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高档工作面作业规程 煤炭局

更新时间:2023-12-13 03: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煤层名称 4# 井 上 下 位 置 工作面名称 地面标高 工作面标高 4101高档普采工作面852~956m 580~650m 地面位置 井下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王家焉村以西沟谷中 位于井田中西部,南为实体煤田;北为4102准备工作面;西隔30m保安煤柱为柳林煤矿;东接本矿三条下山(皮带下山、轨道下山、专用回风下山巷)。 工作面对应地面均为沟坡地、坝地,无村庄、河流、建筑物。回采会造成地表裂缝、塌陷,经复耕后可以耕种,影响不大。 回采对地面影响 第二节 煤层(见表)

煤层厚度/m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度 开采煤层 硬 度 煤 种 稳定程度 3~10° 4# f=2~3 JM 稳定 2.1 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该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节理层理发育,不含夹矸,煤煤层情况描述 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西,倾角3~10°,属稳定可采煤层。 煤 层 顶 底 板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见表)

类 别 岩 石 名 称 厚 度 岩 性 特 征 伪顶 砂质泥岩 30~50cm 成碎状结构随采煤自行跨落 顶 直接顶 砂岩 80~150cm 比较发育,一般不会自行跨落 板 基本顶 砂岩 5~8m 比较坚硬极难跨落 底板 砂质泥岩 比较松软 4煤层倾向北西 , 倾角3~10° ,工作面内无断层、岩浆岩侵入,层理发育,岩石普氏系数f=2 ,顶板属易垮落型。 #附图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 地质构造

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陷落柱、岩浆岩等地质构造,在掘进一、二顺槽和工作面开切眼时遇到小断层,其方向大致走向东西,分布在一、二顺槽之间的煤柱中间,回采工作面内无断层。

因该工作面以南紧靠F2大断层,并在一、二顺之间发现一条小断层,所以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可能有瓦斯涌出现象,另外太原组灰岩溶水通

1

过导水断层会涌入巷道,为矿井生产的一大隐患。综合结论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带班长及安全员必须严密观察工作面瓦斯、顶板以及采空区涌水情况,发现有出水预兆或瓦斯较大时立即撤出人员,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五节 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概况

本井田为低山黄土丘陵区,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上更新统所覆盖。二叠系地层局部可见露头。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沟谷发育,较大沟谷雨季才有洪水排泄。地层水沿沟谷由东向西穿越区域中部,流入黄河。

2、本工作面范围内主要含水层 ①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②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涌水量0.409L/S.m,渗透系数2.111m/d,属中等富水性。 ③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④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⑤上第三系、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3、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本溪组底部为一套以泥岩和铁铝岩黏土岩为主的地层,夹有砂岩和石灰岩,该层分布普遍,厚度稳定,是太原组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间的重要隔水层,隔水性好。本溪组之上煤系地层中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及砂质泥岩也是良好的隔水层。

4、工作面涌水情况

本矿现开采4#煤层,工作面水主要来自断层裂隙带、采空区、回采后岩溶裂隙水等,回采面涌水量为60~69.6m3/d,在四顺槽设立临时水窝设

2

置潜水泵排水,涌水对回采影响不大。

410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其上部水源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差,不会有较大涌水。估计最大涌水量为2.9m3/h,正常涌水量为2.5m3/h。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见表)

瓦斯 二氧化炭 煤尘爆炸指数 煤的自燃倾向 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绝对瓦斯涌出量11.69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51.01m/t。 绝对涌出量0.97m/min;相对涌出量4.23m/t。 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下限浓度为20g/m 属Ⅲ级不易自燃煤尘 正常(2.14℃/100m) 正常 33333二、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与开采经验区内无冲击地压危害。 三、地质部门的建议

本工作面无断层、褶曲等特殊地质构造。回采时要注意观察工作面顶板淋头水与底板渗水,同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工作面储量

地质储量:100×820×2.1×1.35=23.2万吨 可采储量:100×688×2.1×1.35×0.95=18.53万吨 循环产量:95×0.6×2.1×1.35×0.95=153.5吨

2008年回采推进度为370m;2009年回采工作面剩余430m,可采进度为293m,剩余173m处为王家焉村庄保安煤柱内,可采期为4个月。

二、停采线位置

停采线距皮带下山巷137m。

3

第二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高档普采,采空区自然垮落法的机械化采煤。

1、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工作面内4#煤层平均厚度2.1m,不含夹矸,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属稳定可采煤层,符合高档采煤方法的要求。

2、为了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采用高档采煤方法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投入产出比,提高矿井回收率,增加矿井安全系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概况

4101工作面顺槽沿走向(270°方位)布置,和三条相互平行的下山大巷(轨道下山、皮带下山及专用回风下山大巷)与主斜井、副斜井、专用回风斜井构成简单的生产系统。本工作面布置为“两进两回”,北侧为皮带进风巷、轨道运输进风巷;南侧为回风顺槽回风及专用排瓦斯巷回风;西侧为4101两切眼巷;东为三条下山巷,由西向东后退式回采。

二、工作面顺槽

4101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参数表

名 称 断面形状 断面积(㎡) 宽(m) 高(m) 支护形式 用 途 备 注 皮带运输进风巷 轨道运输进风巷 回风顺槽 专用排瓦斯巷(尾巷)

矩形 矩形 矩形 矩形 8.8 4.0 10.4 4.0 4.08 2.4 5.4 1.7 2.6 2.2 锚网支护 锚网支护 钢梁、木腿支护 锚网支护 进风、运煤 进风、运料 回风、行人 回风、排瓦斯 三顺 四顺 二顺 一顺 4

3.0 1.8 三、工作面切眼 工作面切眼为矩形断面,设计高度为2.1m,宽度为5.0m,断面为10.5m2,采用锚索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0mπ梁联合支护;用于安装采煤设备及连接两巷,形成通风、生产系统。

附图2: 4101工作面进回风巷断面图 附图3: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采煤方法

1、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高档普采,采空区自然垮落法的机械化采煤。

2、本工作面沿4#煤层顶底板开采,采高为2.1m,循环进度为0.6m。 3、工作面割煤及采煤机牵引方式

采用双向割煤,单向推溜(推溜时由机头向机尾依次推溜),往返进刀。采煤机牵引方式为液压无链牵引。

3、落煤、破煤及装煤。

落煤:工作面采用MG2×125/571-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落煤。 破煤:机械破煤。

装煤:采用采煤机螺旋滚筒至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上。 4、顶板控制

根据煤层厚度和顶板分类,选用DZ—25/100单体液压支柱及3.0mπ型钢梁支护顶板,采空区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回采工艺 1、工艺流程

5

联网→割煤→移溜→支柱→回柱、放顶→清扫浮煤

采煤机采用端头斜切进刀,进刀长度25m左右,移溜滞后采煤机10~15m追机作业,滞后移溜3~5m进行移梁支柱。

2、回采工艺 ⑴挂网、联网

①采用12#铁丝编制棱形网。

②网子片规格10m×0.8m,长边平行工作面铺设。 ③每循环网卷数:95÷9.5=10卷。

④挂网方式采用长短边搭接,搭接长度为15cm。

⑤联网采用长度35~45cm双股14#铁丝,拧2~3圈使用,每隔10cm联一道网,联网时要联紧、联实。

⑥联网时,联网必须与两顺槽网搭接在一起。

⑦联网时,联网工必须在支护良好的地点作业。如有片帮伞檐等不安全隐患时,必须先处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作业。

⑵割煤、装煤、运煤

斜切式进刀割煤(端头进刀割煤)

采煤机在工作面机头(机尾)斜切进刀割煤时先启动皮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再启动采煤机及设备进行操作,杜绝违章作业,采煤机运行后,前滚筒升起割顶煤,后滚筒降下割底煤。采煤机从机头(机尾)斜切进刀割煤25m使采煤机两滚筒均达到0.6m截深后,停止牵引,移机头(机尾)刮板输送机,调整滚筒后退割三角煤,然后平行煤壁截割。

附图4:工作面斜切进刀示意图 ⑶移刮板输送机

移刮板输送机时必须从机头向机尾跟机顺序作业。移刮板输送机时

6

采用移溜器进行,沿工作面每6m安设一台移溜器,机头机尾需用回柱绞车配合,移溜器拉移刮板输送机时需从机头向机尾方向依次推移刮板输送机,使刮板输送机边的铲煤板紧靠煤壁,移过的刮板输送机必须成直线,其弯曲段的长度不得少于15m,否则溜槽节开口过大影响采煤机的正常进行,不允许由两端向中间的顺序推移及机尾向机头,以免输送机因变力不均匀在中部拱起,推移输送机时,同时工作的推溜器不得少于2台,且前后推移要互相协调,掌握每次推移位置,移刮板输送机必须有专职人员操作,其它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⑷支柱

移溜结束后,支柱工进入工作面开始移梁、支柱工作,支柱一定要支在坚硬的底板上,打紧打牢,不能打在浮煤上。要有1~3°的迎山角,不能过山或退山,并且使柱子支稳、支直。柱距,排距要均匀,其偏差不超过±100mm,支柱排列分别要打成一条直线。柱子支起后,要及时拴好防倒链,防止柱子漏液卸载后跌倒伤人。

根据移留情况及时进行支护,不能不支或少支,靠近工作面的一排支柱紧靠溜子边,保持柱子直、溜子直,π型梁、铁丝网铺设必须平行于顶板,间距均匀。

⑸回柱

回柱随移刮板输送机推移、打好支柱后进行,回柱工应根据本段顶板的破碎度来确定回柱,原则是先回紧靠采空区排顶板不完好的地段,以免造成矸石涌出,形成不安全隐患,在升起支柱时在柱头拴好防倒链,支柱支护必须带有一定的角度,要迎山有力,起到保护顶板,切顶、防止采空区矸石涌出的作用。

⑹落、浮煤的清理

7

移梁、支柱移溜、回柱工序完毕后,对工作面落、浮煤进行清理,特别是三、四排支护空隙的落煤要彻底清理,要求落山区金属网必须落在底板上,提高回采率,同时为下一循环的作业创造一个通畅、干净、整齐的工作环境。

3、回采工艺中注意问题

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安设能发出停止和启动的信号装置(集控主制器一套)。发出信号点间距不得超过20m,刮板输送机的液力偶合器必须按所传递的功率大小,注入规定量的阻燃液体,并经常检查有无漏失。开机工割一循环后必须清除周围污物,严禁用不符合标准的物品代替。刮板输送机严禁乘人及运送物料。每班工作结束后采煤机司机离开机组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打开离合器。

三、提高回采率措施

1、采煤机司机要精力集中,高度负责,随时注意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及顶底板情况,控制采高不大于2.1m,以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

2、每个循环工作面都要设专人将浮煤清扫至运输机中,严禁将煤扫至落山或支柱间。

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本工作面倾向长度为95m,采高平均为2.1m,每班一循环,循环进度为0.6m。

W=LShrc=95×0.6×2.1×1.35×95%=153.5T 式中: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 h—采高,m;

8

r—煤的密度,t/m3; c—工作面回采率,取95% 五、设备配置

工作面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转载刮板输送机 皮带输送机 顺槽绞车 乳化泵 采煤机 型号 SGZ764/500 SGB—620/40 DSJ100/30/2×75 JD—2.5 BRW400/31.5×4A MG2×125/571-WD 数量 1 1 1 3 2 1 功率 2×250KW 50KW 2×75KW 40W 250KW 571kw 长度 95m 25m 440m 510m

附图5: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六、采煤机操作注意事项 1、开机前检查

①必须检查机器附近有无人员工作。

②检查各操作手把、按钮及离合器手把位置是否正常。 ③油位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渗漏现象。 2、采煤机启动前

必须先供水,后开机;停机时,先停机,后断水;检查各路水量,特别是用作冷却后喷出水量需保证。

①未遇意外情况,在停机时不允许使用“紧急停机措施”。 ②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注意滚筒位置,要防止割支柱或顶梁。 ③要随时注意电缆和水管工作状态,防止电缆和水管挤压、憋劲和跳槽等事故的发生。

④注意观察油压、油温及机器的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

9

检查。

⑤长时间停机或换班时,必须断开隔离开关,并把离合器手把脱开并锁紧,关闭水阀开关等。

第三章 顶板管理及支护

第一节 支护设计

一、支护材料选择

根据煤层厚度和顶板分类,选用DZ-25/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0mπ型钢梁管理顶板.

二、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支护密度的确定

根据经验,工作面支柱所支撑的顶板岩层的重量按8倍采高计算如下:

P=8MT=8×2.1×2.47≈41.5T/m2 式中:M——为采高2.1m

T——顶板平均容重为2.47T/m2

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额定工作阻力为30.6T/根,则工作面单体面积上的支护密度为

P/30.6=41.5/30.6=1.36根/m2

柱距 b=NS/Na+F=(4×1/1.36)/(4×0.6+0.2)=2.94/2.6=1.13

N—顶板排数 4 S—支护密度倒数 1/1.36 a—排距 0.6m

F—梁端至煤壁距离 0.2m

考虑其保险系数,柱距取0.70m,可满足支护要求。 三、乳化液泵站 1、泵站选型

10

支柱供液选用BRW400/31.5×4A型乳化液泵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250KW,主要技术参数;公称压力31.5MPa,公称流量400L/min.

2、泵站位置

乳化液泵站安装于轨道顺槽(四顺)巷内。液压管路选型合理,经联络巷吊挂于煤壁的一侧到工作面,工作面每隔10m留设一个接口,安装液压枪供工作面支柱方面用,上下安全出口液压管路延伸留设接口,保证能在20m范围内供液压枪进行超前支护使用。

3、使用规定

加强泵站管理,保证泵站压力不小于31.5MPa,乳化液配比浓度为2%~3%,乳化液配比浓度每班必须检查2次。

(1)泵站必须指定专门培训的泵站司机进行操作管理。 (2)泵站应水平放置,以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

(3)在使用泵站前检查各连接管道是否有渗漏现象,各部位的紧固件是否松动,液箱供水是否正常。

(4)加油或加水必须在滤网口加入。

(5)在确认无故障后,将泵箱体吸液腔的放气螺堵拧松把吸液腔空气放尽,等出液后拧紧,点动电源开关,观察电机转向所示箭头方向是否相同,如方向不符,应纠正电机接线后方可启动。

(6)泵启动后,应密切注意它的转动情况,首先空载运转5~10分钟,待泵无异常嗓音震动,管道泄露等现象,方可投入使用。

(7)投入工作初期要注意观察油温、油位变化,油温应低于80℃,油位不得低于油标玻璃的红线。

11

(8)在工作中要注意柱塞密封是否正常,发现漏液要及时拧泵柠紧密封是否正常,发现漏液要及时拧泵打紧密封圈或更换修理。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支柱布置

工作面支护方式为DZ-25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0m的π型钢梁形成一梁二柱交错迈步支护,同步梁中心距为0.7m,对梁中心距为0.35m。控顶方式为三、四排支柱控顶,最大控顶距4.3m,最小控顶距3.7m,机头机尾比工作面切顶线落后0.6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且注液咀统一向机头(机尾)。

端头支护采用DZ-25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0m的π型钢梁形成一梁三 柱“四对八梁”特殊支护。同步梁中心距为0.9m,对梁中心距为0.2m。 二、工作面支护设计及支护说明

工作面采用一梁两柱交错迈步形式支护,同步梁中心距70cm,对梁中心距35cm,落山带帽点柱间距为70cm,柱帽规格400×200×100mm,梁柱支设的技术要求:长3.0m的π型梁与单体柱接触要吻合,梁下两柱间距1.2m,落山梁头距支柱20cm,戗柱支设时与π型梁距不大于35cm。且支柱底位置距离落山侧梁头20cm。戗柱手把伸向煤壁,注液咀统一向采空区,所移梁头全部接顶。

工作面备用单体柱数量不小于基本柱的10%。在切顶线载帽承载存放于轨道顺槽巷,工作面材料应整齐存放在轨道巷两侧不得影响到行人,通风,行车等。工作面坏梁坏柱必须及时出井检修,防倒链必须配备齐全,并全部挂起使用,防倒链损坏时必须及时更换。

三、支柱支设要求

(1)各种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绝无失修、失效、断梁折柱现象,

12

同一回采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备用和待用支护材料要堆放整齐,置于轨道顺槽内距工作面20m外无杂物,淤泥积水的地方,以便随时选择取用。

(2)支护质量

支柱要见底接顶,支柱的初撑力大于90KN,并有1~3°的迎山角。支柱要打成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要数量齐全,打紧打牢,下端支在实体上,底软时要穿鞋。 四、回柱放顶方法

1、回柱采用人工配合回柱器进行,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带班长、安全员必须现场指挥。

2、回柱时必须派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看顶,看顶人站在密集柱以外,观察顶板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与回柱工取得联系,确保安全。

3、回柱工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撤退道路畅通无浮煤杂物,回收的柱子必须堆放在指定地点,不能乱放。

4、工作面全部来压或局部悬顶来压要垮落时,要停止回柱,把所有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5、在回最后几根柱子旁加打临时点柱作为替柱。然后回原有支柱,再回替柱。

6、回柱必须由下向上依次回收,不能乱回。同时必须检查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发现超限应立即停止回柱,进行处理。 五、支柱回撤方式

1、首先由安全员、带班长观察顶板压力情况,回柱工清理好道路。 2、放顶时要卸载或轻微卸载,随时观察顶板情况,无异常时快速回

13

撤第一根支柱。然后依次放松第二、三根支柱,此时π型钢梁松动快速移动钢梁。

3、π型钢梁回撤移动时,必须至少有三人操作,即用2人进行移动,另一人观察安全情况。

4、回撤的钢梁移动到位后,及时进行支柱。 六、特殊支护的回撤方式

上隅角支柱必须与工作面切顶线支柱回撤齐,下隅角支柱必须与下端头切顶线支柱回撤齐,并与运输巷溜槽机尾相一致。

(1)加撤巷支柱必须至少有3人操作,即由两人进行撤放,另一人观察安全情况。

(2)回撤支柱必须执行由里向外,先支后回,逐架回出的顺序。 (3)回撤支柱时,先清好退路,并维护好周围的支护,确认安全后再行撤出。

(4)回撤支柱时,操作人员人一定要站在支护完整有掩护的地方,并事先找好退路。

(5)回撤出的支柱要及时运到两巷超前支护以外,按规定堆放整齐,不得影响行人、通风。

(6)每次回撤支柱到位后,要对切顶线及附近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检查维护。

(7)工作面两巷人工回撤支柱有困难危险时可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撤。

七、工作面冒顶处理措施

(1)当工作面发生冒顶时要停止溜子运转,并立即通知带班长、安全员亲临现场检查安全情况并制定处理方案。

14

(2)在处理冒顶前,班组长组织现场有经验的老工人对冒顶区上、下及周围的支护进行修复加固,确保支护的稳定性。

(3)处理冒顶前要从上、下两头由外向里逐架修复。处理前作业人员一定要清好退路。

(4)处理冒顶严禁人员擅自进入无支护冒顶区及空顶区作业。 (5)冒顶处理好后开溜前,要把大块矸石必须先处理掉,以防二次撞棚造成两次冒顶。

(6)处理冒顶拉出的矸石要作专门处理,不要混入煤内。 八、初次来压时的支护措施

(1)割煤工作中,必须首先检查并时刻注意顶板及周围情况,若发现明显来压现象,必须停止割煤工作,加强对工作面顶板的维护,适当加密工作面支柱。

(2)如果随回柱采空区顶板不垮落,当其悬顶沿走向达5m时,要按0.65m间距在该处及其上下各3m的范围内加密斜抬棚腿;当其悬顶长度达到10m架设一个木垛,移木垛时要先架后拆,并在切顶线靠采空侧每隔10m打一根信号柱,每班派1-2名有经验的老工人专职巡逻观察顶板,贴帮柱柱距根据情况保持1m或0.5m;当悬顶达15m时必须沿倾斜每5m架设一个木垛,并报矿研究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九、回柱放顶方法及措施

(1)回柱放顶顺序必须严格执行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原则。 (2)回柱放顶必须两人配合,一人负责安全,一人放顶。放顶前必须先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护情况,并预先改好后路及放顶地点以上5m范围的支柱,使这迎山有劲、支设牢固,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正常放顶。回

15

柱人员撤柱时,必须站在所撤支柱的斜上方,并时刻保持后路畅通。

(3)放顶各分段距离不得小于15m。各分段处必须留有收口,还要加打两根以上临时支柱。分段接茬要设在顶板完整且采空区顶板已垮落的地点,严禁设在断层、顶板破碎、压力大、采高过高或过低的地点。

(4)放顶时如顶网破损或拉开时必须及时补联,以防漏顶。 (5)放顶时,必须首先检查放顶地点支柱及顶梁,并挂牢小链。 (6)工作面顶压较大或不安全时,一般不得替换支柱,若必须替换支柱时,必须先加打好临时支柱,确保安全后方可替换。

(7)处理埋压或难以回收的柱梁或铁鞋时,必须先打好临时支柱,加强支护后再进行处理。

(8) 放顶前必须通知放顶地点机道15m范围内的人员注意或撤离;放顶时,放顶地点上、下各2m至煤壁范围不得有放顶无关的人员工作。

(9)在顶板破碎或压力大的地段放顶时,人员要站在斜上方安全处,必须使用长把工具操作,以防发生事故。

(10)放顶回收支护时,要执行“先柱后梁”的原则。严禁任何人进入采空区回收物品,如确需回收,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把工具拉出。 (11)放顶回收的物料、顶梁等不得乱放,要在材料道内分类码放整齐。回收的支柱要全部承载,打在新切顶线内侧梁下,回收的铁鞋要与支柱对应放好,并将鞋的链钩挂到支柱手把上。

(12)放顶时若顶板来压明显,必须停止回柱进行维护,待顶板稳定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

(13)当采空区内出现悬顶时,按初次来压时处理悬顶的措施执行。

第三节 工作面机头(尾)端头、两巷超前支护方式

一、工作面机头、机尾端头支护

16

1、工作面机头、机尾顶板采用四对八梁、一梁三柱支护,四对八梁主要安设于机头、机尾电机、减速器段,4.0mπ型梁,一梁三柱交错迈步式支护,同步梁间距0.9m,对梁间距0.2m。

2、端头切顶采用密集柱、戗柱配合使用维护顶板,密集柱紧靠落山,柱距30cm;戗柱迎山有力。

3、支护要求

①端头切顶排戗柱与支柱顶梁相齐,回收时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

②切顶戗柱必须戴柱帽,当顶板破碎或压力过大时,需再加棚板确保有效管理顶板。

③端头支护必须保证行人宽度≥0.7m,高度≥1.8m。 二、两顺槽超前支护

⑴ 两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20m。 ⑵ 超前支护形式:

对进风巷、回风巷至工作面20m范围内进行超前维护,先进行补联网,然后靠煤壁30cm处,沿顺槽走向两帮进行加强支护,采用2.6m的π型梁、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两柱,梁头搭接15cm进行支护,从工作面开始前10m为四排,后10m为两排。

⑶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要求

a、超前支护支柱必须成排成行,支柱必须打在实底上,迎山有力。防倒链必须挂牢挂实。

b、支柱的初撑力必须达到要求,巷道底板松软的地带必须穿铁鞋。 c 、架棚前必须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处理一切不安全隐患。

17

d 、顶板不平倾斜或冒顶,必须用棚板或木垛接顶,保证梁接顶严实。

e、支柱的三用阀注液孔全部面向顺槽切眼方向,手把一律向机头。 f 、支柱编号管理,巷道无浮煤浮矸,管线吊挂整齐,专人负责。 g、支柱无漏液、失效,π型梁无严重变形,否则必须及时更换。 h、π型梁必须按要求梁头前后搭接15cm进行支护,杜绝反打梁。 i、 支柱严禁超高超低使用,同一工作面严禁使用不同型号的支柱。 j、初次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必须事先进行排气,注液时先清洗注液咀,如发现缸体弯曲、缸爪、漏液等现象时,不得使用,需及时更换。

k、注液枪用完后,必须挂好,不得随意丢弃在底板上。

l、超前20米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1.8米,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米。 m、两顺槽内支护在端头支护后回撤,严格执行先支后回。 n、回撤后按支护形式要求顺序支在超前支护段内。 o、每一支柱必须上防倒小链连接顶网,以防柱滑倒伤人。 p、工作面保持三直、两平、两畅通、一净、无漏液。 即:三 直: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直、支柱直、煤壁直; 两 平:顶、底板平;

两畅通:进、回巷及两端头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一 净:所有设备清洁卫生,无浮煤、杂物; 无漏液:所有液压设备无漏液、串液现象;

附图6:工作面支护布置示意图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工作面顶板动态观察,以及工作面上下巷道顶底板变化情况。

18

二、矿压观察方法

工作面每20m安设压力表一个,每次移柱要搞好矿压观察。压力表上要有保护罩,条件变化需要爆破时,要有保护压力表的措施。

利用两巷成巷期间选定的观测点,对巷道顶板下沉、底板鼓起、片帮、离层用小钢尺或粉刷等办法,队技术员与技术科配合测试,基点每隔50m在顶板较好的地段设定,一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及时反馈回队里整改。并通过对工作面及两巷仪器观察、分析记录数据,对工作面周期来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支护材料的使用及消耗表

名称 单体液压支柱 π型梁 π型梁 棚板 柱帽 圆木 π型梁 规格 DZ-25/100 3.0m 2.6m 1.2×0.18×0.08 0.3×0.18×0.2 Φ12~16×2.0 4.0m 单位 根 根 根 块 块 根 根 数量 1000 368 60 300 300 60 20 备注 含备用(100) 含备用(34) 含备用(6) 含备用 含备用 含备用 含备用(4)

第四章 通风系统及其管理

第一节 一通三防

一、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本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方法,即三顺皮带顺槽进风、四顺轨道顺槽进风、二顺回风顺槽回风、一顺专用排瓦斯巷(尾巷)回风。

1、通风路线

19

风流流向

地面-主斜井-5#运输大巷-4、5#进风联络巷-皮带下山―3顺皮带顺槽-4101工作面-2顺回风顺槽-专用回风巷-总回风-回风斜井-地面

地面-副斜井-轨道下山-轨道下山与皮带下山联络巷―4顺槽-第二切眼-1顺槽(专用排瓦斯巷)-专用回风巷-总回风-回风斜井-地面

附图7:通风系统示意图

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A、按回采工作面回风流(或CO2)浓度不超过1%计算 Q采= Q采回+ Q采尾

Q采回=100×q采 ×KCH4 =100×2.3×1.25=287.5m3/min 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采—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 KCH4—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1.25; Q采尾=qCH4尾/2.5%×KCH4=168×1.25=210 m3/min

式中:q采尾—回采工作面尾巷的风排瓦斯量,m3/min; Q采= Q采回+ Q采尾=287.5+210=497.5 m3/min; B、按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 m3/min Q采>4N=4×38=152 m3/min

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取38人; C、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eq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