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05-04 0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2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学生原有数学基础不牢固,优秀生不多,学困生不少(文嘉星、房雨波、邓琪、易江豪、刘心仪、邹有福)。这些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差,经常抄错题,写错数,平时作业不动脑思考,抄作业现象严重,有的甚至不完成,数量关系不清,应用题解题能力差。因此,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的培养与辅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

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训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统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各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表面积概念和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通分。

六单元、统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二)教学重点:认识众数,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能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来表示。

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三)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八单元、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3)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2)、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学困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做到事半功倍。

(9)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积分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七、教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

八、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欣赏设计 1课时 4设计镶嵌图案 1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4课时 5、通分 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七)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2012年2月8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