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平板课教学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18 14: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面》平板课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张红

【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一面》和以“留在心中的印象”为话题进行的口语交际。

1、《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了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深厚的爱戴之情。

《一面》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的一面,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虽然仅是一面之交,却胜似多面,特别是当鲁迅逝世后,夹杂着怀念的情感,这种印象就越发的深刻而难以忘怀了。

2、《留在心中的印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让学生讲述留在心里印象深刻的人。教学内容体现两个方面三个步骤:

两个方面:可以回忆认识的人当中,第一印象最深的人;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中,找自己印象最深,有特点的人。

三个步骤:先是师生一同归纳叙事写人类文章的方法;再用概念图工具在平板上画“说话思路图”;最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留在自己心中印象深刻的人,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说。

【课前介绍】

古今中外,大凡流传百世的著作佳文,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是体现“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学思空间”的一节平板电脑阅读教学课,是对语文教学研究中第6个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叙事写人”类阅读课型的尝试和探索。

【设计特色】

1、拓展语文学思空间

本案的设计在内容上把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园地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自然融合,从主题上进行了围绕“永恒的鲁迅”的拓展阅读,从语文实践上将多种形式地读、议、练、画、说等高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2、凸显文章写法。

本案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关注了细节描写中的外貌,教学中运用列表的方法对聚焦外貌,通过引读、对比、调换,删除等语文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这六次外貌的描写是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逐渐深刻的过程。提炼印象词 “瘦”而“精神”。利用概念图工具画生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再迁移到“口语交际”与“习作”中。

3、 借助概念图工具,发展学生思维。

本案设计在平板的ThinkingSpace概念图工具的支持下,实现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习作概念图示教学的统一,有效达成了本课的读说目标,特别关注“叙事写人”类文章中明暗线交织的构思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说写印象深刻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读懂课文,利用联系上下文,平板中汉神字典的解词功能,自主理解难懂的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难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4、能跳读课文,聚焦外貌,在平板电脑上自主完成“鲁迅外貌特征”的表格,通过分享交流,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初步感受抓住人物特点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重要作用。

5、能运用“聚焦外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体会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感受鲁迅对青年的热情,对青年的关怀和无私而真挚的帮助。

6、能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阅读巴金等名家的8篇写鲁迅的文章。 7、能围绕“留在心中的印象”进行口语交际。

过程方法:

1、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平板中汉神字典的解词功能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理解难懂词语的能力。

2、通过引读、对比、调换、删除、表格、创设情景等教学手段,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提高结合时代背景,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联系上下文体会重难点语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拓展资源、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4、通过聚焦外貌,了解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构成线索,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鉴赏水平。

5、通过在感受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手法后,能尝试在口语交际中加以运用,提高口语表达,刻画人物特点的能力并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有序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时的教学,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研究鲁迅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的兴趣,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真实的鲁迅,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2、在学习网站的指引下,有继续研究鲁迅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崇拜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 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 创设交际情境和氛围,多方位的开展交际活动,使交际有层次地展开。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鲁迅资料,接触“留在心中的印象——‘走近鲁迅’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媒体】

“留在心中的印象——‘走近鲁迅’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中诗歌《有的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以及课外拓展阅读,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关键词语或重难点句子理解课文有一定的能力。

2、知道了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懂得用几件事情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3、接触了“留在心中的印象——走近鲁迅”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拓展阅读 了网站中的相关资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生平,作者简介有一定的了解。 4、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开展语文跨越式研究已经五年之久,信息技术、自主学习、阅读能力、打写水平都处于非实验班的前列。

【教学策略】

1、问题任务驱动法:

以“鲁迅为什么会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这一问题为引导,从内容和写法两个层面来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2、创设阅读环境,以读代讲,“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学思”的实践中,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成为交流协作的工具;成为提供丰富 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建构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 复习回顾,承上启下:

教师资源准备:打开平板网站的首页(播放音乐和字幕),打开ThinkingSpace软件中的课题,打开Wps中《一面》文档,打开汉神字典,插好平板定向发射器以及打开照相程序。

??学生资源准备:打开平板网页中《一面》,平板消音,打开Wps中《一面》文档,打开汉神字典,打开ThinkingSpace软件。 1、 复习回顾:

同学们,通过上一段时间的学习,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谁来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2、激情导入:

是的,其实,鲁迅还有他关心爱护进步青年的一面。据统计,在他短暂的一 生,接待来访青年500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就连他病重,手无执笔之力时,还不忘在青年朋友的来信上刻印“生病”字样,退回青年手中,不让一封信石沉大海,不让一个青年失望、彷徨!就是这样一位瘦小的老人,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鲁迅时代”。难怪有这样一位青年,与他一面之交后,永世难忘,对其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一面,为什么这一面却如此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齐读课题(平板出示概念图 19 、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资源准备:网站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

1、回顾比较:

在我们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选取了鲁迅生前那四件小事来表现鲁迅的?谁能用小标题说一说?

(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照女佣)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这四件小事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确是一位(为-----)齐读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面》也运用了以事表人的方法,但又有小小的不同, 谁发现了?(边说边打开Wps中《一面》文档)

3、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两点学习任务: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或者平板中汉神字典的解词功能解决2、读完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说清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教师检查: 过渡:同学们自学的怎样呢?我想考考大家,第5自然有这样一句话很难理解,谁来说说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利用平板高亮功能标注,请一学生朗读并解释,提醒比喻句,联系上下文知道作者把细雨比作烟似的。这个秋天潮湿阴冷,暗示环境的恶劣)

那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

(学生汇报:1932年秋,作者与鲁迅在内山书店见面的一件事以及这件事给作者的影响。平板上点出节点“事件、影响”)

(3)是啊,课文就讲了这两大部分的内容,请同学们用wpS的手绘功能画出分段符。(平板上画分段符号,教师投出学生操作。)

(学生汇报(1——29)写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30——31)一面给我的巨大鼓舞和影响(激励、力量))

追问:那整个事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学生回报 教师点出平板标签“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结:

过渡:好的,孩子们,作者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自己和鲁迅见面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再次跳读1——29自然段,利用wps的高亮功能,标画鲁迅说的话,思考:作者围绕“书”,讲了哪三部分内容,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学生在平板上标画)

(5)标题概括内容:

过渡:谁能按照顺序给大家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汇报读标画的句子,教师顺势引导总结并在平板上出示概念图节点:“推荐好书——廉价卖书——亲自送书”)

(6)小结过渡:

瞧,我们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就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其实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文中不断出现了六次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请大家再次认真默读1——29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利用平板的复制粘贴功能,完成表格,上传!(教师边说边展示网站中的上传表格)

三、深入探究,聚焦外貌:

学生操作,教师投出学生操作的过程。 老师挑选了**同学上传的表格,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老师读引语,你们读填写的内容。

(1)引读梳理全文:

1932年的秋天,风雨交加,异常寒冷,原本仅到内山书店避雨的作者,却邂逅了一位毕生难忘的老人。起初,作者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他是------;接着,这位老人咬着烟嘴走出来了,作者仔细观察,发现他的------;当这位老人推荐好书给作者,从书架上抽出书时,作者看到他------;真没想到,老人竟然廉价卖书给素不相识的作者,作者抬起头,惊讶地望着他------;这时,作者猜出了老人是谁,又仔细地看他的脸------;最后,老人亲自送书给作者时,作者触到了老人的手,他的------。

过渡: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啊,仿佛这位慈祥地老人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瘦而精神,教师点击概念图节点)

(1)、谈共同点:

“瘦”,为什么这么瘦?谁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追问:我们都知道,鲁迅明明是作家,为什么称他为战士?(学生回答) 强化理解:是啊,到底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调用视频资源,了解三十年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和鲁迅的斗争精神) 小结:原来鲁迅就是这样用他的文章杂文,像匕首一样刺向黑暗的旧社会,揭露社会的封建、腐朽、落后、黑暗面,同反动派恶势力做斗争的。难怪课文中说他是一位:齐读:憎恶黑暗有如------你还有什么发现?

(2)、有两处外貌描写重复的地方。 能不能删掉一处?(不能,第一次黄里带白的脸的描写出现在鲁迅从店内走出来,作者仔细观察后发现的。而第二次的黄里带白是因为鲁迅要廉价卖书给作者,这时作者抬起头,惊讶地望着鲁迅的特写镜头,这次作者看得何等仔细,就连------

(3)小结: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得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中,而且还构成了一条内在的线索,使全文浑然一体,这和我们以前在中年段写人的外貌有所不同,以前我们都是写在开头,以后可以尝试把外貌穿插在情节中一起写,提炼印象词,使得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渐加深!)

(4)这六次外貌描写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不能,因为这六次的外貌描写是跟随观察的顺序由远到近,印象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过程啊。并且透过外貌,我们还看到了鲁迅的精神,那就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用自己的笔拯救危难的中国,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呕心沥血,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啊!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观察和习作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b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