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更新时间:2024-06-12 2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

份)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分)(2014秋?北仑区校级月考)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有可能的是( ) A.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 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

考点: 加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与速度方向相同,也可以与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可知,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则

它们的符号相同,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故A错误.

B、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这种情况是可能的,故B正确.

C、因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越来越大时,速度变化可能越来越慢,加速度越来越小,这种情况是可能的,故C正确.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比如平抛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关键要掌握其定义式、物理意义、与速度的关系等等知识,可以结合具体的运动进行理解. 2.(4分)(2015?万载县校级一模)物体甲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4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B. 甲在整个t=4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C. 乙在整个t=4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D. 乙在整个t=4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面积无意义.

解答: 解:A、甲在前2s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2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4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6m,故AB错误;

C、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乙在整个t=4s时间内一直沿正向运动,乙在4s时间内从﹣3m运动到+3m位置,故位移大小为6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x﹣t图象与v﹣t图象的区别,明确斜率、与t轴包围的面积的含义,基础题. 3.(4分)(2008?岳阳二模)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在开始时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11cm,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 )

A. 0.2 s B. 0.15s C. 0.1 s 0.05 s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题目创设了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情景,告诉位移求时间,代入公式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11c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H=gt

得 t≈0.15s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是一道基础题.学生从一个实际背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2

D.

4.(4分)(2013?西安一模)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轻质滑轮悬挂在绳间,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b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α一定等于β B. m1一定大于m2 C. m1一定小于m2 D. m1可能等于m2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对与m1连接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抓住两个绳子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相等,得出α、β的关系.根据竖直方向上合力等于m1的重力,得出m1和m2的关系.

解答: 解:A、绳子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拉力相等,等于m2的重力,对与m1连接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有:Tsinα=Tsinβ,所以α=β.故A正确. B、在竖直方向上有:Tcosα+Tcosβ=m1g;而T=m2g;则有2m2gcosα=m1g. 所以m1一定小于2m2,当α=β=60°时,T=m1g=m2g.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合适地选择研究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抓住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为零进行求解. 5.(4分)(2011?绵阳校级模拟)半圆柱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PQ,M与PQ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N,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系统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F使PQ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N落到地面以前,发现M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M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 MN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C. PQ对N的弹力逐渐减小

D. PQ和M对N的弹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先对N受力分析,受重力、P对Q的支持力和MN对Q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两个支持力;再对M、N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PQ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支持力,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解答: 解:先对N受力分析,受重力、M对N的支持力和PQ对N的支持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N1=

N2=mgtanθ

再对M、N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PQ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支持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N2

N=(M+m)g 故有:f=mgtanθ

PQ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θ不断变大,故f变大,N不变,N1变大,N2变大,故A正确BC错误;

N所受到的合力始终为零,则PQ和M对N的弹力的合力与重力始终等大反向,即PQ和M对N的弹力的合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大小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关键是先对物体N受力分析,再对M、N整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各个力的表达式,最后再进行讨论. 6.(4分)(2012秋?济南期中)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AO上,B端挂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向左拉,使杆BO与AO的夹角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N先减小,后增大 B. N始终不变

C. F先减小,后增大 D. F始终不变

考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力的合成. 分析: 当细绳缓慢拉动时,整个装置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B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运用三角形相似法,得出F和FN与边长AB、AO、BO及物体重力的关系,再分析F、FN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设物体的重力为G.以B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 作出力FN与F的合力F2,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2=F1=G.由△F2FNB∽△ABO得 =

得到 FN=

G

式中,BO、AO、G不变,则FN保持不变. 同理:

=

得到F=

G,

式中,AO、G不变,但是AB逐渐减小,所以F逐渐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中涉及非直角三角形,运用几何知识研究力与边或角的关系,是常用的思路. 7.(4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F﹣mg)cosθ B. (F﹣mg)sinθ C. μ(F﹣mg)cosθ D. μ(F﹣mg)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知可求得磨石受到的摩擦力;同时根据动摩擦力的公式也可求得摩擦力.

解答: 解:磨石受重力、推力、斜壁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由图可知,F一定大于重力;

先将重力及向上的推力合力后,将二者的合力向垂直于斜面方向及沿斜面方向分解可得: 在沿斜面方向有:摩擦力f=(F﹣mg)cosθ;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FN=(F﹣mg)sinθ; 则f=(F﹣mg)cosθ=μ(F﹣mg)sinθ, 故选:A. 点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要注意不但可以由μFN求得,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故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 8.(4分)(2014秋?铜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质量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二力平衡得到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解答: 解:A、设mA=3mB=3m,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二力平衡得到:T=mg,则知弹簧的弹力不变,A错误.

B、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如图 刚开始由于mAgsin45°=

mg>mBg=mg,所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A. 弹簧的弹力将减小

B. 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少 C. 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D. 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后来变为30°以后摩擦力仍然沿斜面向上. 根据平衡条件得到: f+T﹣3mgsinθ=0 N﹣3mgcosθ=0 解得:

f=3mgsinθ﹣T=3mgsinθ﹣mg

N=3mgcosθ

当θ变小时,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f减小,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N增大,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是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9.(4分)(2015?安庆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拉物体m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M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M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 B. 地面对M的支持力为(M+m)g C. 物体m对M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D. M对物体m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整体法”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解答: 解:物体m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与斜面加速度相同均为零,故可以采用整体法, 将物体m与斜面体M看做一个整体,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cosθ﹣f=0,解得f=Fcosθ,所以A正确.

竖直方向:FN﹣(M+m)g﹣Fsinθ=0,可得FN=(M+m)gsinθ+Fsinθ,所以B错误.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mg、拉力F、斜面的作用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由于物体匀速下滑,

根据平衡条件m受到的摩擦力f′=mgsinθ+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m对M的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F,故C错误;

由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M对物体m的作用力即N与f的合力应该与mg合F的合力等大反向,如图中,可见M对物体m的作用力斜向上,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受力分析,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可以让问题简单化,但要记住,运用整体法的前提是二者加速度相等.

10.(4分)(2013?福建一模)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和BD,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它们的C、D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A、B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3m,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

A.

mg

B. 2mg

C. 2mg D. mg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当物体的质量为m时,下方弹簧的弹力等于mg,由胡克定律求出其压缩的长度.将物体的质量增为原来的3倍时,上方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与下方弹簧压缩量增加的长度相等,等于物体下降的高度,两弹簧弹力之和等于3mg,再由胡克定律求解物体下降的高度. 解答: 解:当物体的质量为m时,下方弹簧压缩的长度为x2=

.①

当物体的质量变为3m时,设物体下降的高度为x,则上方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下方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2+x,两弹簧弹力之和等于3mg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k1x+k2(x2+x)=3mg 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x=2mg

故选:C 点评: 本题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分别研究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压缩量,要抓住第二情况下,两弹簧形变量与物体下降高度相等进行列式.

二、实验题(本题共3个小题,11题8分,12题4分,13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2015?清远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

2

读出A、B两点间距x= 0.65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0.10 m/s,加速度是 0.30 m/s(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由t=0.02s(n﹣1),算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隔T,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解:(1)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

s=0.02s.

(2)A、B间的距离x=0.65cm.B、D间的距离是2.05cm,时间间隔T=0.2s,则vc=

=0.10m/s.由公式△x=at知

2

2

=,

代入数据解得a=0.30m/s. 故答案为:(1)0.02s (2)0.65; 0.10; 0.30 点评: 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了解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有利于减小误差. 12.(4分)(2013秋?菏泽期末)在“研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200 N/m.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 (1)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

(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解答: 解:(1)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k=

=200N/m

(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故填: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故答案为:(1)200 N/m;(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点评: 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会分析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 13.(6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FA=3.5N、FB=4.0N,其位置记录如图甲所示.倘若橡皮条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弹簧秤的示数为FC=6.0N,其位置如C.

(1)用1cm表示1N,在图乙中作出力FA、FB和FC的图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A和FB的合力F,F的大小为 6.08 N. (3)实验的结果是否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 (选填“能”或“不能”).

考点: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力的图示法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A和FB为边做出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即为合力的理论值大小. 解答: 解:(1)根据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A和FB的合力F,如图所示,由图示可求得合力:F=6.08N.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A和FB的合力与FC相等,这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6.08;(3)能

点评: 要掌握作力的图示的方法;明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2014?湖南一模)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测得该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为2.0m,第5s内和第6s内的位移之和为11.2m.求: (1)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该质点在第6s内的位移大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0.5s和5s末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6s内的位移. 解答: 解:(1)物体在0.5s时的瞬时速度

物体在5s末的瞬时速度,

则物体的加速度a=

(2)物体在第6s内的位移x=

2

答:(1)物体的加速度为0.8m/s.

(2)该质点在第6s内的位移大小为6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5.(10分)(2013秋?湖北期中)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0=8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停止,问: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B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刹车的加速度; 两车能够相撞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情况是两车速度相等,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解速度相同的时间,然后分别求解出两车的位移进行判断. 解答: 解:B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

,得

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对B车有vA=vB+aBt 解得t=8s

此时,B车的位移有

A车位移有xA=vAt=80m

因xB<x0+xA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x=5m

答: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是5米. 点评: 研究追击问题关键抓住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同)和两个等量关系(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 16.(10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特种兵过山谷的一种方法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将一根长不可伸长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相距为d的A、B两等髙处,细绳上有小滑轮P,战士们相互配合,可沿着细绳滑到对面.开始时,战士甲拉住滑轮,质量为m的战士乙吊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AP沿竖直方向,且大小等于d.(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不计滑轮的大小及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若甲对滑轮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求拉力的大小.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解答: 解:设绳中的张力为 T,BP 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

由已知条件可知:sinθ=0.8,cosθ=0.6

由初始状态滑轮的受力情况和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可得, 在竖直方向:T+Tcosθ=mg 在水平方向:Tsinθ=F 联立解得:F=

答:拉力的大小为mg.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当物体受三个以上的作用力时通常运用正交分解. 17.(12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图中工人在推动一台割草机,施加的力大小为100N,

2

方向与水平地面成30°斜向下,g=10m/s.

(1)若割草机重300N,则它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压力多大?

(2)若工人对割草机施加的作用力与图示反向,力的大小不变,则割草机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压力又为多大? (3)割草机割完草后,现工人用最小的拉力拉它,使之做匀速运动,已知这个拉力为180N,则割草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最小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α为多少?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1)分析割草机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割草机的支持力,从而得到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运用上题同样的方法求解.

(3)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分析其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结合得到拉力的表达式,运用数学知识即可求出割草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夹角α.

解答: 解:

(1)如图1所示,分析割草机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 在竖直方向:N1=mg+Fsin30° 解得:N1=300+100×0.5=35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N′=N=350N.

(2)若工人对割草机施加的作用力与图示反向,力的大小不变,则:

N2=mg﹣Fsin30°=300N﹣100×0.5N=250N 则割草机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压力为250N.

(3)如图2所示,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mg、拉力F、地面的支持力N和阻力f,如图,四个力的合力为零,则有 f=Fcosα N+Fsinα=mg 又f=μN 联立得:F=

=

,其中tanθ=

所以当θ+α=90°,即tanα=μ时,F有最小值. 根据数学知识得到F的最小值为 Fmin=由题F的最小值为Fmin=180N 联立得:

=180

代入得:=180,

解得:μ=0.75,α=arctan0.75=37° 答:(1)它对地面的压力F1大小是350N;

(2)割草机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压力又为250N.

(3)割草机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最小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α为37°.

点评: 本题是共点力平衡中极值问题,运用函数法求解极值是常用的方法,基础是正确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得到拉力的表达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e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