儿的一身鲜艳艳的红展示了其青春的活力,而穆大师的深灰色的大衣,则显示了其心情的凝重,二者的对照,则显示了曾经活力四射的大男孩,如今活力退却,剩下的只有凝重的心伤。而随着二者对话的展开出场的阮玲玉一身白色旗袍,则与二者再次构成对比,突出显现了阮玲玉短暂的一生始终是纯洁的白色。同时在戏剧的尾声部分,身披白色婚纱的阮玲玉与周围黑色同样构成强烈对比,在这黑白的对照之中,突出了大喜的欢乐却为外物所压抑,欢喜退去,剩下的只有绝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l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