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

更新时间:2024-06-12 1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传承与发展

马晓娟

【内容摘要】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晏殊和晏几道。晏殊一生官运亨通,贵族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是晏殊词的主要内容。晏殊词多反映富贵生活,但笔调淡雅清新,描写准确入神。著有《珠玉词》。晏几道为晏殊幼子,虽出身相门,但仕途坎坷,他为人多情善感、笔下的爱情、离别、怀旧等题材的词作很有特色,充满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宋初词风沿袭五代馀风。由于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由晚唐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晏殊、晏几道是这方面的有代表的作家。宋词发展的趋势是: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同时又有所创新。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和超越是宋词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晏几道 晏殊 继承与超越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传承与发展

马晓娟

我国词史上名家如林,但是,父子并称而又足以影响一代风气的词人只有两对,这就是南唐的李璟、李煜和北宋的晏殊、晏几道。晏氏父子因其相应生辉的艺术成就而被词话家们合称为二晏、或大小晏。晏殊词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倾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在晏几道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晏几道词是对晏殊词的深化和超越。

一、从社会生活透析二晏词的传承和发展

生活是一种自觉但并非心甘情愿的选择。尽管晏殊与晏几道处于一个相同的大背景,但是又由于各自具体的生存状态及经历感受的不同,决定他们在对待同样的社会环境时有不同的感情寄托与宣泄。从根本上讲,社会生活对词创作的影响,实际上是文化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推动。宋朝统治者大力提倡“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1]并见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和《宋史.石守信传》)于是,导致官宦人家“未尝一日不宴饮”的奢靡风气。这既成就了二晏的创伤取向。也导致了词家生活狭窄,不出花间词的范围。可以说,晏几道前期幸福的生活浇灌了他的“婉约”之花,后期不幸的遭遇成就了他。晏几道犹如柔弱之花,失去了庇护,独与风霜斗妍,因此显得格外出色。

晏殊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在当时的影响很大。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屡居显要,官至仁宗朝宰相,生平喜好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晏殊的《珠玉词》大多是在优游富贵的生活中产生的,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见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 “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他曾嘲笑世人所作\富贵曲\实为\乞儿相\,晏殊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乡,而惟说其气象。\

[2]

吴处厚《青箱杂记》)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

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晏殊毕竟为自己富贵而平庸的大半生所局限,没能取得更大的文学成就但他的幼子晏几道却因自己落魄的身世、悲愤的感情而在词的造诣上超过了乃父。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子。小晏童年时正是晏氏家族赫赫扬扬的时期,父亲高踞相位,六个哥哥也先后步入仕途。他在绮罗丛中长大,在脂粉队中厮混,不知人世艰辛为何物,养就了一身天真烂漫的脾性。可是好景不长。小晏二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从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终生仕宦不得意,而且还受到种种意外的磨难。神宗熙宁七年郑侠上流民图,反对王安石新法,被逮捕治罪。小晏因曾赠诗与郑,也被牵连下狱。出狱后生活境遇每况愈下。元丰元年其父墓被盗,遗骨被强盗用斧砍碎,这对小晏心灵上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大约五十来岁时,他才当了一名小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不久退休回京,栖身于父亲残留的旧宅。晏几道禀性孤高耿介,与世不合。他的好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由此可见其为人。正由于他亲历了盛衰不同的环境,饱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多作感伤调怅之词,以寄托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作词自伤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替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前人论此词说:“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蕙风词话》)。由此看来,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不满,不但是此词,也是晏几道后半生的主要思想特征。他的孤标傲世、洁身自好之性,似乎越到晚年越强烈。据说元祐初年,正在翰林学士任上的苏轼想通过黄庭坚会见他,他竟不买帐,谢绝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砚北杂志》)。以后崇宁中,权相蔡京于重九冬至日遣客求他作词捧场,他为作《鹏鸪天》二首,其中“竟无一语及蔡者”(《碧鸡漫志》)。他只愿任情适性,我行我素。

晏几道留给后世的主要就是一部《小山词》。在形式的运用和造语炼句等方面,他深受大晏影响,因而前人说小山词有大晏风,是从《珠玉词》化出。但实际上小晏与大晏成就不同,体貌各异。他是“古之伤心人”,由于生活经历与大晏迥异,因此其词基调凄婉低徊,感情哀伤浓郁,其艺术境界非大晏所能比拟。

他善于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男欢女爱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悲愤。试举二例: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艺术中国 ArtX.cn

艺术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艺术中国 ArtX.cn

艺术前一首写重逢的喜悦,后一首写别后的凄凉。作者善于选取动人的情景,前后对照,来烘托出一种凄迷恍惘的心绪。这在抒情词中达到很高的境界,体现了典型的小晏风格。小晏喜写歌儿舞女,词中知名的就有曾与他长期相处的莲、鸿、苹、云等人。他对于这些聪明可爱的不幸女子怀有真挚的同情,因而塑造她们的形象极为鲜明生动。如其词集自序所说,这些篇章是要留存他那些“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的“悲欢合离之事”。在宋词的同类题材内容的小令中,小晏的这些词属于不可多得的上品。

c近人夏敬观说:“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因此,晏几道的创作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他未能完全摆脱晏殊词的束缚,他的超越是身世之感在词中的渗入。

二、从词本身来看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

北宋初期词坛是小令、慢词同时并存的阶段。当时小令的作者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他们继承南唐词风,把文人词更加美化、深化,其个人抒情之作,致力于提高令词的风格,一些词寓以诗人句法,显出是宋词,而不是南唐词。晏几道继承了晏殊善于写小令的特点,把小令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台阶,使词更具有本身的特点。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晏几道的词在历史发展中是“回潮之中的开新”。

[3]

《灵溪词说》174页]主要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他只集中写

恋情相思之作,就形式而言,他在慢词兴起之后而却用小令这一体式。晏几道晏殊虽然同是擅写小令的高手,但他们词中的心理态势却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大晏作为一位踌躇满志的达官贵吏,他颇为惬意地享受着“今天”,因此其词中就充满着唯恐现时的好光景终将逝去的忧惧;而小晏作为一位已经败落的贵族子弟,他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却只能是“过去”,因此其词中就展示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怀旧心态.人之所以会缱绻怀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人必是一位多情和深情的人,感情淡薄者一般不太会经常怀旧;二是其人大致有过一段值得怀念的往事,或者更有过今与昔、盛与衰的强烈对比,这样的人往往会产生“凄凉感旧”的心态。而晏几道则在这两方面都具有着“优厚”的条件。宋人王灼论词有云:晏元献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论小晏词则云:“叔原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碧鸡漫志》)其论虽然是在论二晏词的艺术风格,但它把小晏称为“金陵王谢子弟”的比喻,却又使我们想到晏几道身份的“定位”问题——晏殊贵为宰相,当然可以比拟为当年的王谢诸公;而晨几道则自然只能“降格”为“王谢子弟”。但从“王谢子弟”一语,人们就极易联想起刘禹锡的那两句诗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小晏中年以后的境况,虽未败落到门庭已经野草开花的地步,但作为一位曾经贵为宰相幼子现今却因不肯依附新贵故而只能陆沉下位的故家公子,其心境之落寞和凄凉就是不难想知的。这是晏几道对晏殊词继承基础上的开新,在词作中也就有了不同的特殊意象选择,即使是同样的意象在各自的笔下也散发出不同的意味。

晏殊所选择的意象一般来自自然景物、如:树中的梧桐,花中的菊、梅,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等。但是,晏殊词中有两个惯用的、特殊的重要的意象:燕子、夕阳。《珠玉词》中收入晏殊词134首。其中有24处提到燕子。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日高深院静无人,穿帘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燕子归来,几处风帘绣户开”〈采桑子〉“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蝶恋花〉等等 。尤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将失去的无奈与归来的欣慰相交织所透射出的人生哲理,即必然要去的总归要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