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23 00: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如下表,设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

(1)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总运费(单位:元)

(2)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

(3)试问有无可能使总运费是7800元?若有可能请写出相应的调动方案;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总费用为:400(6-x)+800(4+x)+300x +500(4-x)=200x+7600(2)解:由题意得200x+7600=8400,解得x=4,

答: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4台

(3)解:由题意得200x+7600=7800,

解得x=1. 符合实际意义,

答:有可能,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1台.

【解析】【分析】(1)根据总费用=四条线路的运费之和(每一条线路的费用=台数×运费),列式后化简即可。

(2)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8400,列方程并求解。

(3)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7800,列方程并求解,若方程的解符合实际意义,则有可能,否则就不可能。

2.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AON+∠BOM=90°,∠COM=∠MOB,

∵∠AOC=30°,

∴∠BOC=2∠COM=150°,

∴∠COM=75°,

∴∠CON=15°,

∴∠AON=∠AOC﹣∠CON=30°﹣15°=15°,

解得:t=15°÷3°=5秒;

②是,理由如下:

∵∠CON=15°,∠AON=15°,

∴ON平分∠AOC

(2)解: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

∵∠AON+∠BOM=90°,∠CON=∠COM,

∵∠MON=90°,

∴∠CON=∠COM=45°,

∵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

设∠AON为3t,∠AOC为30°+6t,

∵∠AOC﹣∠AON=45°,

可得:6t﹣3t=15°,

解得:t=5秒

(3)解:OC平分∠MOB

∵∠AON+∠BOM=90°,∠BOC=∠COM,

∵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

设∠AON为3t,∠AOC为30°+6t,

∴∠COM为(90°﹣3t),∵∠BOM+∠AON=90°,

可得:180°﹣(30°+6t)= (90°﹣3t

),

解得:t=23.3秒;

如图:

【解析】【分析】(1)①根据∠AON+∠BOM=90°,∠COM=∠MOB,及平角的定义∠BOC=2∠COM=150°,故∠COM=75°,根据角的和差得出∠CON=15°从而得到AON=∠AOC ﹣∠CON=30°﹣15°=15°,根据旋转的速度,就可以算出t的值了;②根据∠CON=15°,∠AON=15°,即可得出ON平分∠AOC ;

(2)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从而得出∠CON=∠COM=45°,又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根据∠AOC﹣∠AON=45°得出含t的方程,求解得出t的值;

(3)根据∠AON+∠BOM=90°,∠BOC=∠COM,及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故设∠AON为3t,∠AOC 为30°+6t,从而得到∠COM

为(90°﹣3t),又∠BOM+∠AON=90°,从而得出含t的方程,就能解出t的值。

3.元旦假期,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了300元以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乙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5折优惠.设某位顾客在元旦这天预计累计购物x元(其中x>300).

(1)当x=400时,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优惠.

(2)当x为何值时,顾客到这两家超市购物实际支付的钱数相同.

【答案】(1)解: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

当时,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所以到乙超市购物优惠

(2)解:根据题意由得:,

解得:,

答:当时,两家超市所花实际钱数相同

【解析】【分析】(1)甲超市费用:利用300元+超出300元部分×0.8即得;乙超市费用:利用200元+超出200元部分×0.85即得;然后将x=400分别代入甲乙超市费用的代数式中计算即可.

(2)由甲超市费用=乙超市费用建立方程,求出x值即可.

4.某县外出的农民工准备集体包车回家过春节,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

(1)求准备包车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人数;

(2)已知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依题意得

45x=60(x-1)-15

解这个方程,得 x=5

则45x=45×5=225

答:准备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有225人

(2)解:由(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

而租5辆45座客车的费用为 5×5000=25000(元),

租4辆60座客车的费用为4×6000=24000(元).

故,租4辆60座客车更合算

【解析】【分析】(1)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根据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列出方程解出答案即可;(2)根据(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和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求出答案即可。

5.甲乙两人相约元旦一起到某书店购书,恰逢该书店举办全场9.5折的新年优惠活动.甲乙两人在该书店共购书15本,优惠前甲平均每本书的价格为20元,乙平均每本书的价格为25元,优惠后甲乙两人的书费共323元.

(1)问甲乙各购书多少本?

(2)该书店凭会员卡当日可以享受全场8.5折优惠,办理一张会员卡需交20元工本费.如果甲乙两人付款前立即合办一张会员卡,那么比两人不办会员卡购书共节省多少钱?

【答案】(1)解:设甲购书x本,则乙购书(15﹣x)本,

根据题意得:[20x+25(15﹣x)]×0.95=323,

解得:x=7,

∴15﹣x=8.

答:甲购书7本,乙购书8本

(2)解:(20×7+25×8)×0.85+20=309(元),

323﹣309=14(元).

答:办会员卡比不办会员卡购书共节省14元钱

【解析】【分析】(1)设甲购书x本,则乙购书(15﹣x)本,根据两人买书共消费了323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先求出办会员卡购书一共需要多少钱,再用323元减去这个钱数即可.

6.寒假将至,某班家委会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现联系了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报价为4000元/人,但根据具体报名情况推出了优惠举措:

人数10人及以下(含10人)超过10人不超过20人的部分超过20人的部分

收费标准原价(不优惠)3500元/人3000元/人

(2)在(1)问前提下,后来又有部分同学要求参加,设这部分同学加入后总共参与旅游的人数为人,若总人数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若总人数超过了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结果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若最后家委会支付给旅行社人均费用为原价的九折,问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旅游?【答案】(1)50500

(2);

(3)解:,显然 .

①若,则;

(不合题意,舍去)

②若,则;

答:共有25人参加了本次旅游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00×10+3500×(13-10)=50500(元),故答案为:50500;(2)根据题意得,

①若总人数x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

4000×10+3500(x-10)=3500x+5000(元);

②若总人数x超过了20人,则总费用为:

4000×10+3500(20-10)+3000(x-20)=3000x+15000(元)

故答案为:(3500x+5000);(3000x+15000)

【分析】(1)根据优惠措施,旅游13人的总费用为:其中10人按4000元/人算,另3人按3500元/人计算;

(2)分两种情况解答:

①不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3500×(x-10);

②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0+3500×10+3000×(x-20);

(3)先判断出x>10,然后分两种情况解答:①当时,②当时,

7.定义:若一个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则称此方程为“中

点方程”.如:的解为,而;的解为,而 .

(1)若,有符合要求的“中点方程”吗?若有,请求出该方程的解;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中点方程”,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1)解:没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理由如下:

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

若为“中点方程”,则x= ,

∵≠ ,

∴不符合“中点方程”定义,故不存在

(2)解:∵,

∴(2a-b)x+b=0.

∵关于x的方程是“中点方程”,

∴x= =a.

把x=a 代入原方程得:,

∴ =

【解析】【分析】(1)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若为“中点方程”,则x= ,由于b≠b-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得到, = ,整体代入即可.

8.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2)若点P比点Q迟1秒钟出发,问点P出发几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解:∵经过t秒点P和点O相遇,

∴有,

解得,

∴,

∴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

(2)解:∵点P比点Q迟1秒钟出发,∴点Q运动了(t+1)秒,

①若点P和点Q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

解得:,

②若点P和点Q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1×(t+1) =4+1,

解得:,

综合上述,当P出发秒或秒时,P和点Q相距1个单位长度

(3)解:若点P和点Q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 即为P点,所表示的数为;

若点P和点Q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 即为Q点,所表示的数为 .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运动t秒时,P点和Q点所代表的的数字,如果两个数字相遇,则两个数P点和Q点表示的数相等,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出值即可。

(2)P点晚1秒钟出发,求出D点运动的时间为(t+1),两个点相距一段距离可以考虑两种情况,相遇前和相遇后,进行解答即可。

(3)可以设点C表示的数为a,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求解即可得到。

9.如图,面积为30的长方形OABC的边OA在数轴上,O为原点,OC=5.将长方形OABC 沿数轴水平移动,O,A,B,C移动后的对应点分别记为O1, A1, B1, C1,移动后的长方形O1A1B1C1与原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1)当S恰好等于原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时,数轴上点A 1表示的数是多少?

(2)设点A的移动距离

AA1=x

①当S=10时,求x的值;

②D为线段AA.的中点,点E在线段OO1上,且OE= OO1

,当点D,E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时,求x的值.

【答案】(1)解:∵S长方形OABC=OA·OC=30,OC=5,

∴OA=6,

∴点A表示的数是6,

∵S=S长方形OABC=×30=15,

①当向左移动时,如图1:

∴OA1·OC=15,

∴OA1=3,

∴A1表示的数是3;

②当向右移动时,如图2:

∴O1A·AB=15,

∴O 1A=3,

∵OA=O1A1=6,

∴OA1=6+6-3=9,

∴A1表示的数是9;

综上所述:A 1表示的数是3或9.

(2)解:①由(1)知:OA=O1A1=6,OC=O1C1=5,

∵AA1=x,

∴OA1=6-x,

∴S=5×(6-x)=10,

解得:x=4.

②如图1,

∵AA1=x,

∴OA1=6-x,OO1=x,

∴OE=OO1=x,

∴点E表示的数为-x,

又∵点D为AA1中点,

∴A1D=AA1=x,

∴OD=OA1+A1D=6-x+x=6-x,

∴点D表示的数为6-x,

又∵点E和点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6-x-x=0,

解得:x=5;

如图2,当原长方形OABC向右移动时,点D、E表示的数都是正数,不符合题意.

【解析】【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可得OA长即点A表示的数,在由已知条件得S=15,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向左移动时,②当向右移动时,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①由(1)知:OA=O1A1=6,OC=O1C1=5,由AA1=x得OA1=6-x,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之即可.

②当向左移动时,由AA1=x得OA1=6-x,OO1=x,根据题意分别得出点E、点D表示的数,由点E和点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当向右移动时,点D、E表示的数都是正数,不符合题意.

10.已知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1)求m、n的值;

(2)已知线段AB=m,在射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n,点

Q为线段PB的中点,

求AQ的长.

【答案】(1)解:,

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

将,代入方程得:

解得:,

(2)解:由知:,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点Q为PB的中点,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点Q为PB的中点,

故或

【解析】【分析】(1)解方程 (m-16)=-5 求出m的值,根据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得出x=m=6,从而将x=6代入方程

即可算出n的值;

(2)由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即可求出

AP,BP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最后根据即可算出答案;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首先算出PB 的长,根据线段

中点的定义得出,根据即可算出答案,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11.如图,线段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向终点B 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AB上来回运动(从点B向点A运动,到达点A后,立即原速返回,再次到达B点后立即调头向点A运动.)当

的运动时间为x.

点P到达B点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点P

(2)当P,Q两点第一次重合时,求线段BQ的长.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2)解:设x秒后P,Q第一次重合,得:x+3x=10

解得:x=2.5,

∴BQ=3x=7.5

(3)解:设x秒后,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根据题意,

①当点Q从点B出发未到点A时,0<x< 时,有x=2(10-3x),

解得x= ;②当点Q到达点A后,从A 到B时,即 <x< 时,有x=2(3x-10),解得x=4;

③当点Q第一次返回到B 后,从B到A时, <x<10时,有x=2(30-3x),

解得x= ;

综上所述:当x=

或x=4或x= 时,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

【解析】【解答】(1)解:根据题意,当x=3时,P、Q位置如下H所示:

此时:AP=3,BQ=3×3=9,AQ=AB-BQ=10-9=1,

∴PQ=AP-AQ=2.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题可得AP=3,BQ=9,结合题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设x秒后P,Q第一次重合,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3)设x秒后,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Q从点B出发未到点A时,0<x< 时,②当点Q到达点A后,从A到B时,即 <x< 时,

③当点Q第一次返回到B后,从B到A时, <x<10时,结合题意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1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

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__,PC=________。

(2)当点P从点A出发,向点C移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从点C出发,向终点A移动,请求出经过几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t

;17-t

(2)依题可得:

PA=t,CQ=3t,

∵P、Q两点相遇,

∴t+3t=5-(-12),

解得:t==4.25,

答:经过4.25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依题可得:

AP=t,AC=5+12=17,

∵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

∴点P运动到B点时间为:(-5+12)÷1=7(秒),

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点时(如图1),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AQ+PQ,

即3(t-7)+2=t,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②当点P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P点时(如图2),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AP+PQ,

即3(t-7)=2+t ,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如图3),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PQ+CQ=AC ,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如图4),

∴AQ=AP-PQ=t-2,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CQ=AC,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 -,,.

【解析】【解答】解:(1)∵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P到A点的距离为:t,

又∵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

∴PC=CA-PA=(5+12)-t=27-t,

故答案为:t,27-t.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PA=t,再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出PC.

(2)根据题意表示出PA=t,CQ=3t,再由P点走过的路程+Q点走过的路程=CA,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点时,②当点P 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P点时,

③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h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