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意义

更新时间:2023-10-09 1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意义〔摘要〕〔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重大论断。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高校的德育工作应该要有效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理念,来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意义,以期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借鉴。传统文化大学生积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如果高校的德育工作能有效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理念,挖掘德治在教育中发挥重要功能,从而来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那么势必对当代大学生塑造人格、健全品德、培养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构建理想人格、积淀人文素养和形成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进行论述,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当代大学生人格构建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身阅历的

道德习得与外界环境的道德灌输两方面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体人格。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的社会构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诸如马加爵等非健全的人格破碎事件也层出不穷。在这里,充分挖掘和提取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将其注入到大学生人格教育中去,是帮助大学生整合塑造健全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总体来说,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一)培养兼具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的社会人格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两大特征就是“爱国”与“气节”。而这种人格思想的传达在传统文化中早已提及,孔子曾提出“言忠信”和“天下为公”的政治命题,这种人格中的“忠”表现为臣对君以及一般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在封建时代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在今天,这种“忠”可以理解为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鲜明地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精神〔2〕。纵观历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取丹心照汗青”、“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都渗透着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二)形成以义取利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人格义,指道义,它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合乎整个社会的利益主流;利,指利益,儒家特指物质的或私人的利益。儒家的义利观集中表现为:义先于利,义以为上,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3〕。他们提出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黎明即起,孳为利”的主张,认为自利必须具

有正当性,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约制,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近年来,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许多大学生在义利关系上产生了很大的迷茫。他们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在行动上则遵循利益为上的行动哲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一个被翻案的科学名词,甚至怀有“生则计利,死则虑名”、“认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万能”等拜金主义偏向人格思想。在这种形势下,有选择地吸收儒家关于以义取利的思想,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义利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让大学生在义与利之间,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做出科学平衡。(三)锻造自强不息的刚健人格《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有德的君子应该像日月经天那样刚健有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义是传统理想人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11〕这种对外部世界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倡导刚健的人格在当代对于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由于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安于现状,心理和现实承受能力弱,意志力缺乏等个性特点;而当今社会又处于转型期,升学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普遍不理想。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很多人选择了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不理智行为,这种现象延伸下去将威胁到整个民族的意志。在这个时候,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入世精神与自强不息的刚健人格正为大学生迷茫人格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发挥的有效建设平台。

用这种刚健人格去教育大学生在身处顺境时不骄傲自满,客观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及自身所处的顺境,继续利用有利的条件发展壮大自我;在面对逆境时,不要抱怨悲观,用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解决现实中的磨难与挫折。(四)倡导仁爱与忠恕的和谐人格“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标准。孔子以“仁”概括了人的本质,仁的本质又在《论语》中被界定为“忠”和“恕”,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强调要首先对自己忠诚,其次要以广博的胸襟对待他人,帮助别人的顺利发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最好的解释。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集中体现为爱人的态度,讲求以己推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理解并尊重他人。当今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了一些负面的与社会主流不协调的现象,如自利思想与人际关系冷漠。此时,德治观的人格样式显得极为重要,“忠恕”之道提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底线,也为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人际危机提供了现实的理念意见:待人接物谦虚谨慎;遇到问题首先“求诸己”;意见对立则“和而不同”,善于容纳各种不同见解;从善如流,合群但不偏私;换位思考,降解矛盾。当代大学生十分需要汲取厚德载物、推己及人的人格精神,摒弃冷漠,积极入世,构建自身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的人学精神带有至上的人格意识,务实的责任诉求与超越的价值向往。〔5〕由于高等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偏见和当今年轻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相比科学和专业素质下降很多。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以很好的弥补人文素养的始发

缺位机制,发挥其修补和矫正个体素质的积极意义。(一)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型人才传统文化中,“仁”是其他一切道德准则的衍生源,而诚信的道德规范又被称为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主张“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立国之本。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正要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资源。用儒家“以义取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教育大学生,有助于其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整个主流社会发展的道德型人才,减少社会发展的威胁性,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二)有利于发扬利他主义人文精神历史地来看,传统文化中利他主义精神会使自我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和重大的历史责任,但是它所反映的公共责任意识和强烈的自我约束与规范意识,同时也是每个人所不能逃脱和缺少的。当然,它也带有浓郁的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二、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积淀人文素养的积极意义孶219?9?9ConsumeGuide?9?9CultureResearch220消费导刊200.86人文色彩,提倡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优势又可以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思想;讲求诚信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衷共济的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精神。这些思想资源有必要被高校德育工作所吸收,以此净化大学生内心的心理阴暗空间和精神领域的功利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道德理想主义与社会责任感《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我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c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