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自控设计技术规程摘录

更新时间:2024-04-15 14: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一、 接地设计要求:(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1、 基本要求:

(1) 同一信号回路、同一屏蔽层的接地,应严格做到单点接地;除了该部

位接地外,其它部位应与一切金属构件隔开。当有些仪表结构本身要求信号源与接收仪表公共线均要接地时,此时应加入一个隔离变压器将接地回路隔开。

(2) 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分析仪表等,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接地。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SH3521-1999)

2、 仪表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1) 保护接地要求:

a、 用电仪表的金属外壳;仪表盘和操作台(柜、箱、架)及底座;配电盘(箱)、接线盒、汇线槽、保护管;铠装电缆的铠装保护层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作保护接地。

b、仪表系统的保护接地,宜与电力系统的接地体共用,而不必单独设置接地体。 c、 仪表系统保护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

(2)工作接地要求:(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安仪表接地)

信号回路接地规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a、各仪表回路只应有一个信号回路接地,除非使用隔离器将两个接

地点之间的直流信号回路隔离开。

b、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元件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屏蔽接地的规定:

a、所有起屏蔽作用并规定接地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包括导线的屏蔽层;仪表上各屏蔽接线端子;未作保护接地而有屏蔽作用的保护管、汇线槽及仪表外壳。

b、电缆屏蔽层与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应在同一侧接地,且多芯电缆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

c、上述接地应在控制室侧接地,如仪表信号源要求接地时,应在信号源侧接地。

本安系统的接地:

a、本安仪表系统的接地,必须符合有关防爆标准、规程及制造厂的要求。

b、除导线屏蔽层接地外,所有的接地端子和金属构件均应可靠接地。

3、接地系统

(1) 接地电阻的要求:

a、仪表工作接地电阻,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确定,当无明确规定时宜小于4欧

b、仪表系统保护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

(3) 接地体的设置:

a、接地体的设计和安装,参照《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电气装置标

1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准图案:接地装置安装》实施。

b、在爆炸危险场合,当仪表单独设置接地体时,宜与电力系统的接地体连成统一接地网。 c、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自

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d、下列情况仪表系统单独设置接地体: 周围环境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

所选仪表对噪音相当敏感,抗干扰要求高;

土壤电阻率高,接地电阻不能达到设计值要求; 控制室与电力系统接地网距离远。

e、本安系统仪表宜独立设置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或按制造厂要求确定。接地系统应保持独立,与厂区电气专业接地网或其他仪表系统接地网相距5m。

(4) 接地线的要求:

a、接地线的连接规定:

在一根接地线上严禁串接多个需要接地的仪表或装置; 接地支线与仪表、接地汇流排的连接为螺栓连接;

接地分干线与接地回流排、公用连接板的连接为焊接; 接地分干线、接地总干线和接地体的连接为焊接; 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b、当仪表盘内同时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时,应分别设置供这两类接地的专用汇流排或端子板,端子间应用铜连接片连接。每台仪表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分别接至相应的接地汇流排或端子排。 c、仪表盘内的这两类接地汇流排或端子板,经各自的分干线引支各自的公用接线板或接地干线。这两类接地的汇流牌、分干线、总干线应彼此绝缘。

d、当仪表系统和电力系统共用接地体时,两个系统的接地汇流排、分干线、总干线仍应该彼此绝缘,他们只能在接地体处或公用连接处作相互连接。 e、接地线的规格: 用途 导线类别 截面积(mm2) 接地支线 铜芯绝缘电线电缆 1.0~2.5 接地分干线 多股铜芯绝缘电线电缆 4~25 接地总干线 多股铜芯绝缘电线电缆 16~50

f、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接地汇流排,均宜采用25mmX6mm的铜条,并应用绝缘支架支撑。 g、公用接地板宜采用铜板。 h、接地线用绿色标记。

2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二、仪表线路敷设规定:(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1、 电缆敷设方式:

(1) 电线、电缆视现场情况可采用架空、电缆沟及直埋方式敷设。优先采

用架空敷设方式。

(2) 罐区等场所的电缆宜采用直埋敷设;有腐蚀性场所的电缆不宜采用直

埋敷设。

(3) 直埋敷设的电缆应设置永久性路径标志。 2、 电缆敷设的路径: (1) 路径最短。

(2) 应避免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易受腐蚀及有振动的场所。

(3) 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要便于安

装和检修。

(4) 电缆沟应避免与地下管道、动力电缆沟等交叉。当与电力电缆沟交叉

时,应成直角跨越。在交叉部分的电缆应穿保护管或以槽盒保护。

(5) 架空或电缆沟时敷设时,与工艺设置、管道或建筑物表面距离不宜小

于50mm;与热表面平行敷设时的距离不小于500mm;与热管道交叉时,距热管道保温外层不小于2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6) 直埋敷设的电缆、保护管,不允许平行敷设在工艺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当与工艺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不小于1000mm,交叉时不小于500mm.

b、与热力管线平行时不小于2000mm,交叉时不小于500mm,当电缆周围土壤超过1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c、 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式均不小于500mm。

3、 电缆的敷设方法:

(1) 电缆敷设的环境温度应符合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规定。 (2) 补偿导线应穿管或汇线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 (3)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

(4) 在同一汇线槽内,本安信号线路、非本安信号回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

表信号线路应分类布置。对于仪表供电和连锁保护线,应采用屏蔽或金属隔板与仪表信号线路隔开。以上线路宜采用各自的接线箱、端子板进行敷设和接线。

(5) 仪表信号电缆和动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

间最小允许距离规定: 动力电缆负最小允许距离(mm) 荷 信号线或补偿导线敷设在钢补偿导线敷设在管内或在带盖的汇线槽中 钢制托架上 125V 10A 300 600 250V 50A 450 750 440V 200A 600 900 5000V 800A 1200 1500 (6)当线路汇线槽分层平行敷设时,从上至下应按下列顺序安装: a、信号线汇线槽

3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b、安全连锁线

c、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

(7)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敷设电缆、保护管时:

a、汇线槽、电缆沟或保护管通过不同等级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隔间壁时,在分隔间壁处必须作充填密封,电缆保护管必须确保全部系统密封。

b、本安线路和非本安线路不宜共用一根电缆或穿一根保护管。

(8)汇线槽和保护管,电缆的充满度要求:

a、当采用汇线槽敷设时,槽内电缆填充系数宜为30%~50%。

b、当电缆穿管敷设时,保护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9)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

10 倍。(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10) 敷设的信号电缆与具有强电电场和强磁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屏蔽电缆穿金属保护管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大于

800mm。(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11)控制电缆一般不应有中间接头。除非必须延长已使用的电缆或消除使

用中的电缆故障。(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Y3521-1999)

4、《油田产建技术规定》:

(1) 各电缆优先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室内穿管埋地,埋深为0.3m;室外直接埋地敷设,埋深为当地冻土深度下10cm,但埋深不得小于0.7m。

(2) 较多且相对集中处或大量电缆走向一致时,应建电缆沟,做法按

94D101《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执行。

(3)因环境条件限制,无法直埋或构建电缆沟时,应选用槽式电缆桥架敷

设,带隔板时必须绘出桥架组合简图,设计中作好安装支架的预埋。 5、电缆保护管敷设:(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1) 电缆、补偿导线保护管宜选用薄壁镀锌钢管,防爆区域厂房内采用厚

壁镀锌钢管。管内径应为电缆外径的1.5~2倍,且不应有变形,保护

管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

技术规范 SY3521-1999)

(2)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在其

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

(3) 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度时,中间应

加穿线盒;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沿塔、槽、加热炉、或过建筑物伸缩缝时应采取热膨胀措施。

(4) 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用挠性连接管连接,与就地仪表箱、

接线箱、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将管固定牢固。

(5) 保护管穿墙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宜大于30mm.

(6) 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

4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地式仪表盘、柜、箱时,管口宜高地面50mm。

(7) 埋地保护管与公路、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应大于1m。与排水沟

交叉时,管顶离沟底净距离应大于0.5m,并延伸处路基或排水沟外1m以上。保护管与地下管道交叉时,与管道的净距离应大于0.5m。过建

筑墙基时,应延伸处散水坡外0.5m。(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H3521-1999)

三、 控制室(值班室)布置

1、位置选择:(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1) 控制室的位置应结合工厂总图的设计布局,宜接近主要生产装置,但

应远离有危险性的工艺设备场所。当工艺生产装置为阶梯式或依坡度布置时,控制室不应布置在低洼处。

(2) 控制室要远离主要交通干道、噪声源、强磁场和振动设备。使室内达

到: a、 声应不大于60dB

b、磁场强度不大于400A/m(约5Oe) c、 地面振动:振幅不大于0.1mm(双振幅)和频率不大于25Hz

(3) 控制室宜座北朝南,不宜朝西。

(4)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粉尘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生产装置,控制室

应布置在油气生产工艺装置、储油罐区和油品装卸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控制室平面的布置:(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控制室的设置应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而定,大系统主要包括:

a、 操作控制室 b、机柜室 c、 计算机室 d、软件办公室

(2)房间位置的要求

a、 操作控制室、机柜室和计算机室应相邻布置,操作控制室、机柜室和计算机室之间宜用墙隔开。

b、操作控制室、计算机室及机柜室不宜和空调机室相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减振和隔音措施。 c、 机柜室布置应考虑机柜靠近信号入口,配电柜靠近电源电缆入口,成排机柜间应考虑安装、维修通道的宽度

(3)操作控制室、机柜室和计算机室面积规定:

a、 操作控制室应按设备布置的实际需要确定宽度,设备外缘距墙边净空不小与1.2m。操作控制室的进深不宜小于6m。

b、机柜室内机柜排间距不应小于1.5m,设备外缘距墙不宜小于1.5m。 (4)室内设备布置要求:(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a、仪表盘的布置形式一般为直线、折线、г型、弧形和П型。整体

5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布局应整齐、美观。

b、盘前区和盘后区净深要求:

盘前区:设操作台时,操作台至盘面距离宜为2.5~3m;不设操作

台时,盘面至墙面距离不宜小于3.5m

盘后区:仪表盘后边缘至墙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当采用屏式

仪表盘时,宜取1.5~2.5m;采用柜式仪表盘时,宜取1.0~2m;采用通道式仪表盘时,宜取0.8m;如盘后无辅助设备,可直接靠墙安装;盘后有其他辅助设备时,应加上辅助设备的外形尺寸。

3、 建筑要求:(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房顶:大中型控制室宜设吊顶。 (2) 层高:设空调装置时一般取3.0~3.3m,不设空调装置时不宜小于3.3m. (3) 地面:

a、小型控制室采用水磨石地板。大中型控制室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并应满足设备承重和水平度要求。 b、控制室地面高于室外0.3m,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然气体的装置内,室内地坪应比室外地坪高不小于0.6m。

(4) 墙面:控制室墙面应平整、光滑、不起灰;使用的涂料、油漆应不反

光,色调以浅色为主;必要时墙面应有吸音设施。

(5) 门:

a、大中型控制室宜采用非燃烧型双向弹簧门。小型控制室门宽应保证设备进入。

b、操作控制室与机柜室、计算机室之间应有方便的通道。与休息室、办公室相邻室,中间不宜开门。

c、 当控制室长度超过12m时,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油气田及管道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d、设置内走廊时,控制室与内走廊相通的门宜为铝合金门,并应配大面积的观察玻璃窗。

(6) 窗:

a、控制室窗的设置应符合防爆和防火的有关规定。 b、不设空调的控制室,宜按自然采光要求开大窗,并应设防凤窗纱。 c、采用空调正压通风的控制室,宜装密闭固定窗或双层铝合金密封窗。操作室、计算机室不宜开窗。处于沙漠地区的控制室不应开窗。 4、 采光和照明(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位于火灾和爆炸场所、不采用空调的控制室(风沙大的沙漠地区除外)

宜采用自然光,采光面积与设备操作区地面面积比宜为1/3~1/4

(2) 自然采光应有遮阳设施,设备上不应出现眩光。

(3) 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距地面1.0m假象平面的照度:

a、 计算机室300Lx;

b、操作控制室:操作区250~300Lx,一般区域为300~500Lx,机柜

6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局部照度600~700Lx。 c、 室外通道及设备检查等不经常到的区域50~100Lx,照度相差不超过3倍。

(4) 控制室设事故照明系统,照度为30Lx.

(5) 灯具配置除满足照度要求外,还应使光线柔和、无眩光和人近操作设

备时不出现阴影。

5、 采暖通风(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控制室采用空调的原则:

a、 室外温度高或相对湿度大,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设备要求的。 b、沙漠地区或风沙、灰尘较大的地区,一般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

(2) 控制室空调的设置:

a、 温度: 机柜室:(22±1)℃,(变化率<2℃/h)

操作室:冬季(20±1)℃,夏季(26±1)℃,(变化率

<3℃/h)

b、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且不结露。

(3) 无条件设置集中空调的系统的小型控制室,各部要求可设分体式或柜

式空调。

(4) 小型控制室计算机无严格要求时,采暖可设不沾灰型散热器。采暖热

媒应用低温热水,禁止采用高压蒸汽或高温热水作热媒。

6、 进线方式(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控制室宜采用架空进线,也可采用地沟进线,当电缆、电线数目不多

时,也可穿管敷设。(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H/T 0090-96)

(2) 架空进线应考虑室外金属构件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影响。电缆沟进

线时,室内沟底标高应高出室外沟底0.3m。

(3) 电缆进入控制室穿墙处应进行防水、防动物入室密封处理。

(4) 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开敷设,避免平行走线,不可避免时采取隔

离措施。

7、

安全防护((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1-96)

(1) 采用正压通风的压缩空气外,工艺介质严禁引入控制室。

(2) 控制室可能出现有毒或可燃气体的,应在控制室内设置有毒或可然气

体检测报警器。

(3) 控制室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并符合国家现行防火标准(规范)的规

定。

(4) 计算机系统接地应符合《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和设备制造厂的要

求。

(5) 控制室的通信可按需要配备生产、行政、调度电话。

(6) 控制室的防雷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防雷措施。

7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四、计量精度规定

1、仪表精度等级的选择规定:(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090-96) (1) 原油贸易交接计量:精度等级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原油动态计量一般

原则》、《原油动态计量 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原油动态计量 油量计量》和《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流量计交接计量规程》。

(2) 油田内部原油和天然气流量仪表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油田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3) 长输管道原油和天然气流量仪表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输油

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和《输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4) 生产过程主要参数和重要参数所选用仪表的精度,宜为0.5级或不低

于1.0级;其他参数所选仪表精度,可为1.5级或2.5计。 2、原油输量计量:(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SY/T 0004-98)

(1) 原油输量计量可分三级:

a、一级计量---油田外输原油的交接计量

b、二级计量---油田内部净化原油或稳定原油的生产计量 c、三及计量---油田内部含水原油的油量生产计量 (2) 原油输量计量系统的精度要求:

a、 一级计量:在±0.35%以内。 b、 二级计量:在±1%以内。 c、 三及计量:在±5%以内。

(3) 原油计量仪表按下列要求配套:

a、 一级计量的原油计量仪表按现行国家标准《原油动态计量 一般原则》

GB/T9109.1、《原油动态计量 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GB/T9109.2和现行行业标准《原油天然气和稳定轻烃交接计量站计量器具配备规范》SY/T 5398的要求配套。

b、 二级计量的原油计量仪表可参照a款的要求配套,可采用精度为0.5

级的流量计。

c、 三级计量,采用流量计测量含水油体积,其流量计准确度应不低于1

级。

d、 测定原油含水率的方法和设备,按原油乳状液类型、含水率的高低和

计量自动化程度,可采取在线连续测定或人工取样测定。采用人工取样测量含水率时,取样方法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 通用流量计的设计流量应为流量计量程上限的70%~80%。当一台流量

计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多台并联计量方式。一、二级计量的流量仪表一般每组备用一台,三级计量的流量仪表不设备用。 3、油田气输量计量:(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SY/T 0004-98) (1) 油田气输量计量可分为三级:

a、 一级计量---油田外输干气的商品交接计量; b、 二级计量---油田内部干气的生产计量; c、 三级计量---油田内部湿气的生产计量。

8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2) 油田气输量计量的准确度应根据计量等级确定。

a、一级计量系统准确度可根据油田气的输量范围: 参比条件下体积输量 ≥100 <100~5 <5 43 (10m/d) 一级计量系统准确度 ±1.0 ±1.5 ±2.0 (%) b、二级计量系统准确度应在±5%以内。 c、三级计量应在±7%以内。

(3) 油田气一级计量仪表的选择可参照下表;油田气二、三级计量仪表的

选择可参照下表中(<100~5)x104m3/d和5x104m3/d二档进行。 计量参比条件下体积输量 ≥100 <100~5 <5 (104m3/d) 标准节流装置准确度 差压 0.2 0.5 1.0 (%) 压力 0.2 0.5 1.0 温度 0.2 0.5 1.0 其他计量仪表准确度 流量计 0.5 1.0 1.5 (%) 压力 0.2 0.5 1.0 温度 0.2 0.5 1.0

(4) 节流装置的安装设计和流量计算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天然气流量的标

准孔板计量方法》。 4、天然气计量:(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GB/T 18603-2001)

新建天然气贸易计量站不同等级计量系统的准确度要求及不同准确度等级

计量系统配套仪表的准确度要求: 计量系统配套仪表准确度 33qnv≥50000(m/h) 参数测量 5000(m/h)≤qnv≤50000(m/h) qnv≥500 (m3/h) A级(1.0) B级(2.0) C级(3.0) 3温度 压力 密度 压缩因子 发热量i 工作条件下体积流量 0.5℃ 0.2% 0.25% 0.25% 0.5% 0.75% 0.5℃ 0.5% 0.75% 0.5% 1.0% 1.0% 1℃ 1.0% 1.0% 0.5% 1.0% 1.5% i当供用气双方用能量交接时需要配套的项目 5、《油田产建技术规定》:

(1) 油田贸易交接计量采用防砂型腰轮流量计或国产双转子流量计,其精

度选用0.2级;

(2) 作业区以上之间的交接计量采用防砂型腰轮流量计或国产双转子流量

计,其精度选用0.5级;

9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3) 其它流量交接计量仪表,其精度选用1.0级。与计量仪表配套的各参

数电动仪表,其精度与计量仪表匹配。 6、《气田产建技术规定》:

(1) 新建外输贸易计量宜采用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

(2) 单井气量计量、内部生产计量仍采用高级孔板阀和智能旋进流量计。 (3) 自用气计量采用智能旋进流量计。 五、

安装直管段要求(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各类流量计的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在产品说明书中有要求,通常要求如下: 1、 容积式流量计:无要求。旋转式容积流量计:4D,2D 2、 转子流量计:上游不小于0~5倍管径, 下游无要求。

3、 靶式流量计:上游不小于5倍管径, 下游不小于3倍管径。

4、 涡轮流量计:上游不小于5~20倍管径, 下游不小于3~10倍管径。5D,2D 5、 涡街流量计:上游不小于10~40倍管径,下游不小于5倍管径。20D,5D 6、 电磁流量计:上游不小于5~10倍管径, 下游不小于0~5倍管径。

7、 孔板流量计:依据SY/T 6143 的典型安装为: 上游直管段30D,下游直管段7D。(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GB/T 18603-2001)

8、 超声波流量计:依据GB/T18604的典型安装为: 上游直管段10D,下游直管段3D。(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GB/T 18603-2001)

9、 喷嘴:上游不小于5~80倍管径,下游不小于4倍管径。

10、 文丘里、弯管、契型管上游不小于5~30倍管径,下游不小于4倍管径。 11、 均速管:上游不小于3~25倍管径,下游不小于2~4倍管径。

12、 涡轮流量计:精度高,公称通径25~500mm,根据GB/T 18940上下游直管段10D,5D;

超声波流量计:精度高,公称通径>=100mm,根据GB/T 18604上下游直管段10D(加装流动调整器),5D;(Q/SY 196-2007 用于天然气贸易计量的流量计选型指

南)

13、 涡轮流量计直通式上、下游宜最短10D,5D的直管段,流动调整器出口

到流量计入口的直管段长度为5D(GB 21391-2008T 用于天然气贸易计量的流量计选

型指南)

注:D为流量计内径。 六、 七、

仪表供电(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 20509-2000) 仪表供气(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 3020-2001)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T 20510-2000)

1. 根据现场经验直接估算的仪表装置设计容量:

10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1 每台调节阀的耗气量安1~2m/h(标)计算;

2 每台现场安装的其它气动仪表耗气量按0.5~1 m3/h(标)计算; 3 每台控制室内安装的气动仪表耗气量按1 m3/h(标)计算; 4 正压通风仪表防爆仪表柜按每小时换气次数大于6次考虑。 2. 气源压力

1 根据气动仪表的要求,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范围分为两档:

500~700kPa(G),300~500 kPa(G)

2 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上限值应为气源装置正常操作压力条件下的最高送出压力,若此压力值仍不能满足,可采取再加压力措施;

3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下限值应为气源装置的最低送出压力,若低于此压力值时,应进行声光报警;

4 仪表空气经过滤器减压阀后,仪表输出端气源压力公称值为140,160,200,260,280,350,400,550,700kPa,压力允许波动范围为其公称压力的±10%。 3. 气源装置

1 为了保证仪表气源装置的安全供气,应设置备用气源,可采用备用压缩机组、贮气罐或第二起源;

2 当采用备用压缩机组时,应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当工作压缩机组出现故障时,备用压缩机组应立即连锁启动;

3当采用贮气罐时,压缩机组停机时,贮气罐中储存的气体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5~30min)将供气管网的压力维持在最低输出压力以上;

4 对大型装置或要求高的供气系统,除备用压缩机或贮气罐,还可设立第二气源,其投入方式可以是自动,也可以是半自动。当第二气源投入工作后,应有声光信号显示。如第二气源为氮气源,其泄露点或排放点不得有氮气积聚。 4. 贮气罐容积

V=(Qd×t/60)×(Po/(P1-P2)) V-贮气罐容积(m3);t-维持时间(min)取15~30min;Po-大气压力,101.33kPa(A); P1-正常操作压力(kPa(A));P2-最低输出压力(kPa(A)) 5. 供气方式

3

11

仪表自控设计规范

1 每台调节阀的耗气量安1~2m/h(标)计算;

2 每台现场安装的其它气动仪表耗气量按0.5~1 m3/h(标)计算; 3 每台控制室内安装的气动仪表耗气量按1 m3/h(标)计算; 4 正压通风仪表防爆仪表柜按每小时换气次数大于6次考虑。 2. 气源压力

1 根据气动仪表的要求,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范围分为两档:

500~700kPa(G),300~500 kPa(G)

2 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上限值应为气源装置正常操作压力条件下的最高送出压力,若此压力值仍不能满足,可采取再加压力措施;

3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下限值应为气源装置的最低送出压力,若低于此压力值时,应进行声光报警;

4 仪表空气经过滤器减压阀后,仪表输出端气源压力公称值为140,160,200,260,280,350,400,550,700kPa,压力允许波动范围为其公称压力的±10%。 3. 气源装置

1 为了保证仪表气源装置的安全供气,应设置备用气源,可采用备用压缩机组、贮气罐或第二起源;

2 当采用备用压缩机组时,应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当工作压缩机组出现故障时,备用压缩机组应立即连锁启动;

3当采用贮气罐时,压缩机组停机时,贮气罐中储存的气体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5~30min)将供气管网的压力维持在最低输出压力以上;

4 对大型装置或要求高的供气系统,除备用压缩机或贮气罐,还可设立第二气源,其投入方式可以是自动,也可以是半自动。当第二气源投入工作后,应有声光信号显示。如第二气源为氮气源,其泄露点或排放点不得有氮气积聚。 4. 贮气罐容积

V=(Qd×t/60)×(Po/(P1-P2)) V-贮气罐容积(m3);t-维持时间(min)取15~30min;Po-大气压力,101.33kPa(A); P1-正常操作压力(kPa(A));P2-最低输出压力(kPa(A)) 5. 供气方式

3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e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