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05 11: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国家教育部倡导以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德育也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当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幼儿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在此情况下,我园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与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我园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开展“感恩童心”主题活动,将幼儿园感恩教育工作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与幼儿的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感恩教育

前言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思想、文化、生活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是一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

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爷爷和奶奶都把孩子当做小皇帝、小公主,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让这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就让孩子产生了一个通病:任性、自私,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索取,不愿或不懂的回报。在家长的观念中,也总以为孩子小,不懂得感恩或没有能力感恩。在这种主观意识下,他们采取“无私奉献”的培育态度。这就助长了孩子的贪婪,以及非人性意识。长此以往,孩子感恩意识将逐渐淡薄,家庭、社会问题也将随之增多。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德育培养。社会对感恩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校都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口,纷纷开展了感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写道:“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组后流到了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小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应从孩童时间开始。如果在这个阶段,在幼儿稚嫩的心灵中播种下“感恩”的种子,幼儿就会常怀感恩之心,行感恩之事,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并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2005年6月17日由国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发表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德育也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德,尤其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观念变得淡漠。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所接受的道德熏陶不容乐观,很多家长重智轻德,一味的为孩子付出,然而孩子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面对老师、同伴的帮助,却表现的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甚至于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把家人、周围人给予的关爱认为是天经地义,只知接受,不知责任。如果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狭隘、偏激、冷漠的性情,最终导致情感缺失,只懂得享受爱,未曾想到过要付出爱来回报。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针对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我园大力开展了以“感恩童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与载体,引导老师、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发展孩子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和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幼儿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感恩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使幼儿感恩教育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让幼儿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荡涤心灵,充实灵魂。

(一)利用环境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激发幼儿感恩之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环境的熏染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为此,我们将营造一个能烘托渲染传统节日的良好环境,通过环境把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感恩教育的内容熏陶幼儿,激发其感恩之情。

首先,根据传统节日适时制作节日版面的主题墙。向幼儿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如:端午节时,张贴各地人民庆端午、爱国诗人屈原的图片等,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各地人们过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同时,让幼儿结合自身的感受说说我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教师再引导幼儿认识过端午节的真正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对爱国人士——屈原的敬爱,教育幼儿爱国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一件事情。

在国庆节期间,邀请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各族娃娃手拉手”,“中国历程1949——2009”、“中国雄鸡图”等图片展,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到了祖国这六十年的发展变化,萌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

再次,每班开辟一块“童心感恩”专栏。专栏里记录着每句爱的言语,刻画着每个感人的画面。专栏里的爱心留言:“妈妈祝你节日快乐!”、“爸爸你辛苦了,我爱你!”、“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我,我也爱你哦!”??每一句话都说出了孩子对家人、老师的爱与感激。专栏里张贴的照片:有六一幼儿积极参加爱心义卖的身影;有为汶川地震捐献自己爱心的感人举动;有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系鞋带的亲切画面;有??每当有人凑前来欣赏时,幼儿都会自豪地向你介绍他们的善举。这些都持久的感染和激发着幼儿识恩、知恩、报恩,环境在此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开展融合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要想幼儿会感恩,首先就要让幼儿体会恩的来源,于是我们着手将传统节日进行挖掘和梳理,制定出了一系列传统节日感恩教育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我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洗涤心灵,塑造感恩美德。

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幼儿开展调查活动,让幼儿知道妈妈所从事的工作。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相互介绍“我的妈妈”。有的幼儿说:“我的妈妈是医生,有时半夜还要起床去给病人看病,觉也没的睡很辛苦。”有的说:“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经常晚上还要管学生晚自修,回家我都睡着了。”有的说??,经过调查孩子体会到了妈妈工作的辛苦,知道是妈妈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

清明节,讲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刘胡兰,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董存瑞,为了胜利,舍身将碉堡炸毁;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愿被烈火烧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个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幼儿的心,他们对这些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壮举啧啧称赞,由衷佩服。也懂得了,如今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

国庆节,我们请幼儿收集外出旅游的照片,布置成“我去过的地方”旅游展,让幼儿介绍自己所玩过的名胜古迹,从中幼儿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人们辛勤付出创造的,为自己身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

在一堂堂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传统节日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更知道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心怀感恩。感谢父母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感谢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安宁祥和的生活;感谢他人为我们提供的美好生活。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引领幼儿知恩报恩行动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而应该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领悟传统节日中的真正意义。这样的教育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