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第七 章节

更新时间:2023-09-06 08: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职业心理素质(刘延金)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什么是压力

二.压力的核心---心理压力

三.就业心理压力

第二节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就业心理问题概述

二.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三.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求职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策略

一、求职择业应具备健康的求职心态

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第七章职业心理素质(刘延金)

学习目标:

●了解就业心理压力

●理解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理解求职择业中常见的职业心理障碍

●掌握求职择业心理适应的策略

求职择业是对大学生受教育过程的综合测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确立自己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开始。随着时代变革、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供给短时间内大量爆发,年增长率达到20%-40%,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出现。就业压力成为了时代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因此,就业压力也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求职择业心理是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就业你心理准备好了吗?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压力

1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什么?在本节,我们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压力、心理压力这二个重要的概念和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压力

压力(stress)是一个外来词,有“紧张、压力、强调”等意思,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stressor)是指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和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感染、噪声、气温变化等。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易受暗示、多疑、嫉妒、处责、悔恨、怨恨等)。社会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包括纯社会性的(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等)和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社会交往不良)。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往往在生物性或社会性压力源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层的精神性压力源。

压力源的存在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心理学所说的压力是我们能够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即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也可以说,是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消极情绪。

压力一般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是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某种事件并努力适应,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我们称这类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单一性生活压力后效往往是正面的,大多有利于人们应对未来的压力;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内有若干可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同时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前者产生的压力效应尚未消除,后继的压力又已发生,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继时叠加

2

压力;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以及被攻击、绑架、强暴等。破坏性压力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灾难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等。在强烈的压力经历过去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压力反应,是一种延缓压力反应,常见情绪沮丧、易激惹、闪回、恶梦、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人际关系疏远等。因此,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压力的核心---心理压力

【实例分析】

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开场合讲一句话;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吓得心跳脸红……上铺的丽娜从省城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发音吐字皆佳的英语。她见多识广,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她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用发钳把留海卷弯,她只要一在公开场合出现,男同学就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那时,我对自己遗憾得要命,对丽娜羡慕得要命。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

我突然想到,我八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

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女同学好像什么事都羡慕男生,“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这句话挂在口头……学习成绩差了,知识面窄了羡慕男同学,软弱时哭了就骂自己是个女人没出息,连失恋也怪自己是个女人,甚至连男人可以在夏天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得要死。有一次一个男同学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晚上。我知道了男人的好成绩也免不了要死记硬背,男人的知识面也不一定宽;知道了男人也哭,知道了男人常常追求女人却又追求不到;知道了男人也羡慕女人可以穿裙子,知道了男人觉得自己活得累,男人也说“下辈子不再做男人” ……于是我不再为自己是个女人而遗憾。[1] [1]艾菲:我不再羡慕……[z],《读者文摘》,1989(11)。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是指当外在要求超过个体能力或在个体付出努力的情况下仍难以应付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心理压力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在要求过高,超过个体的能力、努力范围;二是个体的能力、努力有限,达不到外在要求。但是每一个人心理压力都有所不同。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但总体的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大的方面说,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讲,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也会给我们正常的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压力的来源。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

3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心理压力的最重要原因。中国有句俗话知足者常乐,就是鼓励人们降低欲求水平以减少心理压力。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实例分析】

“真没想到,暑假里我想找一份临时工都是那么难。不敢想象毕业后找一份对口专业的工作该是怎样的情景,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已经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哪怕从事体力的活都行,然而,却还是那样的难找。”这是2010年5月23日某大学生刘某写的“就业难”心得。

“今天去参加有关话务员的培训,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近200名同学报名了,原以为没多少人会干,一个小小的暑假兼职竞争就如此激烈,可想,就业有多么的艰难!”6月4日,刘某在日记中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还没有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毕业即将临近,现实就在眼前,纵然有千万个不适应也得适应,所谓‘适者生存’,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生活!如果不改变自己,那么只能被淘汰,赶紧直面生活吧!”

“自从升入大学就一直萦绕在耳边的是‘找工作难’,多少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一直感觉压力很大,常听人们形容招聘市场人山人海的壮观,但从没有真正见过那样的场面,既想去看看却又有恐惧,内心极矛盾。”

从日记中看出,刘某是在20108年6月7日第一次参加就业招聘。

“昨天是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小型的招聘会,尽管来招聘的不少,但大学生更多,每个桌子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一看都是招聘业务员,促销一类的,没有适合自己的……想找一份满意的真不容易!转来转去,也没有签下几个,与想象中的差远了,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让人无奈!”

招聘归来,能感觉出日记中的刘伟是万念俱灰。“已20多岁的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感觉承受不了社会的复杂与混乱,一直身在校园里,总是把一切想象得那么美好,当要真正面对时不免有些恐惧。不看招聘会还好,看了反而更增加了压力,心里又多了份负担……”

上述大学生刘某描述的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就是就业压力。不久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在华中、华东、京津地区28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的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感情占27%,人际交往占23.5%,经济占14.4%,与父母关系占8.6%。学习压力与就业相关,因此就业已经成为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1、性别

A.男生

B.女生

2、学历

A.专科

B.本科

C.硕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

3、您现在的工作状况

A.应届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

B.应届毕业生已找到工作

C.往届毕业生尚未入职

D.往届毕业生已经在职

4

E.1-3年级大学生

4、专业

A.法学类

B.中文类

C.外文类

D.经济、金融类

E.管理、营销类

F.计算机、电子信息类

G.教育类

H.社会学类

I.物理类

J.艺术类K.数学类L.历史类、哲学类M.化学类N.生物类O.食品类

P.医学类Q.环境、地理类R.建筑类S.测绘类T.电气类U.机械类

V.其它

5、学校类别

A.国家211、985工程高校

B.211、985工程高校以外其它重点高校

C.地方院校

D.民办高校

E.高职院校

F.独立学院

G.其它

6、来自

A.乡镇

B.中小城市

C.省会及以上城市

D.其它

7、家庭人均月收入

A.500元以下

B.500-2000元

C.2001-5000元

D.5001-20000元

E.20001-40000元

F.40001-60000元

G.60001-80000元H.80000元以上

8、是否独生子女

A.是

B.否

9、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含学生社团干部)

A.是

B.否

10、在校期间是否有兼职或实习经历

A.是

B.否

11 期望月薪是

A.1000元以下

B.1001-2000元

C.2001-3000元

D.3001-5000元

E.5000元以上

12、是否愿意接受零月薪

A.是

B.否

13、是否了解国家《劳动法》相关条例

A.是

B.了解一部分但不很清楚

C.否

14、是否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

A.愿意

B.不愿意

C.可以考虑

15、父母的期望会增加我的就业负担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16、想到毕业,我就忧心忡忡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17、学校的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不吻合,使我很难就业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18、当我压力大时,我选择回避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5

19、父母和家庭对我找工作提供的帮助有限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0、找工作这件事会影响我的睡眠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1、学校的实力和声誉对我的就业有帮助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2、想到找工作,使我做事的效率下降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3、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式使我很难就业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4、面对就业压力我会找人倾诉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5、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规划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6、找工作不会影响到我的食欲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7、父母的就业看法与我的不一致对我造成压力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8、遇到就业压力,我会感到手足无措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29、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我的有所帮助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0、对能否找到工作,我感到很乐观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1、用人单位选拔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使我很难找到工作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2、找工作打乱了我的生活规律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3、自信心不够,影响了我找工作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4、求职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我会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5、个人优势或才艺有利于我找到工作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36、社会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过高,使我很难找到工作

A.非常不符合

B.比较不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非常符合

6

第二节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要想顺利觅到理想的职业,必须正视就业心理问题,排除心理干扰,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一.就业心理问题概述

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历程。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会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因而产生强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求职择业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挑战,有的同学出现焦虑、紧张、抑郁、从众、自卑、自傲等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是正常的。只要做好求职择业心理准备,充分认识就业心理的特点及其原因,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就能克服就业中的不良心理倾向,为顺利求职择业奠定坚实基础,并在未来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二.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击,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一)焦虑与恐惧心理

【实例分析】

某高校的大学生张某从大学生最后一学年开始就忙着找工作,已向数十几家企业单位投放了简历,并经历了多次笔试面试,但都没有结果。近来更是往返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回家也埋头于网络、报纸寻找就业信息。近二个

7

月,他几乎没有和家人亲戚朋友交谈过,遇到同学也沉默寡言,人也日渐消瘦。父母稍有过问,他就大发雷霆,就业问题已经让张某的全家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习。

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心理活动表现为焦虑,也是求职择业过程中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上述案例中的李某就是一个例子。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如果毕业生对自己求职择业成功与否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反倒会引起全社会的忧虑。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焦虑,因为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于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引起焦虑心理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如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实现;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如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恋人不赞同怎么办,到单位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第三,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

焦虑与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为小小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为尚未到来的问题忧心忡忡;既不想迷失自己方向,又不敢勇往直前;对未知的求职职业感到莫名的恐慌;一方面渴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大展宏图,另一方面又患得患失,不愿意走出校门,对走上社会感到恐惧。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下来之前,毕业生普遍有急躁心理。他们抱怨时间过得太慢,恨用人单位没有音讯;他们希望就业无须周折就能如愿以偿。急躁心理还表现在选择就业时,在对用人单位信息掌握较少或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时,就匆匆签约,后来又后悔莫及。尤其是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一些同学,心里更为急躁。这种急躁心理,常使他们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

(二)急功近利的心理

8

【实例分析】

某大学毕业生刘某,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前,学校将其推荐到一家规模效益均不错的私营企业就业,但王某希望的是去一家在大城市的大型外资企业做营销,不仅要工资高,还要有大的发展潜力。于是推掉了学校推荐的单位,独自来到广东,希望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到广东二个多月,简历投了三十多份,杳无音信。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刘某茫然了。回家还是继续留在广东漂泊,他进退两难。

近年来,高校就业形势总体是不错的。但是总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带有浓厚的主观意念,认为是我去选择职业,存在心理期望值偏高的现象。案例中的刘某就是一个实例。就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等。这种心理就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择业时名利心理过重,盲目追求高待遇,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这亲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急功近利的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

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大好事,但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谁能一步登天。每个企业都需要有经验、有潜力、忠诚和敬业的人。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首先,你应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到新单位安排的职位中,做好每一份工作;其次,你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直到这个职位不再能满足你;最后,你使用更高级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以便得到更高的职位,使事业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让人充满自信,让每个人的事业和人生,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大学生刚刚毕业,缺乏职业实战的能力和经验,所以不要太过理想化,否则,就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9

(三)自卑畏怯的心理

【实例分析】

大学毕业生小佳(化名)是个腼腆的女孩,每次去应聘,都是输在面试上,见了面试官,如履薄冰,手脚不知往哪放,头不敢抬,眼睛也不看人,低着头在那等过关,本来平时都回答上来的问题,这时脑子一片空白,还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回来后又懊恼不已,自形惭愧。越是这样,就越是严重影响下次面试的心态,产生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慢慢失去了信心。

分析:小佳的问题是个心理问题,属于自卑畏怯、信心不足、蛇咬怕绳、心态不佳问题。所以第一步要解决她的心态问题,要让她充满信心去参加面试。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改变结果,结果构成命运。

由于他人不客观评价的无形压力,以及对自己缺乏信心,导致了自卑畏怯心理的产生,自卑心理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哪都不如别人,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习惯于临阵退缩,放弃了许多很好的就业机会。或者一到笔试或面试现场,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强化了自己的错误认知。过度自卑,还会产精神不振、心灵扭曲以及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因此,自卑畏怯心理是成功的最大敌人,有碍于自己聪明才才智正常发挥。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俗话说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改变结果,结果构成命运。因此,在求职择业时,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首先来源自客观地自己评价。过分地低估自己,就会缺乏自信,易产生自卑畏怯,使自己的个人潜力不能正常发挥;其次,要正确对待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和失败,永远保持竞争的勇气和信心。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点一一列举,形成一个优势,在求职择业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努力克服自卑畏怯心态。

(四)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自己根本没意见而采取“跟着感觉走”而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迷信名人和权威。形成求职择业“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没有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因而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心理。表现主要有:择业时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自己毫无主见;甚至抛弃所学的专业,留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打工,也不愿去经济落后、但有发展潜力、急需专业人才的地方发展;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等。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易陷入“从众”心理的怪圈。因此,对

10

每一位大学毕业生而言,都应克服“从众”心理,在决定从事什么职业,去何处工作时,不要盲目随大流,乱“扎堆”,更不能老用别人的眼光定位自己要找的工作。要从职业发展、自身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等方面考虑。

(五)患得患失的心理

【实例分析】

某高校毕业生李某在择业时,最初拟签约的公司专业对口,地域也不错,但是家私营企业,她感觉不稳当,于是放弃了;第二家单位倒是国有单位,但是地域又不好,于是又放弃了;第三家呢,其它条件还可以,但专业又不是完全吻合。眼看着机会一个个失去,别的同学都纷纷签下了就业协议,而自己还没有着落,李某感到很茫然。

求职择业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当断不断、患得患失,只会错过机遇,自然与成功也将失之交臂。很多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没有专一的定向,不现实地期盼“鱼和熊掌兼得”,或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因而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而由于性格的软弱和犹疑,不能果断地选择,结果错失良机,令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这就是患得患失的心理。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就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问题。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常常害怕风险,一味求全,希望一步到位。他们往往把第一次的职业看得太重,因而思前想后,谨慎过头,不敢冒险,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太过谨慎,导致犹豫和迟疑,坐失良机。择业时能把每一个方面都考虑到固然更好,但是事情往往难以求全,保留什么,舍弃什么,哪个放在第一位,却更为重要。不能患得患失。

(六)盲目自信的心理

【实例分析】

某高校毕业生李新(化名)是一个本科生,大学里学的是令人羡慕的国际贸易,曾梦想做一个像俞世伟那样跨越欧美、走遍世界的大牌商人,毕业后认为到北京更有发展,更能“与世界接轨”,于是,放弃了父母为其找好的工作,与同学结伴来到北京。北京的工作机会果然多极了,但找工作的人更是多不胜数。刚开始,李新和同学比赛要找到一个更接近理想的单位,一个多月过去了,简历投出20多份,有回音的只有两份,面试后又无音信,广种薄收都没收到。面对着强手如林的职场,眼花缭乱的招工单位,李新和同学茫然了,但又不甘心,继续找下去,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涛声依旧。眼看家里带来的钱花掉一半了,李新可真着急了。难道找工作真这么难吗?当初那么令大家羡慕、父母骄傲的专业就这样被冷落了吗?回到家乡,如何面对江东父老?不回家在北京接着漂到什么时候?

分析:其实问题就出在:理想太远大,现实太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想做大牌,首先做小卒。大牌是理想和梦想,离我们有如太空般的遥远,小卒才是目前的合理选择,这是让你先生存下来的现实。认识到自己刚刚毕业,没有商场实战的能力和经验,所以不要太过理想化。否则,就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求职过程中的盲目自信心理,表现为自我评价太高,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对就业条件要求苛刻,面对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挑肥拣瘦;要么一副洋洋得意、自负自傲的神情,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面试时,海阔天空、夸夸其谈,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如此一来,结果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反而成了就业困难户。

11

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求职门路广,“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

(七)冷漠心理

【实例分析】

在同学们为找工作疲于奔命的时候,某大学毕生的小刚却显得悠闲自在,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网玩游戏。原来小刚曾找过几次工作,但都被拒绝了。这之后小刚坚定地认为现在社会复杂,家庭如果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干脆将找工作的事情全权交给父母,甚至觉得“我没有工作是父母无能”,有没有工作更是无所谓,反正父母也养得起自己,当“啃老族”也不错。

如上述案例,一些大学毕业生因在求职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他们自认为看破了红尘,听天由命,任凭自然发落。这就是就业中的冷漠心理,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

就业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主动接触社会,到用人单位自我推荐,使用人单位比较客观地了解自己,这也有利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有的毕业生忽视自主择业竞争中的积极面,只看到那些靠“走后门”、“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落实用人单位的消极面。他们认为学习再好,不如父母在关系好,他们对就业市场及学校有关毕业安排反应冷淡,对参加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活动冷若冰霜,不愿意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致使自己错过许多就业机会。

(八)依赖心理

【实例分析】

在高校3月份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小王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王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面谈过程中,小王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上述案例就是求职择业的依赖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过分依赖他人。形成求职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

依赖心理在求职就业中又具体表现:一是过分依赖家人和亲友,在各种人才交流会上总是可以看见有些父母陪同子女在用人单位的展位前徘徊;二是观念滞后,过分依赖学校和老师,不主动寻找工作单位,等着学校给他们介绍和推荐单位;三是不少学生有很重的依附心理,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是热衷于托关系,依靠家庭亲友给自己找门路,这部分毕业生的求职竞争主要就是关系的竞争,把求职择业庸俗化,极大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也丧失了自身的人格尊严。

(九)嫉妒心理

12

【实例分析】

某高校刘某和李某是同一班级的同学,又住在同一宿舍,刘某性格外向、李某性格内向一些,两人关系一直不错。毕业择业时,刘某幸运地通过了一家大型企业的笔试和面试,该单位工资较高,还买“五险一金”,同学们都很羡慕她。此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应聘人员的性格和人际沟通能力,为慎重起见,该单位在刘某的同学中进行了小范围走访。李某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单位,心理有些失衡。当用人单位问及刘某表现如何时,李某说:“我对她不太了解,她不怎么和我们说话和交往”。用人单位由此感觉刘某可能在性格上有一些问题,最终放弃了对她的录用。刘某与李某的关系也从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案例所述有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或相当的人也能找到好的工作就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这就是求职择业的嫉妒心理现象。求职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等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嫉妒心理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有嫉妒心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自私、心胸狭窄、虚荣心强。在嫉妒和被嫉妒者之间,通常是专业相近、才能相近、空间相近、兴趣相近或是性别相同等。在择业中,由于嫉妒,会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从而使自己处于孤立境地,并导致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当然也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十)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适应不良行为。毕业前有些大学毕业生因某些主体需要不能满足或遭遇强度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问题行为。常见的有逃课、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酒等。问题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顺利择业,还可能导致严重违纪,甚至违法。

三、产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愈来愈激烈的就业竞争即就业难给大学毕业生产生心理压力和冲击,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如上的诸多心理问题。但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分析

1、国家方面的影响因素

我国目前正面临大学生就业、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及下岗失业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造成的总量失业。社会的发展,用工总量在不断减少,但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机器代替手工,对就业者的总需求量有所减少。

其次,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创业体制不健全,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资金、税收、服务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再加大学毕业生缺乏实际申请经验,使得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大学毕业生。总之,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制不完善,创业体制不健全制约了大学毕业生就业。

2、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13

(1)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势头良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人均不足,赶不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成为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绝对因素。其次,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社会处于大变动的转型时期,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机构、人员分流,造成大量人员的体制性失业,降低了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另外产业调整没有完成,第三产业比例偏小,仍不发达等限制了就业岗位的数量。

(2)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底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股市持续低迷,经济增长放缓,大量企业纷纷裁员,国内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如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8年的559万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人和2010年的631万,与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减少形成鲜明对照,金融危机下的国内就业压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发达国家就业岗位急剧减少,导致大量留学人员回流,使国内高端就业岗位竞争出现重心下移,加剧了较低学历层次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

(3)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就业区域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比较发达,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比较落后的不平衡局面。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聚集了大量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这就大大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可能性,使得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学历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从而呈现出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想要人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3、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育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依然是应试型学历教育,主要目的是为普通高校培养后备力量,重在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基本技能教育,不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种体制下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就自然很难。而广大的普通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进入市场后市场无法吸收使用”[4]([4]李德辉:大学生就业困难凸显教育结构失衡,新华网,2004-11-27。)培养目标单一、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而缺乏实践性,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与企业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和企业并不需要的华而不实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就像好看而不好“吃”的商品。因此,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好像一个教育的怪胎,既要迎合学生和家长学历教育的意愿,又要符合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果是既不像真正的学历教育,又不像真正的职业教育,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技能。因此,中职、高职学生的就业也很成问题。

14

(2)高校大规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1999年6月,我国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速成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参与就业竞争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从而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3)各类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的影响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就业的不可缺少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类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学生由于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因而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自己去了解信息、去调整目标和心态,这难免会走弯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的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与招生或学生工作合并办公,不少学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活动场地。专职指导人员不足。”[5]([5]粱军,罗雪平。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学生就业队伍。”[6](周俊波、岳昌君、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4(8)。)另外,很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学生学费的千分之五。因此,目前不少学校的确就业指导机构存在着缺少办公和活动场地、固定的经费、办公设备和必备的人员等问题。使得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智能也不完善。

4、用人单位方面的影响因素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不良影响

用人单位往往把学历与能力划等号,认为学历越高,能力就越高。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把招聘高学历毕业生作为提高自己单位声誉的招牌,造成了高学历人才不足、低学历供过于求的假象和“人才高消费”的浪费现象。从而,使得文凭较低的初高中(中职)、专科学生就业更加艰难。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人的最大劣势,不少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希望从业人员能一步到位,招进来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熟练地工作。这样,缺乏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人往往被拒之门外。

(3)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

女性由于生理、婚姻、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雇佣女性往往要比雇佣男性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从节约成本出发,用人单位一般更愿意招聘男性而不愿意招聘女性。所以,女大学毕业生比男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4)区域歧视

多用人单位考虑到单位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希望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熟悉当地方言和风俗,在当地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网,在选聘人才时,一般会优先考虑本地大学毕业生,而外地大学毕业生往往会受到排挤。

5、家庭方面的影响

“您认为家庭环境是不是与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存在一定的关系: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调查后得到的结果,回答‘是’的为90.24%,回答‘不是’的为9.76%。“(这

15

是本市宣传部门和劳动部门在举办“2009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期间,)。家长对子女求职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有的家长是“越俎代庖”,不仅代替孩子参加招聘会,而且还会把自己对职业的偏见传输给子女,家长的思想意识已间接或直接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阻碍之一。

家长“望子成龙”的高期望值也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当代大学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有着很高的期望。父母们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子女,希望子女要么成名成家,要么当官赚大钱,对于子女从事一般的职业尤其是艰苦的职业持反对态度,对子女独立的职业选择横加指责和干扰,在客观上加剧了广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所欠缺的影响

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毕业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应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由于现在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招生人数成倍增加,这无疑在入学要求上会有所下降,致使只才培养上也大不如前。而有些学生还认为考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没有了压力和紧迫感,学习上有所怠慢松懈,不但不可能去努力提高学习以外的综合素质,甚至连专业知识都没能很好掌握。

(2)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

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深入人心,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毕业生,在他们看来,体力劳动是下贱的,脑力劳动是高尚的。因而,他们在择业时,轻视体力劳动职业而重视脑力劳动职业就成为必然。

在国人的心目中,越是稳定的职业就越是好职业。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规模大且为公有制的单位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竞争中往往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大而公”的单位倍受人们青睐。这样,就造成了国人喜好“大而公”单位的传统择业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下的当代大学毕业生,都心驰神往于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却对那些私有的中小企业不屑一顾。而当代中国数量最多、人才最缺乏的企业恰恰是私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于是,就出现了不需要人才的地方人才挤破脑袋,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却找不到人才的尴尬局面,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3)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严重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益趋严峻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大学毕业生不从提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为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还有就是部分已经确认工作意向的同学,遇到了他认为更加合适的工作,选择哪份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已经签订三方,或者是不经原单位同意,不和原单位打招呼就转向新单位的,会严重影响单位的正常招聘工作,无端增加其招聘成本,往往会影响该大学毕业生的印象,给后面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单位增加了无形的阻力。

16

第三节求职择业的心理自我调适策略

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要受到很大阻力,面对繁杂多变、眼花缭乱的社会,面对着乱云纷飞、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着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面对着这重重阻力,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再所难免。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大学生毕业生应如何做好求职就业的心理自我调适,排除心理干扰呢?

【实例分析】

某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张某,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这些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1]([1]京华时报,2005年7月11日。)

为实现顺利就业,不仅应积极排除求职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还应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即控制自己的心境,努力形成正确、健康的求职心态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一、求职择业应具备健康的求职心态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所以要努力形成如下健康的求职心态。

(一)客观认识现实,正确把握自我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进行个人社会定位时,认真考虑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自身的个性特征等各种综合因素,要把自己的愿望、能力、特长、爱好等主观条件与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客观条件结合起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

17

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说,求职就业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都想有一个好的归宿,这无可厚非。但什么是好的归宿?“好的归宿”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去工作,是不会让自己的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对自我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了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放眼未来

18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要客观、认真、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问题究竟是出在主观还是客观方面。找到原因,及时调整求职方案和策略,继续投身下一轮求职,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就业心态,完善人格

在求职时,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六)加强学习,增强就业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ey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