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练习题答案合订版

更新时间:2024-01-10 17: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习题(第一章:导论)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经济学家强调效率,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需要,资源是稀缺的。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体现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涵义。 2.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经济政策的涵义。

3.宏观经济学解释了为什么政府能够,并且应该采取措施来影响类似通货膨胀和失业这样一些社会经济问题。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解释了宏观经济学这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的涵义。

4.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弄清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

5.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

6.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好地进行企业经营决策。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如把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基本经济变量总量指标分为流量、存量、存量差三类,那么,国内生产总值、新增货币发行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人口、货币供应量,这些经济变量中: A.国内生产总值、新增货币发行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属于流量 B.总人口、货币供应量属于存量 C.货币供应量属于存量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B:A错误,因为,新增货币发行量为存量差指标;C错误,因为,货币供应量为存量 2.从哲学范畴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涉及: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我国的经济改革,既涉及上层建筑的内容,又涉及经济基础的内容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应用于经济系统分析,其研究的系统对象: A.分别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和个别的企业或消费者

B.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不同 C.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也没什么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B(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不同):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个量分析法”,后者为“总量分析法”。它们都可以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微观问题,也都可以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宏观问题

1

习题(第二章:核算体系、第三章:经济统计)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我国计算GDP时已将农民的大宗自给性农产品消费计入。

正确:属于数额大、且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自产自用的典型产品,要计入GDP(估值)。 2.在我国,采掘业属于第二产业。

正确:该命题符合我国关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有关规定(与国外不一样,直接作用于自然物,中国是用机器的为第二产业)

3.依新核算体系,我国的南极长城科研站不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错误:我国的南极长城科研站是我国的常住单位(经济领土和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和个人)

4.临时来华工作半年的美籍华人张元宏先生,受友人之邀,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三个晚上,当了三个月的外语家教。依新核算体系的规定,张的家教收入应计入我国的GDP。

错误:应该是不计入GDP,因为,不符合一年以上的条件 5.在SNA体系中,投资率与消费率之和一定等于一。

错误:因为,只有出口净额为0时,投资率与消费率之和才等于1 6.在我国,用拉氏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水平的变动。

错误:我国的统计规定,用派氏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水平的变动

7.某公司每个工作日均向员工提供免费工作午餐,依新核算体系,这种工作午餐的费用应计入GDP。

正确:所谓免费工作午餐的“费用”,在GDP的收入法中,属于劳动者报酬;在GDP的支出法中,属于消费支出(集体购买,个人消费);而在GDP的生产法中,它不是中间投入。

8.虽然持有股票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认为是财富,但从宏观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财富。

正确:个人持股是其金融资产,但并不因其的持有而使上市公司的实质资产增加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是: A.GNP B.GDP C.NNP D.NDP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B(GDP):命题B是GDP定义的合理推论 2.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的统计范围是: A.(实物)消费品 B.(实物)消费品及服务 C.(实物)消费品及非固定资产农用生产资料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实物)消费品及非固定资产农用生产资料):命题C符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RPI)的统计规定

3.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GDP的特征: A.用实物量测度

2

B.测度最终产品 C.对应于给定时期

D.不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A(用实物量测度):因为,命题B、C、D都是GDP的特征,而A则不是 4.依收入法,下列哪一细项不计入GDP: A.员工报酬 B.股息

C.公司转移支付 D.业主收入 E.租金

F.以上各项都应计入 选C(公司转移支付):依GDP的收入法,A、B、D、E均是其构成,而C则不是 5.依支出法,下列哪一细项应计入GDP: A.果茶厂购买山楂 B.老张购买股票

C.老王为自制自用的果酱购买山楂 D.老李购买国库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选C(老王为自制自用的果酱购买山渣):A、B、D均不是最终产品的交易,而C则是

三、问答题

1.依纯理论,NDP才是全部新增价值。为什么核算体系不是将NDP,而是将GDP作为核心指标?

答:可从以下三条理由予以说明:

(1)折旧在实际操作中无统一的折算标准,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不易计算和比较。 (2)尽管,折旧在理论上体现生产装备的“磨损”式消耗,属于转移价值,是为了“重置”原装备而提取的“补偿”资金,但表现在财务上,其不是(企业)的资金流出,不同于伴随具体交易的中间投入。

(3)实践中,提取的折旧基金,往往用于技术进步式的设备更新,而很少用于维持原技术水平的重置原装备。

因此,在总供求平衡中,将折旧既视为原始收入的一部分(含于总供给),即投资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又视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含于总需求),更为合适。相应地,在核算体系中,不是将NDP,而是将GDP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在总供求平衡中,以GDP作为计算口径

2.1993年版本的SNA体系提出要以GNI取代GNP,并设立了新的指标GDI,理由是什么? 答:可分两个层次说明:

(1)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核算主体相同,所以冠之于“生产总值”,将其中一项称为“国内”,而将另一项称为“国民”,这在逻辑上是不合适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覆盖范围,而在于一个核算的是生产,另一个核算的是收入(所有常住单位的原始收入之和)。两者都有同等资格被称为“国内”或“国民”。为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具有严谨性,SNA体系1993年版本,决定把国民生产总值(GNP)改名为国民总收入(GNI),亦即,以GNI取代GNP。

3

(2)由于国民总收入(GNI)尚不是完整的“收入”概念,完整的收入概念,尚须在GNI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调整项(来自于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因此,在1993年版本的SNA体系中,新设立了完整收入概念的总量指标——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

3.1993年7月,某乡镇负责人就该乡镇的乡镇工业,认为在当年起码有60%的增长率。他是这样说的:“第一,原材料比去年已提价26% ,我们的产品也要提价;第二,现有企业的产量增加20% 。这一、二两项,即可有50%的增长率。第三,今年新投产两个厂子。综合上述三项,所以起码会有60%的增长率。”

请你评述这段话的有关概念。(假设产品均已有销售合同。) 答:有三点错误:

(1)工业的增长率,理应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乡镇工业也是如此),而这段话说的是工业总产值(即工业总产出)。

(2)计算增长率时应扣除价格变动因素,而这段话说的是当年价,没有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3)对于当年新投产的两个厂子,不符合统计的具体操作中“一年以上”的条件,因而不应计入。

四、计算题

1.利用教学资料(第2章)中的我国1992年投入产出简表,并设该年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为2.5亿美元,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为12.5亿美元,年平均汇率$100=¥560 。

中国1992年投入产出简表

单位:亿元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产

出 农 工 建 货 商 非 总消费 总投资 总

运 业 物 居 社 固 库 净 其 筑 邮 饮 质 民 会 定 存 出 产 投

入 电 食 部 消 消 资 增 口 他

业 业 业 业 业 门 费 费 产 加 出 农 业 1265 2925 19 0 207 42 4220 3 217 152 76 -41 9085 中 工 业 1423 18699 2933 669 1527 2333 5468 245 2711 951 121 132 37212 间 建 筑 业 1 17 36 3 57 118 0 0 4970 0 0 1 5203 投 货运邮电业 97 601 146 22 613 233 103 3 37 -3 120 15 1987 入 商业饮食业 196 2778 447 96 255 395 1193 602 362 219 -228 34 6349 非物质部门 250 1567 83 73 781 913 1476 3278 20 0 162 25 8628 增 固定资产折旧 204 1844 122 280 211 876 加 劳动者报酬 4930 2770 991 298 919 2144 值 生产税净额 233 2423 142 96 89 291 营业盈余 486 3588 284 450 1690 1283

总 投 入 9085 37212 5203 1987 6349 8628

试求SNA指标:总产出;GDP;NDP;一、二、三产业的比例;GNI(GNP);NNI(NNP);GDI;NDI;投资率;消费率;固定资产投资率;净出口率;国民总储蓄;国民净储蓄。

(注:国民总储蓄、国民净储蓄的概念,在第三章讲述。)

4

总产出=9085+37212+5203+1987+6349+8628=6846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204+4930+233+486=585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2770+2423+3588)+(122+991+142+284)=12164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80+298+96+450)+(211+919+89+1690)+(876+2144+291+1283) =8627亿元

GDP=5853+12164+8627=26644亿元

折旧=204+1844+122+280+211+876=3537亿元 NDP=GDP–折旧=26644–3537=23107亿元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

5853121648627::?21.97%:45.65%:32.38%

266442664426644 GNI(GNP)?GDP?Ff?26644?2.5?5.6?26658亿元 NNI(NNP)=GNI–折旧=26658–3537=23121亿元 GDI?GNI?Rf?26658?12.5?5.6?26728亿元

NDI=GDI–折旧=26728–3537=2319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217+2711+4970+37+362+20=8317亿元

库存增加=152+951+0–3+219+0=1319亿元 总投资=8317+1319=9636亿元 投资率?总投资9636??36.17%

GDP26644 居民消费=4220+5468+0+103+1193+1476=12460亿元

社会消费=3+245+0+3+602+3278=4131亿元 总消费=12460+4131=16591亿元 消费率?总消费16591??62.27%

GDP26644固定资产投资8317??31.22%

GDP26644 固定资产投资率? 净出口率?净出口76?121?0?120?228?162251???0.94%

GDP2664426644 国民总储蓄=GDI–总消费=26728–16591=10137亿元

国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折旧=10137–3537=6600亿元

5

2.下表给出了1990~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指数数据(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据此推算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数据,填入表中空白处。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 绝对数 指数 平减指数 (亿元) (1978年=100) (1990年=100) 1990 18547.9 281.7 100 1991 21617.8 307.6 1992 26638.1 351.4 1993 34634.4 398.8 1994 46759.4 449.3 1995 58478.1 496.5 1996 67884.6 544.1 1997 74462.6 592.2 1998 78345.2 638.5 1999 82067.5 684.1 2000 89468.1 738.8 2001 97314.8 794.2 2002 104790.6 857.4 注: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第55、58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9月。

答:以t=0,1,?,12,分别表示1990年,1991年,?,2002年;用GDPt,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即当年价计算的名义GDP,已知);用GDP指数t,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1978=100”)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已知);用GDP平减指数t,表示以1990年为基期(“1990=100”)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待求)。 由题意数据知,以1990年价格表示的1978年的GDP为 年价格表示的t年的GDP:

18547.9 ,于是,以1990

281.7100P年价,t? GD1990指数t1854718547.9GDP.9???GDP指数t

281.7100281.7100 GDP平减指数t?GDPGDPtt?100??100

18547.9GDP1990价,t?GDP指数t281.7 ?GDP281.7t??100

GDP指数t18547.9 由上式,可求得1991~2002年各年,以1990年为基期(“1990=100”)的国内生产总值

平减指数,依次分别为:(21617.8/307/(18547.9/281.7)) 106.7,115.1,131.9,158.1,178.9,189.5,

6

191.0,186.4,182.2,183.9,186.1,185.6

3.设某国有下列统计资料:净投资125,出口45,进口30,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100,生产税75,政府消费200,公司所得税50,个人所得税40,社会保险金150,个人消费5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5(已折为该国货币),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3(已折为该国货币)。 据此计算:该国的GDP、GNI(GNP)、GDI、个人及企事业单位可支配收入(YD)、个人及企事业单位储蓄、政府储蓄、国民总储蓄。

(注:(a)社会保险金类似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实际上,财政预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其中的规范复式分项预算,除了经常性收支账户和建设性收支账户,还要建立社会保障账户,社会保险金是该账户的收入项。复式预算概念,在第四章讲述。(b)个人及企事业单位可支配收入、个人及企事业单位储蓄、政府储蓄、国民总储蓄的概念,在第三章讲述。) 答:本题只能用支出法求GDP。此外,社会保险金相当于税收(它是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 GDP?C?G?Ig?(X?M)?500?200?125?(45?30)?840 GNI(GNP) ?GDP?Ff?840?5?845 GDI?GNI?Rf?845?(?3)?842

T?75?50?40?150?315 Tn?T?R?315?100?215 YD?GDI?Tn?842?215?627 S?YD?C?627 ?500?127 Tn?G?215?200?15 S?(Tn?G)?127?15?142

习题(第四章:总供求平衡)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理论上,乘数原理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有确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值。 错误:理论上,乘数原理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存在闲置生产能力。 2.储蓄要求所生产的产品有一部分没被消费掉。

正确:被消费掉的只是消费品;此外还有投资品,储蓄则与投资相对应。 3.生产只能在某一时点上度量,而资产只能在某一时期上度量。 错误:生产是对应于时期的流量,而资产则是对应于时点的存量。

4.住房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因此,个人购买商品房在总需求中被计入居民消费。 错误:住房是投资品,个人购买住房即个人投资,在总需求中被计入总投资。 5.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那么总投资和总储蓄必相等。 正确: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与总投资等于总储蓄,是完全等价的

6.乘数效应只适用于自主投资的变动,而不适用于自主消费的变动。 错误:自主消费对经济同样具有乘数效应

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指出市场作用的局限性。

7

正确:正是指出了市场作用的局限性,才会有体现政府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8.对总供求状况平衡与否的准确分析是制定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基础。 正确:因为在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平衡关系中,核心的平衡关系是总供求平衡关系 9.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不可能同时起作用。

错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中,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可以同时起作用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总需求(通常指一年)是: A.全社会对所有产品的需求

B.全社会对所有产品的需求加上进口需求 C.全社会对所有最终产品的需求

D.所有家庭,以及政府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总和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全社会对所有最终产品的需求):在选项中,只有C符合总需求的严谨定义 2.总供给(通常指一年)是:

A.全社会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最大产出

B.全社会所有商品的库存(包括商业库存和在生产企业的库存)之和 C.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产出之和 D.所有家庭,以及政府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货币支出总额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产出之和):在选项中,只有C符合总供给的严谨定义。 3.库存产品增加属于: A.总需求 B.总供给

C.总供求之外 选A(总需求):因为,库存增加属于总投资,而总投资属于总需求 4.当存在紧缩缺口时,政府应采取: A.紧缩政策 B.扩张政策

C.很难说是紧缩政策还是扩张政策 选B(扩张政策):因为,如果实行紧缩政策,将更扩大紧缩缺口

5.一般说来,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增加,且总供给增加更多,那么: A.生产水平和价格水平都上升 B.生产水平和价格水平都下降 C.生产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 D.生产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下降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D(生产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下降):在选项中,只有D符合供求关系特征。 三、计算题

1.设有下列简单凯恩斯模型: Y?C?I?G C?80?0.75YD

8

YD?Y?T

T??20?0.2Y I?50?0.1Y G?200

试求:均衡时的生产水平、消费、投资与税收。 答:本题为简单凯恩斯模型计算题。 Y?C0?cT0?cR?G?I0(本题中,R?0)

1?c(1?t)?v

80?0.75(?20)?200?50345??115 01?0.75(1?0.2)?0.10.3 T??20?0.2?1150?210 YD?1150?210?940

C?80?0.75?940?785 I?50?0.1?1150?165

2.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九五”计划目标:2000年实现人均GNP比1980年翻两番。已知,1995年GNP为57494.9亿元,比1994年增长9% ,为1980年的421.64% 。假设1980年人口10亿,2000年人口13亿,c=0.65,从1996年起每年投资均比1995年增加4000亿元。

忽略国际要素收入,忽略题中未提及的其他因素,试匡算2000年的GNP(以1995年价格),并评述结果合理与否。 答:(1)由题意条件,可以计算,2000年比1995年增加的ΔY为:

1?c5(1?c?c?c?c)?4000??10102.5亿元 40001?c234 于是,匡算得到的2000年的Y为:

.9?10102.5?67597.4亿元 57494 (2)还可以计算,2000年计划的Y为:

57494.913??4?7090.37

421.64 从而,可有评述:匡算的数据小于计划的数据,不符合我们已经知道的实际情况,是不合理的。原因是题意设置的条件有问题。从1996年起每年投资均比1995年增加4000亿元,亦即1996~2000年每年的投资额相等,这不符合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每年的投资额均比上年有超过10%的增长。

习题(第五章:公共财政)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2000年后,我国的财政收入含债务收入,财政支出不含债务本金支出。

9

错误:2000年后,我国的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财政支出含债务利息支出

2.未达到充分就业,且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增加同一数量,则国民经济生产水平保持不变。

错误:如题条件,由平衡预算乘数概念,可得,国民经济生产水平将增加 3.税收和政府的转移支付都会影响消费。

正确:政府税收的变动将使消费反向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将使消费正向变动 4.政府征收所得税,比例税率比累进税率对收入再分配更起作用。 错误:征收所得税,累进税率比比例税率对收入再分配更起作用 5.累进所得税和社会保险金都是缓解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正确:因为,累进所得税和社会保险金都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从1994年起,我国财政的经常性收支: A.不许出现赤字

B.出现赤字由发行国债解决 C.出现赤字可向中央银行借款

D.若出现赤字,可以或者发行国债,或者向中央银行借款 选A(不许出现赤字):这是由复式预算的本意所作出的规定。 2.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等于投资乘数的倒数 C.比投资乘数小1

D.等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A(等于投资乘数):因为,政府支出乘数与投资乘数的表达式完全一样 3.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是: A.政府税收乘数总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1 B.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C.两者互为倒数

D.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B(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政府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方向相反,政府税收乘数为负,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

4.假如经济正经历着通货膨胀,可由下列哪一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个人所得税

C.以同样的数量减少政府经常性支出和税收 D.增加同样数量的政府经常性支出和税收

E.以上各项方法均无效

选C(以同样的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在经济正经历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A、B、D三者只会加剧通货膨胀,而C则可使经济降温

10

三、计算题

1.已知:

c?0.8 t?0.2 v?0.1 m?0.01 C0?30 I0?50 T0??20 M0?25 G?50 X?20 R?50 C?C0?cYD YD?Y?(T?R)

T?T0?tY I?I0?vY M?M0?mY

试求:均衡时的生产水平(Y)、个人及企事业单位可支配收入(YD)、消费(C)、投资(I)、税收(T)、进口(M)。 答:

对于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有 Y?C0?cT0?cR?G?I0?X?M0 ①

1?c(1?t)?v?m 将题意各参数代入①式,得 Y?30?0.8?(?20)?0.8?50?50?50?20?25181??67.04

1?0.8?(1?0.2)?0.1?0.010.27 T?T0?tY??20?0.2?670.4?114.1

YD?Y?Tn?Y?(T?R)?670.4?(114.1?50)?60.63 C?C0?cYD?30?0.8?60.63?51.50 I?I0?vY?50?0.1?670.4?117.0

M?M0?mY?25?0.01?670.4?31.7

2.依上题条件,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以及平衡预算乘数。 答:kI0??Y11???3.70 ?I01?c(1?t)?v?m0.27?Y11???3.70 ?G1?c(1?t)?v?m0.27 kG? kT0??Y?c?0.8????2.96 ?T01?c(1?t)?v?m0.27 11

kR??Yc0.8???2.96 ?R1?c(1?t)?v?m0.27 kB?

?Y?Y??3.70?2.96?0.74 ?G?T0

习题(第六章:货币银行)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中央银行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币值为首要目标。 正确:这由中央银行承担的职能所决定

2.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货币存量。 正确:来源于统计惯例

3.实行公开市场业务,如果银根过松,央行应当卖出公债。 正确:央行卖出公债时,可以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量

4.其他因素不变,市场利率提高,会使债券价格下降。 正确:(其他因素不变,)市场利率与证券价格呈反向变动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如果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将: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受影响,但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选B(上升):市场利率与货币的投机需求呈反向变动,利率下降,则货币的投机需求上升,从而使总的货币需求上升

2.货币主义者一般认为“最好的”经济指示器是: A.价格水平 B.利率水平 C.经济增长率 D.货币供给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D(货币供给):货币主义者认为,政府只需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增长机制,而无须采用其他措施,即,他们认为,“最好的”经济指示器是货币供给状况 3.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他们将: A.出售证券并持有货币

B.购买证券并减少货币持有量 C.预期证券价格保持不变

12

D.预期证券价格上升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A(出售证券并持有货币):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则相应地将预期证券价格会下降,D、C不可能,B也不可能,A则是正常的反映 4.一般说来,外汇储备增加会使基础货币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A(增加):由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知,外汇储备增加,即中央银行的总资产增加,平衡地对应,中央银行的总负债增加,一般说来,会使基础货币量增加。

三、计算题

1.假设某国有下列数据:

流通中的纸币和铸币 150 商业银行的活期(支票)存款 200 商业银行拥有的纸币和铸币 20 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1200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80 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 230 中央银行拥有的外汇资产 30 试求:(1)狭义货币M1。 (2)基础货币。

(3)中央银行的资产。 答:由题意条件

(1)狭义货币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支票)存款=150+200=350 (2)基础货币=M0+商业银行拥有的纸币和铸币+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50+20+80=250

(3)中央银行的资产=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拥有的外汇资产 =230+30=260

2.假设某国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其商业银行系统中的每家银行均自愿保存5%的超额准备金。若其中某家商业银行接受了100万元存款,不考虑准备金外的其他漏出,问由此创造的银行货币是多少?存款乘数(即放大倍数)是多少?

答:由题意条件 存款乘数kD?1?4

20%?5% 因此,由100万元原始存款创造的银行货币为4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派生存款)。

13

习题(第七章:对外经济)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外汇储备增加表示出口一定大于进口。

错误:因为,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汇储备也有影响。

2.实践表明,决定货币投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外汇储备增加。 错误:实际上,决定货币投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规模 3.重庆市汽车合资项目的外方直接投资将全部计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外汇收入中。 正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方直接投资是外汇收入的子项 4.在我国,如果汇率提高,意味着原有外债的数额增加。

正确: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汇率提高表示本币贬值,而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还原有数额的外债,势必将增加代价

5.我国出口总额的统计,包括外商在华独资企业向其母国的产品返销。 正确:外商在华独资企业也是中国的常住单位

6.进口对应的货币流是支出给国外部门,因此它对经济的影响类似于投资支出。 错误: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国内)投资支出的方向相反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我国新税法规定,关税属于: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选A(中央税):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其规则与事权划分相适应,而关税属于中央事权范围

2.一般说来,外汇相对于本币升值时,将会引起国内物价水平: A.上升 B.下降

C.上升或下降

D.不变

选A(上升):一般说来,外汇相对于本币升值,将会通过进口环节直接或间接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若进口消费品或投资品,直接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若进口原材料,则由于生产成本上升,间接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

3.一般说来,受国内投资增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将: A.减少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状况 D.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状况

E.使进口、出口均增加,但进口的增加少于出口的增加

F.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D(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状况):由总储蓄等于总投资公式 S?(Tn?G)?(M?X?Ff?Rf)?Ig

14

可知,一般说来,若Ig增加,会使(M?X?Ff?Rf)(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实际上,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投资增加,将导致进口投资品增加 4.泰铢贬值将会在一定时期内: A.扩大泰国的出口并减少其进口 B.减少泰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泰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泰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A(扩大泰国的出口并减少其进口):B、C、D均不会发生,A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且符合事实

5.货币对外贬值将会在一定时期内: A.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并减少外资流入 B.减少出口,限制进口,并鼓励外资流入 C.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并鼓励外资流入 D.促进出口和进口,并鼓励外资流入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并鼓励外资流入):A、B、D均可能不会发生,C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三、计算题

1.已知:

c?0.55 t?0.20 v?0.14 m?0.08 C0?1380 I0?200 T0??1000 G?2200 X?1000 M0?470 C?C0?cYD YD?Y?T

T?T0?tY I?I0?vY M?M0?mY

试求:均衡时的生产水平、消费、投资、进口、净出口水平。 答:对于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有 Y?C0?cT0?cR?G?I0?X?M0(本题中,R=0) ①

1?c(1?t)?v?m 将题意各参数代入①式,得 Y?1380?0.55?(?1000)?2200?200?1000?4704860??972 01?0.55?(1?0.20)?0.14?0.080.5 T?T0?tY??1000?0.20?972? 0944 15

YD?Y?Tn?Y?(T?R)?9720?944?8776(本题中,R=0) C?C0?cYD?1380?0.55?877?6620.86 I?I0?vY?200?0.14?9720?1560.8 M?M0?mY?470?0.08?972?0124.67

?124.76??247.6 X?M?10002.依上题条件,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以及对外贸易乘数。

kI0??Y11???2 ?I01?c(1?t)?v?m0.5?Y11???2 ?G1?c(1?t)?v?m0.5 kG? kT0??Y?c?0.55????1.1 ?T01?c(1?t)?v?m0.5?Y?Y??2?1.1?0.9 ?G?T0?Y11???2 ?X1?c(1?t)?v?m0.5 kB? kX?

习题(第八章:总体经济均衡理论模型)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充分就业表示所有劳动力都有工作。 错误:因为,可能存在自愿失业的情况 2.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错误:因为,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3.物价下降就是通货收缩。

错误:因为,持续的物价下降才是通货收缩 4.发行公债一定导致通货膨胀。

错误:实践表明,发行公债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 5.市场利率下降,IS曲线将右移。 错误:在此情况下,IS曲线无变化

6.在今天,相信存在某种趋势能使经济在充分就业情况下持续运行的经济学家已经很少。

16

正确:因为,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7.在LM曲线的中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错误: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果 8.一般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 正确: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本意

9.减少货币供给将使经济沿LM曲线上移。 错误:此时,整个LM曲线将左移

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

1.若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将: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判定 选B(左移):本结论可由LM曲线的形成机理得到 2.若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将: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判定

选A(右移):本结论可由IS曲线的形成机理得到。 3.若政府税收增加,IS曲线将: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判定 选B(左移):本结论可由IS曲线的形成机理得到 4.自主进口量的增加,将使: A.LM曲线向左移动 B.LM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IS曲线向右移动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选C(IS曲线向左移动):自主进口量的增加,不会影响LM曲线;而由IS曲线的形成机理,可知命题C成立

三、计算题

1.设某三部门经济,已知:

C?80?0.8YD YD?Y?T

I?400?20i G?400 T?400

求:若G增加100,IS曲线移动多少?

17

在G?400时,由Y?C?G?I,逐项代入,有 Y??80?0.8(Y?400)??400?(400?20i) 0.2Y?560?20i,从而得:Y?2800?100i

而在G?500时,则有Y??80?0.8(Y?400)??500?(400?20i) 0.2Y?660?20i,从而得:Y?3300?100i 所以IS曲线右移500。 2.已知: Md?0.3Y?100?15i

M?1000

求:若M增加到1090,LM曲线移动多少? 答:M?1000时,LM曲线:

0.3Y?100?15i?1000,即,Y?3000?50i 而M?1090时,LM曲线:

0.3Y?100?15i?1090,即,Y?3300?50i

所以LM曲线右移300。 3.假定某经济中,各个经济变量有如下关系(单位:亿元):

消费函数:C=100+0.9(1-t)Y 投资函数:I=200-500r

净出口函数:NX=100-0.12Y-500r 货币需求:Md=0.8Y-2000r

政府支出G=200,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Ms=800,价格水平P=1不变 试求:

(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生产水平。 (2)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

(3) 假如政府投资增加到400,请说明生产水平、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

(4) 假如政府支出仍然是200,而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请说明生产水平、利率和投资

会有什么变化?

(1) 产品市场均衡时,根据Y=C+G+I+NX

有Y=100+0.9(1-0.2)Y+200+200-500r+100-0.12Y-500r

ssss 18

可得IS曲线为Y=1500-2500r。

货币市场均衡,根据 Md=Ms,有0.8Y-2000r=800 可得LM曲线Y=1000+2500r

联立IS、LM曲线方程,可得均衡时Y=1250,r=0.1。 (2) 将均衡生产水平和利率带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函数,可得:

消费C=100+0.9×(1-0.2)×1250=1000 投资I=200-500r=200-500×0.1=150 净出口=100-0.12×1250-500×0.1=-100

(3) 产品市场均衡时,根据Y=C+G+I+NX

有Y=100+0.9(1-0.2)Y+400+200-500r+100-0.12Y-500r 可得IS曲线为Y=2000-2500r。 货币市场均衡时,LM曲线不变。

与LM曲线Y=1000+2500r联立,可得均衡时Y=1500,r=0.2。 投资I=200-500×0.2=100。

可见,生产水平增加了250亿元,投资减少了50亿元,利率上升了0.1。

(4) 产品市场均衡时,IS曲线不变Y=1500-2500r。 货币市场均衡时,根据 Md=Ms,有0.8Y-2000r=1000 可得LM曲线Y=1250+2500r

联立IS、LM曲线方程,可得均衡时Y=1375,r=0.05。 投资I=200-500×0.05=175。

可见,生产水平增加了125亿元,投资增加了25亿元,利率减少了0.05。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b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