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13 2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药物效应动力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名词解释
1.PK-PD模型:将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起来,增加作用部位的效应室,
组成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简称~ 2.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
规律的学科。 3.治疗指数(TI):系指药物中毒或致死剂量与有效剂量的比值。对于临床实用药
物,指不良反应的最大血药浓度(即最低中毒浓度)与产生治疗效应的最小血药浓度(最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值。 4.固定效应:是指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种族、肝肾功能等对药物体内过程
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相对固定的,固定效应用参数θ表示,在回归方程中用来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均值。 5.单室模型:给药后药物一经进入血液循环,即迅速分部到全身,达到动力学的
“均一状态”,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依此建立的药动学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6.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
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7.清除率(CL):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
除的药物表观分部容积。 8.生物利用度: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9.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称为~ 10.群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11.滞后时间(t0或tlog):是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 12.蓄积系数:又叫蓄积因子,系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
比值,以R表示 13.负荷剂量:在临床用药实践中,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目的,通常第1次给予
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之后再按给药 周期给予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这个首 次给予的较大剂量称为负荷剂量,又称首剂量。 14.稳态血药浓度: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与从体内消除的速率相等时的血药浓度。 15.治疗药物监测(TDM):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先进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检测,讨论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6达坪分数: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 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坪浓度
的分数,以fss(n)表示。
17.隔室模型: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分布
原则:以分布与消除速率划分) 18.二室模型:把机体看成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单元组成的体系,一个单元
称为中央室,另一个称为周边室。 19波动度: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
度的比值。 20.效应室: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一部分,而是与含药物的血浆室连接的虚拟
药效动力学房室。 21坪幅:重复给药达稳态时,在一个给药周期内,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 22.随机效应:描述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个体间和个体自身变异。
23.混杂参数:通常将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α和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β
称为混杂参数,分别代表两个指数项即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
简答
1.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答:根据临床个体病人具体病情设计,以最佳的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
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要求的给药方案,即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2. 非线性动力学特点?(P260)
答:1)药物消除遵循米曼氏方程; 2)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3)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4)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5)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可因剂量变化而变化。
3根据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互关系,简述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P384) 答:1)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线性相关。
E=E0–kmt/2.303,当血药浓度随着时间呈指数函数衰减时,药理效应则按Km的恒定速率衰减,表现出线性动力学特性。
2)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非线性相关。
以抑制率为药理效应的强度指标,测定静脉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以及相应时刻的抑制率,可研究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关系。 抑制率(E)=[(基础值-测定值)/基础值]*100%
3)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间接相关。这种间接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药理效应部位在外周房室 ②药理效应部位在不同的房室 ③药理效应间接产
生 4生物等效性与药剂等效性的区别?
答:1)生物等效性是体内指标,药剂等效性属于体外指标;
2)判断内容不同。生物:药物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毒性的一致性;
药剂:相同药物不同来源或相同来源不同批号,效果常不相同。
3)反映情况不同。生物:反映体内情况,对临床提供直接的证明; 药剂:不能反映药物体内情况。
5在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中,药时曲线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P328) 答:通过单次给药测得的各受试者药时数据,需获得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 Ka、tmax、Cmax、AUC、V、k、t1/2和CL等。从尿药浓度估算药物经肾排泄的速 率和总量。通过多次给药的稳态药时数据,求得主要药动学参数包括:tmax、 Css(max)、Css(min)、 、t1/2、CL、AUCss、DF等。应有效整合各项试验数据,选 择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6在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中,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的评价指标(P330) 答:1)灵敏度 2)精密度 3)准确度 4)选择性
5)标准曲线的线性程度与线性范围 6)生物样品的稳定性
7.以静脉注射为例,简述残数法求算二室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原理
1)以末端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求B和β:一般α﹥﹥β,当t充分大时,
A.e-αt→0,则C=A.e-αt +B.e-βt, 可简化为:C′=B.e-βt,两边取对数,得: LgC′=-[(βt)/2.303]+LgB,可求出B
2)求曲线前相的参数浓度:根据该直线方程,可以将此直线外推求出曲线前
相(分布相)各对应时间的外推浓度值C′,以对应时间点的实测浓度C减去外推浓度值C′,即得参数浓度Cr,Cr=C-C′=A.e-αt
3)根据参数浓度求A和a:对残数浓度取对数,并对时间作图又得到一条直线, LgCr=-(a/2.303)t+LgA,根据该残数直线的斜率(-a/2.303)和截距(LgA)
即可求出A和a。 8.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在临床中有何应用?
答:目的: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应用: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2)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3)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4)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
5)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 9.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征?
答:1)吸收相,药物浓度持续上升,在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
2)分布相,药物浓度下降,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
的转运为主,药物分布是主要过程
3)消除相,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
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以消除为主 10.静脉注射给药后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随时间下降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血药浓度随时间先较快的下降,此为分布相,之后较慢的下降,此为消除相。 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为 有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相交而成的二次曲 线。这是因为在给药后初期药物除了向体外消除,还有向周边室的分布,所 以血药浓度在分布相下降较快;而在给药后末期,药物分布基本完成,体内 过程以消除为主,所以在消除相血药浓度下降较慢。 11.重复给药与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有何不同?
答:重复给药时,由于二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尚未消除完全,所以体内药量在重复给药后逐渐蓄积。随着不断给药,体内药量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稳态。稳态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血药浓度维持在一恒定范围波动。 12.非线性药动学产生的原因?
答1)吸收过程中主动转运系统中载体的饱和;2)药物在胃肠道中溶出的限速过程、分布过程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饱和;3)排进过程中肾小管重吸收的饱和等。
13.线性与非线性区别:
答:线性:血药浓度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半衰期、消除速度常数及清除率与剂量
无关;AUC与剂量成正比关系;代谢率与排泄率与剂量无关为定值。
非线性:血药浓度及AUC与剂量不成正比;生物半衰期、清除率等表现为剂量依
赖性;代谢率与排泄率随剂量变化。 14.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时间点确定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应持续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 - 1/20 15.影响血管外重复给药稳态峰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吸收系数F,给药剂量X0,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稳态达峰时间tmax,,给药间隔时间τ 16.重复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重复给药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各有何特点? 答:对于重复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时,在注射的瞬间的血药浓度最大,即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而对于血管外重复给药,达稳态时,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并不是在给药的瞬间达到,而是在两次给药时间内的某一点达到。这是由于血管外给药时药物有一个吸收过程,使给药的瞬间的血药浓度不是最大。 17.可用哪些参数描述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答:1)波动百分数:2)波动度(DF): 3)血药浓度变化率:
18.简述多次给药药物动力学特征,写出口服给药单室模型多次给药时的公式。 答:具有一级吸收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相当于单剂量给药的药时曲线的叠加。重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时间t的关系式:
19.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
答Ⅰ期: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Ⅱ、Ⅲ期:以患者为研究对象 Ⅳ期: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
正在阅读:
药物动力学复习题10-13
移动核心网、GSM题库06-20
二〇〇三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2-05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习题1(经典随堂练习)12-31
关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11-06
数学练习题(1-15)10-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题
- 动力学
-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