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

更新时间:2024-04-10 0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

摘要:中国译学史上,不少译论家对译名的音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音译准则。但还没有对这些准则的基本分类。本文试将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探究它们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应用规律。

关键词:译名 音译准则 多元系统理论 关于译名,我国译学史上已有很多讨论,不少人对此提出真知灼见其中的音译法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不过,音译常见“各执一音”的现象,即同一名称不同译者会采纳不同的读音。正如晚清学者高凤谦云:“齐人译之为齐音,楚人译之为楚音。故同一名也,百人译之而百异。”

一、中国译学史上对音译准则的分类 1.名从主人

“名从主人”最早出自孔子之口。《春秋谷梁传》记载,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周作人在1950年1月11日《亦报》上发表《名从主人》,又在来年的《翻译通报》第3卷第2期的《翻译通报》上发表《名从主人的音译》,提出了“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凡人名地名,尽可能地依照它本国的读法,忠实地用汉文对译出来”。虽然“名从主人”体现了音译时的严谨态度,但这一原则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因为,文字处在不断演化的文学系统中,本身也经历着发展变化,这一演化包括其读音的变化。如处处究其古音,“名从主人”就容易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还原主义”。

2.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指因循过去的音译习惯。对于有些名称,一些旧的译法已深入人心,即使译法未从“主人”,或是与后世的翻译准则有异,仍不宜推翻旧译采纳新译。近来,“奥巴马”改为“欧巴马”的呼吁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原因是 “Obama”的 “O”在英语中发音是 “「ou」”,但反对声随之而起。因为网友分析,偶=我? 巴马=爸妈?,全球华人称他为“我爸妈”?,谁叫欧巴马谁就是他儿子???不过玩笑归玩笑,按照惯例,已经沿用一段时间的译名不能随便更改。中国人所熟知的“白求恩”(Norman Bethune),若译成“诺尔曼·贝修恩”,那“白大夫”就失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约定俗成”的必要性就凸显了。

3.主从客便

“主从客便”体现在如今的翻译实践中,即是遵循不同语言环境里的发音来进行音译。岂不说不同国家发音的不同,就是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译名都可能会大相径庭。就拿世界政要的中国译名来说, 第35任美国总统John Fitzgerald Kennedy大陆译名:肯尼迪,台湾译名:甘乃迪,香港译名:甘乃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Margaret Thatcher的大陆译名是撒切尔夫人,台湾译名为佘契尔夫人,而香港译名则是戴卓尔夫人。可见,在采用什么音译上,“主从客便”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4.以一概全

中国译学史上,不少人呼吁译名的统一,如傅兰雅、高凤谦、严复、梁启超、罗振玉、林纾等。他们中的一些人的主张就反映出“以一概全”的思想。“以一概全”的音译原则有利于消除音译时译名混乱的现象,但一种语言的发音岂能替代其他一切语言之音呢?就像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如果全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