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14 11: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新闻史部分

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 外国新闻史的分期:

封建集权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2、 集权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⑴集权主义传播模式是西方新闻学者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包括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发行;监督报刊活动和审查报刊内容;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工具,绝对不能批评政府。集权主义传播模式是世界各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下的传播事业的统一内核,其最本质的特征有两个:其一是一切向“上”,信息源来自上层,一切为上层服务;其二是强权控制,以国家权利为后盾,实施强力控制。

⑵集权主义传播模式在封建社会形态下的东西方两大体系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传播模式:英法专制君主型,德意志贵族分封型,中国大一统专制皇权型,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

⑶集权主义传播模式的共同特征:

传播理念:传播事业是统治集团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它必须无条件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传播职能:一切传播活动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绝对不能作为相反的异己力量存在。

信息交流:是T字形。—是指统治阶级内部的水平流程模式,保证统治阶级内部信息分享;|指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垂直模式,确保统治阶级意志顺利传达和执行,从而实现其统治目标。

传播手段:垄断独占和强制管理,严格控制传播事业为其服务而不损其利益。 ⑷从历史看,集权主义传播模式优劣势共存:

优势:专制统治的垂直掌握造就了强大的舆论一体化功能,系统结构简单,指令一贯到底,易于快速贯彻来自上层统治集团的一切指令,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的客观产物,适应了特定的地域,特定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

劣势:体制结构与生俱来的刚性特征,难以抵制上端的错误指令,也无法灵活应对外部危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压抑不同声音,导致单一的精神文化氛围,阻碍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进步。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传播模式作为历史的产物,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更迭,逐渐发展到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理论阶段。

3、 英法封建专制君主型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封建王朝出版管制(英都铎王朝的出版管制) ⑴亨利八世与出版独占制度

亨利八世是第一个下令管制出版业的英国国王。建立了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

① 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从事出版印刷,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 ② 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监督; ③ 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独占经营权;

④ 保护特权出版商的专营并对整个出版业进行强权控制。 ⑵玛丽女皇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① ②

玛丽女王对印刷出版采取行业垄断的方法,发展并完善了亨利八世的出版独占制度。

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除公司成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一律禁止; ③

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将王室政治利益和印刷商及官办报人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国家政权不负担开支又达到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从而使封建专制政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力更加强大有力。

⑶伊丽莎白一世与皇家出版法庭

① 皇家出版法庭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对印书出版事业进行控制的新发展;

② 1570年伊丽莎白将枢密院中的司法委员会独立出来组成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

③ 此类审判不经一般的司法审判辩护程序,而是秘密进行,并用各种酷刑,英国历史上许多出版印刷

人士饱受其苦。“星法院”完全是压迫自由的丑恶象征。

(直到1641年,“长期国会”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英国新闻出版业第一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二〃法国波旁王朝的出版制度

⑴勒纳多于1631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性报刊《公报》,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 ⑵《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庇护下的喉舌,在法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地位: ① 它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 ② 出版时间长(1631-1915)其间改过几次报名和刊期 ③ 在当时很有影响,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政论性刊物之一。 4、 德意志贵族分封型新闻传播史

⑴意大利“手抄新闻信”(威尼斯小报):

十四,十五世纪随着意大利沿海商贸经济的发展,商人对信息的需求增大,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新闻从业

者,他们利用“新闻信”这种古老的媒介(上溯至古罗马时期),借助当时最先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抄录信息分送各处,获取酬金,史称“手抄新闻信”。手抄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治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直到十七世纪才逐渐消亡。长期存在的原因:成本较低,形式灵活;对其管制相对宽

松。

⑵戈登堡与活版印刷术:

1450年德国人戈登堡发明了活版印刷术,(1455年)印刷了欧洲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

他不仅使用铜模铸造出合金活字,而且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字印刷工艺,还制造了带压力的印刷机,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是人类新闻传播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

由于戈登堡的发明,世界文明史上新的一页在德意志掀开了,人们使用这种新型印刷术,可以简捷方便地

复制印刷书籍和新闻报刊,这使得新知识,新思想的扩展和传递变得容易和普及了,具有伟大的影响和意义。

5、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新闻传播史

⑴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作为涉及美洲报业成长及新闻自由主题的著名案件,它是起因于殖民地被统治者与宗主国殖民当局的一场斗争。

1733年,曾格创办了“平民派”报纸《纽约新闻周刊》因谴责科斯比总督,被控诽谤及煽动闹事罪而遭到逮捕。后在著名律师汉密尔顿的辩护下无罪释放。

在曾格案件中,汉密尔顿提出两项重要原则:①事实本身可以最为辩护理由;②陪审团有独立裁决权。 曾格案件的审判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不仅对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给18世纪英国及世界各国提供了反对新闻专制的有力武器,影响极其深远。 (二) 资本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 渐进改良型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1640-1861)

⑴“知识税”:

知识税也叫“印花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是英国当

局继1694年独占特许出版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借以管制出版印刷业,压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称之为“知识税”。

“知识税”包括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高额税收一方面加重了报刊的财政负担,是普通民众丧失了阅

读便利,另一方面避免了专制恶名,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可谓“一鸟三石”。

“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在英国新闻史上产生了三重影响:报刊编辑形式的变化;政府对报刊施行秘密津贴制

度;促使地方报业产生和发展。

⑵秘密津贴制度:

是18世纪英国官方继“知识税”之外的控制新闻传播的第二种手段。

官方报刊与民间报刊一样承受高额“印花税”,加上内容死板,声誉不佳,往往难以为继,政府用国库的钱

刻意扶植官方或半官方报刊给予秘密津贴,以保证对舆论的掌控。另一方面,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的著名报人或者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以更有力的控制舆论。

⑶煽动诽谤罪:(朱尼尤斯信案件)

用司法手段钳制传播出版事业,压制自由思想是英国统治者在18,19世纪控制新闻出版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与“知识税”,“津贴制度”等特权是相辅相成的。

朱尼尤斯信案件是英国新闻史上与煽动诽谤罪有关的著名案件。朱尼尤斯是一名报刊记者的匿名,他陆续

在报刊上攻击当时的保守党政府和专制国外乔治三世,引起当局极大愤恨。朱尼尤斯与1769年12月19日在伦敦《大众广告报》上又一次痛斥国王,1770年1月23日,《大众广告报》六人被控煽动诽谤罪,在律师格林的有力辩护下,当事人无罪释放,保守政府的阴谋遭到沉重打击。

⑷报道国会新闻令:(约翰〃威克斯案件)

约翰〃威克斯案件是英国新闻史上废止“禁止报道国会令”有关的著名案例。1762年下议院议员威克斯在

他所办的《北不列颠人》报上公开批评国王乔治三世专制和反动的托利党魁布特,国王下令逮捕威克斯并剥夺他的资格,在人民的帮助下,威克斯逃到法国,人们再次缺席选举威克斯为中塞克斯郡国会议员。后来经人民几番斗争,威克斯当选为伦敦市长。威克斯在人民的支持下向反动“煽动诽谤罪”和“禁止国会报道令”发起攻击,为这一禁令在英国的最终废止做出了贡献。

2、 起伏曲折型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1789-1881)

⑴新闻传播体制的最终确立—1881年《新闻法》,该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摒弃了任何预防性的事先资

格法律条文,以往的新闻审查,事先领取许可证,保证金制,印花税交纳等等一切限制性措施都被此项法律多取消;其二是建立了不包括舆论罪的“事后追惩”原则。

⑵政论性报刊—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特殊标志

出现原因:①法国传播事业的历史继承背景:法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官方色彩和政治功利性第一的倾向;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方式需要建立自己的专政舆论宣传工具,并对敌对势力的政治宣传活动予以驳

斥和封闭;

③法国读者特殊偏好—大量需求各种各样的政论性报刊。 (备注:近代英法新闻传播事业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原因。)

⑴近代英法新闻传播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英国的渐进该改良之路和法国的起伏曲折之路。英国资

产阶级传播事业通过改良渐进的和平方式完成,在此过程中每一成果虽费时甚长,获得缓慢但持久稳定;而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则表现为狂风暴雨的方式,忽进忽退,很不稳定。

⑵二者的具体不同大致如下:

①法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和思想灵魂在政治革命到来之前就已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确立并成

熟,而英国的传播体系却没有这样的“思想先行”。

②法国新闻事业在狂风暴雨般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过程中完成;而英国则在和平稳定的,理性的社会环

境中逐步进行;

③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各种政治派别中,缺少工业资本家的努力,因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英国相比较为薄弱,没有较早地形成一个强大的工业资本家集团并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④与英国传播事业的商业色彩和牟利动机不同,法国资产阶级传播事业的标志性传媒是生命力极强的政论

性报刊,这与法国的历史继承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先行,疾风暴雨,大起大落”的特殊方式以及法国读者的特殊偏好有关,

⑶原因:

二者不同追根究底源于二者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不同。

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新旧力量纠缠混杂,形式内容经常不统一,资本元素借助革命力量,稳定

地积累改革成果,以量变的方式逐渐取得质变的内容,逐渐代替封建保守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而革命后的法国政局始终处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复辟势力反复较量,此起彼伏的动荡之中,革命手段表现为

疾风暴雨式的暴力革命,革命进程呈现出急剧的左右极端性,导致其传播事业在理论上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实践中却落后于英美两国。

⑷通过分析英法不同的传播模式,道路及原因,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都可能因为诸多因

素而呈现出不同于他国的特色。我们不能简单地,标签式的理解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仅仅用经济的单一因素来封杀内涵极为丰富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是比较英法发展过程而留给我们的启示。 3、 狂飙突进型美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1765-1833)

革命时期的传播事业(1765-1783) ⑴塞缪尔〃亚当斯:

美国“独立运动之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激进派的领袖人物。他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奠定了独立运

动的理论基础;其次在于他通过了持久不懈的努力将革命的独立观点灌输到民众中,点燃了革命之火。他的主要工作方法是从事新闻宣传活动,利用《波士顿公报》和各地的“自由之子”组织建立了遍布各地,一呼百应的宣传网络系统---“通讯委员会”。

⑵约翰〃迪金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温和派的宣传鼓动家和代表人物,他发表了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农人来

信”系列文章传播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影响和促成了有产阶级走上母国决裂的道路,在为革命制造舆论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革命的笔杆子”。

⑶詹姆斯〃利文斯顿:

北美殖民地保皇派(托利派)--《保皇公报》 ⑷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出版发行他最早的一篇出色的鼓动文章《常

识》,并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的危机关头,他发表《危机》鼓舞士气赢得胜利,由此《危机》续篇共13篇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他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政党报刊时期及资产阶级传播新体系的确立(1784-1833) ⑴政党报刊—“党派谩骂”时期

⑵《人权法案》的制定—新体系的正式确立 ⑶“言论四法”的制定及取消——新体系的巩固

4、 二元变通型德日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⑴《官版〃巴达维亚新闻》:1862年

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是幕府严格控制的官方出版物。它使用木板活字印刷,线装书出版式,分卷出版,不定期发行,数量很少。该报公开发行,报道海外时事,且读者多为诸侯大名,上层武士,国家吏史等,在当时影响巨大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 ⑵“白虹贯日”事件:

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日本政府借此事件镇压新闻界自由浪潮,使“二元化”传播体制在强大矫正下最终成型。

1917年,日本出兵侵占西伯利亚遭到日本新闻界批评和反对,蓄谋已久的内阁政府先后惩处了50多家报刊。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刊记者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切实保障新闻报道自由。积极报道大会的《朝日新闻》因使用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被寺内政府以“暗示革命”为由起诉。结果编辑和记者被判刑,社长被迫辞职,许多工作人员受到牵连,甚至被迫发表“辨明悔过书”,惯以言论自由的《朝日新闻》自此元气大伤,彻底丧失了政治斗志。

这一事件标志着来自日本社会内部的一切改革“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的努力均告失败,日本新闻界自此屈从于现实的社会统治割据,默默地向当权者臣服了。 5、 市场的竞争——西方廉价报刊发展史

⑴廉价报刊:是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合机器化,一些史学家称它为“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⑵产生原因:西方诸国廉价报刊产生的最直接,最深刻,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近代资产阶级

民主化的进程。

① 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廉价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促成

社会阶级分化,产生了廉价报刊的主要消费者----读者大众群体。

② 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是各国新闻传播体系中民主平等,新闻自由观念得到普及,在商品经济自由竞争观

念的催生之下,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新闻市场最终形成。 ⑶ 具体表现:

在美国,戴伊的《纽约太阳报》,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格里利《纽约论坛报》,雷蒙德的《纽约时报》; 在英国,劳森的《每日电讯报》。

黄色新闻的代表有:普利策《纽约世界报》,郝斯特的《纽约新闻报》,英国哈姆斯沃斯《每日邮报》。 廉价报纸的代表还有被称为报业典型的《泰晤士报》等。 ⑷廉价报刊迅速,持久繁荣的根本原因是:成熟市场机制的形成。 ① 报刊遵循市场生存经营规则,迎合大众实际文化水平及阅读情趣; ② ③

改进发行方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革新报刊编辑以吸引读者;

报刊的成功吸引成熟市场的另一个群体—广告商。丰厚的广告费使报刊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如此一来,廉价报刊事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圈”:读者-广告-利润-扩大新闻再生产〃〃〃,最终促成报刊持续繁荣和发展。 ⑸廉价报刊对新闻业务的贡献:

① 新闻本位观念的确立: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

远;(观点纸-新闻纸)

② 时效观念的重视:赢得时效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

③ 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廉价报刊奉行“,独立”原则,提倡客观,公正,冷静,平和,没有客观报

道的提出,新闻就难以和政论分开,新闻事业就难以在当今社会占据重要角色地位。 ⑹廉价报刊的产生和繁荣过程是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因为: ① 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

② 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

基础。尽管廉价报刊因取悦读者而不择手段,以致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但它确立的“读者之上”,“为大众服务”的信条,是值得肯定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⑺本杰明〃戴伊和《纽约太阳报》:

①《太阳报》是戴伊于1833年9月3日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

②报纸特点:内容上注重社会新闻;写作上注重戏剧故事化,文字通俗易懂;版面上灵活煽情;发行上

以零售为主,售价低廉,从而吸引了大批“普通人读者”。

③《太阳报》以低廉的报价和刺激性新闻,宣传“为人人发光”而大获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新纪元。 ⑻贝内特和《纽约先驱报》:

①《先驱报》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的一份伟大的便士报。它起初模仿《太阳报》,但不久在内容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太阳报》,成为那个时代美国报道面最广,报道速度最快,发行量最大的著名报纸。 ②贝内特主办《先驱报》的特色:首要目标是追求报纸独立,主张不偏不倚,不党不私;其次具有顽强的进取精神,注重独家新闻。

③贝内特为人狂妄,在新闻竞争中厚颜无耻,因掀起“煽情报道”风暴遭人鄙夷,有人称他为西方黄色新闻的“鼻祖”。

⑼格里利和《纽约论坛报》:

①《论坛报》是美国廉价报刊初期,不同于《太阳报》,《先驱报》的一份“正派便士报”,由格里利创办于1841年4月10日。

②《论坛报》的特色:编辑完善,印刷精美,报价低廉;面向大众但不掩饰政治立场;注重全面报道,重视文学艺术,拒绝刊登虚假,堕落广告与色情凶杀新闻。

③《论坛报》被尊称为“伟大的道德机关报”;格里利以真理和表率言行为那个时代的廉价报纸增添了有益的和声。《论坛报》的这个时代被后人誉为“人格新闻学”时代,同时格里利被美国新闻界誉为“报业之父”。

⑽劳森和《每日电讯报》:

①《每日电讯报》是英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因“印花税法案”的废除而开启了英国大众廉价报刊的新纪元。

②劳森,《每日电讯报》真正缔造者,英国新型报业的先驱之一,被誉为英国“报业之父”。 ③《每日电讯报》学习美国廉价报纸版面编辑技巧;报道方面全面迅速真实地反映世界真面目;狂热追求轰动性报道浪潮;网罗人才,充实编辑部。 ⑾法国的廉价报刊:

① 1836年,法国第一份廉价报纸《新闻报》由吉拉尔丹创办。1854年,维尔梅桑创办《费加罗

报》。

法国廉价报纸的特点:经济窘迫,接受政府,政党集团津贴,缺乏“独立”地位;内容上侧重文学,艺术题材的文章;常被各政治派系掌控,保留了政论政党报刊的某些特征。 (备注:政论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的不同及原因。)

⑴内容:政党报刊的主要内容不是普通的新闻消息,“主角”是政论文章,即言论;廉价报刊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为众多读者所喜爱阅读的新闻。“新闻本位”是所有廉价报刊的共同特征,尽管这种新闻片面,肤浅,而且常常是富有刺激性和庸俗的。

⑵读者:政党报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上层的“智者”阶层;廉价报刊的读者主要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中,下层民众。

⑶发行和报价:政党报刊是预定销售,每年预订费用相当可观,普通民众不敢问津,发行数量很小;廉价报刊的标准发行方式是“伦敦售报方式”—有报童沿街叫卖,而且售价低廉,因而发行量很大。

⑷印刷手段:政党报刊时期,印刷技术主要靠手摇印刷机,每日出产数量小,颇为落后;廉价报刊使用工业革命技术,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大大提高了报纸的生产效率。

⑸办报主体:政党报刊的发行人往往是政客,政党或集团控制下的印刷商;而廉价报刊的经营者主要是独立的新闻专业人员—编辑,记者或职业发行人,从而导致了报刊编辑经营水平和专业人员社会地位的上升。

⑹财政经营:政党报刊的主要财政来源是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津贴,报刊以政党喉舌为己任,不以赢利为主,实施手工式管理,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廉价报刊的资金和利润来源于售报和广告收入,财政独立,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赢利是其主要目标,并以此支持报刊的言论和写作的“独立”地位。

⑺写作风格和版面编辑:政党报刊因服务职能,读者对象而使文章长篇大论,深奥艰涩,枯燥无味,其版面式样单一僵化,严肃呆板;而廉价报刊为取悦读者,写作富有“人情味”,戏剧化,短小幽默,机智风趣,版面形式活泼醒目,使用大字标题和新颖排版方法,易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⑻促成廉价报刊上述特点的最直接,最深刻,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6、 市场的竞争——西方黄色新闻的泛滥

⑴黄色新闻:一词来源于普利策《纽约世界报》连环画专栏《霍根小巷》里的中心人物“黄色幼童”,他以玩世不恭之态将读者带到各种滑稽有趣的场景情节之中,观看人们熟知的人和事,以博一笑。“黄色幼童”是普利策和郝斯特报刊惯用的那种耸人听闻的流行新闻的象征。 ⑵黄色新闻的定义与特征:

① 定义: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

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② 特征:

一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夸大和重点报道犯罪,灾难,色情,体育新闻; 二版面充满煽动性标题,字号,滥用各种图片; 三运用各种欺骗手段和花哨噱头诱惑读者;

四出版周日刊,连续画报和充满刺激的特定文章取悦社会不良阅读情趣; 五对下层民众表示同情,自诩“人民斗士”,以及轰动性,戏剧性广告效应。 ⑶黄色新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新闻商品化以及新闻市场不受任何限制的恶性竞争所致。无节制地追求高额利润,这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法则决定了西方新闻事业连绵不断地产生黄色新闻现象。同时,另外一些因素也对这一现象产生的规模,形式予以制约及影响,如各国具体的读者情况,技术水平,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宗教力量等等决定了各国的黄色新闻现象的差异。 ⑷黄色新闻现象在各国的表现:

①美国:普利策《纽约世界报》,“黄色新闻大王”郝斯特《纽约新闻报》,帕特森《纽约每日新闻》,麦克

洪登《每日写真报》。

②英国:英国黄色新闻鼻祖,“英国现代报业”领袖,现代报纸创始人,早期英国垄断报寡头之一哈姆斯沃

斯《每日邮报》《每日镜报》。

③法国:1836年米洛《小新闻报》,1876年《小巴黎人报》,1883年美国人爱德华在法创办《晨报》。 ④日本:“中报”,1882年黑岩周六创办《万朝报》,1893年创办《二六新闻》。 ⑸客观,公正,辩证地评价西方新闻事业史上的“黄色新闻”现象:

①黄色新闻现象是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刊出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之后,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生

质的变化的产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黄色新闻”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不治之症。

②“黄色新闻”强调大众化倾向是值得肯定的,确实在一段时期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但过分迎合大众

低级趣味,越过了一定的“度”,有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最终导致西方“社会责任”传播理论的出现。 ③从具体的技巧谈,“黄色新闻”挖掘和推广了许多有效的报刊表现手法及语言,手段,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④随着我国报业的改革开放,西方新闻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报业传播事业,某些报刊呈现“黄色新闻”倾向,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的。在现实工作中,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以清醒的头脑去从事大众化的工作,用责任理念,健全的知识,对黄色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取其精华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正当的,高尚的信息需求。

⑹普利策和《纽约世界报》:

①普利策: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人物和现代报业的创始人之一,是黄色新闻的始作俑者和先锋大将,

被称为“黄色新闻之父”。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奠定了西方现代大型报纸的雏形。普利策的思想有浓烈的民主进步色彩,他的新型报纸理论和实践活动最终奠定了美国当代新闻理论和业务的主流方向。作为世界新闻界最高奖励之一“普利策新闻奖”享有崇高的荣誉。 ②普利策《纽约世界报》成功的原因:

一 普利策大大发展了“煽情主义”,用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满足读者;二发动社会运动,讨伐时弊,充当“人民斗士”;三玩弄新花样及各种推销噱头;四广泛运用新闻图片集文字标题;五创办并挖掘星期日刊的潜力;六售价低廉,页码数多; 七良好的社论版;八注重网罗一流人才,善于接受别人意见。 ⑺郝斯特与《纽约新闻报》:

①“黄色新闻大王”郝斯特创办《新闻报》与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其措施:一高价收买最优秀人才;二利用黄色新闻报道,有过之而不及;三热衷社会改革的新闻报道;四创办星期日刊展开竞争;五其报道的典型实事例:美西战争,古巴独家新闻,麦金莱总统被刺事件。

②郝斯特个性复杂,评价扑朔迷离。其优点:一报刊数目和销量世界最大;二在新闻业务上颇有创新;三许多方面作为建设性力量存在。其缺点:一归根结底是新闻商人;二个人生活穷奢豪华,缺乏社会责任感;三黄色新闻造成的后果弊大于利。

⑻哈姆斯沃斯与《每日邮报》,《每日镜报》:

哈姆斯沃斯,英国黄色新闻的始祖,新闻报业的领袖,现代报纸的创始者,早期英国垄断报业寡头之一。

1896年5月4日创办著名廉价报纸《每日邮报》,1908年11月2日推出著名黄色报刊《每日镜报》。 7、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泰晤士报》发展史 ⑴《泰晤士报》的地位:

在世界报坛上有“世界第一报纸”之称,被称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独立报业的典范。 ⑵《泰晤士报》的历史:

1785年由约翰〃沃尔特创办于伦敦,起初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1803~1874是黄金时期,经过沃尔特第二及两位著名主编巴恩斯,德莱恩和沃尔特第三的努力,成为当时世界报业独立报纸的典范;从1874年起,随着英国报纸“印花税”的废除,在大众廉价报刊的冲击下,《泰晤士报》日趋衰落;1981年辈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默多克收购并得以改革,继续以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高级报纸生存下来。

⑶默多克:澳大利亚报业巨头,以“黄色新闻”起家的报业大亨,在伦敦的《太阳报》以 “三S”(丑闻,性,体育)作为办报方针和主旨,报纸低级庸俗,发行量很大,1981年成功收购《泰晤士报》。 8、 主流权威报纸的典范——美国《纽约时报》发展史 ⑴《纽约时报》的初始阶段(1851年-1896年):

《纽约时报》,美国第一大报纸,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报纸之一,其标语是“所有适宜于刊登的新闻”。原名《纽约

每日时报》,1851年9月18日有雷蒙德创办,他确立了“客观,公正,冷静”的编辑方针,不同于当时的其它廉价报刊,获得读者的欢迎。在乔治〃琼斯时代,该报继续繁荣。琼斯死后,该报走向衰落。 ⑵《纽约时报》的中兴阶段(1896-1935):

在奥克斯和主编卡尔〃范安达的努力下,该报重新崛起,其成功原因如下:

①高尚的当的新闻政策;②广泛详尽的新闻报道面;③独立公正的评论;④报纸售价大众化;⑤报坛精英荟萃;⑥洁净美观的印刷质量。

⑶苏兹贝格父子时代(1935年至今):

在苏兹贝格父子时代,该报赢得了国际声望。 ⑷评价:

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最大的一家报纸,一方面《纽约时报》把追求利润作为最高的潜在目标,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它称赞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东方的社会主义事业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⑸卡尔〃范安达:

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担任《纽约时报》新闻编辑25年,协助奥克斯将《纽约时报》推上美国第一大报的辉煌巅峰,从而获得“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他和奥克斯创造了发行人与总编辑完美合作的先例,在执行“所有适宜于刊登的新闻”方面心意相通,观点一致。

他的良好的新闻素质表现在:①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高度重视;②具有敏锐的新闻直觉和

组织重大新闻报道的优异能力,他对“泰坦尼克号”惨案的成功报道令他享誉世界新闻史。 (三)资本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1.近代与现代的西方通讯社发展史

⑴哈瓦斯通讯社:法国人哈瓦斯于1835年创办,通过先进的传输手段使信息传遍欧洲和拉丁美洲。 ⑵法国新闻通讯社(法新社):1945年11月在原哈瓦斯通讯社基础上由二战后的戴高乐政府组建,是一个受政府资助,半官方的新闻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其补助经费由政府正式列入国家预算,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列。

⑶路透通讯社:1851年由英国人路透创办于伦敦。它最早详细报道了林肯遇刺,并通过麦凯的“三明治”

独家新闻使其威望一时间在英国内外达到了空前的崇高地位。路透社今日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实力雄厚,信誉良好。

⑷美国联合通讯社(AP):1848年,戴维〃黑尔创办。AP代表着可靠,真实,迅速,它是一个非营利的合作

性质的组织,它的社员—各家报纸和电台,电视台及其它相关组织将各自的新闻相互相换,互通有无,共同分担交换新闻的费用,1900年正式成立。其稿件的风格:严谨,及时,客观,平衡。目前它占据世界第一大通讯社位臵。

⑸合众国际通讯社:时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同时也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由美国新闻史上第一家报团所

有者斯克里普斯创办的合众通讯社和郝斯特创办的国际新闻社组合而成,两者的合并在1958年5月形成。

⑹“三社四边协定”(又称“联环同盟”):

①实质:“三社四边协定”是近代通讯社史上一个旨在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的协定。

②诞生:英国路透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的沃尔夫通讯社,三家机构的改组和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激烈竞争,三方都蒙受很大损失。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社和沃尔夫三家通讯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并签署了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性协定。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其它两社同美联社签订了交换新闻的协定,据此协定,一个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最终确立。

③划分的内容:依此协定,路透社垄断了英国,荷兰及远东地区;哈瓦斯社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沃尔夫垄断了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俄国;美联社只在美国采集和发布新闻,并以美国新闻与三大社交换国际新闻。

2.西方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

⑴美国三家全国性商业广播公司的形成:

①1926年6月,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成立下属新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即NBC,这是美国第一家专业广播公司。1927年7月,NBC组建了两大广播网—红色和蓝色广播网。

②1927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即CBS,1928年被香烟老板威廉〃佩利买下。 ③1943年,根据美国相关反托拉斯垄断法案,爱德华〃诺布尔买下NBC的“蓝色”广播网,成为美国广播公司,即ABC。

⑵电缆电视:原叫“集体天线电视”,简称ATV,通过同轴电缆把电视台和用户直接连接起来的“有线电视”,是美国大众传播工业中异军突起的一种新型热闹传媒。“电缆电视大王”特纳创办的“有限广播,电视网”(CNN)在美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⑶“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

创办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是美国政府创办的第一个短波国际广播电视台,为战争服务。目前,

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每周用39种语言播音900多小时,对全世界的新闻进行全面覆盖报道。该台台长由总统直接任命,政治色彩浓厚,尽管它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播音政策,方法和技巧,但它的目的完全是为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服务的。

⑷英国两大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独立广播公司(IBA):

①BBC:1922年12月14日由“BBC”之父约翰〃里思创立,名义上独立,实际上许多方面均受英国政府的

控制。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分为广播和电视两部分,其新闻特点是:信息量大,时效快。BBC国际广播以报道“客观,公正”著称,“是事实而不是宣传”,其声誉远在“美国之音”和“莫斯科广播电台”之上,但目前它的影响力合声

誉正在逐步下降。

②英国独立电视台(ITA):成立于1955年,属于商业电视台,由国家和公众监督指导,节目水准较高,对

公众服务精神较强,但比较呆板,变化少,不能满足各类人员的精神需求。

⑸“炉边谈话”:

是美国政治史和广播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充分显示了广播作为新生传媒的威力。1933年富兰克林〃罗

斯福在危难之中就任美国第三十届总统,3月12日,5月7日,7月24日,11月24日,罗斯福坐在白宫楼下的起居室里由夫人陪同通过实况转播向千百万美国普通大众发表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演讲,这就是著名的“炉边谈话”他利用新型的大众传媒,在广播中发表演说,向人民直接解释“新政”的纲领,意义和措施,最取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⑹朗格-库格林流感:

朗格-库格林流感是罗斯福总统对广播强大舆论影响力的一个比喻。20世纪30年代,美国参议员朗格和神

父库格林在美国广播史上以出色的活动加深了大众对广播威力的认识。前者用广播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后者把广播作为宗教布道,时事宣讲的论坛,很快成为全国皆知的著名人物。1935年二人联合利用广播攻击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打比喻说,美国人患上了严重的朗格-库格林流感,使全国上下人人浑身发疼。

⑺爱德华〃莫罗:

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

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 ,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莫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

3.现代法西斯新闻事业——二战期间的德日意各国法西斯新闻事业史 ⑴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模式及原因:

日本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形成了两种传播模式,即近代的“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和现代的外部植入模式。 ①近代的“二元化”模式:

内涵:它是一种介于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间的半集权,半市场自由化的新闻传播体制,是日本

“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外观。

原因:“二元化”模式的形成源于日本特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4年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史一场在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和西方列强外力作用下的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封建集团势力,因此日本保留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旧势力并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型的政治结构,即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

过程:一方面,新闻传播事业在明治政府的主管指导监督下逐渐创立并构成了一种残缺却有力的集权主义

强控机制;另一方面,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明治政府的激进改革所引入的西方新思潮,促进日本新兴的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中资本元素的增长,开始走上了自身历史发展之路,并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政论政党报刊和近现代商业性大众化报刊萌芽—廉价“小报”。但是日本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及先天性不足,是日本最终建立了天皇君主立宪制。具体地说,资本的增殖,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时统治集团强烈需要的,而市场经济随之派生的资本自由,民主却是统治者极力压抑,打击控制的。一方面,统治阶级允许甚至鼓励新闻传播媒介在不伤害国家根本体制,保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前提赚钱赢利,搞“黄色新闻”,确定新闻本位和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严厉法规,强大的国家机器防止传播界“越轨犯规”,强烈要求传播事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贡献”,就这样,日本最终形成了一种既有较为隐蔽的集权主义原则和控制方式,又能容纳资本主义元素某些内容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体制,即“二元化”元素并存的新闻事业传播机制。

②现代的外部强迫植入模式: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美国作为战胜国为消除敌对隐患,培养一个忠实的附属国,对日本采取

了军事占领体制下的“切除与植入”政策,对日本社会中与民主自由原则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相抵触的思想和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根除,又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以强力全盘植入到日本社会,日本战后新闻事业新体系就是在外力的胁迫下所进行的重新塑造和定型。

条件:外部植入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前提:a模式实施前的大众传播体制已丧失从内部自我改造的任

何可能性;b在外部对其国家和人民构成现实的威胁性;c旧模式已彻底粉碎,其支撑的社会后援体系也被外力征服并瓦解;d被征服者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完全按照征服者的意愿和计划实施。

以上四点正是日本“二元化”新闻体制癌变为法西斯新闻事业的特征,所以日本现代新闻传播最终形成了

“外部植入式”新体系。

(四)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1、 国际共运新闻事业发展史

⑴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英国宪章运动。1837年,在宪章运动的浪潮中诞生了早期工人运动的最重要的一份报纸《北极星报》。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它在各方面都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称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式机关报”。

⑵1842年德国科隆的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创办了一份报纸《莱茵报》,马克思为这份报纸的经常撰稿人。1842年10月,马克思担任该报的主编,以这个报纸为阵地来批判和反对反动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斗争,在他的主持下,该报面目焕然一新,具有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色彩。

⑶1848年6月1日,马恩为指导德国工人运动,在莱茵地区的科隆创办了欧洲无产阶级最优秀的政治机关报,也是无产阶级最早的报刊《新莱茵报》,奠定了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传统和原则。

⑷《新莱茵报》:

欧洲革命兴起之时,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贯彻共产主义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马恩决定在德国创办大型日报,为继承《莱茵报》的战斗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他们采用《新莱茵报》的名称,1848年6月1日创刊。马任主编,撰写文章,1849年5月停刊。

⑸《新莱茵报》的宣传内容:

该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矢志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所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这是德国革命的两项基本任务,因而也是《新莱茵报》宣传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

⑹《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新莱茵报》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列宁曾称赞它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它的办报思想,宣传特点和战斗传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宣传特点:

①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报纸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俄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这一特色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以后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报思想的先导。

②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新莱茵报》无时无刻不反映运动,干预运动。它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广泛的通讯员网,十分重视读者来信。

③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新莱茵报》区别对待敌,我,友,在工人运动遭到镇压时挺身而出。该报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在革命历史时期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该报的办报实践是马恩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报刊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⑺马恩的新闻思想:

马恩的新闻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

①在前一阶段,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恩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仲裁力量 ,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

在自由报刊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它可以不通过官方的中介,之间将人民的怨愤传送到国家权力机构面前。马克思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②1848年以后,随着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随着各国工人运动由幼稚走向成熟,马恩也由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恩早期的自由报刊思想也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报刊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政策纲领,坚持党的立场,贯彻党的

路线;

报刊喉舌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2、 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⑴列宁时代(1900-1924年) 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火星报》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办。

-1905年在日内瓦,创办了《前进报》,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该报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05年日内瓦《无产者报》,列宁主编,布尔什维克党新的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因而停刊。 -1905年彼得堡《新生活报》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日报。其革命宣传深受广泛群众欢迎。 -《工人报》布尔什维克正式成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将该报定位正式机关报。 -1910年彼得堡《明星报》,一份公开出版的供先进工人阅读的报纸,1912年停刊。

-1912年5月彼得堡《真理报》创刊,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该报是全俄性的政治论坛,广大工人的耳目喉舌。1914年停刊。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①揭露了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②宣传列宁《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③ 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④ 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真理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一执政党的机关报。

⑵《火星报》:

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该报创刊不久后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

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又改在日内瓦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该报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做了评论。该报是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

A宣传内容: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

①经济派特点:崇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否认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崇尚经济斗争,认为反对

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不是工人运动的任务而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事情;在思想上崇尚自发性,在行动上崇尚经济斗争,在组织上就必然依赖涣散的小组习气和手工业方式,否认建立统一集中的政党的必要性。

针对经济派的观点,列宁通过该报的宣传及其论著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打击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

型的物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宣传党的纲领:当时该报实际上起着俄国工人运动为指导中心的作用,它必须为召开社会民主党第二次

代表大会做好党纲的准备工作。

B历史功绩:

①使多数地方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接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C《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火星报》时期,列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它们不但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时

也涉及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功能,作用等问题。

① 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一定要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报。 ② 关于报纸的功能:(党报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不仅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群众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③ 关于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是争取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要是争取出版自由。 ④ 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的机关报。就是要号召工人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np.html

Top